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下半场开踢 -- 方平

共:💬4657 🌺36017 🌵292 新:
主题内有 3 候选回复 花/囧确定,群落成员优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但是他怕齐奥塞斯库的结果,被抓捕啊,是,还没枪毙

但是,有过纳吉、布拉格事件,他们还会没有考虑么?

纳吉是被吊死了,但是之前呢,苏军、共党也被吊死了啊。

下午3点,10000多名学生从艺术学院和技术大学出发,向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的雕像和波兰将军约瑟夫·贝姆的纪念碑行进。沿途不断有人加入,到目的地时人数已高达二十万。游行人群高呼“是匈牙利人就站到我们这边来”、“俄国佬滚出去”、“把拉科西投入多瑙河”、“我们要纳吉”等口号。游行队伍到国会大厦后,人群要求纳吉出来讲话。经反复劝说纳吉勉强来到了游行人群前面,劝说人们保持冷静。 [1-2]

一些工厂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许多工人参加到抵抗苏军干预的行列,匈牙利军队纷纷倒戈,大批武器流向社会。“一场匈牙利和苏联之间的冲突开始了”。

25日,布达佩斯发生两起流血事件:其一,当大批群众在议会大楼前集会时,有人从附近的屋顶向苏联士兵射击,苏军的一辆坦克被烧毁。苏军随即开枪还击,打死了60名匈牙利人。其二,在匈党中央大厦前,苏军坦克兵把走近的匈牙利警卫部队当成叛乱者开枪射击,又有10人被打死。此后,布达佩斯市内枪声不断,其他城市的形势也紧张起来。全国各地掀起了总罢工,要求苏联军队撤出的呼声越来越高,游行示威演变成了骚乱。 [1-2](哈哈,光说苏军打死匈牙利人)

多年来压抑在心头的民族屈辱感在激励着他们。因此,人们越来越激进。纳吉从上任的第一天起就试图以谈判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他开始不停地接待一波又一波的代表团。 [3-4]

此时,匈共党员纷纷退党,人数由87.1万骤降至不到3.8万,匈牙利社会主义的名誉也受到很大破坏,民众提出了各种各样混乱而激进的要求。 [3-4]

在这种情况下,1956年10月26日,纳吉向米高扬和苏斯洛夫表示,鉴于前来与政府谈判的各类代表团越来越强烈地提出更换政府的要求,匈牙利党和政府目前最可行的是改组政府,具体来讲,就是从过去的小资产阶级政党以及知识分子、大学生和工人中,吸收五至六名拥护人民民主的著名民主人士参加政府。这一选择经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全体通过,也得到了米高扬等人的认同。1956年10月27日,纳吉宣布了新政府的组成名单。 [3-4]

新政府成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定性这场骚乱。鉴于参与者中虽有一些旧军官、刑事罪犯,但绝大多数是学生、倒戈军人以及工人和市民。所以,在当晚召开的内阁会议上,纳吉要求改正对该事件性质的提法,承认这是一场“席卷全国的具有人民和民主根源的运动”,建议与骚乱者进行协商以稳定国内局势。 [3-4]

1956年10月28日下午17点25分,纳吉公布新政府宣言,认为这是一场民族民主运动,是“不久以前的严重罪行引发了这次声势浩大的运动”;他还公布了新政府的施政纲要;做出了两个有关时局的决定,一是制止流血事件,立即实行全面停火,二是匈苏两国政府将就苏军尽早撤离达成协议。 [3]

1956年10月29日,停火令正式生效,苏军开始撤离。然而,这一切来得太晚,近8000名刑事罪犯卷入到混乱之中,他们通过各种途径得到了武器,四处打砸抢劫。 [3-4]

与此同时,民众对纳吉新组成的政府也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一个吸收了几个非党派人士的政府仍然是由共产党领导的,他们要求必须在自由选举的基础上由多党联合组成新政府。 [3-4]

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民众抵抗苏军民众在裴多菲塑像下匈牙利事件匈牙利事件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匈牙利事件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民众抵抗苏军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匈牙利事件苏军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哈哈哈哈)

1956年匈牙利事件时,教皇庇护十二世连发三个“通谕”,支持爱国民众

1991年匈牙利当局公布了一份当年的绝密报告:

事件中死亡人数共计2700人,其中体力劳动者1330人,大专院校学生44名,中学生196人。约13000人受伤,另有约20余万匈牙利人成为难民。

而苏联方面也付出了722人死亡、1251人受伤的代价。

冷战时期有两种基本的看法。西方认为这是一场革命,是匈牙利人民对苏联的控制和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反抗,是为了实现从“集权制度”向“民主制度”的回归;社会主义国家则认为,事件是匈牙利国内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势力与国际帝国主义相互勾结、里应外合的结果,目的是要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在匈牙利本土,这一事件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被定性为由拉科西等领导人“严重错误和罪行”引发的“反革命案件” [5],但在东欧剧变后又被称为“人民起义”,“与1848年~1849年的革命和自由斗争具有同等的意义”。

邓小平能惯着这个毛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