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似乎不全一样……

            亲王将军 好像并不是 每个都 降臣籍的……而 九条(苗字)赖经 应该并没有正式认干爹(比如 以源赖家 或者 源实朝 为养父 这种)

            • 家园 文化圈内置城-西欧文化圈3-里斯本1

              里斯本: 这是葡萄牙首都Lisbon。

              新石器时代即有定居点,而且很难得的定居点一直延续下来。后来古凯尔特人迁入,和当地居民融合成功。这里遂成为古凯尔特人的一部分。后来居民开始从事海商,连接上了腓尼基人的贸易圈。通过出售盐、矿石和腌鱼而兴盛起来。这个时候当地居民就开始用里斯波(Lissoppo)称呼这个地方。这个词后来就简化为里斯本。里斯波有很多解释,比较流行的有两种,第一是来自著名的希腊神话《奥德赛》,神话里这里是奥德赛航海的终点,被认为是世界的尽头。所以奥德赛在此建城,称之为奥德赛城。奥德赛在拉丁语转写为尤利西斯(Ulysses),所以又叫做尤利西斯之城(Ulyssippo),因为各地发音不同,所以罗马时期又转译为Olisippo,然后当地居民还有口音,所以不发O音,就直接简化为了里斯波。里斯波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另一种说法是这个词来自于凯尔特语Alis-Ubbo,意思是“安全的港口”或者“避风塘”。腓尼基人把这个词引入,随后传遍各处。随着商业日渐兴旺,腓尼基人遂和当地的凯尔特人联手,把商站改为城镇。称之为塔古斯(Tagus),纳为腓尼基人日后成立的迦太基帝国的一部分。不过里斯本称之为城市的话还要到布匿战争后。布匿战争期间罗马军队击败汉尼拔,夺取伊比利亚半岛。这个时期塔古斯的居民们下注赌罗马能赢,给大西庇阿供应军需物资。所以在罗马攻略伊比利亚成功后,塔古斯赌对铺,大发利市。罗马人接管这个地区后采用了里斯波的名字,这里遂改名,成为罗马的卢西塔尼亚行省下面的一个城镇。罗马共和国时期,里斯波因为站队正确,获得一些在共和国境内的贸易特权,于是崛起成为这里的商业中心。里斯波人靠海吃海,通过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盐业获取财富,当时罗马人很喜欢吃鱼酱(garum),而里斯波是罗马共和国内最大的鱼酱供应商。同时做鱼酱保鲜要用盐,所以此处煮海为盐,发展出非常兴盛的制盐业,成为罗马国家重要的盐场。因此这里虽然不是卢西塔尼亚行省的省治,但重要性已经不下于省府了。到了凯撒大帝时期,这个地方因为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所以得到西征至此的凯撒大帝的青睐。当时伊比利亚西北部的山区还是土著部落说了算,他们反对罗马的统治。因此凯撒大帝需要征讨这些土著部落,这时里斯波是向伊比利亚西北进行军事行动最重要的兵站。里斯波当地的盐商们在这场征讨里比较坚定的站在罗马一边,出钱出力,很得凯撒大帝的嘉赏。于是凯撒大帝在战后投桃报李,将城市升格为自治市。赋予其“拉丁特权”( ius Latii、 Latin Rights)。在罗马法里自治市有免税和行政独立的特权。其居民亦认定为正宗罗马公民。凯撒大帝的授予,标志着里斯本已经不是外乡城市,而是罗马国家的核心都市之一了。所以盐商们也锦上添花大拍马屁,提请凯撒大帝将此地更名为“Felicitas Julia”(意为“祝贺茱莉亚”,凯撒大帝出自罗马名家茱莉亚家族)。罗马帝国时期这里依靠几种有竞争力的产品,依然维持着繁荣,并在同时将罗马文化引入这个区域。依靠商贸利益,里斯本被建设成为一座标准的罗马城镇。很多罗马时代的建筑一直延续至今仍可考,现在也是葡萄牙国家重要的文化景观。

              到了民族大迁徙年代,因西哥特-汪达尔诸族先后迁入伊比利亚半岛,使得罗马在此地的统治荡然无存。里斯本在这波浪潮里亦遭重创。起初因为里斯本的城市偏西,而当时罗马人治理的核心地带大多偏东,所以遭到的兵燹不多。破坏不重。但其他民族迁入带来了新的传染病。瘟疫肆虐导致里斯本虽然没有遭到很大兵祸,但人口损失很大,迅速颓了下去。空出来的地方就被新来的民族占据。在民族大迁徙诸部中苏维汇人看中了这里,在此定居下来。随后苏维汇人又被西哥特人击败。在遭到瘟疫和战火的双重打击下,里斯本由城市开始退化为村镇。但是这个地方的商站依然得以保存,还是有其他国家的海商来这里做买卖,但绵延了近三个世纪的政治混乱使得海商们只能搞搞低水平的交易。

              转折点发生在711年,阿拉伯帝国扩张到了伊比利亚,平息了这里的混乱。里斯本被纳为倭马亚朝的领土。倭马亚朝夺取里斯本后,将其改名为乌不那(al-Us̲h̲būna)。政治局势的稳定推动了里斯本商港的再次兴盛,这里通过阿拉伯海商和阿拉伯帝国的商路网络连接起来,里斯本本地的特产品能一直行销到地中海的东岸。城市遂再次兴盛起来。白衣大食治政时期里斯本恢复了海上贸易中心的地位,非常繁荣。甚至能力压像巴黎、伦敦这样的国家京城多年。这个时期里斯本开始接受以农学为代表的各种东方先进知识文化。由于在采用东方式的新田开发和灌溉法,并开始种植果品为代表的经济作物获成功。农业兴盛起来,兴盛的农业推动了里斯本的人口增长,人口数迅速就超过了罗马时期。正向反馈让里斯本又一次发展为这个地区主要的中心城市。不过这个发展过程只维持到了796年。因为这一年“再征服运动”开始影响里斯本。阿斯图里亚斯的起义军来到里斯本北部和当地武装交战。虽然只是过了几招,但这标志着里斯本已经开始成为各方争夺的前线。然后到了844年城市遭到了海盗的劫掠,不过对里斯本影响也不大。真正对里斯本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反而是里斯本引进的人文知识造成的派系对立。里斯本一直以来都是地方豪族自管,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来实行政治管辖和主流文化建设。它又是一个海商都市,城市里各色群体众多,鱼龙混杂。而在引进东方的知识时,就把中东地区流行的宗教意识形态斗争引进来。一些在倭马亚朝不得志的小宗小派四处乱窜,把他们的思想和本地群体相互利用和结合。最终在地区里搞动乱,是倭马亚朝后期阿拉伯帝国边陲地带非常常见的情况。阿巴斯革命就是这么起来的。既然帝国东头能闹出最终结束了倭马亚朝的革命,西头的里斯本自然也不能免俗。而绿教又是一个空谈平等,不求实际的意识形态,所以倭马亚朝在里斯本实行的是一种类种姓制的政体。这就让里斯本的“达利特”或者“首陀罗”群体非常欣赏此时正在北非攻城略地的什叶派和哈列哲派信仰。而这两种信仰革命性强不强两说,战斗性是十足十。所以当它们传入里斯本后,马上就把争端导向内讧。信奉不同派系的各方势力迅速互相把他人当成危险异端,并本着“异端危险甚于异教”的原则不停开干,绵延不断的内乱导致里斯本难以发展,并逐步丧失了抵抗外敌的能力。这段时间里阿斯图里亚斯向南,穆瓦希德朝向北推进,里斯本因为内讧,导致内讧各方各找外援,顺利的把里斯本变成焦点。南北对进的两派为这座城市打来打去,城市本体也先后被攻克三次,虽然每次征服者都因为进攻力量达到极限,难以巩固其征服成果而被迫撤出,但里斯本也因为沦为战场而变得衰弱。决定性的时刻起始于1139年,这一年葡萄牙王国的太祖,“战士王”阿方索一世(Dom Afonso Henriques)通过赢得内战,顺利脱离莱昂-卡斯蒂利亚王国成为独立势力。再征服运动的葡萄牙阶段开始。此时正逢十字军运动方兴未艾,教廷在努力鼓动欧洲军队东征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南线的伊比利亚。历任教宗都多次发文告,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再征服运动认可为十字军行为。这就让阿方索一世可以和十字军合作扩大自己的力量。阿方索一世通过教廷的文告,在欧洲招了不少好手。1142年,阿方索一世和一支十字军的支线部队合作试图夺取里斯本,结果失败,但同时验证了阿方索对外借兵的路线是可行的。于是1144年在教廷再次呼吁,掀起第二次十字军运动时,阿方索一世立即去借兵。1147年,英国和佛兰德斯组织了一支向东支援的十字军部队,这支部队准备坐船走,但天气原因使他们不得不在葡萄牙附近登陆避风。眼见强兵来到的阿方索一世立即招揽这支十字军,并成功说服了教廷同意他们在伊比利亚作战,等同于在圣地作战。凭借这支强兵的帮助,1147年10月21日,在经过三个月的围攻后里斯本投降,新生的葡萄牙王国获得了它的根本之地。

              葡萄牙王国在里斯本建政后继承了昔日里斯本的交易网络。因为城市是投降的,战后的破坏也不严重。所以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很快商业就获得了恢复。商业景气的里斯本是阿方索一世看上这座城市并在此建政的一大原因,所以一俟里斯本恢复过来,阿方索一世立即动用国家力量支持里斯本的商业发展。由于再征服运动的缘故,此时里斯本已经很难利用原有的阿拉伯海商交易网。但十字军势力崛起给了他新的下家,一方面,通过借助十字军的援助,里斯本顺利连上了佛兰德斯交易圈,把自己的贸易路线一直延伸到了波罗的海的汉萨同盟,成了同盟的下家。另一方面,阿方索一世虽然是一位勇猛的战士,但并不极端,在治政上有着灵活开放的思路。他虽然是驱逐绿教徒建国,但是和南部的摩尔人诸国也能相处的来.他的儿子桑乔完美继承了他的思路。桑乔一世治政时期,葡萄牙一方面把南部的摩尔人诸国变为自己连接地中海东部商路的中间商,另一方面通过佛兰德斯交易圈大力向北方发展商务。与此同时因为中央权力的建立,国家有能力维持秩序,对激进分子进行镇压,因此虽然还是传统的封建国家,但政令畅通程度比起城邦来说要强。在桑乔的治理下,政治混乱消弭的葡萄牙国家商业景气,发展迅速,东方和非洲的商品在伊比利亚南部,甚至地中海中东部装上葡萄牙商人的商船,能一直卖到波罗的海深处的吕贝克。在海商贸易的刺激下,葡萄牙国家的航海业和造船业都得到飞速发展,葡萄牙的船匠们几乎可以制造欧洲地区任意一种船型,并在这些经验上加以改进。这是后来葡萄牙成为大航海年代最辉煌的族群的技术基础。与此同时,海商们继承了古代的自治传统,开始组建自己的各种行会,并通过结为行会来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来谋取利益。而海商业的配合业务也逐渐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1380年结成的海务联保会(Companhia das Naus),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保险公司。这个联盟要求会员缴纳一定比例的会费作为公积金,在会员如果因为船只海难导致损失时,可以公积金中获取一定赔偿。联保会鼎盛时期注册船只五百多只,势力极大。而且通过联保会,葡萄牙的海商们获得了组织和相关对外扩张的支持,这为之后大航海时代葡萄牙的光辉成绩提供了经济基础。里斯本对外国开放的态度导致本地昔日遗留下来的各种群体都能获得葡萄牙国法的保护,这在完善了里斯本的海商关系的同时,还让东方的知识持续不断的传入里斯本,这夯实了葡萄牙国家日后探索的知识基础。

              但是里斯本虽然有了腾飞的各种基础,却少了一点腾飞所需的运气——里斯本城市建设在一个地震带上,所以历史上多次遭到城市近乎全毁的大地震。1290年始里斯本正式记载地震,然后自1318年起,因地震带活跃程度加剧,里斯本几乎每隔几年就得来场地震。1348年黑死病又传入里斯本,带走了城市近乎一半的人口,导致葡萄牙国家不得不暂时把政治中心迁回旧都科英布拉。所以里斯本虽然一直繁荣,但是其繁荣总是触到自然条件的天花板然后推到重来。不过里斯本的天命最终在1383年来到,这一年开始里斯本的瘟疫和地震情况开始消退和稳定,而且在这一时期葡萄牙王国爆发的1383-1385危机中,以阿维斯骑士团为代表的葡萄牙本土派在和亲卡斯蒂利亚的事大派在内战中取得胜利。由于葡萄牙本土派亲海商,所以内战伊始里斯本城市断然决定投奔到骑士团长若昂一世的旗下,出钱出力,供应军兵,甚至还为若昂一世贡献了几位主要指挥官(1383-1385危机的决定性战役阿茹巴罗塔之战的葡萄牙军总指挥阿瓦雷斯,参军前是里斯本的治安官)。所以这次里斯本下了大注又赌对了铺,因此昔日凯撒的剧本又上演了一遍——这一次葡萄牙国家决定呆在里斯本不走了,而且它全盘接受了里斯本海商们的要求,将海商业的兴盛定为国策基要。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葡萄牙走上海上扩张路线。在路线指引下葡萄牙军队先后夺取休达、丹吉尔、艾西拉等重要海上交通要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南方新航线的探索。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征程——大航海时代就此开幕。而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初代目,葡萄牙人顺利在西非地区发现一系列新港口和关键海上要隘,并从此建立了新的西非贸易航线,里斯本随之进入了黄金年代,迅速成为葡萄牙国家最大的航海基地。大航海时代的第一批大航海家如瓦斯科·达·伽马,就是从里斯本出发到世界各地探险的。随着直达印度,乃至中国的贸易航线的开辟。葡萄牙和里斯本都高速富裕起来。由于海商让里斯本城市变得如此富裕和强盛,以至于她赢得了“海神挚爱”(mistress of the seas)的敬称。是欧洲当时最富庶,最为人向往的地方。随着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抵达巴西,将巴西收入葡萄牙旗下,让葡萄牙成为地跨数州的大帝国。而里斯本作为帝国的中心,达到了那个时代一座城市能达到的最高高度。这座城市成了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托马斯-摩尔心目中的范本,是他的《乌托邦》的原型。在这本书里,摩尔为了致敬正处在辉煌年代的里斯本,直截了当把探索乌托邦的船长定为了一个自里斯本出发的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奔腾的整个16世纪里,里斯本这座冒险和海商之城,就是现世的神话之城。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和来源国的商人们纷纷来到这座伟大的城市交易和定居,整座城市在吸收了各国建筑艺术的要素后迅速膨胀,最终形成了现代的葡萄牙著名的里斯本古城。

              然而像这样的盛世之下,阴影也并没有散去。昔日困扰里斯本乃至葡萄牙国家,并最终把事情搞砸的因素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里斯本的黄金时代过去后再次发作,并再一次把事情搞砸了。如同葡萄牙王国建政前的里斯本一样,里斯本的辉煌是建立在对异族和外国的容忍上的,这让里斯本成为一座非常多元,族群众多,思想活跃的地方。这就对葡萄牙国家的管理者的政治能力和手腕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但葡萄牙国王不一定个个都有这样的能力。而且葡萄牙自己也有问题——葡萄牙本土派虽然胜利,但没有借机根除掉事大派。这些事大派大多是传统的、依附土地、乡村式的封建贵族,他们虽然也从海商兴盛中分了一杯羹,但对于商业他们是脑子一窍不通,心里十分鄙夷的。而且随着葡萄牙国家的兴盛,事大派虽然有着传统的政治权力,但分肥时只能喝汤。迫切想吃肉的事大派有着打击本土派,自己坐庄吃肉的需求,而思想活跃就很容易给他们作妖的借口。而葡萄牙国家本身也因为国家太小,很快达到了发展的上限,这让本土派在16世纪中叶连续遭到数个挫折——受葡萄牙的刺激,英国、荷兰和西班牙等国家都迅速投入航海事业,而奥斯曼帝国也开始清理海务,建立海军来打击对手。以上这些国家个个根基深厚,比葡萄牙发展上限高得多。而他们又都有对付葡萄牙的客观需求。这时葡萄牙的国力虽然强大,但远不足以应对这么多对手的挑战。尤其是葡萄牙的远洋航海业务也遭到一个难以突破的严重瓶颈——以坏血病为代表的航海疾病问题开始浮现出来,这让每次远洋航行都会导致船员损失极大(葡萄牙——印度航线平均死亡率长期保持在80%左右)。 在这个人尚不知到航海医学为何物的情况下,葡萄牙应付一两个对手还行,应付漫长航线上这么多的挑战者就力不从心了。这导致葡萄牙的生意被竞争对手抢走很多。蛋糕做小了,切蛋糕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了。这时葡萄牙王室虽然能力一般,但脑子还够用,他们的选择是和一些对手妥协以保障利益,但葡萄牙选的对象则不怎么样——此时正处于宗教狂热状态的西班牙。虽然同在伊比利亚半岛上,但各走各路的西葡两家之间想互信,就必须得做点能让人信的事情,而此时西班牙正是宗教上头的时候,于是放话说只要葡萄牙也跟着上头,西葡一定互信。事大派见状就跟着鼓噪起来,而葡萄牙这个时期的两位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和若昂三世先后信了事大派的鬼话,把宗教裁判所这种玩意儿弄进了葡萄牙。事大派在结合了宗教裁判所这种疯人院机构后,再次上演了昔日里斯本内乱时的剧本,把葡萄牙搞得一片恐怖。以犹太人为代表的少数群体和外商遭到武力镇压和残酷打击,恐怖气氛大大挫伤了外商的信心。迫使外商外流到葡萄牙的竞争对手哪里做买卖。里斯本的光彩迅速黯淡下去,并在1569年遭到一记重创——瘟疫卷土重来,带走了里斯本的五万条人命。更糟的是这次瘟疫让葡萄牙人相信宗教裁判所这种疯人院机构是必要的,镇压巫术、狩猎巫师的需求盖过了理性和人性。里斯本的勇敢不再,而是被疯狂取代。人性黑暗面的任意发挥推动宗教裁判所迅速腐化堕落为敛财机关,这些教廷鹰犬被事大派贵族雇来迫害海商获取财物,这种杀鸡取卵直接结束了葡萄牙的黄金时代。而里斯本也在下坡路上油门踩到底一路狂奔。陷入恶性循环的葡萄牙国家只能用自己最后一点努力保住特定行业的生意,剩下的富有前景的行业只能任由竞争对手掠取。1578年,葡萄牙国王塞巴斯蒂安一世因为过度狂热,粜尽国库武装起一只庞大的葡萄牙军队去搞十字军征伐摩洛哥,结果在三王会战(Batalha dos Três Reis)中全军覆没,陷入1580年继承危机的葡萄牙国家由盛转衰。随后王位落入了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之手。而里斯本在这次危机之后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动力,只能躺平摆烂了.所以这一段时间里里斯本的发展实在乏善可陈。而葡萄牙国家也因为被西班牙拖下水,被迫给无敌舰队做供应商,结果被英西海战连累,本钱折损不少。不过葡萄牙王室懂得进退,知道节约力量的做法还是给国家留下了遗产——葡萄牙在香料贸易上保持了统治性的地位,并在这个时期发扬光大。

              但是受累于西班牙和亲西班牙的事大派的种种拖后腿,葡萄牙人虽然保持了他们对香料贸易的控制权,却无法把获取的资金全力投入到再生产经营里,因为事大派和其西班牙主子要从中切一刀猪油。所以葡萄牙和里斯本虽然还是能挣钱,但依然长期摆烂。这种摆烂的结果是以荷兰商人为代表的新航海国家越加强大,尤其是荷兰再吞并了东印度群岛后,直接在香料贸易上成了葡萄牙的大敌。而且荷兰人有一点是葡萄牙人比不了的——荷兰人对利益更加赤裸,对葡萄牙玩起了私掠船这种手法。面对不利的局势,葡萄牙就借助西班牙的力量去搞荷兰,成功保住了自己的主要殖民地巴西和安哥拉。但同时葡萄牙也没有更大的力量以夺回自己昔日在香料贸易上的优越地位,结果成为一家二线的香料批发商。时间到了17世纪30年代左右葡萄牙的海商业已经大不如前,所以里斯本商港开始转向,主要做殖民地-宗主国间的贸易。通过从殖民地获取的原料拉到宗主国再转卖给别人。但殖民地为了图省事,大规模种植几种原料出售,这让葡萄牙的贸易多元化不再,进而更为单一,丧失了深加工原材料以发展自己技术的动力。与此同时事大派的切猪油越来越不知道节制。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治理葡萄牙的末期时,由于他本人迷信入脑,又过分亲封建贵族,就不断打压葡萄牙已经几无活力的海商业。事大派借助腓力四世的糊涂,设苛捐杂税大切猪油,搞得里斯本一时间无帆泊港。城市萧条不堪,下岗的街溜子到处乱蹿,把治安弄得一片混乱。到1637年左右因里斯本实在乱的不像话,国家不得不成立专门的武装部队来城镇实行军管以维持基本秩序。实在是忍不了的葡萄牙本土派和一部分还忠于葡萄牙的封建贵族们终于团结起来,发动了葡萄牙王政复辟战争(Portuguese Restoration War),顺利击败西班牙。新成立的布拉干柴王朝继续定都里斯本。但是布拉干柴王朝虽然独立性增强,但进步性却十分有限。葡萄牙的海商们虽然不会再被西班牙课税,但还是要被宗教加持下的葡萄牙封建贵族们切猪油,所以布拉干柴王朝时期的里斯本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比起昔日那耀眼的成绩来说差的太多。而且早期葡萄牙因为势力弱小,被其他家排挤,混的每况愈下。

              但布拉干柴王朝到了17世纪晚期开始转运。这一时期其巴西殖民地因连续发现黄金和钻石等贵重矿产,导致葡萄牙可以直接从矿业中获取大量收入。然而布拉干柴王朝没有把新获得的资本投入到工业的发展中,而是切猪油后大量浪费在大拆大建盖楼修庙上,这让葡萄牙资本走上一条依附性的,靠出售原料和贵重矿产,当矿老板的发展路线。于是这时期的里斯本呈现出一种两面性——金碧辉煌,让人望而生畏的教堂门口,365天都能看见衣不蔽体,祈求施舍的穷人乞儿。传奇的里斯本港依旧繁忙,但永远满员的客船都是去往殖民地的。葡萄牙国家的封建势力已经蜕化为了可耻的反动派,是葡萄牙国家的发展的一大桎梏。而里斯本这座海商之城,只能在这种桎梏下翻转腾挪的求一点发展,直到1755年城市的命运才又迎来一个转折。

              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遭遇自己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震。这是一次轰动全欧的地震,其破坏力远超以往。里斯本一天三连震,导致三分之二的城市被震垮,建筑倒塌引发的大火足足烧了六天。仅仅是因为城市内河道众多,而河道附近又大多是空旷的广场,所以城市才侥幸的只损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这次大地震给了海商们支持的改革派一大机会。此时正逢法国启蒙运动思潮传入里斯本,使得葡萄牙有一批受启蒙运动影响的改革派出现在葡萄牙政坛上。改革派抓住天灾的机会,提出用理性主义思想来看待灾难。比较成功的抓住了葡萄牙人民的心。因为地震不是瘟疫,瘟疫如果还可以说是人的问题,地震就妥妥的是“神的意欲”。这让封建势力自黑死病后一贯持有的牌坊立不起来了。而且幸运的是里斯本又遇见了一位贵人——此时执掌葡萄牙相印的庞巴尔侯爵塞巴斯提(Sebastião José de Carvalho e Melo, 1st Marquis of Pombal)是一位青睐法国启蒙思想的改革派。他很受时任葡萄牙国王若昂五世的信任,所以掌握了灾后重建的大权。他力排迁都之提议,组织军队接管城市镇压骚乱,并当众发誓重建里斯本城市,他任用了葡萄牙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马亚(Manuel da Maia)来清废墟搞大建,并说服若昂五世同意用巴西矿业上得来的收入来支付重建的账单。这位国相手腕高超,他故意提出虽然里斯本惨况如此虽然很糟,但这也是将它重建的美轮美奂,恢复昔日的辉煌的绝佳机会。这个提法顺利取得好大喜功的若昂五世的欢心。然后庞巴尔侯爵就大张旗鼓的说谁反对他推行重建,或者吞没挪用费用,谁就是弃国弃民的乱臣贼子。而且这位国相对反对派敢下狠手。为了保障款项的筹集,这位国相直接策划了一个冤案,指认一批封建贵族要拥立一位宗室造反。然后兴起大狱,成功铲除了以塔沃拉家族为代表的一批传统豪门成员。这成功吓唬住了反对庞巴尔侯爵的封建反动派。于是这位国相借重建的机会,大力改革政府,打击乱切猪油的行为,让政府再次担起责任来。在他的领导下,因政府能力恢复,殖民地的供款遂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有了钱和意愿的葡萄牙国家引入了启蒙时代的新理念,努力重建里斯本城市。结果非常成功。现代里斯本老建筑大多其实都是这个时期的遗留,所以为了纪念庞巴尔侯爵的功绩,葡萄牙人把新生的里斯本的城市建筑风格,称之为庞巴林式风格(Pombaline style)。这种风格的特点是房屋采用多层式木制建筑,而且大量使用标准木件来建造。设计时将通风和采光都纳为必须考虑的条件。同时城市的街道变得更宽大。而且每栋建筑之间没有防火墙的话,就必须相互独立存在,以免火烧连营。而且为了抗震和宣传,马亚还动员了军队,在建筑好的房子附近行军和跺脚,来模拟地震时的情况。庞巴尔侯爵还指挥人将其编为小册子记录和散布,为国民科普地震为何物。这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初级的建筑物抗震模拟,与强制性的地震避险教育。庞巴林式风格总的来说是标准的理性和启蒙主义风格。其设计非常符合大小资产者的口味。所以重建后的里斯本就又是一座商业都市,封建贵族再不满意,也得住在素来被他们看不起的那些商贾一模一样的房子里。这就大大的挫伤了封建贵族们的气焰。同时里斯本重建过程中因为人员损失太大,政府又要考虑赈济,还准备好好修,就愿意花钱请人,这推动了雇工的工资水平。由于建筑业的兴盛和人工成本上涨。葡萄牙一方面经济景气,另一方面本土资本获得增长后,愿意搞一些工业进行进口替代以控制成本,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把之前葡萄牙走的那种矿老板道路向正途上掰了个头。葡萄牙的工业在这个时期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丝织业和陶瓷业在这个时期于葡萄牙落地生根,渐渐成为葡萄牙早期工业的重要代表。原有的酒业也获得规范化,品质获得提高,摆脱了劣酒恶名。在庞巴尔侯爵的有力领导下,里斯本城市再获新生,人口发展到了25万人,而且新生事物和新兴阶级均出现和扎根。报纸、咖啡、沙龙和抛头露面的名媛这些法国启蒙时代的代表性事物都在这一时期于里斯本扎根,并将在日后成为新时代葡萄牙社会的基石。同时庞巴尔侯爵大力镇压宗教裁判所和后面的耶稣会势力,不遗余力的使其无力化。为此还颁布了教育国有化政策,自此古来为为教会私学所垄断的教育体系被葡萄牙国家接手,葡萄牙的近代国民教育自此出发。

              庞巴尔侯爵成功的改革证明了他的能力,但遗憾的是他的眼光和气度使他未能成为一位大政治家——这位国相被自己的成功所陶醉,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个封建主义国家的人臣,所以对人臣的谦退之道修为很不足,结果步子大扯到了蛋。这个时候的葡萄牙虽然城市已经跟上了启蒙时代的风貌,但乡村依然还是为宗教和领主统治的男耕女织的小天地。启蒙阵营的老家法国到革命时代也有旺代叛乱,而作为小弟级别的葡萄牙,条件还远不如法国——法国出了巴黎,各地还是有支持中央的近代城市的。而葡萄牙出了里斯本就几乎没有什么能跟得上时代的城市了,举目四望皆旺代。所以封建反动派们有自己的基本盘来对付国相。而若昂五世和若瑟一世之后,新上任的玛利亚一世女王(Maria I de Portugal)是一个虽不残酷,但立场反动的君主。她很不满意这位张居正风格的国相,于是提出彻查冤案,然后给翻案的办法,最终迫其辞职。不过庞巴尔侯爵的改革已经让启蒙主义和其基本盘在葡萄牙落户成功,玛利亚一世虽然靠权术搞掉了庞巴尔侯爵,但也不是一点政治能力没有,对于支持庞巴尔侯爵的阶层还是能认识到其重要性的。所以她还是继承了很多庞巴尔侯爵时期的政策。成功延续了里斯本的繁荣。不过她毕竟亲封建反动派,所以里斯本虽然繁荣,但葡萄牙国家里也只有里斯本很繁荣。而且这位女王很不幸的在执政十年后,因家庭变故而患上了间歇性的精神病,精力日益不济,所以大权旁落到软弱无能的小儿子手里。这让封建反对势力猖獗起来,他们开始借助女王的青睐,又开始在葡萄牙国家里大搞迫害,政治气氛遂江河日下。这样里斯本的繁荣和近代化就是葡萄牙的繁荣和近代化的全部了。而里斯本的繁荣也只是因为靠殖民地的供应,而且仅有一点的近代性,还是得依靠外国人的关系来维持。比如当时里斯本的咖啡馆大多都是意大利人在经营。而出了城市举目四望,还是一片停滞。这种情况直到拿破仑战争开始后才得到改变。

              拿破仑战争是一次法国革命力量撼动欧洲封建秩序的战争,而作为封建主义的顽固堡垒的葡萄牙,也不能免于这种震撼。法军发动半岛战争的时期葡萄牙也遭到入侵,葡萄牙王室流亡海外。法国占领军虽然并不打算在葡萄牙搞革命,把葡萄牙的封建阶级全革掉,但对反对封建体制的各种势力是持宽容态度的。所以在半岛战争时期,葡萄牙国家的进步派系有很大发展,并通过参加民族解放战争获得了部分人民的拥护。在半岛战争结束,葡萄牙王室复辟后,葡萄牙国家的进步力量已经成了气候,甚至出现了自己的地下民团组织。半岛战争结束后英国无耻的提出要代葡萄牙摄政,但葡萄牙人到底还是参加了民族解放战争,如果驱逐法国人的统治的目的只是为了换英国人统治,那么民族解放战争就没意义了。所以葡萄牙的爱国志士们再次团结起来,1820年,葡萄牙地下民兵组织起来,以自由党的旗号发动突袭,成功夺取里斯本,然后发命驱逐英国驻军,终止贵族和教士的特权,将国家改为君主立宪国家。这些诉求被总结为葡萄牙1822年宪法而颁布推行。

              但是葡萄牙的反动势力却想借着变天的机会重新推行传统的君主制。于是重获独立后的葡萄牙就陷入了立宪派和反动派之间长达十余年的斗争。各派之间的矛盾最后终于以“米格尔派战争”( Guerra Miguelista)的形式彻底爆发。里斯本作为传统的海商城市,天然亲立宪派。在战争爆发后主动动用关系拉外援,成功拉来英国做后盾,并动用关系说服海军部队投靠,顺利让大部分的葡萄牙海军落入立宪派手中,最后立宪派在圣文森特角海战(Battle of Cape St. Vincent (1833))中击败反动派舰队,成功掌握了制海权,让外国军事物资能不受阻碍的输入到立宪派军队的手中,这就让立宪派军队压倒了反动派军队,但立宪派军队遭遇到了革命法国在旺代遭遇的同样问题——过于落后的农村社会已经成为封建主义的温床。所以封建反动派们可以从农村地区获得军资来支持自己,而立宪派作为典型的城市人,在很多方面并不受葡萄牙农民的欢迎,被自己的支持者的局限性限制的现实,迫使新任的葡萄牙君主佩德罗四世(Pedro IV)不得不以妥协的方式以尽快结束战争——葡萄牙虽然成立了一个立宪政府,但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而且这种妥协还造成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巴西的独立。长期以来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的繁荣,其实完全建立在对巴西殖民地的剥削上。但随着巴西的繁荣,它开始不满于有个宗主来切猪油。殖民地和宗主国的矛盾日益上升,并随着庞巴尔侯爵时代的重建开支需求而成为葡萄牙国家的一大主要矛盾。佩德罗四世原来是巴西帝国的君主,是传位于儿子后来葡萄牙争夺王位继承权的。不是土生土长的他对于葡萄牙本土并不那么亲近。而且这次战争里是他带着巴西的钱和人来支持葡萄牙立宪派打赢的,这样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地位就倒转过来了,战后的葡萄牙在道义和力量上都无法再控制巴西,巴西的独立也就顺理成章了。但独立的巴西意味着葡萄牙想再从巴西搞钱,就得要么凭本事,要么讲人情,像以前一样予取予求是不可能了。而这个时候葡萄牙,由于事大派封建贵族的拖后腿,和其他国家比优势产业实在是没有几样能拿得出手的。国家受利益集团限制,无钱来烧给工商业,而其他国家的工商业同时期一跃千里,外国商品涌入葡萄牙,推动了昔日的海商逐渐堕落为买办。而封建贵族虽然受到打击,但他们在发现做买办的好处后,除了少数冥顽不灵的“山老鼠”,大多数也开始投身买办行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滑去的葡萄牙和里斯本又走入一个衰败的时代,19世纪50年代,里斯本在欧洲城市排名中从第五掉到第十,而且跌势不止。不过这个时期葡萄牙对于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的开发开始出成效,买办们通过把这几个非洲地区的商品输出到英法等地交易,还是能弄点钱回来,所以对于葡萄牙国家的盘剥不至于敲骨吸髓。不过因为弄点钱回来也拿去换外国商品了,实在没钱搞再投资振兴国家,一切也就只能上下裱糊,躺平摆烂。虽然中间不乏有有识之士意图奋起,但缺乏革命之心,只想改良的他们面对民气不振的社会也徒呼奈何。这些有识之士中成绩最大的是1881年时的葡萄牙首相德梅洛(António Maria de Fontes Pereira de Melo)。他成功赶上了欧洲主要工业国需求落后于产能,导致工业品价格低廉,对外溢出的历史机遇,花殖民地的钱在葡萄牙搞基建。在他一派人的推动下,1887年里斯本开始供应电力,1887年跨城铁路开通,不过由于里斯本城市本身河汊众多,所以现代供水发展的比较慢。但解决了这些问题后里斯本的工业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比其他大工业国差的太远,但做进口替代升级了自己的技术的成就也是不可否认的。随着葡萄牙向工业时代进三步退两步的蠕动,葡萄牙的进步主义的派系的基本盘开始扩大,而其代表也逐步由立宪思想向共和思想转变。他们开始认可革命的意义,反对保守和妥协观点,将其视为对封建主义活化石的绥靖。共和派主张彻底革命,物理扫除封建主义买办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三座大山。随着葡萄牙进口替代政策的推进,以新兴制造业,特别是轻工业工人为主力的共和派开始在里斯本和波尔图这两个葡萄牙现在主要的工业城市内崛起,并顺利赢得了一些军队内部的支持。时间到了1890年,共和派获得了一个崛起的极佳机会——英葡非洲危机事件。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环宇7504,
      • 家园 我也写错了一个 -- 补充帖

        坂上田村麻吕 据说是 刘阿知的后代,而 刘阿知 自称汉献帝之后(我误写作 刘禅 了)

        另外,江户时期的 儒学家 林罗山 据说也是 刘阿知 后人

  •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2

    平赖纲

    平左卫门尉赖纲,镰仓幕府重要的御家人

    镰仓幕府御内人派系的首领,出自平氏的旁系,属于著名的武士团“坂东八平氏”的一个分支。坂东八平氏虽然姓平,但是在源平合战中基本都跟随了源氏跟本家开战,所以虽然跟对手一个姓,但出了很多幕府的有功之臣。而平赖纲这家更是历代都是北条家的家臣,北条家跟源赖朝征伐平家的时候,他们也作为朗从协助作战。出人出力,所以在北条家崛起成为执权家族后,这家人也跟着鸡犬升天。不过这家人一直当的是执权家族的侍从、管家之类的官员,进体制内也主要是做一些礼宾的职务,平赖纲的父亲平盛时最高曾经做到侍所的所司(负责处理具体事务的副部长),但大抵上是挂个名,主要工作还是执权家族,尤其是得宗系的执事(管家)。平赖纲是这家人中第一个正儿八经的体制内的高官。平赖纲崛起于元日战争时期。由于战事迫在眉睫。幕府实行舆论管制,对于社会上任何造成思想混乱的行为都予以严厉镇压。后世日本著名的佛教宗派日莲宗的创始人日莲上人在这时也成了镇压对象。日莲上人因为跟幕府不对付,长期以来都是幕府监视打击的重要目标,由于日莲上人这个时候发文攻击其他宗派,所以北条时宗就让平赖纲领人去把日莲上人和一批信徒给抓了。本来准备一刀砍了,但是当时时宗的正室掘内夫人正怀孕待产,舆论普遍认为这个点杀个佛家人很不吉祥,所以最后改判了个流放。平赖纲在这趟差里表现很好,而且他对寺社势力很同情。所以判决其弟子的过程中比较宽容,还帮忙通气。时宗本来也觉得杀掉日莲上人有些亏心,且会引起很大麻烦。所以对平赖纲的疏通很认可。因此平赖纲结束了这趟差之后,北条时宗就觉得自己的这位管家是可用之人,适合出仕。这时北条时宗为了集权应对战争,将原有的“寄合众”组织的权力大大扩大。这个“寄合众”可以理解为镰仓幕府版本的军机处。起初只是执权自家的私密会议,后来北条时宗以军事需要为口实扩大其权力,使其逐渐成为实际的内阁。但是这个内阁属于执权私人会议,怎么选人进来完全归执权自己管,不像正式的内阁还要考虑其他家族,所以迅速成为执权本人任用私人门生的舞台,时宗大力提拔御内人进入寄合众,而平赖纲就在这个时候获得了提拔。平赖纲在元日战争时期表现尚可,替主子前后跑腿,有些苦劳。加上时宗这个时候为了推进政策,觉得御内人用着顺手,所以对御内人都着力提拔。1284年,平赖纲被任命为内管领(执权家的管家首领),加上他继承自父亲的侍所所司等官职,平赖纲就等于成了幕府的内务部长,被公认为是当时御内人的首座。平赖纲上任后开始积极处理各地的不稳活动,并着力培养自己的势力。由于这个时期因元日战争导致的恩赏不足的问题,让很多因战争开支过大,资不抵债的御家人武士变成了所谓的“恶党”,依靠劫夺幕府的物资来维生。平赖纲作为内务部长就得负责组织镇压,但是恶党问题让他和当时幕府内阁的首领安达泰盛开始有矛盾。平赖纲是个周兴、来俊臣风格的信徒,认为对于恶党和御家人应该进行大规模镇压和集体处决。安达泰盛虽然也反对恶党,但他对于恶党的成因心知肚明,所以主张适度。由于两人的党徒之间冲突日盛,导致两人遂逐渐成为政敌。1284年,北条时宗死,由于此时得宗家的家主北条贞时十分年幼,所以各北条分家立即开始起了谋逆的心思。安达泰盛和平赖纲如北条时宗所想,对于得宗家族很忠诚,所以都组织自己的党徒对付起心思的北条家族的各个分家,但由于这些北条家的分家为了谋逆,还各自跟这两位幕府大佬有勾连。结果变成了两位大佬组织自己的人去打击跟对方勾连的北条分家,最后虽然俩人共同把北条贞时推上了执权大位,但打击对方势力这方面上安达泰盛得了先手,平赖纲遂觉得情势更加紧迫。随后安达泰盛开始推行“弘安德政”。由于想象过于美好,手法却很粗糙,得罪了一大批人。其中和平赖纲素来亲善的寺社势力是被新政策得罪的最狠的一批。所以和尚们立即就遣书平赖纲,鼓动他火并了安达泰盛。平赖纲本就对安达泰盛不满已久,而安达泰盛在“弘安德政”中为了平抑御家人的愤怒,居然提出来重振源氏将军的权威,以抬高将军,赋予其实权,然后让将军使用其道德义务上的优势地位勒令御家人听话的方法来躲债。这是平赖纲绝对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一党人的一切权位都完全来自执权家族,甚至是得宗长支,源氏将军跟他们是一点关系没有。如果将军恢复了权位,安达泰盛还可以搬出祖辈效忠将军的老关系说话,平赖纲可拿不出任何关系来讲情。所以平赖纲下定决心要灭了安达泰盛。1285年,动了杀心的赖纲去日光山礼佛,直接佛前祈愿要杀安达泰盛全家,住持源惠早就和赖纲勾结,见时机已到,立即说杀安达泰盛才能彰显佛的意欲,得到宗教buff加持的赖纲回家就让党徒准备家伙,挑个日子拿安达泰盛祭旗。安达泰盛见状也准备了家伙想火并,但执权北条贞时是他的外甥,他这个姥爷打算先跟外甥通通气,说说理再动手。但他领着人去见外甥时发现平赖纲已经把贞时的家给封锁了,两伙人仇家见面分外眼红,当场打了起来,双方大肆使用火攻,把贞时家在内的不少房子给烧了,经过四个钟头的厮杀后,安达泰盛一方不支,败逃,其本人和长子自裁。“霜月骚动”在镰仓落下帷幕。

    如同周兴、来俊臣虽然猖獗,但当不了首辅和宰相的原因一样,平赖纲这种分不清权谋和政略的内务部长一旦做了宰相,造成的结果一般都很糟。镰仓的战斗结束后安达泰盛的次子见事情不谐,遂逃出镰仓回老家。平赖纲得知后立即下令当地跟他一党的豪族起兵攻灭安达家,将其全家满门抄斩。随后平赖纲一不做二不休,以幕府名义向全国的党徒和盟友下令,以“搜检安达反贼”的名义对御家人进行了大清洗。结果在全日本各地都造成大量内乱和内战。大大动摇了幕府的统治。惨遭清洗的御家人被逼上梁山,把他们的军事经验和流氓无产者、失地者结合后,最终形成了战斗力更强的恶党。加剧了镰仓幕府的政治动荡,从此镰仓幕府已经不可能靠治政来解决问题,实现太平盛世。而只能陷入以暴制暴的怪圈,这为最后幕府彻底回归为军政府奠定了基础。

    然而平赖纲的做法虽然是毒药,却是一剂包着糖衣的毒药。因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幕府缺乏土地和财货来恩赏臣子。而对安达泰盛一派进行清洗,则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是平赖纲接下来坐稳寄合众首座大位七年有余的根基。但是平赖纲通过赢得这次动乱,误以为自己是治世能臣,于是他在当上了首辅之后除了废除安达泰盛的一应政策外,在政事上并无什么建树。而对于国政则完全依靠株连勾党的手法来治理。对于他来说武士们需要的就是恩赏和封地,而幕府如果没有多余的封地和财货,那就靠告密检举,然后杀一批“反贼”获取到封地和财货犒赏给武士就行了。这种靠杀夺来夺取利益,用利益引诱徒党,再用徒党来进行杀夺的办法,让幕府在平赖纲时代完全成了警察国家。平赖纲依赖告密和清算,通过结束政敌的生物学生命的办法来解决政治问题,结果是造成武士阶级内的普遍恐怖,以至于当时人称他执政时期是“除畏怖外不知有他情,各奔东西之念人人皆存”。不过这样的操作在镰仓幕府这个武士政治的雏形时代还是可以维持的,所以平赖纲的权柄直到他晚年时都还是很稳固。但这种靠告密杀夺的统治法到底是难以长久,随着平赖纲的日益昏聩,“彼可取而代之”的阴谋家开始出现,而他们很快找到了他们的掌旗者——执权北条贞时。

    平赖纲执政的七年是北条贞时长大成人的七年,随着他从孩童变为成年人,他的权力欲也与日俱增。但平赖纲从各个方面来说都当不了周公。而且他也不认为北条贞时有治政的能力。他甚至一度在给人写信的时候说道“倘若让贞时来领导,那幕府就一事无成了”虽然很诡异的是历史最后证明了平赖纲是对的,但北条贞时肯定不能认这个账。因为到底来说他才是执权,平赖纲不过是执权门下一走狗。权位不等的现实让他对平赖纲的不满日益显露,这导致一些上不了位的阴谋家开始投身到执权门下。阴谋家们为了刺激贞时动手,直截了当把这封信抄给贞时看了。然后又列举了平赖纲各种僭越之举——比如把房子修的镶金嵌银,家人日常都穿豪华的丝织衣服等等。见状大呼“朕的钱”的北条贞时立时就下了杀死这位“平禅门”的心思。平赖纲虽然晚年逐渐昏聩,但做久了内务部长,嗅觉依旧灵敏,所以他感觉到北条贞时想铲除他的意图后,自己也开始布局。这一次他想出来的办法居然是自己老对头安达泰盛的招——抬高将军地位来压执权,但他的思路也非常有自己的特色——他打算让自己的二儿子平资宗当幕府将军。结果这个决定得罪了自己的长子平宗纲。平赖纲非常偏爱自己的二儿子,为了能让儿子当幕府将军,他又是给儿子安排官位,又是给收养仪式整了个大阵仗。平宗纲是长子,但一直没有官位,又看见这么大阵仗,遂不相信他能继承家主位置。于是他果断出卖亲爹,投奔了北条贞时。这下平赖纲的一切操作都被北条贞时了然于胸。1293年4月22日,镰仓发生大地震,灾后整个幕府陷入瘫痪状态,平赖纲想找人也找不到。而北条贞时之前就养了一批刺客在身边,见机会难得,立即派刺客和平宗纲汇合,杀入平赖纲家里,平赖纲无力抵抗,遂和二儿子一家90余口人被杀。赢得这次“平禅门之乱”的北条贞时开始了自己的治政,镰仓幕府在下坡路上踩了第一脚油门。

    少贰景资

    少贰左卫门尉景资,镰仓幕府中期著名的御家人。

    幕府镇西奉行少贰资能的三儿子,早年生活不详,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中就是第一次元军攻日的时候。由于在此之前已经收到了幕府的通知,所以少贰资能觉得光让九州等地的御家人动员起来未必能挡得住元军,于是就把几个儿子派出去招募“民间义士”投军,组织新的兵团来加强实力。少贰景资就是这时候被派出去募兵的。少贰景资顺利招募了包括竹崎季长在内的一批兵士,然后向博多方向前进来攻击元军。博多湾战斗中少贰景资表现出色,在混战中用弓箭射中了元军的重要将领(可能是元军的副指挥刘复亨,但仍有争议)。本就缺乏作战决心的元军指挥层问讯丧胆,遂率军撤离。结果撤离途中遭遇台风,几乎全军覆没。由于少贰景资立下重大功劳,所以获得很大恩赏,在家中地位直线上升。随后第二次元朝征日战争期间,少贰景资依然是幕府军方面的主要指挥官,并还是负责博多湾附近的防区,由于幕府提前加强了博多湾附近的防御,设立了名为“元寇防垒”的工事群,所以元军登陆部队多次攻击亦不能突破,不得不将主攻方向转为缺乏防垒的志贺岛等地。少贰资能率队去夺回元军的前进基地壹岐岛期间被元军击杀,于是少贰景资就被推举为幕府军的主官。这时正逢元军再次遭遇台风,船只军兵损失惨重,部队被完全分割,少贰景资抓住机会,率领部队向鹰岛、平户岛方向进攻,彻底歼灭了这一地区已陷入混乱的元军残部。由于立下大功,战后少贰景资再次获得幕府的很大恩赏,地位和野心也都水涨船高。这时因为少贰资能战死,少贰家需要一位新的家主,虽然景资的哥哥少贰经资得到了家主位置,但景资觉得自己哥哥无论是战斗中的表现和手中的势力都不如自己,能当家主纯粹因为生得早,于是他就纠结一批党徒,打算弑兄夺位。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少贰景资在纠结党徒的时候,也开始和中央勾兑,希望在弑兄后能得到中央承认。而当时幕府中对立的两派一派以安达家的安达泰盛为首,另一边以平赖纲为首。而少贰景资走的是安达泰盛的门路。所以当安达泰盛和平赖纲杀起来的时候,泰盛的儿子安达盛宗来找少贰景资借兵,少贰景资立即起兵响应。但是他哥少贰经资并不傻——他猜到弟弟要搞事,而且还摸到了弟弟走的是哪家门路,于是他自然提着礼物去找平赖纲,顺利获得了这位幕府大佬的支持。在平赖纲获得了内乱的胜利后,收到消息的少贰经资立即也集结了忠于自己的军队,在获得幕府援军后立即去围杀弟弟。安达泰盛虽然是御家人一方的代表,但是他当时还有加强国防,防备下一次元日战争的任务,而九州作为元日战争的指定战场,安达泰盛在这里行政时要优先考虑国防,而不是只考虑自己势力的得失。所以他对于九州地区御家人的恩赏需求采取的是糊弄和打哈哈之类的裱糊匠策略,而不是像其他地方一样削掉别人家把利益转给御家人。但是九州地区在元日战争中是出力最大,损失最重,功臣最多,恩赏需求最高的地方,安达泰盛的裱糊匠策略很明显既走不通也说不通,这导致九州地区的御家人们普遍把安达泰盛看作是奸贼,所以投奔少贰经资的人更多,两军在岩门城打了一场岩门合战,少贰景资在战斗中败死。不过少贰家兄弟互相算计,幕府也算计少贰家。战后因为把少贰景资一党人打成乱党随从,所以幕府就下令取消对少贰景资等人的恩赏,随后将昔日恩赏的土地划给了新成立的镇西探题。这样少贰家的势力遭到严重削弱,而幕府黄雀在后,加强了对西日本的控制能力。

    竹崎季长

    这位是镰仓幕府著名的御家人,也是日本史上著名的武士竹崎兵卫尉季长入道法喜。不过他出名主要是因为他成名后想弄个传家宝,就请人创作艺术作品吹嘘自己的功绩,结果顺道留下了日本史上最著名的古画《蒙古袭来绘词》。这是日本史上最重要的图像资料之一,历史价值独一无二,是日本的国宝。

    幼名作五郎,出自日本肥后国竹崎乡的一个土豪人家。这家人本是肥后国的地头蛇菊池家族的一个分支。不过到了竹崎季长时期这个家族因为参与争地失败,已经非常败落。元军第一次征日时期,太宰府守护,镇西奉行少贰资能为了抵抗元军,除了要求各土豪协助出兵外,还撒了英雄帖,到处招兵买马以增加军力。这个时候已经混成“无足”(指没有自己领地和薪俸,徒有武士身份的下层武士)的竹崎季长看了英雄帖,本就已经家道中落,家业日蹙的他觉得出头机会来了,就找了几个伙伴,投军参加了资能的儿子少贰景资组织的部队。竹崎季长因为完全把自己的前途压在了这次战争中,所以他表现非常积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愣头青。少贰景资在集结了一批人马后向博多方向的战场前进,这时候竹崎季长为了出头,主动提出要去当先锋。少贰景资看不上竹崎季长,但是他这时候有这种表现,景资身为主帅也不能打压以免伤士气,就同意了竹崎季长去探探路。竹崎季长向赤坂方向前进时碰上了回来休整的菊池武房的部队,由于菊池的人向竹崎季长炫耀首级,竹崎季长就热血上头,领着自己的几个人一马当先的冲击位于鸟饲湖的元军营地。但是元军在鸟饲湖已经布好阵势,所以竹崎季长几个人一来就惊动了元军,遭到乱箭攒射,竹崎季长和另外两个人顿时成了草船上用来借箭的垛子,几乎丧命。幸亏少贰景资的手下白石通泰这时领着后续部队来到,才将竹崎季长救下来。事后少贰景资对于竹崎季长的行为嗤之以鼻,所以没给他申报战功。但是竹崎季长觉得自己用命打拼,怎么也得有个先锋之功,所以他一着急脾气上来,把自己的马卖了,凑了点钱去镰仓申诉,并很幸运的见到了当时任恩赏奉行的安达泰盛。安达泰盛听了他的故事后觉得有道理,就给他记功行赏,让他成了肥后国的一名地头。创业成功的竹崎季长遂开始再接再厉,在元军第二次征日的时候,他再次从军,凭借和安达泰盛的过往,顺利投奔了泰盛的儿子,肥后国守护安达盛宗的军队,随后参与了志贺岛战斗,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登船力战,成功斩获了不少首级,使得他这次的战功再无争议。因此在战后他又收到幕府的恩赏。加上自己在战斗中夺取的财货,竹崎季长顺利脱贫致富。打出出头天的竹崎季长为了纪念自己的经历,就自己写好文案后,请人帮忙绘制了一套带图的卷轴书,这就是后世日本著名的国宝《蒙古袭来绘词》。这套书画者不明,一共两卷,说的就是竹崎季长的创业故事,现在所有关于竹崎季长的考证也基本上是出自这里的。这套书虽然在后世多次有改笔和复刻,但大体上来说历史准确度还可以,尤其这是日本中古时期极少数传承至今的图像资料,生动的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各种风土人情,对参战双方的武器、服饰、礼仪和船只都有描述,甚至首次描绘了元军使用的早期火器,其历史价值独一无二。大概1293年左右竹崎季长宣布退休出家隐居,他最后的历史记录是在1324年向当地寺社捐献了财物,之后历史中就再无他的信息。但是他留下的这篇绘词则一直被当做至宝而流传,现在已经被日本皇室收为御宝,保存在日本宫内省的档案文库里。而他本人也因为这篇绘词的纪念,成为日本史上的名人。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粹派为了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思潮,就开始搞“抵抗外敌”的纪念,大力宣传“元寇”和以竹崎季长为代表的各种“荡寇名将”。大搞伪史,到处建造人造景观,部分至今仍存。

      • 家园 又更新了哈

        老规矩,我又来挑刺了

        源赖朝传儿子源赖家,被北条氏废掉;立了源赖朝另一个儿子源实朝。被软禁的赖家被干掉了。后来赖家的儿子暗杀了源实朝,自己也被北条氏捕杀,于是源赖朝的男嗣死光光

        北条氏拥立 公卿藤原氏家族的 藤原赖经 作 傀儡大将军(被立的时候 两岁,肯定傀儡),论亲戚关系 藤原赖经是源赖朝妹妹的后代,然后又娶了源赖家的女儿(源赖朝的孙女),总算是和赖朝算是近亲。

        但是,成年之后的藤原赖经也想管事,于是北条氏逼他退位,传位给儿子藤原赖嗣(又是个小屁孩),这总算给他留了面子;但是下课的赖经仍然留在镰仓,勾结一些不得势的幕臣继续搞事,北条氏一怒之下,把他儿子也废了,父子一起赶走(这前后有那么几年时间)

        彻底把持了镰仓的北条氏于是向天皇申请,让皇子来当这个傀儡将军,从宗尊亲王起,到末代将军守邦亲王,共有四任 亲王将军

        所以 镰仓幕府的将军,实际上分为三段:

        源氏三将军、藤原氏二将军、亲王四将军,其实从源赖朝死后,大权就开始向北条氏迁移,最后完全被北条氏把持——这个期间 北条氏 在镰仓 发起多次清洗,把原来的同僚几乎杀光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1

          北条时宗:北条左马权头时宗,镰仓幕府第8代执权。

          镰仓幕府上最强力的几位执权之一,幼名正寿丸。父亲是5代目执权北条时赖。他爹在几个孩子中最看重的就是他跟他弟弟北条宗政,因为这俩孩子都是自己的正室葛西夫人所出,葛西夫人的爹是北条时赖的左膀右臂,幕府大军头北条重时,因此时赖觉得这俩孩子能有出息,所以早早培训他俩接班。时宗7岁时,时赖因为家人连续遭到变故,自己身体也开始出毛病,为了避免继承过程中出问题,就非传统的让时宗戴冠成人了。然后就是常见的铺路架桥,给俩孩子加官进爵。时宗的第一个职位是传统的小侍所别当。幼年的时宗很聪明,而且在学政道的时候,理解了父亲的拳拳之心,所以做事很努力。由于小侍所别当是个武职,所以时宗上任后努力学武,很有成绩。当时的“皇族将军”宗遵亲王曾经在极乐寺开比武大会。年少的时宗也报名参加,在场上表现的非常出色,很受好评,所以成4说他“自小精于武艺”。北条时赖对这个继承人很满意,于是将其提拔为联署,加入内阁。1268年,时宗被推举为执权,正式开始执政生涯。

          时宗上任后初步进行了一些改革,比如幕府开始搞新版的《大田文》,准备更新国有的土地资料,但是他的这些改革刚展开不多久就被一个意外打断——高丽使者替元朝抵达太宰府递交国书,要求幕府臣服。这封国书拉开了镰仓幕府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元日战争的序幕。时宗登位的同年,高丽使者团抵日,向幕府递交宗主元朝的国书,要求幕府和元朝开展外交活动,并在文书中声言恫吓。时宗对于元朝的要求比较重视。在通过和宋朝逃难人员和高丽地区的关系户交流来的消息的汇总下,时宗认定元朝是会玩真的。所以时宗一方面用拖延战术,以此类外交事务要向天皇报告为由,对历届使节都虚与委蛇以赢取时间。另一方面开始迅速推行一系列的紧急政策来构筑一个战时政府。时宗首先开始采用自己信得过的家丁管事来充任为幕府的官员,这些执权家族的家仆亲信,就是日后镰仓幕府著名的御内人集团。时宗的时代是御内人集团正式崛起的开始,后来镰仓幕府版本的希姆莱,御内人首座平赖纲就是这时被他提拔成为正式官员的。其次开始整军备战,时宗宣布实行“异国警固番役”,征召九州地区的武士每年进行练兵和演习。最后时宗利用崛起的御内人开始整肃内部,消灭不稳定因素。由于时宗大规模任用自己的家奴御内人来当官,引发其他家族的很大不满。这时昔日在北条经时时代闹出事情来的名越北条家此时依然不老实,见到其他家族不满,名越北条家的家主北条时章兄弟俩立即开始拉拢不满人员,组织阴谋集团,打算借机会改朝换代。这一次名越北条家闹得比较大,从镰仓到京都都有阴谋集团人员勾连,1272年,北条时章兄弟俩在组织刺客的时候走漏了风声被御内人发现,杀掉。消息传到京都后,阴谋集团成员,六波罗南探题北条时辅也组织兵马打算大闹一场,而北探题北条义宗决定忠于时宗,动员兵马跟时辅干了一架,时辅兵少,不敌被杀。赢得“二月骚动”的时宗立即借着机会清理内部,把敢反对的人一律打成“二月逆党”,并借着“清除逆贼”的借口开始把中央的代表派去九州,这样九州的御家人在练兵的同时又加了监军,这增加了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指挥控制力。

          在完成了这一切准备后的幕府于1274年开始了第一次元日战争,即文永之役。由于早有准备,所以幕府军队无论在指挥体系和战斗效率上都相当可以。但是日本的长年内战,无法和纵横欧亚的蒙古帝国战争相比。所以蒙古军在战法和技术上都比幕府军为优。因此各具优势的幕军和元军打成了一个胶着状态。然而幕府军一来毕竟是早有准备,二来远东地区的军队大多非常顽强。其国家体制也能容忍军队的一时失败。三来镰仓幕府事先组织了一个战时政府,搞大本营统管一切。实现了国家上下齐心抗战。这样的国家如果元朝没有持之以恒的战略决心和投入,是很难击败的。因为蒙古帝国扩张路上遇到的国家凡是能不在乎一时一地的输赢胜败,而能支持军队坚持抗战者,几乎没有一个能被蒙古军一击即灭的。而都需要蒙古帝国进行长期的战斗才能最后拿下。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其走农耕分支的部分之所以选择了属地化这条路线,这样的长期战争的需求是一个关键因素。而凡是蒙古军无法一击即灭,需要进行长期反复缠斗才能拿下的国家,只要蒙古军没有足够的战争意志,几乎都幸存了下来。蒙古军是一柄一次性的战锤,在11-12世纪的欧亚大陆上几乎没有多少力量能扛得住这柄巨锤的打击,但一旦能扛过这柄巨锤一击,而它又难以进行第二击时,它往往就会放弃进一步的打击。这就是镰仓幕府最后赢得元日战争的诀窍。所以在陷入战争泥潭后,虽然幕府军难以逐退蒙军,但蒙军也没有了继续猛攻的精神头。特别是因为军用物资都需要从海上运来,而仆从军实在是没有什么作战积极性。所以发现自己物资开始不足,又难以掠夺到物资的蒙军只能撤退,在撤退途中又因为不通水文损失了很多船只,最终文永之役以幕府的完胜告终。

          赢得文永之役的时宗并没有放松警惕,而且他将其视为加强执权家族权力的良机。于是他在战后一面开始准备下一次战争,一面开始寻找增加执权家族权力的机遇。时宗首先下令将“异国警备番役”适用范围大规模扩大。这样镇西奉行府下辖所有地区,包括本州岛部分的御家人都要进行训练和演习。还新设了长门探题作为前线指挥部。其次,幕府在吸收战斗经验后,开始在可能的预设战场建设名为“元寇防垒”的石造工事。并规定所有非武士而有地的阶层必须出捐纳粮,供应军需。最后时宗在战后的评定中宣布有功要赏有过要罚。在对于有功者给予恩赏的同时,也开始罚没出工不出力或者有过错者的土地,这些新入了幕府的土地很快就被时宗转而封给自己家族的成员,甚至时宗自己也找借口夺了播磨国的守护一职,自任播磨守护。时宗时代,执权家族在西日本,特别是九州和本州岛西部的势力大为增长。所以时宗身后的执权虽然治政无方,但镰仓幕府依然扛了几十年才亡。但是时宗的这些措施最大的缺点是太花钱。镰仓幕府的财政政策本来就比较原始,为了加强国防,导致幕府和御家人开支沉重,而且番役过频,使得本来就不善经营的武士阶层很难通过管理地方获取足够收入。所以这种政策下,如果元军不会再来,可能维持不了多久幕府自己就崩溃了。但时宗的计算很准。1281年,经过精心准备的元军集中大批军力,发动了弘安之役。元军的攻势一如既往的猛烈,但是幕府军一方面有了充分准备,而且部队经过锻炼和整训,战斗经验丰富,所以凭借石垒工事顽强抵抗元军。这一次双方实力不相伯仲,打的有来有回。元军屡次猛攻都无法突破对手的工事,不得不转为攻击外岛,打算先在外岛寻找到立足点建筑前进基地。幕府军发现这一点后果断集结部队向外岛进发,与夺岛元军反复交战,取得数次胜利。但元军锐势仍存,战况进入胶着,直到7月30日发生了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场面——神风。由于胡乱征召仆从军,自己又不通水文和天时,所以在台风季节出发的元军很自然的就遇上了飓风。此时由于幕府军的果断行动和坚决抗战,元军无法建设前进基地,因此大部分力量难以展开,还停留在军船中。而此时没有基地庇护的元军舰队无处停泊避风,结果大部分被台风摧毁,人马溺毙无算。幕府军抓住战机,全力猛攻,终于取得了弘安之役的巨大胜利。“神风”致胜的名场面,是后世日本民族主义和自豪感的一大源泉。从弘安之役开始,一直到现代,日本人或相信,或不相信他们比别的民族优越,但他们绝对相信自己是与他人不同的一群人。所以“神风”思想为日本民族、国家和文化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丰腴的土壤,因此历代均受到传颂。

          弘安大胜之后的幕府威名如日中天,北条时宗也被认为是镰仓幕府最伟大的执权和日本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但是这场战争消磨了元朝的战争意愿的同时,也耗尽了幕府的资源。由于这次战争中敌人是自海上而来,所以战后幕府除了一些战利品之外,既无土地的增加,也没足够的财货。而当时谁也无法确认会不会再有一次元日战争,所以幕府又必须继续维持消耗极大的备战体制。所以幕府在战后迅速陷入财政危机。由于御家人在战争中表现精彩,国家理应论功行赏。但财政困难的幕府实在是拿不出什么东西来犒赏御家人的辛劳了。时宗虽然可以凭借自己的威望让御家人们不闹事,但毕竟不给赏于理不合,所以时宗不得不付出极大地心力来到处搞钱。时宗在战争期间非常勤政,诸事大小具问,所以战后积劳成疾,身体已经很是不好。但战后恩赏问题和庞大的军事开支问题堆积如山,都要他过问或解决。因此战争结束后的第3年,即1284年的正月,不堪重负的时宗病倒在床。时宗小时候因为父亲时赖信禅,所以他也很早就是禅门信徒,和包括道隆禅师在内的很多禅僧学禅有方,所以颇通禅意。他在病卧三个月之后顿悟自己大限已至,遂宣布退隐出家。结果出家当日夜间即病发圆寂。其子贞时遂接任执权之位。时宗作为镰仓幕府的执权,其打赢元日战争的成绩,为后世日本的独立奠定了精神基础,所以他被认为日本史上最重要的统治者之一。因此备受历代日本人的传颂。

          北条宗政 :北条左近大夫将监宗政入道道明。镰仓幕府重要的御家人。

          5代目执权北条时赖的三儿子,8代目执权北条时宗的弟弟,镰仓幕府的权臣。幼名福寿丸。因为他和二哥北条时宗是一奶同胞,跟大哥北条时辅是异母兄弟,所以他从小和二哥关系很好。他母亲葛西夫人是幕府大军头,得宗北条家的头牌红棍北条重时,所以被北条时赖尊为正室。葛西夫人产二子的先后时间相距很近,中间休养的不好,所以孩子生下来一度身体很糟。北条时赖为了给孩子祈福,向佛家捐纳,还发愿立寺。其中时赖向圣福寺捐纳的药师宝像是日本公认的第一尊药师佛像。也是后世日本药师如来佛信仰的起源。自这尊像后,生病或者生娃向药师佛祈求成为日本的民间习俗。宗政成年后跟二哥一起从政,先从礼仪性的开年射手(负责开年仪式上表演射箭,以示屏退旧时灾,新年新气象)。然后成为联署,再做侍所小别当(幕府军队的二把手)。随后又一路官运亨通,一直做到引付头人(幕府最高法院的院长)并连任。元日战争时期他又当了一段时间的军职,宗政这个人是个工作狂,史载他“无心家务”,也不太会经营,就是一心一意给他老哥跑腿。干了不少苦差。由于做了社畜,所以他寿元不绵,元日战争之后不久就死了,享年只有29岁。北条时宗跟这个弟弟感情极好,甚至打算内定他为接班人。所以弟弟逝后悲痛异常,以至于下令全城缟素。由于宗政的早逝,导致北条时宗不得不另立继承人。这为后来幕府的内乱埋下了新的伏笔。

          安达泰盛

          安达陆奥守泰盛入道觉真,镰仓幕府重要的御家人。

          镰仓幕府权门安达家的家主。幼名城九郎。幼年起即习文武,都有所成。少年时随父亲从政,11岁时就做到了将军身边的狩猎随从。提拔迅速。17岁时参与了宝治合战,在战斗中表现出色。随着他家成为幕府豪门,他也官运亨通。23岁当上家主后,直接就成了引付众(幕府司法机构的法官)三年后做到引付头(首席法官)和评定众(幕府内阁)之一。随着北条时宗成为新执权,安达泰盛也作为幕府的谱代重臣,成为幕府重要的核心成员。1263年幕府改革引付众,将其改为初级法院,然后再新成立了一个高级法庭——越诉方,而安达泰盛就当上了第一代的越诉头。泰盛在这几个职位上干的都不错,积攒了很多经验,尤其是司法判断上的经验。所以在元日战争时期,泰盛得到了他人生中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职务——幕府的御恩奉行。奉行一词来自 “奉命而行”,它是日本行政史上的重要概念。本是起源于为推行某项政策而进行的临时性委派,大体可以理解为XXX办公室。但是后来随着某项政策长期化,奉行也可以成为长期性职务,但奉行依然保留了专注于推行某项具体政策的特征。御恩奉行又叫恩泽奉行,它是负责对于武士的战功予以辨别和记录,最后盖章认定具体奖赏的。武士无论是要获取封地还是赏钱,都必须要有御恩奉行所出具的证明书,才能去相关机构领赏。由于这个工作位高权重,又需要下判断以防止冒功,所以北条时宗就让有丰富司法经验的泰盛来干这个活儿。泰盛在任上表现的也很好,处事明练不糊涂。但这个做事细致反而把他给坑了,因为元日战争是和之前日本的战争都非常不一样的一场——这场战争中是来自外国的军兵发起攻势,而幕府一方则是守势。外国军兵被击败后退回了本国,并没有丧失土地。战争胜利的幕府下辖的土地和财富实际都没有增加。然而投身战争中,需要封地和报偿的有功之臣则一抓一大把,而从封建秩序上来说幕府有责任和义务报偿御家人们。但现实是幕府并无新土地,而为了防止可能再次发生的元日战争,又需要维持很大的国防开销。手无地契,兜里没钱的幕府面对应给的巨额恩赏就犯了难。但对于御家人们来说,他们流血出力,不少人甚至是自掏腰包买装备来参战,其目的就是为了恩赏和封地,幕府如果不报答他们,他们自然也就不能遵守封建义务关系了。而无法从事其他行业的他们,纷纷开始成为所谓“恶党”,通过劫掠公私财货来获取自己应得的恩赏,这就导致幕府的稳定开始混乱。而这个时候,御内人系统的出现和崛起,又把这个难题复杂化了。

          自北条氏成立执权之位,篡夺大权之后,执权家族始终在贯彻一条政策,即尽可能的扩张自己一族的势力,把自己一族出身的人用各种方法安排到地方上当藩王。这是执权家族长期利用内乱削藩的源动力。到北条时赖时期,由于实现了“得宗专制”,执权家族权威达到顶峰,所以受到分封的北条一族的诸侯数目显著增加。这个政策执行到北条时宗时期成果开始显现。此时已经有过半的守护是北条一族出身。这样的政策造成了三个后果:第一是执权家族对内不稳,其本家(得宗家)和分家之间为了谋求执权的位子,经常内讧。而有了自己地盘和行政权的分家,就很容易在内讧中演八王之乱的剧本。第二是由于执权家族成员对外遍布地方,迅速形成一个利益集团。这个顽固的利益集团几乎没有任何自我改革的意愿和勇气,但傲慢和昏庸却日益膨胀。昔日平氏武家出身,却反过来自命公家,侵夺武士利益的剧本再次上演。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是随着执权家族的权力扩张,推动了一个包衣奴才阶层的崛起。这些包衣奴才都是从小跟随北条家族的,出身普遍都很低微。所以其权力来源完全来自执权家族。这些武士就被称为御内人。而像安达氏这样虽然也是幕府的勋臣,执权家族的亲戚,和执权家族配合的也很好,但其出身到底还是和执权家族平级的,都是将军的御家人,所以对于执权家族来说,御家人再恭顺,也不如御内人可靠。张廷玉用着再顺心,对于雍正帝来说,也没有李卫来的亲。所以在北条时宗时代,御内人开始大规模进入幕府成为重要官员,一时间在幕府中,非御内出身不能为高官。但北条时宗之后的几位执权很明显完全没有雍正帝的才能和手腕。尤其是时宗死后上任的新任执权北条贞时只有14岁。大权遂旁落到作为他姥爷安达泰盛之手。安达泰盛某种意义上虽然也算御内人,但他毕竟出身其他家族,所以心眼里看不上御内人这帮奴才。而且他既然秉政了,作为戴冠者就需承担其重量。面对巨额账单的压力。他准备了一系列的,史称《弘安德政》的改革法令。

          《弘安德政》总体上来说是一套过于理想化,非常不合时宜的法令,它是想要通过得罪其他非武士阶层,甚至是非御家人集团,没收其利益再分给有功武士的方法来解决没钱的问题。这套法令制定时掺杂了很多种考虑,所以制法不公,而且因为是为了应对紧迫形式的急就章,一些法令的处理思路过于粗糙,例如可以允许直接赖账和强行承认有功者的土地诉求,而完全不问土地的现在所有者的意见。所以一经颁布之后,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得罪了一大批人。这群人开始聚集在此时公认的御内人首座平赖纲周围,形成了一个势力庞大的反对派集团。平赖纲是一个很有谋略,但谋略点都没点在政治才能上的纯粹武人,从不相信政治问题是可以靠谈判和妥协解决的。对他来说政治问题的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见到障碍大棒呼,如呼不动就加粗”。所以在他被推举为御内人首座,去跟安达泰盛斗的第一天起他就在琢磨着怎么给安达家灭门。这个时候因为《弘安德政》利益严重受损的公家、寺社势力开始游说平赖纲动手杀安达泰盛。而安达泰盛也感觉到自己的危险,开始四处拉外援。1285年11月,紧张气氛达到顶峰,平赖纲在日光山礼佛时被社主源惠说动,最后对党徒下达了武力消灭泰盛的命令,于是徒众开始准备武器,但是御内人准备家伙时动静过大,被安达泰盛听闻了,于是在17日,安达泰盛组织了自己的家臣,带着人去御所见执权,准备陈说利害。但是平赖纲的人比他速度快,武装起来的御内人挡在御所门口,禁止泰盛进入,心知不妙的泰盛决定动武,两伙人就在御所门口打了起来,当时就造成40多人的伤亡,消息传出后整个镰仓迅速变成战场,各派都抄起武器开打,为了消灭对手,双方都毫不犹豫使用火攻,导致包括御所在内的镰仓大片地区付之一炬。激战至傍晚,泰盛一方没等来外援,无力再战,泰盛见无力回天,遂和儿子一起自裁。他的小儿子逃回老家后被追斩,全家灭门。镰仓爆发战斗的消息传到各处后,各地的御内人派系遂以“清除安达家反贼”为口实,全面清洗御家人派系。在日本各地均掀起大量内乱。在幕府军队的协助镇压下,最终这场“霜月骚动”以御家人派系的彻底被灭告终,而解放出来的大量土地,暂时将财政问题遮掩过去。御内人派系掌握了幕府的权柄。但是这次以内乱和大屠杀为解决方案的做法极大地动摇了幕政,由于把残酷的政治清洗再次成为政治问题的唯一解决方案,这为未来幕府的动乱开启了先声。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菜根谭,脊梁硬,
      • 家园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2

        安达景盛 :安达右卫门尉景盛入道觉智,镰仓幕府著名御家人之一。

        镰仓幕府名门安达氏的创始人,幼名弥九郎。祖上是落魄武士,到了安达景盛的父亲安达盛长做家主时,父子响应源赖朝的号召投军。其中父亲在源赖朝还是流放犯的时候就投奔他了。而且源赖朝因为是依赖地方土豪支持来崛起的,因此为政时很受自己土豪盟友的掣肘,所以为了建立自己的直属势力,很青睐像安达家这种出身差,没背景的人家,喜欢在这样的人家中提拔亲信。因此安达家自镰仓幕府创业以来就非常受重视,历年拔璀,恩赏丰腴。安达景盛本人也被源赖朝引为贴身随从,很受赖朝的重视。一度还常被源赖朝派去干私活,因为工作做得好,甚为赖朝器重。随着幕府的崛起和兴盛,安达家的家业也水涨船高,逐渐成为幕府重要的权门。安达家因为出身贱,家门兴盛完全是靠幕府,所以景盛对幕府政治十分忠诚。在幕府成立后的历次动乱里都坚定站在幕政这一边,由于站队比较准,所以地位提升的很快。不过景盛在比企能员之乱中第一次站错了队。因为安达景盛的母亲是比企能员家族的,所以景盛被认定是比企能员一党。虽然景盛没有太多实际动作,但因为被认定是反贼一脉,在比企能员被干掉后他也被抓起来蹲大牢。最后景盛走了源赖朝的老婆,著名的“尼将军”北条政子的路子,得以释放。作为源赖朝最受信赖的亲随,安达景盛其实是北条政子的老熟人。而且景盛干过的私活里就包括去解救北条政子,所以他也是颇受北条政子信赖。政子在救出景盛后给他找了个新工作,让他当了3代目将军源实朝的近侍。随后景盛又参与了牧氏事件和和田合战,在这两次事件中景盛坚决顶北条政子一派,该打的时候毫不吝啬力气。所以两次事件后因功受赏,得了武藏、上野地区的多处封地。不但政治地位得以恢复,还顺升为执权政治下的重臣。承久之乱时期景盛依然顶政子,当时北条政子为了团结御家人写了篇檄文,景盛就是负责读檄文的。读完檄文后政子发表演说,指出幕政是武士之政,而天皇亲政的院政不是武士之政,不能代表武士的根本利益。如果院政得势,武士们就将失去一切。御家人们听闻后如醍醐灌顶,顿生同仇敌忾之心。执权见士气可用,下令坚决向京都出击。在随后的战斗中安达景盛集结了自家兵马,加入了幕府军的东海道军团向京都进攻,立了战功,所以战后又给了摄津国守护的高位.随着执权政治的巩固,景盛作为幕府的宿老重臣势力越加强大,由于他和政子之间的关系,所以他一直以来比较亲执权家族。到后来更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3代目执权北条泰时的长子北条时氏,跟执权家族结了亲。后来的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和5代目执权北条时赖都是他的外孙。这样安达家就开始和执权家族共进退了。北条泰时执政末期为了稳定政局,提拔了三浦泰村为幕府重臣,同时又让安达景盛作为其政敌来制衡泰村。这样安达景盛就跟三浦泰村结了怨。在4代目北条经时治政初期,安达景盛宣布退休,但是后来北条时赖为了团结自己一党人,又把这位大佬请了出来。由于之前的仇。同时也因为听说了三浦泰村跟名越北条家结盟对付自己的外孙子。安达景盛对三浦家大为怨恨,因此甫一回朝就鼓动北条时赖跟三浦家对着干。北条时赖上位后镇压“宫骚动”,安达景盛带着家人出了很大力气,但是战后北条时赖和北条重时觉得幕府政局不稳,牵扯广泛。既然三浦泰村在宫骚动里明面上也没有什么出格举动,所以直接加诛很可能会导致人心思乱。但安达景盛完全不这么想,在“宫骚动”之前他就已经跟三浦泰村很不对付了,甚至还多次立flag要杀泰村全家。又加上当时多次出现不吉利的天象,人心浮动。景盛就劝时赖说这是天象示警,必须流血。但是时赖还是很犹豫,只是派了人去安抚一下三浦泰村。并请三浦泰村来吃饭,寻思还是先讲讲,如果讲通了就是杯酒释兵权,讲不通就是鸿门宴。景盛看见这样等不及了,他居然自己动员了家兵连夜去偷袭三浦泰村,因为心太急,他不等三浦家离开驻地,直接上门就打,结果三浦家刚放下提防,还有警戒心,就顺势和景盛的人打了起来。景盛赶忙借机诬告三浦泰村,定了个谋反罪。没心思辨明情况的时赖就动员起大兵来支援自己的姥爷。最后成功把三浦家满门抄斩。宝治合战第二年安达景盛病逝,在他身后的安达家成为幕府内的大佬家族,得了三代富贵。

        安达义景 :安达秋田介义景入道愿智,镰仓幕府中早期著名的御家人。

        幕府权门安达家出身,幼名城太郎,幼年生涯不详,在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是元服成人礼的时候,当时幕府的2代执权北条义时作为第一贵宾出场庆祝,所以为了表示贵宾驾临,主家蓬荜生辉,就取了个“义”字,给孩子起名义景。义景成年后跟父亲一样在幕府谋职,随着自己父亲崛起,他也受恩萌,提拔很快,在北条经时时期成了评定众(内阁)的一员,负责和朝廷方面的工作。由于在评定众中坚决顶北条本家得宗家一派,反对北条家族分家和其他支持将军的势力,所以被执权家族引为心腹,在老爹安达景盛退休后,他就负责在朝中和三浦泰村互撕。不过他做事手腕偏柔,不想跟三浦硬顶。而且当时安达家势力不如三浦家,所以在跟将军一派互撕中他表现平平。北条时赖觉得他有点镇不住场子,就把他老爹请回来再就业。老爹回来后他就跟着老爹和执权去干活。“宫骚动”时他负责执行戒严,颇有苦劳。不过在事件之后他支持北条重时,觉得现在幕府应该以和为贵。时赖听了他俩的意见,一时间还真不打算杀泰村。他老爹听说后把他痛骂一顿,连夜去见时赖要求灭三浦家满门。时赖觉得刚把使者派出去讲和就反口动手,实在抹不开面子。就没同意。急得不得了的景盛勒令义景和自己的孙子赶快抄家伙去杀泰村,一行人半夜来到泰村在镰仓附近的宅子里打算来个偷袭。但是因为宫骚动后政治气氛极度紧张,三浦泰村在高压下得了紧张症。泰村在见了讲和的人后刚松一口气,症状涌上来后闹心的不得了,连饭都吃不下去。所以半夜也没睡觉。结果义景的偷袭队一上门就被人发现了,两边各自派出使者呼朋唤友,激烈打了起来。最后执权军凭借人多,取得了宝治合战的胜利。灭掉三浦家满门的安达家,顺利成为幕府的第一权门。而由于安达家出身比较差,不像之前的幕府名门,在加入幕府前就已经是地方上的一霸。所以安达家在地方上根基不深厚,更加依赖执权的权力。这让执权的权力大增。在宝治合战之后的义景接过家督之位后,继续当幕府的重臣。义景是个“三旨相公”式的富贵人,政治野心不大,专注于当富家翁,所以跟北条时赖合作愉快。他还是个大种马,所以子嗣众多,孩子都分别嫁入幕府的重臣家庭,他的长女后来还成了8代执权北条时宗的正室。通过婚姻构筑了一个姻亲关系网。他死后他的三儿子安达泰盛接了他的班,安达家进入了鼎盛时期。

        兰溪道隆 :这是镰仓幕府时期重要的文化人,日本佛教史的名僧,大觉禅师兰溪道隆。不过成4搞错了一件事,他不是日本人。而是地道的中国人。他先在中国出家学法,后去日本传道。所以 “来南宋学禅”其实不太对。而且这个兰溪道隆其实是两个名字的结合。他法号道隆,自号兰溪。所以他不是姓兰溪,名道隆的。正式叫法应该是道隆禅师,别号兰溪。但是当时日本佛教僧侣允许自称和记录时可以把自号和法号结合起来用,比如日本佛教史的名僧退耕行勇禅师,其实是退耕禅师,自号行勇。所以后世将他记载为兰溪道隆也可以。

        1213年生,四川涪州兰溪邑人,俗名冉莒章。父亲是宋朝官宦。在宋金战争中战死,其母名霍玲,信佛虔诚,对冉莒章影响甚大。他幼年就常在佛寺流连。最后在1226年决定于成都大觉寺受戒出家,得法号道隆。随后作为行脚僧游学四方求法。曾连续师从多位名师,学法有成。但自觉仍未开悟,遂不满所学而继续游学,他最后求学于阳山虎丘派的无明慧性禅师,最终开悟,习得佛门至妙之法。遂成为当时知名的禅师。他在游学期间认识了一位日本来此求学的僧人——日本泉涌寺下辖的来迎院的院主 月翁智镜和尚。俩人彼此讲法甚欢,结为至交。道隆禅师在和智镜和尚交流中听说当时日本佛教界禅宗方兴,有诸多不解之处和不通之仪流传,所以萌生了东渡日本传正法之念。他在成名后多次于江浙禅林和日系的求学者交流,最后于1245年左右下定决心东渡日本传法。1246年,道隆禅师携弟子数人坐商船抵日传法。在太宰府下船后受到太宰府负责文化交流的官员,学堂博士藤原道信的欢迎。道信和道隆禅师讲法数日后,大有所悟,遂极为拜服道隆禅师的修为,最后甚至宣布阖家皈依。当时太宰府下面有一所筑前圆觉寺是归道信管的。道信直接提议让道隆禅师当圆觉寺的住持。但道隆禅师因为和智镜和尚有约定,因此坚辞不受。但受主人如此热情款待,客人自然也应有所回应,于是道隆禅师就在圆觉寺写了他在日本传法的第一部作品《坐禅仪》。这是日本禅宗第一部关于修禅者的正规仪式仪轨的论述,至今在日本禅门依然奉行不违。第二年因为智镜和尚听说人到了,遣使来接,道隆禅师遂离开太宰府,到泉涌寺传法。受到智镜和尚的热烈欢迎。道隆禅师在泉涌寺教授禅门修行之法和禅林规式,引起轰动,名声大噪。不过因为泉涌寺是律宗寺庙,对于道隆禅师的支持是有限。而智镜和尚觉得以道隆禅师的深厚修为,在泉涌寺如同困龙于塘,实在不像话,就介绍道隆禅师去著名的禅宗寺庙镰仓寿福寺讲法。于是道隆禅师遂到寿福寺开坛。由于当时禅宗在镰仓流行未久,而像道隆禅师这样的正牌禅僧很缺乏,所以道隆禅师一到之后就引起轰动,为时人目为当时文化之盛事。当时幕府执权是北条时赖,他就颇为青睐禅宗,经常访寺问禅,所以听说道隆禅师来此传法后非常高兴,直接开条子请道隆禅师去主持当时镰仓,乃至日本禅宗的第一名寺常乐寺.退耕行勇禅师开设的常乐寺禅宗道场是日本禅宗的第一个正规道场。道隆禅师在常乐寺开坛讲法后,因为学识精深,修为不凡。而语言又活泼生动,不拘于文,因此大受欢迎,每日听法者摩肩接踵。由于常乐寺建设较早,地方不大,而听法者络绎不绝,引得常乐寺天天爆满,道隆禅师往往还得到门外为众人说法。北条时赖听说后觉得这简直是斯文扫地,有失颜面。遂发愿为道隆禅师另建新院。1249年,在时赖的带头认捐下,镰仓幕府批准建设日本史上第一座纯禅宗道场建长寺。建长寺落成开山后盛况空前,执权北条时赖赠珈蓝宝像,后深草天皇亲撰寺门牌匾“建长禅寺”从此日文中多出来“禅寺”一词。建长寺建成后香火鼎盛,史载是“东关学徒,奔凑伫听”(整个东日本地区的信徒都奔走赶来听法)至今未衰,被誉为镰仓最重要的五大庙宇的首座,也是日本佛教禅宗的最重要的本山之一。建长寺全寺完全采用中国式的设计,被称为是中国建筑风格传入日本的见证,在日本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现代建长寺全址都是日本国家指定重要文化财产,内藏国宝近百件,其中著名的是道隆禅师宝像和成4里提到的这本《法语·规则》(这是正名字,《大觉禅师语录》是后世以《法语规则》为基础集成了其他道隆禅师的作品做出来的集子。这套书分上下两卷,上卷叫《法语》,下卷叫《规则》。所以一般连起来叫《法语规则》)。这本书是道隆禅师亲自手书,上卷讲的是禅门修行的方法,下卷讲的是禅宗的组织形式和组织规范。这套书和图画现在都是日本国家指定极珍贵至宝。

        道隆禅师在建长寺传法后,又受幕府邀请去很多新寺庙做临时的住持,极大地推动了禅宗在日本的发展。但这也为他的事业创造了很多敌手——旧有的各宗派见道隆禅师事业兴旺,动了同行相嫉相妒的心思,于是明里暗里给道隆禅师增加了很多阻力,一度甚至让道隆禅师也心灰意懒,打算回国。只因为北条时赖执意相劝才留下。元军征日时期,有人诬告道隆禅师是间谍,军事压力过大的幕府此时也腾不出精神来审理,遂草草给道隆禅师定了个流放罪。迫使其流放甲州。不过道隆禅师这个时候修为已深,窥破至理的他对人生境遇的起落已经不以为意,所到之处无分官民,传法授业一如既往。结果他无论到何处,均以学识和修为受到当地敬拜,以至于“甲之官民幸其左迁,拜礼归仰若睹佛日”。道隆禅师先后被流放两次,结果所经之处受其点化,先后出现20余座奉道隆禅师为上师的禅宗寺院,禅宗在日本获得了一次大跃进式的发展。元日战争结束后幕府认错赦免道隆禅师,将其请回镰仓。禅师回归时,时任执权北条时宗以弟子礼,将其再次迎为建长寺住持。随后北条时宗又为了表示自己对于禅学的青睐,请道隆禅师选址建设新寺庙。这就是“镰仓五大寺”第二名的圆觉寺的起始。道隆禅师在完成选址后因病圆寂,逝后各地信徒纷纷凭吊。后宇多天皇听闻后下旨赐“大觉禅师”尊号以示纪念。这是日本第一位正宗的,官方承认的禅师称号。所以道隆禅师也可以称之是日本第一位禅师。在他身后禅宗,特别是临济宗分支在日本获得高速发展,最后在室町幕府时代演变为著名的“日本二十四禅”,顺利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道隆禅师也因此成为日本史上重要的文化英雄和中日交流史上的名人,备受后人的崇敬。

        少贰资能 :少贰太宰少贰资能入道觉惠,镰仓幕府重要的御家人。

        镰仓幕府名门少贰家的首任家主。本姓武藤。出自日本四大姓的藤原家的北支。少贰资能的父亲叫武藤资赖,本是平家武士,源平合战时期投降了源赖朝,后来走梶原景时的路子而被重新启用,一度当了源赖朝儿子源赖家成人仪式上的司仪。后来在奥州征伐时期他参军作战,立了大功。幕府论功行赏,让他在出羽国当了地头。后来他又争到一个油水丰厚的职务——伊势·志模国平家没官领巡检。源平合战后因为平氏被灭,其原有的辖地悉数没收给幕府所有,所以幕府就要派接收人员去查没地产,这个没官领巡检就是接收大员。资赖在接受过程中发了财,不过工作也做得不错。而且资赖懂得七成是人家的道理,所以回去交差后又升了官,这一次还是没官领巡检,但负责的是整个北九州乃至海外岛屿上的接收工作。而且幕府不只是要接收,还要把接收部门改造为中央直辖的地方军政机构以实行中央的政令,这就是镰仓幕府最重要的地方大员之一镇西奉行的起源。镇西奉行也可以叫镇西守护,它是镰仓幕府直辖的地方机构,由于幕府是军政府,所以镇西奉行也是军政一体的。不过总的来说镇西奉行比较偏军事,其主要任务也是军事建设和指挥,更像是地方上的军区。和奥州奉行与京都守护并称为幕府的三大军区。镇西奉行的军府设立在太宰府,作为九州地区对外的窗口,太宰府历来就是中央直辖,设立有中央的行政机关。其中就包括军事部门。幕府设立镇西奉行就等于是把太宰府原有的军事部门又换了个名,然后把缺填上了。资赖和自己另一个同事大友能直到任后顺利把军府建了起来。于是镰仓派出中原亲能当了太宰府帅,让资赖和能直当了首席副手。太宰府的军事机关称为贰部,律令制下设太宰大贰一人为主官,少贰一人为副官。资赖就是这个时期的太宰少贰。由于中原亲能是公卿出身不懂军事,来太宰府只是做个挂名的军帅。所以镇西奉行的军府主要就是资赖和能直说了算。因此说镇西奉行只有他俩也对,说中原亲能也是也不算错。武藤资赖到任后工作干的还不错,当时由于太宰少贰这样的工作都得是公家出身的人当,幕府为了压抑公卿气焰,就允许资赖把职位传给儿子。他儿子就是少贰资能。资能清楚幕府的意思,所以上任后干脆把姓氏从武藤改为少贰,少贰家就这么成立了。所以少贰资能也算是少贰家的第一任当家。少贰资能做主官时期很有手腕,利用自家的权势在北九州地区谋了不少利益,扩大了封地,顺利成为北九州地区的诸侯之首。

        1266年元朝开始遣使赴日本诏谕时,每次都走太宰府,而少贰资能要负责往来护送。在这段时间里他意识到元军准备攻日,遂着手进行战斗准备。随后北条时宗也正式下令动员幕府军队去九州协防,少贰资能遂被升为幕府军在这个战区的司令。1274年元军开始攻日,第一次元日战争爆发。少贰资能作为总指挥官打满了全场,取得数次胜利,但幕府军队在战术和装备上都不如元军,所以总的来说依然相持不下。不过元军首脑部战斗决心一般,下辖的伪军更是缺乏战斗意志,所以在副指挥刘复亨受伤后放弃战斗撤退,结果在撤退途中遭遇“神风”,全军损失惨重。少贰资能遂指挥部下歼灭了丧失组织的元军残余。获得战争胜利。

        战斗胜利后的少贰资能正式宣布退休,把家业交给长子少贰经资。自己去佛寺养老。不过随后在第二次元日战争时期他再次受命出仕。做了一线的主官,在博多湾战斗中表现出色。随后他作为指挥官指挥一支船队去进攻壹岐岛,结果碰上了元军的巡逻船,登船肉搏中他负重伤,归岸后伤重不治。他死后少贰家虽然被幕府算计而遭到削弱,但在北九州地区依然势力庞大,作为北九州的地头蛇连续渡过了数百年之久,直到日本战国时代方告灭亡。

        大友赖康 这里第三波搞错了,大友赖康是日本战国时代大友家的当主,不可能跨越数百年时空去镰仓幕府当镇西奉行。这里这位镇西奉行是赖康的祖宗大友赖泰。

        大友式部大夫赖泰入道道忍。镰仓著名的御家人。

        镰仓幕府名门大友家的3代家主。大友氏出自日本四大姓的藤原氏,虽然来源说法比较杂,但都认为是古来的武士家庭。因为被分到日本相模国的大友庄上做庄主,所以改姓大友。这家人家门显赫,跟源赖朝的父亲源义朝是亲家。所以赖朝起兵建政时,这家人也投奔幕府,协助打天下有功。大友家的家祖叫大友能直,盛传大友能直的母亲本来是源赖朝的陪睡丫头,所以很受源赖朝看重信赖,直接视作是一家人。后来源赖朝还介绍大友能直给自己的盟友中原亲能,亲能直接把他收为自己的干儿子。因此随着幕府的崛起,这个家族也跟着日益繁盛。能直做到源赖朝的贴身侍卫,后来在日本的“三大复仇”中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中替赖朝抵挡了曾我兄弟,因而更受看中。幕府在成立没官领巡检,并准备将其改为镇西奉行府的过程中,赖朝就看上了能直。因为镇西奉行上官是能直的干爹中原亲能,而另一位镇西奉行少贰资能是能直的把兄弟(能直的叔父是少贰资能的干爹)所以这三人团相互熟悉,配合起来得心应手。当时镇西奉行下辖全九州。这样少贰家管北九州,九州土豪岛津家管南九州,而中九州就分给了大友家。这样这三家就被称之为九州三人众。是当时幕府数一数二的地方大员。不过随着执权政治崛起,大友家就开始受猜忌。北条家信了大友能直是赖朝的私生子的传闻,但因为大友能直也没有在幕府的历次纷乱中表现出反意,所以北条家只能暗地里抑制大友家,而大友家也很聪明的知道要低调。这样一直熬到大友赖泰当家的元日战争时期,因为元军入侵迫在眉睫,大友家作为镇西奉行之一,有义务参战。当时因为只知道元军从海上来,但不知道元军的计划是全军直取肥前国还是分兵去别处登陆。为了加强防御,幕府把九州岛北部和中北部地区分为东西两个战区,由两位镇西奉行分别管理。这样大友赖泰就当上了东战区的总司令。他的总司令部设在日本的丰后国(现在的大分县),这就是大友家在丰后国创业的开始。大友赖泰打满了两次元日战争的全场,表现很出色。由于战后幕府内部政治混乱,社会问题开始突出。所以幕府一时间拿他没辙。而大友赖泰则借机会一方面向幕府表示恭顺,另一方面大力构筑亲缘关系网,通过收中九州当地豪族家庭孩子做养子和嫁自家女眷入当地望族家庭的办法,在中九州构筑起牢固的势力。元日战争结束后不久大友赖泰退位,将家督让给儿子,大友氏在九州的力量开始巩固下来。

        •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4

          足利尊氏

          室町幕府初代目幕府将军足利尊氏。

          1305年生,幼名又太郎,出自镰仓幕府权门足利家。父亲是7代目家主足利贞氏,母名上杉清子。足利家族出自河内源氏,是一个颇有历史的传统武士名门。传说这家人的祖上是鸟羽上皇的近卫——北面武士团的一员。但这个家族真正的家祖,则公认是源义国的儿子源义康,源义康被封在下野国的足利庄当地头,所以到任后改姓足利。足利家族就这么诞生了。源平合战年代,足利家的家主足利义兼决定投奔源义朝,因为是一个氏族的,所以立即得了“御门业”的待遇。足利义兼投奔的很早,基本上赖朝起兵不久他就加入了,所以他家是镰仓幕府最早的一批“御门业”。源赖朝本来起家就是依靠土豪家族的协助,自己没有什么班底,所以为了巩固权力基础,对于亲兵和同族都非常照顾,有机会就提拔。而足利义兼也是非常努力,所以升迁很快,从普通御家人一直干到奥州追讨使,陪幕府打满了源平合战的全场,所以镰仓幕府建政后这家人就成为镰仓幕府第一代的权门之家。足利义兼在赖朝死后的政治斗争中一时处于下风,不过他因为娶了“尼将军”北条政子的妹妹北条时子,所以在北条政子和北条义时通过“牧氏事件”赢得权力斗争后,足利家就恢复了政治地位,并在接下来的幕府乱战中站队都很正确,最后在北条泰时时代成为寄合众成员,入阁拜相。接下来足利家的历代家主都争取和执权家族的本家或分家通婚,同时这家人还很幸运的出了数个大种马家主。通过拼命生娃嫁出去或娶进来。足利家族枝繁叶茂,形成了庞大的势力,在内乱频仍的镰仓幕府时代始终保持着家族的显贵。一直到足利尊氏做了第八代当家的幕末时期,这家人也是幕府的重要成员。足利尊氏起先叫足利高氏,因为他成年戴冠时,执权北条高时亲来庆贺,所以他用了高字,叫做足利高氏。足利尊氏小时候就很有野心,传说上杉清子生下他后带着孩子沐浴,突然飞来斑鸠两只,一只停在尊氏的肩膀上,另一只停在襁褓上。其母以为是吉兆,就从小教他要出人头地。觉得自己有天命的尊氏小时候就野心勃勃,成年后他参政,继承父亲的人脉而成了幕府的权臣。

          1331年,后醍醐天皇在京都阴谋倒幕,事败被捕。但消息传出后各地早已不满镰仓幕府的势力开始蜂起。其中闹得最凶的就是位于赤坂城的,由楠木正成指挥的倒幕军。于是六波罗开始组织人镇压,足利尊氏也收到参战命令。历史上足利家的家主做过很多任幕府军的总指挥,所以六波罗希望尊氏能效法祖先,指挥围攻赤坂。不过这时候尊氏恰逢他父亲足利贞氏病逝,正忙着治丧,不想去打这一仗。但是幕府搬出足利家的昔日历史,强要他去参战,被道德绑架逼得没招的尊氏只好去参加围攻赤坂城的战斗。由于楠木正成奇谋百出,让幕府军在赤坂之战中打的苦不堪言,所以尊氏打着打着就丧失信心,每天就是想辙摸鱼应付差事,最后楠木正成撤出赤坂城后,如蒙大赦的尊氏赶紧交差回家。赤坂城之战让尊氏开始重新审视幕府的现状,眼见幕府是日薄西山,所以他内心的野心开始膨胀,寻思要为家族谋条新出路了。于是这时候他就开始放水。足利家是传统权门,家族势力根深叶茂。另一位倒幕名将新田义贞也是他家的亲家。新田义贞起兵时,足利家的一些分支也想去跟着倒幕,起初尊氏是拦着的,但是交差回家后尊氏就不拦着这些分支去给新田义贞提供帮助去了。随后尊氏开始观风,在楠木正成于千早城再次举起倒幕旗帜后。尊氏立即告病,让六波罗另外选人去围攻正成。这一次幕府军打的依旧和上次一样艰苦,加上对执权政治的不满,让这次围攻的幕府军从上到下也都迅速地选择摸鱼打酱油。千早城之战拖住了六波罗的机动兵力,这让各地忠于幕府的诸侯只能选择各自为战的同时,也让不忠于幕府的诸侯们吃了起事的定心丸。很快,后醍醐天皇从隐歧岛逃亡到伯耆国,说服了当地土豪名和长年起兵倒幕。当地幕府军去镇压,惨败而归。消息传开后倒幕诸侯迅速蜂起,六波罗见状立即搜集了一切能找到的部队,组织了两路人马去支援当地的幕府军。其中主要的一路让尊氏带队。足利尊氏本来就有二心,看到能做袁世凯的机会,遂果断决定做袁世凯。他出兵后故意慢慢走,在听说另一路幕府军战败后,立即反身要“剪辨革命”,宣布投奔倒幕军。后醍醐天皇见到这么一支大军能来投奔,大喜过望,立即给予谕旨。然后尊氏就率领这支前幕府军反攻京都。尊氏的军队本来就是六波罗能搜集到的最后的兵马,结果这最后的兵马也反了,没兵的六波罗完全无法抵抗,遂被尊氏灭亡。后醍醐天皇顺利还京。随后随着新田义贞在关东举兵倒幕,攻入镰仓,镰仓幕府遂灭亡。日本进入了“建武新政”时代。

          后醍醐天皇为人肤浅,不懂政道。玩阴谋在行,搞阳谋就束手。他做一个谋士或间谍头子或还合适,但做大领导实在是差的太远。这在他入京封赏诸将一事上就能看得出来。他入京后封赏倒幕功臣,居然把足利尊氏封为“功劳第一”。任命为镇守府将军,原因仅仅是因为尊氏带大兵投奔,还收复了京城。而其他倒幕名将如千种忠显和名和长年的功劳都不如他。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京城其实只是空城一座,那时候别说尊氏有大军,就是尊氏自己一个人回京也能干掉六波罗。所以尊氏只是政治投机的对而已,而这样的一个投机商能被认为“功劳第一”,在有心人眼中足以说明后醍醐天皇的水平实在是不行。加上武士们投身倒幕,本质上不是想要天皇亲政,而只是想要一个“幕府的好将军”。所以有心人们开始寻思谁能当这个“好将军”。随着后醍醐天皇推行的“建武新政”失败,日益失望的武士们认定天皇本人是当不了这个“好将军”的,于是要找新的军头来当这个“好将军”,而在这一点上尊氏有着独特的优势——幕府将军职位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源氏家族的专属职务,而建武新政的军头中正儿八经源氏出身只有两个——足利尊氏和新田义贞。尊氏本来就是个野心家,自小就以自己的血统为许,想干大事。所以看到武士们的不满和迷茫后,他觉得更进一步上位的未来是可能的,于是他就学起了源赖朝,开始以自己的血亲和家兵为基础结党。见源氏又出了新的“栋梁”,不满建武新政的武士们开始投奔足利党。后世室町幕府的“历来名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他们的传奇的。

          尊氏结党后先采取诈术,他把自己打扮成“尊皇忠臣”,甚至把名字从足利高氏改为足利尊氏(后醍醐天皇俗名叫尊治),哄得后醍醐天皇高兴后就开始进谗言让后醍醐天皇自剪羽翼。足利尊氏也是个阴谋家,而且段位要比后醍醐天皇要高得多。所以他很会抓后醍醐天皇的软肋来下蛆,结果他成功逼走了以护良亲王、楠木正成为代表的真正的尊皇忠臣,随后又唆使人激怒了自己最大的对手新田义贞,导致新田义贞气的要“上洛对质”。失去了在关东这个武士之乡建立势力的机会。眼见政治对手被除去的尊氏开始跋扈起来,并在建武2年找到了自己起事的时机——镰仓幕府的残党在信浓国拥护北条高时的孩子起兵造反,中先代之乱爆发。后醍醐天皇虽然此时已经开始质疑尊氏的忠诚,但是他更畏惧镰仓幕府的复归,于是在恐惧之下他任命尊氏率领军队出击征讨,这就给了尊氏在东部地区建立势力的机会,于是乎尊氏率领大军出征,在轻松讨平了前朝余孽后,尊氏决定借机会走上扯旗造反之路。但是走上造反之路的尊氏也暴露出来他的问题——尊氏处处学自己的前辈源赖朝,但出身的不同决定了他学的不像。比如源赖朝做了十年囚犯来苦其心志,而且是被人追斩才反。足利尊氏则一直是高门大户家庭出身的公子哥,而且他是主动造反。镰仓幕府到底治政了一百多年,武士的基本道德观念建设还是有成绩的。后醍醐天皇虽然猜忌尊氏,但官面上还是做到了“解衣推食”,“皇恩浩荡”,尊氏虽然是投机,但功劳也得到了可观的报偿。这种情况下尊氏作反实在是很难服众,甚至连他自己心理其实都非常矛盾。所以后醍醐天皇指尊氏是“朝敌”的谕旨一出。尊氏一时间吓坏了,跟党徒相互推卸责任,甚至有了出家为僧求原谅的打算。最后是下面的党徒看尊氏软脚虾了,决定伪造谕旨,说后醍醐天皇要杀尊氏全家,这才骗的尊氏下决心造反。事实上尊氏在造反建政过程中,像这样想打退堂鼓当富家翁的次数不是一两次,都是因为下属党徒们的坚决奋斗,这才挽回败局。这就是为什么室町幕府是三大幕府中中央政府权力最弱的一个——创始人自己能力和信心都不行,倒是臣下意志坚决下手狠,反而对领导连哄带骗的去创业,那建国后臣下的势力自然强盛。尊氏很像是改良版的袁世凯——只不过袁世凯是对抗历史潮流,而尊氏则是顺应天下大势。这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尊氏的成功,但也决定了他的幕府能达到的上限。

          尊氏被党徒诓骗下定决心造反后,面对官军的进剿,他必须开始行动。此时官军从西和北两个方向压过来,而尊氏认为自己不足以应付两路人马。尊氏经过考虑后决定采用非常危险的孙一峰战术,直接带着自己全部能找到的人马进京上洛,把后方完全抛给北部压过来的北畠显家,全力对付东来的新田义贞的部队,来个一切战术转换家。尊氏认为只要击垮新田义贞,就可以畅通无阻的进京上洛,此时他已经从光严上皇那里拿到了“院宣”,只要他能入京,拥立光严上皇复位,他就不是“朝敌”,而是官军了。这对于实在缺乏大义名分的足利军来说很重要。于是乎尊氏开始率全军进京,并在箱根-竹下合战中击败了新田义贞的部队。但是这次战斗就暴露出很多问题,因为这次战斗是先败后胜,看见一时失败的尊氏就又开始打退堂鼓,但尊氏的弟弟足利直义非常坚决,想办法劝尊氏组织第二次战斗,结果才打赢了整个战役。其次是这次战斗中足利军表现很一般,足以看出尊氏的军事才华是“有,但是不多”。而对面的官军诸将的指挥能力却强过足利军甚多。这将在接下来很大程度上影响新幕府的命运。最后是这次战役足利军虽然表现差,但其政治纲领更好。所以虽然第一次战斗失败,却能吸引到对方的大友贞载和盐冶高贞等武士家族来投奔,结果反败为胜。而官军虽然打得好,但是后醍醐天皇实在是没有雄主做派,为政无能,所以官军内部既不团结,也没有足够物资来保持胜利,最后只能败退。官军和反军在这次战斗中的表现,充分暴露了各自的优劣势,为接下来的战争奠定了基调。而率先理解并抓住这个基调的人就是楠木正成,这位官军的参谋长抓住己方部队军事素质更高的优势,力劝后醍醐天皇放弃京都,以京都拖住尊氏,然后等到北畠显家的部队从北方赶来再决战。后醍醐天皇在慌乱之下采用了楠木正成的策略,顺利集结起来了忠于自己的军队主力。而尊氏顺利入京后却发现自己被京都的各种事物绊住了手脚,而且他无法在京都收集到足够的物资来维持部队。但完成合流的官军已经打到了门口,硬着头皮应战的尊氏遂领着反军在丰岛河原跟官军开战,结果大败。反军损失殆尽,但尊氏和主要军官基本都幸存了下来。

          战败的尊氏开始逃亡,在部将的建议下,尊氏和一些残部找了船,向九州地区逃亡。结果尊氏一到九州地区就获得了太宰府之主,少贰家家主少贰赖尚的欢迎。原因很简单——九州自“元寇”以后,地权问题就没解决过。以至于镰仓幕府倒台之时九州立即叛离。但继任的后醍醐天皇也解决不了九州的地权和恩赏问题,所以九州的诸侯们更希望有个“好将军”。而尊氏只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好将军”,就很容易获得九州诸侯的拥戴,而尊氏在这一点上表现的很好。他对于诸侯们封官许愿,而且作为第二个抓住战争基调的人,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尊氏很懂得他的优势在哪里——他知道诸侯们想听什么。所以诸侯想听什么他就说什么,因此很顺利的获得了诸侯们的忠诚。由于懂得抓关键之处,来到九州的尊氏顺利创造了多多良滨之战的奇迹——他以两千人对阵九州唯一忠于后醍醐天皇的菊池武敏的两万大军,然后开战伊始,九州官军的军将疯狂叛逃到尊氏一方,顺利把力量对比从2000 VS 20000,变成了18000 VS 4000.于是尊氏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战斗的胜利和整个九州的地盘。而与此同时追杀他的人却遇到了他当年在京都时的麻烦——后世室町幕府的名门赤松家的家主赤松则村在白旗城以各种策略,顺利拖住了新田义贞去追杀尊氏的军队,为尊氏占领九州赢得了决定性的时间。赤松则村的传奇之战充分说明了尊氏发动的这场建武之乱的特点——这场动乱的领导实在是能力有限,心态上也很打酱油,但参与的下属们个个都主观能动性爆棚,斗志昂然,甚至可以让领导陪绑“去革命”。这充分说明了武士政治代表着日本政治的正统,也可以看出后醍醐天皇的治政水平之差劣。尊氏在九州重新整编起一支大军之后开始向东进军去支援赤松则村。而被白旗城拖得精疲力竭的新田义贞不得不后退以暂避兵锋。这时候后醍醐天皇的昏君本质再次发作——楠木正成建议他继续用老方法,放弃京都保全有生力量。但后醍醐天皇的近臣们不想离开京都的舒适生活,则竭力吹枕头风让后醍醐留下。后醍醐天皇曾在慌乱之下意外的做了一次正确的决定,但历史没有给他第二次机会——他屈从于宫卿们的谗言,让楠木正成带着所有部队去支援新田义贞,直面足利尊氏的军队。但此时官军已经非常疲敝,正成自己的部队又不多,而尊氏则是尚未打过一仗的生力军。所以最后的结局是很容易想见的——官军在凑川之战中大败,损失了自己的主将和主力部队,而后醍醐天皇也终于因为他的无能而受到了惩处——成功入京上洛的足利尊氏把他送去了花山院蹲大牢。然后他自己拥立的傀儡光严上皇复位做天皇,再宣布提拔尊氏为大纳言。尊氏升大纳言,意味着他要效法源赖朝,因为源赖朝在就任将军前也是当了大纳言。11月7日,足利尊氏让中原章贤执笔,颁行《建武式目》,正式宣布开幕。日本也就进入了室町幕府的时代。

          《建武式目》总的来说和《御成败式目》一样,都属于基本法性质。甚至在开篇就说它是继承自《御成败式目》。不过它比起《御成败式目》来说要更加粗略。整篇《建武式目》一共十七条。比起《御成败式目》来说它更像“约法三章”。它主要是重申了武士的道德原则和一些具体的行政原则。内容总的来说比较空泛。所以后世室町幕府又添加了大量的追加法来治理。不过比起《御成败式目》来说,《建武式目》开始出现文学性的内容。比如这篇式目开篇是一些问答,以两人问答的形式来说明设立这篇式目的原因和意义。这标志着日本法律开始出现关于法理的解析和讨论。所以可以认定为日本法律史的进步。不过这篇式目比较粗略,治世诚然要约法三章,但也不能只靠三章治世。但室町幕府是一个中央权力虚弱的政权,所以也就只能“三章治世”。虽然日后室町幕府又以这篇式目为基础追加了很多法律,但未能改变大贵族权力过大的痼疾,进而导致了日后南北朝长期战争,室町幕府的内乱和最终灭亡。

          发布完法律后,尊氏开始建政。他和前代一样重设了幕府的三大机构——侍所、问注所和政所。然后又在机构上加上了评定众和引付众。不过室町幕府没有镰仓幕府的强势,所以其机构职能也都发生了变化,侍所不再是军事机关,而纯粹是首都的公安部门。问注所也不是司法机构,而变成法院的书办。而政所则干脆成了为将军家族管辖治下的“天领”的皇庄管事,连首领都不叫别当,而改为“执事”。执事一职在镰仓幕府时期只是执权的私人管家,是不入正经官阶的。到了室町幕府,直接登堂入室成了国家的正式职务。所以无论从法律还是制度上来说室町幕府的弱势是先天的,他虽然也像前代幕府一样依靠地方土豪来建政,但从未像镰仓幕府一样试图创设自己的道德体系和力量,而完全是依靠某些文化上的尊贵性来玩弄权术,教唆互杀以治世,这就必然导致各种内乱。而且这些内乱还会来的很快,比如正在北陆地区奋起的新田义贞——凑川之战后新田义贞带着一批残兵败将撤退到北陆地区,趁着尊氏在京都忙建政的时机,开始在北陆蜂起。北陆地区的足利军首领斯波高经连吃败仗,向尊氏求援。尊氏无奈,赶紧调集兵马去剿灭,但是调兵去削弱了京都守备的力量,导致看管后醍醐天皇的守卫不严,听说新田义贞再起的消息的后醍醐天皇对守卫威逼利诱,顺利的让守卫们放水,使后醍醐天皇拿着“三神器”逃到了吉野。后醍醐天皇虽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作为一个阴谋家,他败事有余不但包括败自己,也包括败别人的事——逃到吉野的他在联合了当地的国人众和寺社势力后,宣布在吉野成立朝廷,指尊氏拥立的是“伪朝”。绵延六十余年的日本南北朝战争就此开始。

          后醍醐天皇立起南朝旗帜后,各种反室町幕府的势力都拿到了南军旗号,然后开始窜出来搞事。这些势力来源各异。既有南朝的正统官军(新田义贞、北畠显家),又有寺社势力和国人众(吉水院、平泉寺),甚至还有镰仓幕府的余孽(北条时行)。这些部队来源各异、装备庞杂、位置星散。除了都反对北朝以外,共同之处实在不多,甚至很难联合作战。但他们四散在各地造反,导致尊氏不得不疲于奔命的去镇压,因此更加依赖幕府在各地的守护们。尊氏在想办法击败了北陆的新田义贞后,又在石津之战中击杀了北畠显家。北军占据上风。但新田义贞趁着北畠显家战死之机再次在北陆获胜。疲于奔命的尊氏只能继续和自己的老对手对战,幸而新田义贞因为行动轻率,在遭遇战中意外被人射中“犬死”。随后于1331年,添乱达人后醍醐天皇终于病死,南朝其他的军将也都因各种原因横死。1348年2月4日,南朝第一代名将中的最后一位,“小楠公”楠木正行在四條畷之战中战死,幕府执事高师直率领大军攻克吉野。见到南朝势衰的尊氏终于觉得天下大定了,就高兴地回京,登上征夷大将军宝位,所以也是这一年开始起室町幕府才算是名实相副。

          但名实相副的室町幕府马上就暴露出来了自己的问题,室町幕府过于依赖地方势力和豪门建政,缺乏自己的力量之外,法度建设很落后,对于大贵族几乎没有什么制约,所以有权势的大贵族可以肆意横行。所以内讧极多,几乎很少有太平年月。尊氏建政后,幕府内很快形成多个权力集团。而且跟前代幕府一样,出来了御家人和御内人的争夺。这一回一方真的是御“家”人——尊氏的弟弟足利直义。另一方则是御内人——尊氏的管家高师直/高师泰两兄弟。足利直义一派认为幕府应该有套自己的法治,把各地的势力都整合进来,最后恢复镰仓幕府式的政治。而高家兄弟则跟他们的前辈平赖纲一样,是个军管政治的爱好者。在他们看来,幕府是武士建,武士有,所以应该武士享。对于其他势力他们非常轻蔑,高师直自己就放话:“天皇者,偶人,雕塑尔。或以木为之,或以金为之俱佳。不可以人为之,人则应流配千里,方可太平”。他跟他兄弟经常进入宫中奸淫公卿之女和天皇的嫔妃以为乐事,以至于京城百姓讥讽是“执事巡宫,无神不享”(高师直是执事,而天皇家族成员被认为是神的后裔)。最关键的是,北朝为了应付和南朝的战争,对于地方豪族肆意纵容,将许多重要权力下放给地方土豪以换取忠诚。室町幕府名义上是全国政权,实际上有大量的领地已经完全交给了以各地守护为代表的地方豪族。甚至连税收和物资征集的权力都交给了他们。而且对于地权问题则完全摆烂,直接对守护们是“只要你忠,地权你能抢到多少我就承认多少”。很多地方寺社、国人众势力之所以响应南朝对北朝开战,并不是因为南朝手持代表正统的三神器,而是因为武士阶层对他们的利益肆意抢夺,而室町幕府是完全不管。足利直义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这样下去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提倡包容其他势力,真正做个全国政府。但抢夺其他势力利益的武士们需要保住自己的战利品,所以他们团结在了高氏兄弟身边反对足利直义一派。两派的矛盾于1342年9月6日激化了,这天幕府的功臣土岐赖远因为喝高了,引发“宫犬乱射”(土岐赖远是幕府的老兵,自九州时期跟随足利尊氏,参加了幕府建政时期几乎所有的战斗。功勋卓著。当时他参加一个庆功会。会上喝高了,出门回家时碰上了光严上皇的车驾。喝道之人要土岐赖远让路,称“宫的车驾(天皇用度称为宫,天皇车驾称宫驾。跟中国的御驾是一个意思)要过”。但是宫这个词发音很类似“犬”。土岐赖远看不起皇家,就嘲讽到“狗怎么能坐车?”随后发起酒疯,向上皇车驾放箭,最后把车给拆了),惊了光严上皇的车驾。状纸递到幕府,足利直义大怒,直接判了个死罪。高师直为了怼足利直义,拼命拦着不让。最后虽然足利直义成功斩了土岐赖远。但和高氏兄弟也正式进入水火不容的状态。不是因为楠木正行突袭京都,两家被迫合作,几乎当时就要打起来。但同时两家都准备好要肃清对手。尊氏想中间调和,但为了对付楠木正行,他腾不出手来。同时他在就任将军后一时间心满意足——他本来就不是源赖朝那样的开创者,只是个优秀的投机商。所以在得偿所愿后反而不会玩了。而且就以幕府创建过程来看,他对幕府的功劳其实还不如弟弟和管家。他几次要打退堂鼓,都是他弟弟或逼或骗连哄带骂推回来的。而高氏兄弟自打他造反起就从未背离过他,一直随他战斗到底。因此他当上将军后其实很难服众。尊氏遂干脆做了甩手掌柜——既然建政是下属们的意愿和功劳,那就看看下属们能做到几分好了。因此对足利直义和高师直之间的斗争他采取了旁观态度。1349年,色中饿鬼高师直因为看中幕府名将盐冶高贞的老婆,想夺人之妻。盐冶高贞被迫造反,被高师直杀死。盐冶高贞是足利直义的人,这下足利直义不干了,和同党一起合计,准备了一桌鸿门宴,打算宴会上掷杯为号,出动刀斧手做了高师直。但是刀斧手中有人反水,暗示高师直提前离场,随后还把直义的计划告诉了高师直,这下高氏兄弟不干了,立即集结忠于自己的人马开始反扑京都。观应扰乱遂正式爆发。这个时候高氏兄弟有个优势就是高师泰正在前线打仗,所以幕府的主要军力都在他的手里,因此高氏兄弟反攻京都后,足利直义没有那么多人马对付高氏兄弟的部队。结果被高氏兄弟打败。足利尊氏这个时候虽然也不是很满意自己的弟弟,但毕竟是亲兄弟,所以他为足利直义而向高氏兄弟求情。尊氏的举动,标志着他已经开始沦为权臣的傀儡。后世室町幕府的大麻烦也就此开始。

          高氏兄弟在尊氏的求情下放过了足利直义一马,但对于足利直义的同党则没那么宽容——高氏兄弟大杀足利直义的党徒,导致这些党徒们为求活命,被迫拥立新的派系领袖,要坚决和高氏兄弟战斗到底。而他们新拥立的对象是足利尊氏的私生子足利直冬。足利直冬因为是一夜情导致的私生子,名分不正,所以不好继承将军之位。但尊氏对自己的儿子还是有考虑的,就把他过继给足利直义当养子,寻思之后给这个孩子谋出路。足利直义家里人丁不旺,所以替兄长收了这个孩子之后,也一直当自己的长子养,带在身边手把手的教学。因此足利直冬也一直被足利直义一党人看作是自家派系的太子。现在老王“逝去”了,为了自保,他们就拥立了足利直冬为自己的新党首。足利直冬当了新党首后开始积极找外援,他的外援是九州出身的幕府宿老少贰赖尚。1350年,足利直冬起兵,从西部向京都进军。消息传出后高氏兄弟大怒,高师直遂决定不顾尊氏的意愿,派人去干掉隐居状态的足利直义,但这一回高氏兄弟选了个不靠谱的刀斧手——足利直义事先探知了高师直的意图,于是连夜潜逃,然后号召自己的旧部响应起兵。一时间幕府的很多御家人都投靠了足利直义。足利直义还向南朝纳款,当了一段时间南朝的部将。高氏兄弟见状,就率军裹挟了尊氏进攻足利直义,但足利直义这一派的人脉要比高氏兄弟的要广。所以一时间地方上的土豪响应足利直义的要比响应高氏兄弟的要多的多。1351年,足利直义的部队在打出滨之战中击破高氏兄弟的部队。由于室町幕府这种极度的混乱,导致武士们也没有什么忠诚度可言,都是“谁赢他们帮谁”。见高氏兄弟不行,于是幕府的武士们纷纷去投奔足利直义,高氏兄弟见大势已去,遂被迫同意尊氏的安排,向足利直义投降。但足利直义下属的党徒们不能接受高氏兄弟的所作所为,所以在尊氏回归路上设下埋伏,斩了高氏兄弟一家。室町幕府的御内人派系也就此画上了句号。

          尊氏在这场大乱中基本上已经完全沦为傀儡,虽然他也能利用自己的地位来干预某些决策的实行,但是这场幕府的内讧在增加了南朝的实力的同时,实在是也把室町幕府的外强中干暴露无遗。现在人人都知道尊氏只是个傀儡将军,而高氏兄弟也不是没有代表性,所以高氏兄弟虽然灭亡,但他们代表着武士对于新夺取的利益的保障,所以既然武士们期望一个“好将军”所以努力建立新政治,那么也就会期待一个“好执事”来保障他们侵夺的利益的合法性。而足利直冬一派获得胜利并不能满足部分武士们对于“好执事”的需求。所以高氏兄弟灭亡后,他们代表的那一党人就开始寻找新的“好执事”。而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好的候选人——足利尊氏的儿子,第二代将军足利义诠。足利义诠跟高氏兄弟处的还行,而且他看到室町幕府的混乱,所以想继位后做个实权将军,不想看着自己有个强势的叔叔来干扰自己。高氏兄弟灭亡后,余党被他收留。他也凭借这个跟自己的叔叔干了起来。尊氏面对这道要儿子还是要兄弟的难题十分痛苦,但经过思想斗争后他觉得弟弟不如儿子亲,于是乎在接下来的斗争中站到了足利义诠一边,演了一出弟兄争锋。而足利直义作为真正推动幕府建立的人,他自己的关系网也不一般,见兄杀弟的丑行要上演,为了自保,只能造反。于是乎接下来南北朝的局势完全变成了一系列的丑剧——所有的武士几乎都抛弃了忠诚心,以有奶就是娘赤裸裸的谋求利益,背叛反复一刻不停。甚至连作为武士之主的幕府将军足利尊氏为了改变局势,谋求利益,也敢背叛自己拥立的天皇和建立的政府,跑去投奔了南朝。尊氏演的这出皇帝造反,导致北朝事实上向南朝投降,史称“正平一统”。而被指为逆贼的足利直义则凭借自己的党徒顽抗,1352年1月,尊氏军队在萨埵山之战中力克足利直义的军队,随后尊氏明面上只是让俘获的弟弟去隐居,但暗地里使人将其逼死。然而足利直义的谢幕并不是足利直义一党的谢幕。高氏兄弟的残党能找足利义诠,足利直义的残党也就可以继续拥立足利直冬在西部地区继续对抗尊氏一家。

          北朝自高氏兄弟开始的内讧,给了已近垂死的南朝以宝贵的喘息之机。而比起北朝,南朝因为是拥立天皇,有神圣性背书,所以相对团结程度要高一些。借助北朝的内乱,南朝休养生息,招兵买马。并且南朝的军将们借助这段喘息时机成长了起来。以北畠亲房、楠木正仪为代表的南朝新一代的指挥官们此时已经重新整顿完了他们的军队,有足够的能力和北朝对抗了,因此见室町幕府自己内乱不休,北畠亲房立刻借机开始攻击尊氏。平定足利直义的尊氏此时呆在镰仓。而镰仓附近的南军见有战机,就在新田义兴组织下开始进攻尊氏。尊氏在金井原迎击,大败。但随后北军的援军赶到,尊氏见状遂在武藏野再战获胜,击破关东地区的南军势力。与此同时占据京都的南军诸侯蜂起。留守京都的足利义诠疏忽大意,让南军打了个偷袭,被迫逃亡。但随着尊氏在关东获胜的消息传来。足利义诠成功拉拢到了不少地方豪族投奔北朝,因此集结起来一支兵力更强的北军再次攻击京都,最后顺利在男山之战中击败南军。败战后的南军将天皇上皇一族和三神器全部掳走。导致尊氏不得不随便拥立一个皇子做了草头天皇(后光严天皇)。在一片狼藉的丑态中宣布了北朝的再兴。正平一统结束,而南北朝之乱继续。

          足利尊氏皮洛士般的胜利催动了另一个人的野心——正在西日本招兵买马的足利直冬。直冬一方面要对的起自己的党徒,另一方面也不是很感恩自己的亲爹。见尊氏搞得灰头土脸,直冬并不在乎让自己的爹再难看点,于是他宣布投奔南朝,把自己的军队改为南军旗号后开始向京都进攻。此时在京都的足利义诠实在是打不动了,于是只好带着北朝的草头天子溜出京都,同时向尊氏求援。1355年,带着大军返回京都的尊氏和义诠合兵一处,包围了在神南山的足利直冬的部队。足利直冬见对方势大,全力突破包围圈,好不容易才突破出去返回老窝。尊氏遂收复京都。收复京都的尊氏也觉得打不动了,而且多年征战和操劳最终拖垮了他的身体。1358年4月30日,室町幕府的首代幕府将军足利尊氏因为背痛病发,医治无效身亡。留下了一片混乱的局势给了他的继承人足利义诠。

          足利尊氏的一生可以看作是一个劣化版本的袁世凯——他除了玩阴谋是把好手外,各种才能都很有限。他对于政事的理解粗疏,基本上就是源赖朝的cosplay。军事上他一生指挥的战斗中败多胜少。直到晚年应付自己的弟弟和庶子,才有点多年老行伍的样子。在文化建设上他一无所成,因为他自己其实都是一个道德上的污点。他创业的过程中很依赖其他人,甚至可以说他的江山不是他打下来的,而完全是别人以他的名义打下来的。不过他善于观风,懂得迎合潮流,不会逆天而行。这一点比袁世凯要强得多。所以他可算是一个成功的窃国大盗。他的成功故事说明个人的才德并不是成功之决定性因素,而往往是成功的上限的决定因素。尊氏懂得观察天下大势,会抓机会,所以他最后取得了成功。但他的才具实在有限,德不配位,所以上位之后很快陷入了尴尬和痛苦,最后以一出弄权者最终为权所玩弄的丑剧结束了人生。不过他到底响应了历史的大势,所以在他之后虽然他的后人还要重走创业路,吃二茬苦受两次罪。但是由源赖朝创立,又由足利尊氏扶正的武士政治经过漫长的奋斗,已经成为日本政治的主流。框架已经搭好,而后世之人的工作只剩下在这个框架里加以增补和巩固即可。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足利尊氏仍然可以算是日本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对日本的民族性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
      • 家园 剧本二:群狼的咆哮

        北条时氏:北条修理亮时氏,镰仓幕府3代目执权北条泰时的长子。镰仓幕府的重要人物之一。

        1203生,少年时学武有成,承久之乱时从军,当时响应幕府,对抗朝廷的御家人们在三个地区组成了三个军团,北条时氏这时招募了18名伴当,奉父亲的命令投奔了东海道军团。随后在宇治川之战中时氏表现出色,得了先登士的功劳,从此冒头。随着父亲接任执权大位后,他作为世子,又是有功军将,身价立即百倍。开始接任重要职务。承久之乱后北条氏为了监视朝廷,将原来朝廷的武装力量的编制取消,新设了京都守护职务负责京城防务和警务工作。这个守护的办公室在京都的旧六波罗寺地区,由于当时警务工作需要审讯下判决,过程和架势很像是佛门弟子的考试。所以民间就称京城守护是六波罗寺的探题(探题是一种佛家的职务,当时僧人学佛是要经常考试来检验学的怎么样的,负责出题和判卷的裁判,和整场考试都可以叫做探题)。然后北条家就吸纳了这个民间俗称,采用六波罗探题作为京都守护的正式称呼之一。日后由于六波罗的权力日益增大,最后干脆成了军政不分的军政府,而昔日源平合战时代,平家最有力的执政者平清盛的私邸也在六波罗寺。这导致北条氏政权又被比作新的平清盛,因此北条氏政权也被史学者称之为六波罗探题政权。

        六波罗探题成立分为南北两部,正官坐北副官坐南,皆称为执权探题。而北条时氏就是第一任正式办公的北执权探题。不过南探题不常设人,所以总的来说北探题就是六波罗的唯一长官。时氏在任时期六波罗探题尚属于比较传统的警务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出去破案拿人,镇压骚乱等等。时氏上任后虽然花很大精力对付朝廷,但也确实努力捉拿强盗车匪,使得京都治安顺利恢复。由于工作出色,其父给他申请了若狭守护的职称,但就在他前途光明似锦的时候,他手下做事太冲动把一切搞砸了——三善为清案件发生,断送了时氏的前途和性命。

        时氏有个跟他一起打仗的伴当叫三善为清,这个人在京都时因为钱不凑手,朝京都附近著名大寺比叡山延历寺下辖的一个分支日吉二宫社借了款子。二宫社派人催款的时候,催款的人带着的一个随从跟三善的一个随从起了口角。然后催款的人也不知好歹,直接动起手来把三善的随从给打死了。这个随从是三善亲近的人,于是三善也加入战团,把催款的人砍死了。消息传来后各家都找各家人层层上告。延历寺告到幕府,要求交出三善法办。三善则找到时氏诉苦,时氏认为延历寺的人动手在先,决定撑三善,反要求延历寺把率先动手的那个随从先交出来法办。各执一词越谈越僵的两家干脆各自动员自己的兵力给对方施加压力,于是乎六波罗的军队立时跟延历寺的僧兵陷入军事对峙。消息传到北条泰时处后,泰时大为紧张——在刚压下朝廷这个葫芦的时候再浮起来延历寺这个瓢,那幕府就别过日子了。于是泰时立即下场干预,在和延历寺商讨交易后,泰时的决定是各打五十大板——延历寺座主尊性法亲王御下不严,勒令退休。三善为清做事冲动,不报官处理擅自杀死人,判流放。北条时氏听说后非常不满,要求给三善翻案。结果父子二人吵了一架。泰时对时氏很不满,认为这件事上他缺乏政治家的格局,于是决定换将,免去了时氏的职务,让他回家反省。愤愤不平的时氏回到家后听了谗言——有人造谣说泰时打算接下来免去时氏的世子一职,时氏闻言非常戒惧,郁郁不安的他身体变差,结果患了大病(可能是糖尿病)。虽然泰时努力请医生诊治,但时氏还是没挺过去,在28岁英年早逝。泰时还是很看重这个儿子的,见他早逝后十分悲痛,因此就把对他的爱转到了他的长房长孙身上,这就是镰仓幕府第四代执权北条经时登位的起因。

        北条经时 :北条左近卫将监经时,镰仓幕府第4代执权。

        北条时氏之子,3代执权北条泰时的长房长孙,幼名弥四郎。幼年丧父,随后叔叔因为谋反而被爷爷干掉,所以他顺位成为执权的继承人。北条泰时很看重这个长孙,所以起幼名时用了历代北条家家主常用的幼名“四郎”。随后又继承了父亲的若狭守护的爵位。随后作为执权的继承人,被泰时光速提拔。11岁就开始学习政道,18岁就当上了幕府的评定众,等于入阁拜相了。然后开始在泰时的指导下和老臣们组成新内阁。北条经时组阁次年,泰时病逝,镰仓幕府陷入混乱,经时此时很聪明的提出增加评定众的权力,恢复联署权。同时组织以北条重时为首的嫡系军头掌控军权,通过这些工作顺利的渡过了权力交接期。不过恢复联署权,向重臣让渡权力等措施导致新的权力集团出现。并且随着经时的治世而逐渐演变为阴谋集团。经时的治世总的来说比较平庸,只有司法改革的成绩尚可一观。自经时起,问注所判案时要求双方要各执自己的文书当面相互对质,如果是无法驳倒或者明显占理,法官就只判案定刑就可以,不必再断。并且断案文稿要妥善保存,如果有相同案件发生,就沿用旧判决,不再需要特别上报将军挨个判案。

        这个改革提升了司法部门的效率。不过经时的改革成绩也就这点,而且在道德体系上有缺陷的执权政治需要一位强力的执权才能起作用。经时成绩寥寥,所以被外界认为执权的本事也不过尔尔。这就给了一些人冒头的机会。这次冒出来的是一个由幕府支流旁系人员组成的夺权集团。头子是北条家分支名越北条家的家主北条光时和幕府军的军头三浦泰村。这两家人一位是2代目执权北条义时的后代,另一位则是传统的独立山头。这俩人打算拥立当时的傀儡将军源赖经,然后自己做执权的方法出头。经时猜到几个人的阴谋,就强迫赖经退位,把位置让给儿子源赖嗣。源赖嗣跟北条经时有所谓“乌帽子亲”,乌帽子是当时成人礼上的重要礼器,当时武士家庭的少年在成年时,要穿正式的礼服,即“元服”,然后由长者将一顶黑色的帽子戴在少年头上,即“加冠”。“元服加冠” 即意味着少年变为成年,可以像成年人一样行事了。但是加冠礼在当时还有一种意味就是指授冠者要庇护戴冠者。不然的话戴冠者自己戴冠以示成年也是可以接受,符合礼仪的。所以凡是成年礼上要请人来替少年戴冠的,都可以理解为要认戴冠的人为干爹。这就是“乌帽子亲”。经时想通过这层关系,让自己干儿子接任幕府将军之位。然后经时又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赖嗣,让阴谋集团成员和自己的干儿子结成亲家,这暂时钳制了阴谋集团。就在经时进一步考虑怎么对付阴谋集团的时候他得了重病。北条经时生来身体就很不好,二十出头时开始出现病情,这时他两个儿子都很小,而病情反复且越来越重,导致经时眼见自己要不行。于是他宣布退休出家,将执权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北条时赖。经时在最后关头坚持的不错,拖着病体压制住了各种反对声音,为时赖坚决站台,顺利让时赖继承了执权之位。时赖顺利上位后,经时遂病世,但甫一死就引发了阴谋集团的暴乱,这就是所谓的“宫骚动”。由于时赖登位时有经时撑着,让时赖可以合理合法的动用印信镇压,最终成就了时赖的威名。

        北条时赖 : 北条左近卫时赖入道道崇,镰仓幕府5代目执权。

        镰仓幕府最强的几位执权之一,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的弟弟,幼名五郎。因为出自长房,而父亲北条时氏死的早,所以跟哥哥一起受爷爷北条泰时抚养,非常受宠爱。北条泰时非常看中自己长房的孙子们,亲手教授,着力提拔。因此北条时赖也和哥哥一样平步青云,元服后进入政坛,从法会的马术表演射手开始做起,步步升迁。时赖从小就表现出雄主的做派,做事能谋会算不冲动。很受爷爷泰时的青睐,甚至有时能压哥哥北条经时一头。所以泰时死后经时上位,他立即成为哥哥的左右手而迅速升进。16岁就做到了左近卫,开始给自己的老哥跑腿。他第一个正经工作是去做监理员,替老哥去视察鹤岗八幡宫的鸟居施工情况。之后因为经时先天病弱,开始不断生病,难以理政。时赖就不断以执权代理人的名义出公差,1246年经时大病一场,几乎没挺住,所以直接指定时赖全权负责处理政务。时赖这个时候显示出了自己的野心,他经常在私下里开小会,搞秘密政治。经时知道后很忧惧,但他考虑到自己实在不行,自己的孩子又小。而且幕府自成立以来权力更迭的过程充满了血腥的“阖家铲”。于是他想开了,干脆做了个大方,直接开大会宣布退休,让时赖接班。条件是时赖要照顾侄子。时赖遂成为执权。但经时这种让贤刺激了北条一族内的反对派势力,名越北条家立即勾结出来一个阴谋夺权集团,时赖见状立即在经时的配合下,动员军队戒严,抓捕阴谋分子。成功粉碎了“宫骚动”。随后又参与了“宝治合战”,消灭了政敌三浦泰村,遂成功将评定众这个幕府内阁都团结在他的身边。北条时赖治政期是后世所称的“得宗专制”的伊始。在北条时赖之前,执权虽然是幕府的最高权力者,但在各方面都只相当于内阁的首辅。即便是权力较大,能说一不二的执权,在地位上和其他内阁阁员仍然是平级的,很多事要和其他内阁阁员商量着来,所以幕府的法令又叫做“连署”,得阁员们都签字同意才行。自北条时赖开始,执权逐渐成为一尊,而其他内阁阁员无论是从封建秩序、道德要求甚至血统长幼上都是隶属于执权的。对于执权的决定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之后虽然执权也曾临时恢复联署权,但政策法令出于执权自己的趋势已经形成。如果说幕府政权在他爷爷北条泰时的时代是一个武家政权,那么在北条时赖的时代,它则真正成为了北条氏政权。

        作为第一位奠定了权威的执权,北条时赖的政治能力非常出色,由于执权大权独揽,其他家族变得无权,这违背了幕府政治的贵族共和底色,所以时赖治政期虽然敢造反的没有,但抱怨和攻讦非常之多。时赖非常聪明的采用了利用其他反对贵族共和的阶层和意识形态来抑制贵族的方法来保障自己的地位。时赖上任后开始大力改革司法,设置了“引付众”这个幕府的法院组织。从此幕府有了专门的司法机构负责打官司,虽然说司法权此时依然隶属于掌握行政权的评定众。但起码是有了司法权了。而且引付众作为法院机构是面向大众的,虽然说到后期大多打的是贵族武士阶层的官司,但这个时候至少理论上来说普通小民凭借道理,也可以去引付众打官司上告。而碰上北条时赖这样的明君,告赢的机会并不是没有。而且时赖还故意经常微服私访,亲自接案子判案,鼓励上诉上告。凭借官司来压制反对派的声音。由于这是镰仓第一个经常微服出访民间的执权,而且也是幕府经过长期混战以来难得的和平时期,所以时赖在民俗文化里也留下了口碑。(成4里说留下“巡回诸国的传说”,指的是日本能剧《钵木》。在日本,能剧根据剧本出现时代的早晚,分为“五番戏”。每一番里面又根据剧本的主旨或主角的唱腔而又分为“X物剧”。较为类似于京剧中的老生戏、武生戏之类的划分。其中四番戏里面有一分支叫“人情物”,可以理解为日本版的《劝世良言》。而四番人情物的排第一就是这部以北条时赖微服私访而写成的《钵木》,这个戏可以理解为镰仓幕府版的《康熙微服私访记》,讲的是时赖化妆成云游僧,微服私访民间。路遇大雪,遂求宿于落魄武士佐野常世家,佐野常世家甚贫困,但为人淳朴好客,因为穷的买不起燃料,为了给时赖烧火取暖,常世把自己养的盆栽竹/梅/松拿出来劈了当柴火烧了。时赖认为常世这样的淳朴又不忘本的武士不应该这样贫困,细究之下果然发现常世是一场强夺和贪贿案件的受害者,于是时赖回府后击鼓召集众人,亲自点出常世为其平反,赐给他三个分别以以竹梅松为名字开头的庄子给他,以为酬答)同时北条时赖还减少了如京都大番役这样的御家人应该承担的军事义务的时限,这样御家人为了应付差使的开支得以缩减。通过这样对御家人又打又拉的方法,时赖的位子坐的很稳,而且因为他大权在握,国内情势稳定,其他家族配合的又好,所以他执政时期幕府行政表现相当不错。北条时赖是佛教禅宗的信徒,一生信禅悟道不缀,对于禅门寺庙布施慷慨,并积极引入他国禅门的先进思想。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他的业师——日本禅宗第一位正宗禅师,大觉禅师兰溪道隆。著名的“镰仓五大寺”也是在他的时期开始立项建设甚至成就的。所以日本禅宗的兴盛是从他的时代开始算起的。在时赖之后,御家人入空门,做居士,取法号成为一种流行。所以可以发现成4中镰仓幕府自时赖之后所有出场的将领几乎都有法号,这个文化习惯就是他最先开创的。时赖晚年时一方面因为潜心佛教,又因为家人连续遭遇流行病,所以他开始安排自己的出家事宜,并准备借助出家的机会布置后事和继承者,1256年时赖宣布出家,取法号最明寺道崇。随后时赖身边一批重臣也宣布跟着要出家,实际上把幕府内阁搬到了寺庙里。在时赖的监护下,北条时宗逐渐成长,开始逐步接老爹的班。见儿子勤奋能干,北条时赖最终放心退休,最后于1263年病逝。他之后得宗北条家权势日增,最终通过了元日战争的考验而达到了巅峰。

        三浦泰村 :三浦式部少丞泰村,镰仓幕府著名的御家人。

        镰仓幕府权门三浦氏出身,幼名骏河次郎。三浦家族出自平氏,封地在相模国(现在的神奈川县)。是当地著名的坂东八平氏的一部分。坂东八平氏是平家出身,驻扎在关东地区的八个地方性武士家族的统称。之前剧本里的畠山重忠所出的畠山家\幕府著名的大权臣梶原景时所出的梶原家和这家人都是坂东八平氏的一部份。幕府创立初期,根据各种投奔情况和时间的不同,导致幕府内部的山头有三六九等。其中坂东八平氏和武藏七党为代表的一批武士因为投奔的早,而且还有重要的榜样意义,所以幕府成立后受到赖朝的青睐,提拔成为权门。参与到幕府的权力斗争中。如后世德川幕府把下辖三百大名分为亲藩、谱代和外样一样,镰仓幕府内部也是各种山头。而且不如德川幕府的是镰仓幕府并没有一个完整成熟的,有道德哲学支撑的体系来维持和平运转,所以幕府的权争大多是以流血冲突来定胜负的。早期幕府的权争主要是各大权门协助将军和执权来打击幕府在意识形态上的敌人(皇室)以及非幕府亲随出身的,外样大名性质的山头。但在北条氏崛起后,权门内部的相互斗争开始成为新的斗争主流。北条氏和坂东八平氏同属幕府创业时期的权门,但由于北条家垄断执权尊位,等于是幕府还在,但亲藩和谱代都换人了。这就让传统权门在北条家的眼里成了外样大名。这样这些权门就和执权家族产生了矛盾。三浦家就是权门之一。这个家族自命是和源赖朝共同创业的权门,在过去的政变中要么是联署,要么是直接表态撑腰,最终导致胜利的一方的诞生的。所以他们权力很大,这就跟身为执权的北条家就产生了很大矛盾。在矛盾逐渐激化后这个家族和其他权门一样,开始认同只认源氏将军,支持将军恢复实际的权力的思想。但三浦氏是坂东八平氏中比较弱的一家,而幕府早期内乱太多,三浦氏虽然忠于将军而不忠于执权,但一来没主动造反,二来在镰仓早期内乱中也都是站在执权一边。所以北条家主要还是依靠拉拢来对付。这样的关系一直维持到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时期,由三浦泰村做家主时才维持不下去。三浦泰村早年间习武有成,其父是幕府重要的军头。时任3代目执权北条义时当时为了拉拢三浦家,认了泰村当干儿子,后来元服成人时又赐了“泰”字名讳,加深了关系的同时,也给了三浦泰村参与幕政的名分。承久之乱时泰村和父亲一起从军,支持北条义时对抗朝廷军队,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因功受赏,后来继承家位成为幕府重要军头之一。随后他凭借勇力,在幕府的重大仪式上多次出任司仪和演武职务。不过三浦家和北条家的关系自1230年三浦的妻子(北条泰时的女儿)病死后开始逐渐变糟。特别是这个时期三浦泰村参加了一个想反对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的阴谋集团。这个集团的首领是北条家的分支名越北条家的家主北条光时,名越北条家是北条家族的最主要的一个分支,家祖是二代目执权北条义时的次子北条朝时。而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这个长支,称作得宗北条家。名越得宗两支之争贯穿了整个镰仓幕府史,是镰仓幕府最主要的内乱之一。北条家长支虽然是长子,但是侧室所生,幼支虽然是次子,但是出自正室。所以名越北条家就一直很不服,觉得自己才是长子,应当继承执权尊位。因此一直搞阴谋,而北条光时是名越北条家中众多想造反的家主里行动力最强的。4代目执权北条经时执政期间成绩平平,而且由于是被火线提拔的,为人处事也不像是强力的君主。他如果是一位统一王朝的太平天子尚算合格,但在镰仓幕府这个内乱频仍的地方就不能服众。北条经时是第一位在整个任期内都没动刀枪砍人的执权,而北条光时则觉得没砍一批人立威,怎么能叫执权呢,于是就动了争大位的野心。北条经时虽然政绩不咋地,但跟着祖父混久了,权力斗争还是懂点的。所以为了加强权威,他就想出来和将军家通好的策略。而他更看好自己的干儿子源赖嗣来做傀儡将军,就逼迫现任将军源赖经下台。源赖经十分不满,还上门去闹,一时间事情就闹得很大,北条光时和三浦泰村都被这场大闹吸引,开始和源赖经通好,然后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夺权集团。

        但这三个人的行动保密性不行,结果引起了北条经时的怀疑,北条经时虽然不怎么精于行政,但对权力斗争还是懂的,而且这几个人对于北条本家来说都属于刺头,早就该剃了。所以北条经时就决定是宁杀错勿放过,开始集结自己得宗北条家的势力来对付这个集团。但因为自己身体不好,只好把这件事交给自己弟弟北条时赖来干。同时他把北条家族最重要的军头北条重时拉入旗下。在北条时赖被内定为下任执权后,夺权集团和执权集团矛盾开始激化,北条时赖甫一掌权就开始任用自己的亲信。他的打算是他和北条重时负责执权家族内部的斗争,而他的亲信则负责外朝,和夺权集团的其他成员斗争。而这些亲信中最重要的就是安达家族的家主安达景盛/义景父子。1246年3月底,两派矛盾白热化。因为北条经时病重要死,消息传出后北条光时和源赖经立即集结了一批兵马,还勾结了几位幕府的重要军头,准备武力夺权。但是北条时赖因为早早就被北条经时任命为接班人,所以经时一出家养病,他就拿到了印信,时赖马上动员忠于北条本家的军队后宣布戒严,并开始在镰仓附近大规模进行武装游行。忠于幕府的武士到处出出进进,导致夺权集团的人不敢乱动,北条光时想让三浦泰村过来帮他,但是三浦泰村觉得既然幕府军队已经动员起来,他再动就是倒幕了,于是犹犹豫豫的不出兵。坐失良机的夺权集团很快就被时赖的部队按住。6月10日,时赖在自己家里开大会,宣布侦破了夺权阴谋集团,并对参与人员予以严惩。著名的“宫骚动”事件就此落下帷幕。

        解决了镰仓这边的时赖开始考虑怎么对付三浦泰村。这时候时赖一派分裂成两边。北条重时主张既然三浦没动作,而且当时三浦家里比较坚决造反的是泰村的弟弟三浦光村。这个时候三浦光村已经被抓起来判刑了,所以要硬说是泰村造反有点冤。而且三浦家根据地又本来就在镰仓周围,也是树大根深的诸侯,身边还有一批跟他友好的军头,这个点大动干戈不是好事情。但是另外一边的安达景盛则提议必须对三浦家斩尽杀绝。安达景盛直接指出历届执权登位都得杀批人,而北条经时作为第一个没杀人的执权,治下就出来这么一群乱贼。这说明不杀人不见血就是做不得执权。如果北条时赖要是想做个稳当的执权,当世的英主,哪能不杀人呢?北条时赖起先被安达景盛说动,但是他又觉得北条重时的意见也有道理。最后时赖决定先试试和平手段,于是他派手下平盛纲去见泰村,保证其安全。泰村信了时赖的话,就决定放下武器回家。但是立功心切的安达景盛不甘心这样作罢,居然自己纠集了本部家兵去夜袭泰村,想来个生米煮成熟饭。但景盛没那么多兵,泰村也只是刚刚刀枪入库,自己房子里的防御设施还在呢,结果突袭打成一场混战。景盛见状急忙去告时赖说泰村是缓兵之计,而泰村也以为时赖说话不算数,到处摇人来帮手复仇。于是执权军和三浦氏的军队就都被拖入战场干起架来。两军打到早晨,执权军开始使用火攻,借助有利风势烧毁了大部防御措施,三浦泰村见状丧失了战斗意志,最终退入法华堂并在此自尽。其一党五百余人皆自裁,史称宝治合战。宝治合战后三浦氏彻底灭亡。而北条时赖也成为了镰仓幕府最强力的执权之一。

        • 家园 剧本三:苍狼的末裔 5

          楠木正成

          这是日本史上最著名的人物,被尊为“大楠公”的楠木兵卫尉正成:由于他也是日本史上受政治包装宣传的最为严重的人物之一,所以称呼和传奇极多,在日本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可能生于1294年,幼名多闻丸,出自和泉国楠木家族。这个家族出自日本四大姓之一的橘氏,不过楠木正成所属的这家人来源则比较可疑,由于他是日本史上被包装宣传最多最重的人物,所以出身说法极多。比较流行的有两个,一是这家人本是当地的采砂业工人们的工头。和泉国这个地方出产朱砂,所以有比较庞大的采砂业。采砂工人为了保障利益,成立了公会组织。楠木家就是这个公会的会长,凭借矿工们的支持,最后被中央政府封为当地的地头。另一个说法是楠木家曾经是关东的著名武士团“武藏七党”的成员,后来随源赖朝入京,受封到和泉的。但无论哪一个说法都可以看出楠木家特点是有很重的江湖气,因为无论是矿业还是武藏七党,都有各种黑社会的特质。这就注定了楠木家必然有以亲随、郎伴为体系的打手,这位他们后来组成武装集团奠定了基础。

          楠木正成的幼年很难考证,他大概在1322年左右出现在历史中,当时幕府执权北条高时治政无方,怠慢国事,导致前代北条贞时时期留下的诸多问题集中爆发,各地均出现大量不服中央管的土豪和破产的御家人组织的武装集团“恶党”。北条高时就指示尚忠于中央的各地土豪去讨伐反对者。其中楠木家就是忠于中央的地方军头,楠木正成组织了家兵和当地的土豪恶党多次交战,锻炼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但北条高时为政无能导致反对派剿不胜剿。正成在不断地战斗中家兵折损很多,却很难得到休息,于是他对北条氏的政权的傲慢和无能开始不满。后来由于两件事的关系,导致正成决定投奔恶党,加入倒幕一方。一是北条高时向一家土豪越智氏征收财货,理由竟然是给自己的爱犬买狗食用。这极大地恶化了镰仓幕府政权在武士心中的印象。越智氏不堪苛政,起兵反乱。正成这时受六波罗派遣去镇压,但正成认定这是干脏活,非常厌恶。情不得已的完成了任务,但也导致他风评被害。另一件事是镰仓幕府处理安藤氏之乱,1268年,负责管理虾夷地区的安藤氏家族内讧,幕府派军镇压,但镇压过程中北条高时带头收受贿赂,然后把被认为是忠臣的一方给镇压了。正成听说后觉得这样只看贿赂多寡,不问是非曲直的政府,实在不值得为其卖命。放弃了镰仓幕府政权的正成就带兵内通恶党,扩大自己地盘,对六波罗阳奉阴违。楠木正成做事很隐秘,经常和恶党搞搞“对天鸣三枪,收兵回营”式的战斗,然后就把恶党给他的一些缴获当做战利品拿上去报功。六波罗受其蒙骗,以为楠木正成是一条忠犬,遂对他招兵买马予以认可,还让他当了执权本家得宗家在河内国的庄园的被官。蒙骗成功的楠木正成更是抓紧时间发展实力。后来让他扬名立万的赤坂城和千早城的防御工事,就是这个时期他开始搞起来的。

          1331年,后醍醐天皇因为策划倒幕时走漏风声,被迫化为女装大佬出奔。逃亡到山城国的笠置山地区,在此举旗倒幕。消息传来后一批早已不满幕府的势力开始响应造反。随后后醍醐天皇为了招兵买马,让自己的儿子护良亲王到处巡游,召集“倒幕志士”。护良亲王来到河内国后,楠木正成觉得机会已到,遂起兵响应。幕府军听说后立即征讨。幕府军先下一城,攻克笠置山,俘获后醍醐天皇。见幕府势大的各路诸侯都把造反的心收了收,于是近畿地带只剩下楠木正成这一支倒幕军在赤坂和千早两地筑城防守。幕府为了彰显军威,遂动员了全部尚忠于幕府的军力,将赤坂城团团围住。打算一鼓作气干掉所有造反者。但幕府没料到的是楠木正成虽然兵力远不如幕府,但是他一开始就计算到了这一点,所以特别挑了险峻的地方修筑赤坂城。而且楠木正成发挥了自家历代混江湖的经验,在赤坂城大量部署了各种防御措施。围攻的幕府军发现赤坂城道路狭小,兵多发挥不出作用,而且有很多尖刺坑之类的陷阱环绕。而且正成吸收他国经验,预先在山里备了滚木礌石和沸水,并在城前挖掘了壕沟,部署大量拒马。敌军不拆拒马就没法前进,拆了正成就丢滚木,往往死伤一片。这时由于幕府的失政,参战的各路武士中其实像正成这样,在心中早已抛弃幕府的人是大多数,只不过他们没有正成这样的勇气公开表态而已。所以打起仗来都是半吊子心态,无人敢勇。所以一看见出现伤亡,立即“对得起薪水”,“差不多得了”,然后就退下去逡巡不进。而傲慢无能的幕府此时更是气焰嚣张,对于一些表现的好的御家人求恩赏的要求,一概以没钱拒绝。这导致幕府军士气更加低下。这样正成仅以一只小部队,拖得幕府大军苦不堪言。他的坚决抗战让许多明眼人和有心人看到了幕府的虚弱和无能。见到幕府其实大势已去的有心人们,内心中的反叛之心开始燃烧起来。其中就包括后来攻克镰仓的倒幕名将新田义贞。

          11月底,倒幕军因为物资耗尽,遂采用伪装的办法,放弃了赤坂城后从小路撤走。一无所获的幕府军这才攻下这座城。但是正成撤出来的部队经过短暂潜伏后,退到赤坂城附近的千早城,和这里的倒幕军汇合。千早城和赤坂城都是楠木正成的部队,所以和赤坂城一样同时被幕府军围住,但这座城比赤坂还要险峻,而且幕府军决定是先拿下赤坂,所以对千早城不上心围攻。所以倒幕军依然控制千早城。见倒幕军汇合,幕府就继续督促御家人拿下千早城。但是被赤坂城的经历彻底寒了心的御家人们没有精神头对付另一座比赤坂城还要难攻的城塞。楠木正成接管千早城后,屡出奇谋,先后采用火攻和草人借箭的方法来扰乱包围部队。镰仓幕府是一个封建国家,缺乏中央财政维持的常备军,所以武士都是自带干粮来打仗。本来围攻赤坂城就已经耗尽了御家人们的物资和信心,现在来攻打更险峻的,奇谋频出的千早城,御家人终于是耗不下去,也已经对横暴的幕府忍耐够了。2月24日,后醍醐天皇通过收买看守,从隐歧岛监牢里逃出来,跑到伯耆国地区说服了当地土豪名和长年起兵倒幕。名和长年在船上山之战中重挫赶来镇压的幕府军,消息传出后,再也不想忍受的御家人们纷纷蜂起倒幕。先后出现赤松则村,菊池武时为首的倒幕军势力。而跑出去招兵买马的护良亲王也成功招到一批兵马,和后醍醐天皇汇合开始征讨幕府。见势头不好的围城军丧失了进攻千早城的战斗意志,逃兵不断。但位于京都的六波罗探题北条仲时缺乏军事能力,分不清轻重缓急。想“既要、又要、还要”。他一方面不解围千早城,另一方面则放任京城空虚,把所有能找到的军队都组织起来向西去进攻名和长年和赤松则村,而这支军队的领导者却是一个不想再忠于幕府的阴谋家——室町幕府初代将军足利尊氏。5月初,再听说名越高家率领的幕府军被赤松则村击败后,足利尊氏见机会难得,扯旗反水剪辨革命,加入倒幕军反扑京都。此时已无一兵一卒的六波罗完全无法抵抗,只能束手就擒。而包围千早城的幕府军见到六波罗已经完蛋,遂一哄而散,楠木正成通过他的坚持和顽强,终于赢得了倒幕战争关键的千早城之战的胜利。6月2日,各路倒幕军汇集京都,后醍醐天皇感念楠木正成的顽强,让楠木军队任开道和护卫部队率先入京归洛。随后对其大力提携,先后做了记录所寄人(负责记录评判战功的军事委员),决断奉行(法院法官)到最后的检非违使(首都治安和防御的总负责人)。连封两国守护,赐封河内国司。成为建武朝廷的首要重臣。

          随着新田义贞在关东举兵倒幕成功,镰仓幕府灭亡。日本进入了建武新政时期,不过同样是推动新时代的“尊皇忠臣”,有人很满意没想法,有人则过度有想法了。由于后醍醐天皇推行不切实际的“建武新政”失败,很有想法,以致反水当了“袁世凯”的足利尊氏就萌生了“我源氏种也,何不为将军?”的想法,开始通过搞阴谋拉关系把袁世凯的剧本进行到底。没想法的楠木正成对于建武新政也未必满意,加上后醍醐天皇任用公家为官,还听信谗言贬斥了正成的老友护良亲王。所以这个时期他已经开始逐步淡出京都政坛,大多是在自己的老家经营自家盘口。不过后醍醐天皇给了他对自家盘口的合法官方承认,而且作为毫无争议的倒幕功臣,建武新政搞改革革不到他头上。经过镰仓幕府一百多年的治政,武士阶层的道德伦理观已经开始形成,所以别的武士或可因为某种原因毫无心理负担的作反,但作为功臣,对于恩主后醍醐天皇则理应忠诚。在这一点上,其实连有想法的足利尊氏也不能免俗。而没想法的楠木正成则更愿意做忠臣图名。1335年,中先代之乱爆发,足利尊氏骗过后醍醐天皇后,率军去关东征讨镰仓幕府的残余。他成功之后正式在关东扯旗造反,建武之乱爆发。为了镇压足利尊氏,后醍醐天皇立即召回了楠木正成,让他当了官军的总参谋长。楠木正成在这个位置上干的非常出色,能够正确判断形势,但无奈他的主君后醍醐天皇为人贪生怕死,而且在进京后还腐化堕落。这束缚了他的手脚。但楠木正成还是凭借形势因时而动,在足利军逼近京都后,主动提出放弃京都以拖住足利军,然后等待北畠显家援军抵达再做决战的方法,被逼无奈的后醍醐天皇不得不同意楠木正成的提议,使得官军成功取得了丰岛河原之战的胜利。

          丰岛河原之战的结果充分证明了以楠木正成为代表的官军诸将的军事才华是强于足利尊氏的。但足利尊氏马上就用自己的政治才华证明了政治才是军事的根本。在丰岛河原败退的足利尊氏逃亡九州后,凭借重建幕府武士政治的旗号,再次聚集起一支大军。楠木正成看清了问题所在,因此在足利尊氏反攻京都之际,楠木正成依然建议采取老战术,用京都拖住足利军,在己方集结起足够力量之后再决战。但这一次后醍醐天皇不是被逼无奈了,心存侥幸的他舍不得京都,于是采取了他最喜欢的下策——让楠木正成带队去支援正在抵抗足利尊氏西进部队的新田义贞。楠木正成知道自己人马不多,而新田义贞的部队因为白旗城之战已经精疲力竭。足利尊氏的军队却都是生力军,士气正旺。所以这是凶多吉少的一战,因此楠木正成在反对无效后,不得已带着部队去找新田义贞。两个老战友见面后喝了一宿,好好的各抒胸臆。俩人都认为这一仗凶险,很难胜利,但又都自认这其实是受到武士道德的要求而必须打的一场殉道之战。1336年7月4日,官军在凑川拦截水陆并进的足利军,凑川之战爆发。其中楠木正成负责带队去迎击陆路赶过来的足利军。足利尊氏采用派船抄后路的方法,击溃了应付水路方向的新田义贞,经过苦战后登陆,成功割裂了楠木正成和新田义贞的联系,将正成包围了起来,楠木正成见大势已去,遂让自己弟弟楠木正季突围出去,但是楠木正季则愿留下和兄长共死,还发出了“七生报国,誓杀朝敌”的豪言。于是楠木正成率领亲兵发动最后的突击,连续冲击足利军,最后力尽兵败,自戕而死。

          楠木正成的一生可以说是丰富但纯粹的,历史并没有给他什么机会让他选择不同的道途,而是一直让他沿着标杆式的道途走到底。这让他的纯粹就容易被很多人用作自己意欲的寄托。这是他成为日本史上着墨最多,粉饰最厚的历史人物的根源。在天皇看来,他是尊皇的忠臣。在学者看来,他是少见的不靠个人武勇,懂得观察形势和利用谋略的军事战术大师,在武士们看来,他劝谏不成,选择杀身殉道的举动是武士道的正确表现。而在普通人看来,正成打响倒幕第一枪,以劣势反抗有着巨大优势但残酷不仁的幕府,是“袒左臂,举首义”的典范。而他的结局则完美的阐述了何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不但符合了日本人对于悲剧的偏好,还证明了普通人常有的“肉食者鄙”的看法的合理性,甚至在流氓黑社会的眼中,楠木正成半黑不白的出身,又以“恶党”身份起家,奋斗而成“官军”,最后为了“仁义”而亡,进而得到了世间的尊奉,说明像他们这样的社会边缘人也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没有逆天改命,受人尊敬的可能的。所以在众多的意欲的加持下,楠木正成死后受到很多社会阶层的崇拜。即便是后世室町幕府也不能免俗,尤其是因为楠木正成的家人在南北朝时期反复横跳,一度从属于室町幕府拥立的北朝,所以室町幕府时期虽然把楠木正成定为“朝敌”,但也无法动手清算楠木正成的家族,楠木正成的本家在南北朝统一后虽然领地大幅消减,但依然保留下来,成为所谓“北势四十八家”的地方土豪家族。到了近代对正成的人设利用的最为登峰造极就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新政府,因为同样是“尊皇倒幕”建政。为了鼓吹政治的合法性,近代日本对于楠木正成的故事进行了空前的开发和宣传,使得他一跃成为“三德兼备”的“大楠公”,是“军神”和“日本自有国以来最大的名将”。于是乎各地关于楠木正成的各种文创和景点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推波助澜。在“军神”的榜样激励下,日本军国主义者组织军事行动代号叫“菊水作战”,特攻队员戴“七生报国”头带上阵,管战死叫“凑川再见”。从这里无一不看出楠木正成的形象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影响。这也让他至今依然被定格为日本史上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

          通宝推:心远地自偏,
      •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4

        北条泰时 :北条左京权大夫泰时入道观阿。镰仓幕府第三代执权,他是镰仓幕府历史上最强力的几位执权之一。因为镰仓幕府在他手上最终完成了武士制度的建设并步入辉煌时期,所以他被日本人列为明君典范。

        二代执权北条义时的长子,幼名金刚。可能是北条义时的侧室所出,少年时受父亲提携,给初代将军源赖朝做侍从,也做了一些礼仪职务。北条泰时天资聪颖,颇有人君做派,因此人缘很好,甚至源赖朝都很欣赏。因此元服的时候赖朝亲自做了贵宾,用了自己的姓名,给他赐名赖时。见儿子受到将军的青睐,北条义时遂大力培养泰时,亲自教授政道武艺。泰时的成绩很出色,于是成年后作为武士参政,跟着父亲参与了镰仓幕府早期的全部内乱,在战斗中表现出色,积功累迁。他第一个正式的官职是因为在1213年参与了和田合战,在战后因功受赏,当上的陆奥国远田郡的地头。随后又被他爹任命为侍所别当,成了幕府的大军头。然后1221年因为承久之乱爆发,老爹义时下令组织幕府军队采用高速奇袭的办法进攻后鸟羽上皇组织的倒幕军。随着镰仓的号召发出,各地的御家人群起响应,迅速组成三个战役军团,其中东海道军团作为绝对主力,以南北两路对进的方法向京都进军。而泰时就是这支部队的北路军的主帅。由于幕府军兵力远强于倒幕军,而且行动速度又快,所以倒幕军来不及动员更多兵力就被幕府军按住。在泰时的指挥下,幕府军在尾长川之战中轻松粉碎倒幕军,随后势如破竹的进入京都,取得承久之乱的压倒性胜利。战后北条义时下令成立京都守护,即后世的六波罗探题,让北条泰时当了第一任六波罗北探题,负责全面肃清倒幕势力。不过由于义时于承久之乱次年就死了,所以北条泰时就把六波罗北探题的位子给了自己儿子北条时氏。自己回家继位。因此北条时氏一般来说才是第一任六波罗探题。不过说他老爹是第一任也可以。

        北条泰时听说父亲逝世后回家奔丧,但是执权职位实属草创,没有一个继承法则。所以泰时治丧期间,他的异母弟弟北条政村跟继母伊贺之方一起阴谋夺位。但这俩人做事不密,让泰时知道了,于是泰时赶快去找自己的姑姑,尼将军北条政子。北条政子知道义时看中的是泰时,心理也觉得泰时更可靠,所以她为了避免新的内战,直接找了大江广元,三人一合计,遂推举泰时当第三代执权。由于政子才是承久之乱的大功臣,她和大江广元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幕府元老,在御家人心中有着和源赖朝一样的崇高地位。加上泰时也确实立有大功,御家人们自然团结在元老的身边,宣布顶泰时。伊贺之方问讯后还要挑事,政子知道后毫不客气的宣布要侦办“谋反案件”。同时派人去找北条政村的好朋友,掌管镰仓留守部队最多的三浦义村,要他对这事情表态。三浦义村敬畏北条政子,见到“尼将军”诘问,立即宣布将唯政子马首是瞻。于是北条政子立即开大会,宣布北条泰时登位为新的执权。同时将名字从赖时改为泰时,于是镰仓幕府第三位执权就这样诞生了。

        北条泰时登位治政的时期是镰仓幕府正式建制的开始,作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二代领导核心”,他在位的时期,镰仓幕府创业时代的元老重臣已经基本凋零,以往依赖创业时的战功获得的权威进行治理的方法已不能继续维持。所以他治政的核心任务就是创设可行的幕府政治框架。为此他登位后打出了几个重要的旗号以团结幕府的多数人,如提倡和解,贵族共和和依法行政。泰时的登基大会当天,政子就在大会上宣布成功侦破了伊贺之方和北条政村为首的造反集团,放话要一体肃清。泰时则表示反对,只是给伊贺之方定了个“鬼迷心窍,裹挟政村,图谋宝位”的罪名,要求放逐了事。政子对此表示质疑,但泰时则认为幕府经过连场大战,确实需要太平一阵儿以图喘息,这时再掀起大狱弄得人心惶惶,实在是得不偿失。为此他甚至提出可以严格执行义时的遗愿,只要自己的弟弟们不再反对他,分父亲遗产时大头可给兄弟,自己作为长兄则拿小头。北条政村本来以为必死,见泰时这样表态,也立即磕头拜服。政子虽然对泰时的做法嗤之以鼻,但她仍然相信自己的兄弟的选择,于是同意以泰时的处理方案来结束这场“伊贺氏之变”。由于没有兴起大狱,所以人心迅速安定。这也让御家人对于这位二代核心有了期待。1225年,北条政子和大江广元先后去世,幕府第一代的建国宿老们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一方面让御家人们人心不稳的同时,也给了北条泰时推行新政提供了助力。之前泰时的慈悲为怀,让御家人们愿意给泰时机会实行新政治,而泰时也积极回应了御家人们的期待——年底办完丧事后,泰时宣布实行联署制度,他选拔有力重臣十余位入阁,统称为“评定众”。宣布自此之后,幕府的法令除了执权批阅之外,还需要内阁重臣们联名签署,才能发布成为正式的政令。评定众是幕府的第一代内阁,而在评定联署制度下,泰时代表的北条家长支只是内阁中最重要的,最终拿决定的阁员之一,而北条家的支系和其他家族的权益得到了尊重。所以一经颁布后非常受欢迎。泰时因此也被认为是治政有方的领导,所以泰时在内阁中威望很高,治政期很少出现说三道四的情况。这为他推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泰时开始实行社会改革,他对于城市和乡村都各自有改革政策。在镰仓等城市内,他创设大番役、户主和保甲连坐制度,推进了封建城市的发展。而在乡村,他则提倡以法治国的方法来治理。他依赖的法就是成四提到的这本日本法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御成败式目》。当时因为幕府内乱甚多,内乱各方为了招募徒党,纷纷进行滥赏。而地方上本身又有很多的坐地虎一样的诸侯,即便幕府封赏功臣土地田产,到地方上地头蛇们也不一定认。所以土地诉讼非常之多,评定众自成立以来,由于以土地官司为代表的各种官司实在太多,一度把内阁彻底搞成了法院,别的事情都做不了。而评定众因为是联署,所以所有事情都得所有大佬点头才行,这个时期执权还没有说一不二的权威,所以只要打通了大佬们的路子,让大佬们帮你在内阁里争一争,地权就不一定是谁的了。由于判案诉讼的请求实在太多,而且当时没有成文法,各种官司打起来用的是古代的习惯法和种种律令制时代延伸出来的“私法”。但一来各地的习惯并不相同,二来私法虽然有据可查,但针对的都是其它阶层的事务,真作为法源引用的时候很多地方是不适用的。到最后只能凭找的那位大佬的实力来比拼。这种情况导致司法效率惨不忍睹。1231年日本发生“宽喜大饥荒”,流民四起,治安混乱。这时候由于所有官司都得执权过目,所以不堪其扰的泰时提出必须有一部成文法律来厘清和经管官司,这样各位大佬就是争权夺利也得按照法规来玩。幕府也就不会再为众多的官司所困,可以集中精神救灾。评定众们觉得泰时的建议合情理,于是就以泰时为组长成立了一个编纂小组。次年,幕府宣布改元贞永,并发布了这部俗称为御成败式目的《贞永式目》(读法是“御成败+式目”。“式目”就是法令、规章的意思。御成败可以理解为“阁下做事成功与否”,所以这部法令直译就是“规定阁下做事成功与否的规章”。从这部法律开始,应用于武士阶层的法律都称之为式目,而应用于其它阶层的则称之为律令)。

        《御成败式目》全篇现存51条,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不是一部面向所有阶层的法律,而只是面向武士阶层的法律。因为当时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以“御”称呼。其他阶层则继续沿用《养老律令》治理。这部法律内容颇为驳杂,它是一个基本法条,各种衍生法律和施政条令的综合体。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以基本法和组织法为主的一套法律。因为《御成败式目》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着对法律和社会组织的基本原则的分类和阐述,所以在颁行之后幕府以此为基础添加了大量的“追加法”,幕府在《御成败式目》颁行之后先后追加颁行法律700多条,其法律制度是之后才告完善的。《御成败式目》在制定时主要引用了武士阶层当时流行的习惯法和其他“私法”为其法源。再以中国儒学道德为参考标准对这些法源予以梳理,在总结后去芜存菁,将法源中体现的法意以条文形式体现了出来。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法学和史学价值。可以说《御成败式目》是武士社会和幕府政治的国宪,它对于武士阶层的社会角色、行为准则、组织结构和道德义务都做出了法律上的阐述。从此武士阶层有了一套可以支持自己统治国家的法理完善的宪法。这为后世近千年的武士之政奠定了法律基础,所以这部《御成败式目》在颁行后广受欢迎,自镰仓幕府起一直被使用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三大幕府中,无论是室町幕府的《建武式目》,还是德川幕府的《武家诸法度》,都在文中直接承认是以《御成败式目》为其立法基础,进而发展而成的。所以泰时制定的这部武士之国的基本法,在日本史上有着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泰时定下基本法后,幕府法律体系的混乱开始逐步厘清,随着司法效率的极大提升,减轻了司法职责的评定众终于有余力可以考虑行政事宜了。与此同时随着饥荒的缓解,幕府行政又有法可依,所以社会秩序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因此泰时时代后期的治政可以说是太平盛世。不过泰时的立法建政毕竟只是限于武士阶层,他对于其它阶层的利益需求都是以权谋交易手段来化解。内中充满了和稀泥,由于都是依靠私相授受来解决,导致他对于社会的其它阶层的控制能力就比较有限。而且他提倡和解的做法,导致族内其他分支的逐渐崛起,给后世的治政带来很大麻烦。1235年,比叡山延历寺在和六波罗探题讲和没多久,又和兴福寺因为争地起冲突,这一次情况闹得非常僵,到最后两寺僧兵总动员,下属寺社已经开始进行小规模的火并。泰时为了调停两寺花了很大心力,结果调停完后直接累趴下了。而且泰时虽然能力出众,运气却不是很好,他执政时期流行病多发,导致孩子夭折了好几个。到最后自己最看重的长子北条时氏也因为疾病而早逝。多次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的泰时大受打击,因此他晚年一面亲近佛门,另一面一心扑在教育自己的孙辈上,从此再无多少建树。1242年泰时宣布因为身体实在撑不住,正式退休。职位交给了自己的孙子北条经时。他皈依佛门之后不就就死了,但因为自己的生前的威望,所以传位过程非常顺利,连带着他的孙子在执政伊始也很顺。执权政治的基础也因此奠定了下来。

        北条泰时治政伊始的幕府是一个充斥着各种混乱的政权,自源赖朝开始起,武士政权虽然有政治建设的口号和愿景,但一直缺乏实操。这是幕府政治早期内讧不断的根由。所以泰时接手时,幕府政治无论从各个方面都到了一个需要保证政治安定以开始这个阶层的建政尝试的时代,而泰时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核心矛盾,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并在这一点上表现的非常出色。所以在他离去之时,镰仓幕府虽然依然有很多问题,但是武士国家的政治和法律基础已经出现,后世的武士政权只要在这个基础上巩固和增补就行了。日本通行千年,至今依然作为国家政治内核的武士治政,其实应该是从这个时候正式算起的。所以北条泰时作为武士基本法的制定者,被后世的日本人目为明君典范。享有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不过泰时的改革主要是针对武士阶层的立法和改革,对于其他阶层乃至整个社会的体系,他主要依靠权谋术数来治理,所以在他之后幕府需要改进的地方依然很多,而且不乏致命之处,但不是每一位执权都像他这样有能力,这为日后幕府的纷乱埋下了隐患。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3

        大江广元:大江陆奥守广元入道觉阿,镰仓幕府的首代政所别当。镰仓幕府体制内,将军直辖三个主要机构,即政所(政事机构),问注所(司法机构)和侍所(军事机构)。机构最高长官称之为别当。三个机构负责在各方面辅佐将军处理各种政务,而别当就可以说是中央政府的最高官员。

        本姓中原,晚年方改姓大江。所以一般称之为中原广元。出自名门大江家。大江家是非常有名的书香门第,家祖大江音人以学识出头,做到东宫学士一职。从此大江家历代诗书传家,传到大江广元之父大江惟光时,因正逢源平争乱,诗书无用,因此家业日蹙。大江惟光无奈之下将广元过继给公卿中原广季。在中原家受良好教育后,学识出众。因此被引入朝廷做下级文官。在仁安三年(1168)当上了缝殿允,后来又升职为安艺权介。

        广元的兄长中原亲能为人热衷权势,但眼光独到,很早之前就认为源赖朝能成大器,因此在源赖朝遭难后和他结为一党,积极为其奔走。源赖朝起兵后,中原亲能逃出京都投奔赖朝,最后成了赖朝和朝廷谈判的首席代表。在兄长的推荐下,大江广元随后也投奔镰仓。镰仓政权草创时,因主力皆为目不识丁之武人,文吏奇缺,故广元来投后马上就被委以要职。先做文吏笔头,后来赖朝创立公文所,大江广元被任命为公文所别当。之后公文所被改为政所后续任。广元为人坚韧,行事冷静而不冲动,自称“自元服以来从未落泪”。因此深受源赖朝赏识,很快就成了赖朝身边的重要谋主。镰仓幕府几乎所有的重要决议的讨论,大江广元都有参与。1185年文治元年,广元提出设置守护、地头等职务。使得幕府的主要支持者“御家人”参与到最基层的政务中,从而成功建立了幕府对全国的统治。由于如此巨大之功勋,广元迅速成为幕府内的元老勋臣。在正治元年(1199)赖朝死后,赖家继承了将军之位。赖家之母北条政子规定赖家不得私自裁决诉讼,而必须由北条时政为首的十三位重臣合议裁决。而广元就位列十三重臣之中。在北条氏和源氏的内争中广元选择支持北条氏,多次出谋划策巩固了北条氏的政权。因而在北条氏夺取实权后,广元依然尊荣。广元在“和田合战”中,说服将军手书退兵诏书,使得镰仓的御家人转入北条氏一派,最终成功镇压了和田氏的反乱而又立大功。到了承久三年(1221)爆发的“承久之乱”中,幕府为了对抗朝廷军队时有固守和进攻两策略。而广元坚决反对固守策略,主张举兵上洛猛攻京都朝廷。而当时的执权北条义时采纳了他的策议,最终幕府军赢得全胜。从而保住了新生的幕府政治。而战后对上皇和公方的处理方案,是广元一手作成的。因而广元历任连署(幕府中仅次于执权的职位,二把手)和评定众(幕府重臣组成的内阁)。嘉禄元年(1225),广元以七十八岁的高龄病逝,结束了他谋臣的一生。其家业由大江亲广继承,依然尊荣无比。

        田山重忠 现在写作畠(zi)山重忠,早期翻译中称为田山。因为日语里面“畠”的意思就是田地。所以这里用的是早期翻译。他绰号“坂东武士之鉴”。坂东就是日本的关东,又称为东国。“坂东武士之鉴”就是关东武士之榜样的意思。

        幼名庄司次郎,生于关东的武藏国(今日本琦玉县),他出自的畠山氏,是著名的坂东八平氏之一秩父氏的同族。所谓坂东八平氏,是源自于恒武平氏的关东地区的八个武士家族的统称。但是源平争乱早期,因为源氏执行的扎根关东的政策,使得坂东八平氏里面许多家族虽然出自平氏,但是效忠于源氏者甚多。其中就有畠山氏。畠山重忠的父亲畠山重能在源义朝于平治之乱中败死后归顺于平氏,效忠平氏20多年。于是畠山重忠早期是源氏的敌人。畠山重忠勇猛顽强,而且力气很大(据文学作品记载他在归顺赖朝后,曾与关东第一相扑手比试武艺,结果将对方肩骨击碎。赖朝曾经要他去帮忙修永福寺,他在搬运木材时大发神威,一人抵了十余人之力)。因此17岁时就已经公认为家督。1180年源赖朝举兵后,平氏调集军队镇压,恰逢此时畠山重能在京都不能回家,于是畠山重忠作为家督聚集起人马,加入了平氏军队。率军击败了站在源氏一方的三浦家,杀其家主三浦义明。

        随后源赖朝于9月再次聚集起军队进攻平氏,这一次赖朝军势甚大,而且赖朝为了分化坂东八平氏,使用对八平氏内部各支系区别对待的方法。畠山重忠见敌军势大,而且被赖朝开出的条件所诱惑,就率军加入了赖朝一方。(畠山重忠去投降时手持源氏的白旗,称这是源赖朝的先祖赐予他的先祖的,他现在将继承先祖的业绩跟随赖朝。这一席话给了源赖朝很大面子。于是赖朝顺势将一条蓝纹图案纹在他的白旗上,这个图案称之为“小纹村浓”,是畠山家的家纹)赖朝闻之大喜,对畠山重忠大加重用,引为心腹。畠山重忠很快就成为赖朝帐下的御家人,在赖朝参拜鹤冈八幡宫时担任警卫工作。

        1183年,将平氏驱逐出京都而占据京都的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发生了冲突。源氏内战开始。于是源赖朝命令弟弟源范赖和源义经率领6万骑大军向近江国进军。畠山重忠参加了这次征伐。1184年正月镰仓军与木曾义仲军在宇治川发生激战,畠山重忠一马当先,率领500骑兵率先渡过宇治川击败木曾义仲军,杀死义仲军大将长赖重纲。从而大败义仲军。此战中畠山重忠率军组成马筏泅渡过河。过河时镰仓御家人大串重亲因未能把住,几乎被水冲走,而畠山重忠这时大发神威,一把抓住大串重亲将其投掷出去,使其在所有人中率先登岸。接下来畠山重忠继续和镰仓的敌人战斗,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例如他和义仲之妻巴御前单挑,撕下对方的铁袖。后来他参加了一之谷会战,在会战中作为袭击队走山路袭击对手,因山路过狭,马不能下,畠山重忠居然将马举起,扛在身上一路下山,各随从看到后勇气百倍,使得最后袭击成功。经过这一系列战斗,畠山重忠迅速在御家人中崛起,成为镰仓的一位重要的指挥官。

        在平氏灭亡后,赖朝为了避免源氏分裂再现,就打算清算义经。义经闻之便开始逃亡生涯。义经逃亡前曾打算在京都起兵反对赖朝。赖朝算准此招,统军抢先进入京都,迫使义经逃亡平泉。义经之岳父河越重赖遭到连坐被杀死。而畠山重忠在这次抢入京都中是先锋官,率队首先冲入京都,稳定了京都情势。因此得到了“一番乘”的功劳。河越重赖所领有的武蔵留守所总检校职务就被赖朝给了畠山重忠。而义经的妾静御前也被赖朝俘虏。因为静御前是当时有名的白拍子(一种由原始巫女舞发展出来的舞蹈)歌女。所以赖朝强迫静御前在鹤冈八幡宫为他表演白拍子。史载畠山重忠在这次表演中负责伴奏。而且畠山重忠也精善当时流行的“今样歌”,据称在老远的地方听到也能立即判断是那一首(所以成4里面说他“善歌舞”)。1189年夏,源赖朝准备讨伐奥州藤原氏政权,畠山重忠作为幕府军的先锋官负责打头阵。他在出战时带了80名民夫,还备了铲子和锄头。诸将不解其意。等幕府军到了阿津贺志山时,奥州军在山前竖立营垒,挖了护城沟准备抵抗。赖朝决定强攻敌军阵地,而畠山重忠则趁夜动员了各部队,以民夫为主要指挥,连夜填平了奥州军的护城沟。使得第二天幕府军发动强攻时没有被护城沟水所阻,而直抵敌军营垒前,大大减少了伤亡。因此畠山重忠顿收诸将之心,评定功劳时被赖朝赋予“先悬”(相当于中国的“先登士”,是军功中最大的一级)的功劳。因而在武将中名声日隆。赖朝对畠山重忠非常器重,因此在1199年死时遗言重忠,希望他能守护镰仓政权。赖朝死后,新将军源赖家继承家业,因为赖家非常年轻(即位时仅17岁),不是幕府宿老重臣们的对手,于是北条氏作为幕府的“执权”开始崛起。

        赖家为人年轻气盛,对于自己无权,政事决于重臣的情况非常不满,因此身边开始聚集要利用这种不满的投机分子。其中一个就是源赖朝的亲信,负责政治清洗的梶原景时。梶原景时在赖朝执政时因为负责利用诬告等手段进行政治清洗,招致幕府御家人极大憎恨。赖朝死后梶原景时为了自保,打算继续利用谗言诬告手段打击御家人。于是向赖家进谗诬告御家人结城朝光口出妄言,内有叛心。但是这个诬告随后泄露出去,朝光闻讯大惊,立即纠合诸将讨论。原本就对梶原景时不满的御家人们按耐不住怒火,随后以三浦义村和和田义盛为首一共66名将领发起联署,弹劾梶原景时,畠山重忠亦署名参加。随后军头们强入政所,迫使大江广元将抗议书送交将军。源赖家见状麻爪,不得不下令驱逐梶原景时全家出镰仓。各军头深恨景时,随后就唆使地方武装袭击景时,将其全家杀死,史称梶原景时之变(梶原景時の変)。梶原景时被杀使得幕府御家人和将军赖家之间开始离心离德,因此赖家不得不寻求新的外援以夺权,这回赖家找的是他的岳丈比企能员。而御家人则逐渐投靠正在崛起的北条氏。幕府形成分裂的两大对立集团。1203年,两大集团撕破脸皮开始闹内讧。在这次称为比企能员之变(比企能員の変)的内讧中,畠山重忠站在北条氏一方,率领自己的部下强攻将军居住的御所。重忠的部队经过激战突破了比企家的防御,将其全家杀死。彻底粉碎了将军赖家的集团。赖家随后被逼迫出家,由赖家之弟源实朝继位。从此镰仓幕府的权力彻底落入北条氏之手。

        北条氏建政之后,因其多次依赖御家人消灭政治对手,因此出于造就者亦可能是毁灭者的顾虑,对御家人开始防范。因为御家人按照当时的伦理,必须忠于源氏所出的将军。对他们而言北条氏的专权乃是因为将军年幼无知而又任意妄为,君不像君,所以不得不采用依赖元老勋臣的临时手法而已。这一点是北条氏所不能容忍的,为了更方便的专权。北条氏采取了培养对自己忠诚的御家人,分封自己的家臣成为御家人的手法。而这就把御家人又划成了两派。一派是幕府的御家人,一派是北条氏的御家人。北条氏决心灭掉幕府御家人,将将军彻底变为傀儡。因此作为幕府御家人代表的畠山重忠就逐渐成为北条氏的眼中钉,同时重忠出身武藏国,在当地有很大势力。而北条氏为了方便控制将军,意欲将镰仓附近所有地盘都划到自己的御家人手中。遂任命出身北条氏御家人的平贺朝雅为武藏国的“国衙”。平贺朝雅到任后不满武藏国当地武士团对他的政令的对抗,想要杀鸡儆猴。于是畠山重忠就进了北条氏的整肃名单,而整肃的借口很快就送上门来了。1204年,源实朝将军到京都迎娶坊门信清之女,当时挑选了些长相俊美的年青武士做为随行使者进京。这一行十五人中就有重忠的嫡子畠山重保(其母是北条时政前妻的女儿)和北条时政的儿子政范(其母是北条时政的后妻牧之方)。在进京的旅途中,牧之方惟一的儿子、年青的政范不幸染病,不治而死。到达京都后,这些年青的武士们在平贺朝雅(其妻是牧之方的女儿)家里举行酒宴。宴会中,重保和朝雅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朝雅因此怀恨在心,于是向岳母牧之方进谗言,把政范之死完全归咎于重保。被嫉妒心和报复欲所驱使的牧之方开始向北条时政进言,提议策划铲除畠山家。于是北条时政下令以重忠想要造反为理由布置杀局。准备好的时政向重忠发信,称“镰仓发生异变,火速赶来”。于是重忠于六月十九日,派嫡子重保先行出发。随后,自己带着次子重秀及郎党一百三十余人离开居城菅谷馆向镰仓进发。六月二十二日黎明,受命于北条时政的三浦义村在由比滨设伏杀死了畠山重保。同日,重忠到达二俣川。这时,传来了重保被杀,前方有北条义时率领的大军在严阵以待的消息。家臣们纷纷建议先撤回居城菅谷馆,召集军队,再与北条氏决一死战。重忠却答道:“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既然嫡子重保已死,那我就不必再考虑自己家门了。前些年的梶原氏就是这样做的,结果还是灭亡了。既然我重忠对幕府并没有异心,那么我们就只能继续前进,即便战死,也是武士的荣耀。”于是重忠在鹤峰之麓临河布阵,面对数万敌军,畠山军包括重忠在内也只有一百三十余人。双方从正午开始隔河而战,激战了四个小时。最终,重忠被北条军中的名弓手爱甲三郎射中,死时年仅四十二岁。得知重忠战死,次子重秀也自杀身亡,其部下也陆续战死。

        畠山重忠一生刚烈,军功显赫。为人勇武而个性秉直。他厌恶政治阴谋,屡屡和幕府内的擅长搞政治的御家人,例如梶原景时等人发生冲突。这种处事态度使得他深得身为武人的御家人之心。因此他被阴谋暗算,最终壮烈战死的结局,极大地激起御家人对北条氏的忿恨。所以在他死后北条时政不得已又杀死了平贺朝雅等阴谋分子来堵众人的嘴。虽然畠山家的土地随后被北条氏所吞并。但是畠山重忠以其波澜壮阔的生涯和赳赳武者的个性,成为了历代日本武士心中武士标准的代名词。即便是政敌北条氏,为了培养武士的忠诚精神,也大力宣扬畠山重忠的故事。之后历代武士政权也都承继了这一做法,使得畠山重忠成为一个对后世武士道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影响非常之大的人物。经过历代的宣传,畠山重忠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本人的铠甲“赤丝威大铠”,是日本“三大铠”之一,被定为国宝。他当年的辖地今属琦玉县,因此琦玉县为其立像纪念。而重忠的居城菅谷馆,也被保留下来立为历史纪念遗迹,现在菅谷馆町立菅谷小学校歌的歌词里,仍然在赞颂他。这个町每年都有举行很多以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他亦成为日本文学中一个主角而历代传扬。

        熊谷直实 :熊谷直实入道莲生,镰仓著名的御家人。他在日本史上出名,主要是因为他是日本古典文学巨作《敦盛》的男二号。《敦盛》是一部对后世日本文化影响极大的戏剧作品,除了戏剧(歌舞伎)之外还衍生出幸若舞等舞蹈和众多文学作品,都深受日本人的喜好。因此日本人还用敦盛和熊谷来给草取名。称之为敦盛草和熊谷草。日本历史名人织田信长就非常喜欢“敦盛”这个戏剧。据说在每次出征前都会跳这部戏。在他被杀死的时候,他的辞世辞也是“敦盛”中的“人间五十年”这段唱词。

        幼名弓矢丸,出身于武藏国熊谷乡。这个地方长期以来归号为武藏七党的地方武士团管辖。武藏七党虽然出于平氏家族。但因为长期居于关东,在源平合战中更倾向于长期在关东经营的源氏家族。到了直实的父亲的时候才根据地名改姓为熊谷。熊谷直实早年丧父,随后跟母亲一起和舅父久下直光一起生活。他从小习武不辍,因而颇有勇力,尤善弓矢。源平争乱开始时他先和舅父一起为源氏作战,在战斗中颇为卖力,但是依然不受舅父重视。感觉赏不抵功的直实决定改换门庭,投靠平氏。在平知盛手下做事,于石桥山之战中表现出色,协助大庭景亲击败了源赖朝。随后赖朝再兴,受到关东武士的支持后,率领大军进入武藏国。直实见状就再次改换门庭。投靠了赖朝。随后在征讨佐竹家的战斗中表现优异,从此受到赖朝的赏识,于是赖朝把其父留下的熊谷乡依然赐给直实。接下来直实跟随源义经的西征军,向西去进攻平氏,他在一之谷会战中参加了奇袭队,在突袭时一马当先,冲进敌人营地后发现身边仅有儿子直家和部下一人在内的三人组,但是直实毫不畏惧,率两人大呼酣战(所以成4说他“不怕死”)。直实勇力过人,连斩对方数人,吓得敌军大惊,以为直实后面有大量军队赶来,于是四处逃散,一之谷袭击因而成功。直实在这次一之谷战斗中,斩杀了平家著名的将军平敦盛。由于平敦盛是幼年上阵,而且传说样貌秀丽。所以直实杀敦盛这一段故事,被后世人改编为日本文学史上的经典故事“敦盛”。在这部戏里的熊谷直实是一位勇武且粗通音律的战士。他半夜听见对方阵地中传来的,由平敦盛吹奏的笛子声,心颇为所动。对尚不知名的敦盛大起欣赏之感。随后直实在战斗中遭到敦盛,将其轻松打倒。掀开其面具要将其枭首时,发现敦盛乃是一个和自己儿子直家一般年龄的男孩子,且容姿秀丽。随后又发现敦盛腰间插着的笛子,顿生不忍之心。于是直实打算放过敦盛,而敦盛则要求直实杀死自己,称:“源平两家,世代为仇,何况战场之上,两阵之间,岂能对敌人存有怜悯之心?”称如果死于熊谷直实这样的勇者之手,也是一种光荣。最后直实很不情愿的动手将敦盛杀死。在戏中的直实,因为感于自己身为武者,不是诛杀奸恶,却阴差阳错,手刃此风雅有才之少年。因此他觉得世道无常,顿悟人生难测,因此他拿起笛子吹奏一曲之后黯然离去,从此出家为僧,不问世事。这就是日本文学经典题材“敦盛”的故事。“敦盛”这部戏剧情感暗示色彩强烈,而且戏中讲述的这种世事浮沉无常,人生变幻不定的态度,非常符合喜好悲剧的日本人的口味。因此备受传扬,对日本文化中强调轻生重死,死重于生的观念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当然现实不是文学作品,熊谷直实在一之谷战斗之后并未出家,而是继续作为镰仓军的一员向平氏进攻,取得了一定的战绩。源平争乱结束后继续当御家人。但是直实为人心直口快,在1187年的鹤冈八幡宫大放生会里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赖朝,当时赖朝在放生会上决定举行流镝马仪式敬神。结果直实在这个仪式里被派去管靶子。直实善于弓箭,一向以此自负,却被派去管靶子。这让直实很接受不了,于是他口出怨言。结果被人告发,被罚没收部分土地。从此直实在赖朝心中留下恶感。随后于1192年直实又被扯进一桩官司里。直实所辖的熊谷乡和他舅父久下直光所辖的久下乡之间相邻,两家一直有边界纠纷。由于直实和他舅父常年不睦,所以最终事情闹大,官司打到赖朝的面前。赖朝令两人对簿公堂,当庭自辩。直实虽然为人心直口快,但笨嘴拙舌,说不过舅父。于是眼见情况逐渐不利于他,最后直实大怒。当赖朝的面前大骂久下直光和梶原景时两人勾搭成奸(久下直光找了梶原景时帮他的忙)。随后站起身,将自己的证据委弃于地,拔刀把自己的发髻切下(即不再当武士),随后扭头走人。直实此举让全座皆惊。赖朝颇有所感,于是打算只罚直实一人。而回到家的直实万念俱灰。本在一之谷战斗后他就对世事已有看破之念,因此还接触了被后世称为日本净土宗的开创者的法然上人。这回触怒将军后,直实更无他念,于是他以出家为代价换取幕府的原谅,将家业交给儿子直家后,他拜入法然上人门下,法名法力房莲生。出家后的直实在法然上人处颇受欣赏,作为他的得意弟子而参加了多个寺院的建设活动。包括以他的法名命名的莲生寺(在静冈县藤枝市)。晚年的直实研究起了书法,且颇有所成,他写的莲生起誓状(蓮生誓願状)藏于清凉寺(在京都市),现在也是日本文化史上的一件瑰宝。1206年,熊谷直实圆寂,但是他作为日本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角色,现在仍然备受纪念。

        那须与一 :那须与一是镰仓幕府著名的御家人,此人在日本史上是一个传奇人物,而正史则多语焉不详之处。故流传到现在也大多以传说形式存在。

        本名宗隆。与一是俗称。因为他是那须家家主那须资隆的第十一个孩子。当时习惯凡是十以上的儿子不称十一,而称与一。所以历史多以那须与一称之。那须家本是日本下野国(现日本枥木县)的一个土豪。自称出自藤原氏。与一早年生涯不详,但据称生来善于射箭。因为家族和源氏有渊源,所以他后来加入源氏军队中,追随源义经参加和平氏的战斗。参加了屋岛之战,他在这一战中以神乎其技的射术而名列史册。围绕着他的传说故事也大多基于这一箭。根据传说故事,当时源平两军对阵屋岛。平氏为了打击源氏的士气,故意派出一艘小船,载着花样年华的美少女,立起红底金箔的日之丸小扇,前往源氏阵地挑衅。称源氏武士无勇,不能抵少女。义经则派出那须与一接战。令其射掉扇子。此时小船停在箭程边线左右,船上小扇随着波浪起伏而摇摆不定,以当时的弓箭射程和技术,其射击难度可想而知。那须与一领命之后纵马入海,先祝祈,随后高呼“南无八幡大菩萨”,一箭成功射中70余米外的小扇。随后平军又派出一个舞者,再乘船出击,于箭程边线舞蹈,结果又被那须与一射中。源军闻见后皆猛拍自己的箭囊,欢声雷动,士气大振。而平军越加气沮。随后平军丧失战斗意志,全军放弃屋岛基地逃跑。源氏取得了决定性的战略胜利。因此那须与一这一箭定乾坤的故事也因此流传下来。他的祝祈词也成为日后日本武将在射箭时常用的祝祈词。源赖朝知道与一的功劳之后大为欣悦,因出于宣传需要,而对与一射落扇子的事迹大加宣扬。那须与一的故事也随着源氏幕府的建立和相关文化的形成,而成为日本武士文化中的一个很经典的传奇而被人熟知。与一因此功劳,得到了源赖朝的厚赏。封给五个庄子,而且其兄长皆获幕府赦免(与一的9个兄长都加入了平氏军队,平氏失败后被通缉)。战后的与一回到家乡,在继承了家业后努力建设,利用幕府宣扬自己武功的便利,来谋求那须家的发展。与一的做法获得成功,那须家在老巢下野国始终保有很大权势,以至于到了足利幕府时期依然是一家有力的土豪,和其他七家土豪一起合称“关东八屋”(関東八屋形)。作为历史名门而一直延续,香火到德川幕府时期依然不断。先是做藩主,后来因为违反幕规而被废藩,但是子孙仍然做为德川幕府旗本,是幕府的四大“御礼众”之一(负责各路诸侯参见将军时的引路员)。明治维新后,这个名门作为幕臣之一,迁往北海道进行开拓事业。最后到了近现代才因为“弘前大学杀人冤案”而彻底告消失。与一因为生涯传奇,振兴家业有功。所以他被后代的那须家奉为真正的家祖。那须家原来家主的幼名都叫太郎,因为与一的功劳,之后皆改为与一。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2

        源范赖 源三河守范赖(日本传统武士里称呼按照律令制要求,以姓+官位+名字来称呼。如果之后出家当了和尚或居士的话,则在名字后加上“入道”再加法名。称为某某入道XX。以下同。)是源赖朝的弟弟,镰仓幕府早期的重要成员。

        久安6年(1150年)生于蒲御厨,源义朝的第六个儿子,幼名蒲冠。母亲是个出身低微的游女,源义朝嫖妓不带套导致他的出生。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他的母亲是当地游女组织头目的女儿,源义朝为了招兵买马,跟其父有来往,所以嫖完之后还是认了这个儿子,收入源氏一族。不过主要交给了亲源氏的公卿藤原范季来抚养。藤原范季是平安时代末期著名的亲源氏公卿,在源平战争中做了很多幕后工作。所以愿意抚养这个小孩。由于源范赖生于蒲御厨,所以人皆呼为“蒲殿下”。藤原范季为了抚养这个孩子,给他改名换姓,秘密抚养。所以他童年的人生是个迷,直到甲斐源氏起兵响应源赖朝的时候,才又出现关于他的记载。这个甲斐源氏起家时是平安朝廷在这个地区的皇庄管理人员。中央权力因内讧消亡后,他们夺地自立,不过也很期待能有一个新的中央政府来承认他们的权益。所以属于是比较亲中央的诸侯。因此源赖朝起兵后,甲斐源氏有很多人就去投奔。但是甲斐源氏同时跟源氏的另一支木曾义仲的地盘很近,两家关系匪浅。所以这个甲斐源氏在源平合战的年代比较两头晃荡,那边源氏得势就投奔谁。但是源范赖决定跟着自己亲哥走总比跟着表兄来的靠谱,于是领着一些兵马来投奔源赖朝。源赖朝是依靠老丈人家兵马崛起的,而镰仓幕府早期都是依靠地方军头打仗,源赖朝很大程度上只是个精神领袖,所以他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势力,因此弟弟的投奔一开始让源赖朝很欢喜,带着他打了一场野木宫合战,源范赖在战斗中表现平平,但也有些功劳。这就中了源赖朝的意,因为源赖朝此时已经开始猜忌自己那个能干的弟弟源义经,所以范赖这个不怎么能干的弟弟就有了特别的利用价值,是掣肘义经的好人选。于是源赖朝开始一方面让范赖去做义经的副手,另一方面却大力提拔他的地位,甚至对外直接称他是将军代理,是幕府的监军,这样范赖就作为源氏军队主要的指挥官出发西征。赖朝的安排很是深谋远虑,因为虽然理论上说都是镰仓的军队,但此时镰仓政权虽然有个政治理念,但没有搞政治建设,完全是依赖赖朝的政治才能来维持。范赖和义经实际上是两个独立的军头,所以相互之间完全不把对方当友军,最多是不当做敌军对待。 配合很有问题,以至于一度为了争头功,两家自己先打了起来。一度很让源赖朝头疼。但幸而比起源赖朝来说,木曾义仲连政治理念也没有,更别提政治才能,完全就是个日本版的项羽。所以他的军队虽然经常能战胜,但力量却越战越弱。所以赖朝凭借抬高范赖的地位,还是将源氏军队的大部分争取到了范赖的麾下。然而义经虽然军力相对较弱,却也中了他的下怀——义经个性喜好冒险,是一个专精奇袭的指挥官。既然范赖指挥大部军力,就理所应当承担更大的军事义务。而义经则因为己军压力小,便于指挥。借机会策划并发动了一系列奇袭。先后在京都奇袭战和一之谷奇袭战中大获全胜,斩获了头功。而带领源氏军队主力的范赖则虽然表现的还算中规中矩,但是这边奇袭大胜,这边只是小胜几场或领人追斩残兵败将。义经的过于耀眼的表现,顿时就让干苦活累活的范赖显得非常平庸无能。在一之谷之战末期由于义经再次成功奇袭敌人,在生田森林之战中将平氏军队击退至海上。再次名声大噪,成了被敌我双方公认的名将。而范赖在这次战斗中还是干苦活累活,只有些许功劳。由于同为西征军帅,但成绩差距过大,很快一顶“凡将”的帽子就被扣在了范赖的头上。由于将士都想跟随名将建功业,不想跟“凡将”丢性命。所以很快抱怨声就被递到了源赖朝的跟前。赖朝这时候还是把平家当首要大敌,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不得不暂时让义经当正职,范赖当副职。郁闷的范赖不理解赖朝的决定,于是在京都散心的时候喝高了,跟人打起架来被义经的人抓住。赖朝听说后非常生气,心中再次将范赖定性为无能之辈,遂下令把范赖一撸到底。范赖被迫交了大量的认错道歉的书状给幕府。赖朝气头过去后觉得这个无能的弟弟还有用处,遂又把范赖分到三河地区管行政。范赖这时候才发挥出自己搞内政的才华,治理的很有成绩。但是赖朝还是觉得范赖最好的用处就是来抑制义经。于是在1183年又把范赖召回,任命为西征军的长官。这一次赖朝下了重注,只要是能响应源氏的军队统统都派了出来。而且全部交给了范赖来统御。这样虽然名义上义经还是源氏西征军的主帅,但是实际上主力军都归范赖节制。而且为了加强范赖的权威,赖朝在出发前大宴众将,席间夸了范赖一通,还把自己收藏的名马也送给了范赖。由于当时日本马匹比较匮乏,名武士也只有劣马可用。而赖朝送的这匹马是进口货,比日本土马来的威武的多,当时是地位尊贵的大将才能乘骑这样的马。这就又把范赖的地位抬起来了。但是范赖这一次又让赖朝失望了—— 1185年范赖指挥的部队到达备前国,打算在这里进攻四国和本州西部地区的平氏军队。但是源氏没有水军,无法越过海峡去四国岛。又畏惧平氏占优势的水军可能会以登陆战的办法切断粮道。所以范赖就一直沿着海岸一边打一边找船。但是范赖找船不顺,原来同意支援他的濑户内海的海贼们临时反悔,让他一时弄不到船。而且他虽然想到了平氏军队会来截道,但他依然把战线拉太长了——赖朝通过政略策反了一些西日本的平氏家臣,这些家臣们反水就需要人接应,而他们位置各不相同,范赖要想去接应他们就必须拉长战线,结果平氏的指挥官平行盛抓住范赖的弱点,率领水军掐了范赖的粮道,源氏军队被迫收缩,几乎断粮。最后是源氏的一名猛将佐佐木盛纲表现出色,凭少量军兵力战退敌,使得源氏军队最终还是吃上了饭。但是将领们又认定这次的窘况是范赖这个“凡将”的锅。赖朝也就此在心里认定了范赖是一点军事才能没有。所以赖朝就只能让义经去放手大干。义经依旧使出自己擅长的奇袭战术,成功袭击屋岛成功,顺利为源氏军队夺取到了四国地区的登陆点,平氏水军被迫后撤。义经的成功让范赖又一次显得没有本事。郁闷的范赖接下来参加了坛之浦海战,成功的打了一仗。平氏就此灭亡。

        坛之浦之战后范赖被派去处理战后的平家封地没收事宜,这个时候因为大敌平氏灭亡,所以幕府内部的矛盾开始上升。源氏的御家人们见天下大定,其牟利的活动更加露骨。甚至义经等独立山头也开始蠢蠢欲动,特别是义经纳平氏之女为妾,私相授受土地给御家人的行为触了赖朝的逆鳞。赖朝其实已经算到会有此情况,心中非常不安,因此反而对范赖加强管束。这时有人告诉赖朝范赖也有一些小动作,赖朝本就紧张于自己弟弟可能要反,结果有人对她说范赖可能也不忠的时候,他就大发雷霆,觉得范赖是“你也配作反”。不过到底范赖也没有实锤,所以赖朝心里虽然动了杀心,但是在义经公开造反后,他还是先把范赖召回来,带着去奥羽打了一仗。最终成功杀死义经,消灭了幕府内的第一个山头。

        杀死亲弟,统一日本的赖朝在回家后就开始考虑是不是把范赖也杀掉,这样源氏族内也就只剩赖朝这一支。如果赖朝家能获得朝廷认证的官位,由于官位是和家族相关联的,所以这样就算有人造反,也不可能使用靠推另一个源氏分支来分庭抗礼的方法。于是赖朝就让人整关于范赖的黑材料,但因为范赖一方面确实没有反意,另一方面他跟幕府内负责整肃的梶原景时关系又不错,所以整不出什么黑材料来。赖朝这个时候要粉饰太平,所以没有实锤证据的话实在不好下手杀弟。忧虑重重的赖朝就跟自己的老婆北条政子抱怨。北条政子虽然说也有私心杂念,但她对于老公的事业还是忠诚的,因此她开始琢磨怎么弄死小叔子,在1193年5月28日她终于找到了机会。这一天发生了日本史上著名的“三大复仇”之一的“曾我兄弟复仇事件”。其实这本是曾我兄弟单纯的复仇行为。但是这俩人在行动前明显遭人唆使,行动过程中也有人利用他俩的复仇行为策划了阴谋。想唆使俩人顺手把赖朝也砍了。这就给了赖朝兴起大狱的借口,政子见机会来了,马上借机会诬告这场刺杀是小叔子策划的,并迅速整了一套黑材料出来。赖朝虽然不太信范赖敢杀他,但他本来就打算杀死范赖,所以见有人递枕头他就立即拿,遂下令把范赖关起来。这时候政子就耍了个计策,他让赖朝先不忙,先派个使者去问范赖怎么看刺杀事件。然后自己选了个人去向范赖报信。她让使者见面说赖朝被曾我兄弟杀了,现在政子是孤儿寡母,家族无主,然后听范赖怎么说。范赖不知是计,就说现在家里哥哥没了还有弟弟在,怎么能说家族里没有主心骨呢,让政子放心。这样政子就反拿着这个回报,给范赖定了个“心有反意”的罪名。赖朝大怒,立即动手杀弟。8月17日,赖朝以范赖意图造反的罪名,判其流放,并迅速在流放地准备了刽子手。范赖被送到流放地点后立即被刽子手包围起来,强迫其自裁,范赖无法,被迫自尽。源氏遂仅剩赖朝一支传承。

        北条时政 北条伊豆守时政,镰仓幕府首代执权。镰仓幕府虽然是源赖朝开创,但是仅限于第一代,剩下的时间都是由北条氏掌控。而这个幕府真正的主宰家族的开创者就是北条时政。

        幼名不详,但是史书多以北条四郎称之。北条家本为伊豆国的土豪家族。和其他土豪家族一样,伪造家谱冒充自己是日本四大姓(橘、藤原、源、平)之一的平氏后人。北条家在伊豆国堪为当地望族,北条时政青年时精于算计经营,利用自己辖地内靠近伊豆国国衙,道路便利的特点发展贸易,获利颇丰。而且他也有些勇力,因而使得自己领地发展的十分兴旺。所以被当地人称为“当代伊豆的豪杰”。为了取悦平家势力,故时政收纳了流放犯源赖朝,打算利用这个人向平家表忠心以求扩大自己势力,结果赖朝反倒诱惑了他女儿政子,和政子成婚后逃亡,并在政子的智略下顺利找到庇护所。弄巧成拙的时政无法惩处这对夫妇,被迫站在源赖朝一方,从此源氏和北条氏捆在了一起。在以仁王造反事件后,因平家追杀赖朝,逼迫赖朝造反。连带着北条时政也跟着女婿造平家的反。赖朝起兵时除了自己父亲时期的老部下之外,所率领的家兵就是北条时政的人。随后北条家和赖朝共进退,数次立下大功。如赖朝在石桥山会战中大败,陷入低谷时。时政亲自出马,说服了甲斐地区的几个源氏出身的土豪起兵支持赖朝,使得赖朝虽败,但凭借政策得力反而扭转了战略劣势。最终成功掌握住了关东。掌握住关东的赖朝开始了建政工作,在赖朝关东建政时期,北条时政为赖朝出力甚多。时政老于政道,他女儿政子又是很得赖朝敬重的女中豪杰。因此在赖朝建政时期北条时政权力大增,一时堪为赖朝的左右手。赖朝对于他老丈人一直是喜忧参半。喜的是他老丈人的支持,忧则因为赖朝深知他老丈人为人深通政道,颇有手腕。而且父女皆非等闲之人,这让这家人在赖朝的政权里甚至能压住赖朝本人一头。赖朝是一位冷峻的政治家,对于任何能威胁自己权位的人和事都不给予真心信任。因此他对于他老丈人时政一直心存忌惮。因此他利用后来的伏见广纲私邸破坏事件为借口打压他老丈人家。因为在这个事件里时政因指使他人破坏伏见广纲私邸,结果被赖朝惩处,导致回家反省。这样时政一直被冷落到平氏被消灭后才被再次获得起用。

        1185年,平氏灭亡后,源氏内部各派系的派系对立升为主要矛盾。为了能独揽源氏大权,同时避免源氏之前的分裂情况再现。赖朝迫不及待的想要消灭他的兄弟义经和范赖。为了能够消灭其兄弟,赖朝决定再次请他老丈人时政来协助。当时义经被赖朝迫害,被迫逃离京都后,京都迫切需要新的管理者。赖朝便任命时政为京都守护,率领千余名兵马驰马入京,迅速接管京都防务。当时京都因源平争战以来屡遭兵燹,又因为原来的守护义经逃亡,守备人员群龙无首,使浪人盗贼蜂起,弄得京都治安十分衰败。时政接管京都防务后采用铁腕手段,杀伐果断,甚至不经检非遣使厅(日本古代职能部门,负责京都的警务,缉捕等工作,按照律令制,任何人在捉到盗贼后应将其扭送检非遣使厅处理,不经检非遣使厅许可就惩处盗贼皆为非法)许可就处决犯人。因此到任后数月内就使京都恢复了秩序。时政的手腕让赖朝大为惊讶,忌惮之心再燃。于是赖朝借口京都安定,撤去时政的部兵,并改任一条能保为京都守护。因此北条时政仅仅干了4个月的京都守护就被迫下岗,随后则重新回镰仓做一些建设工作。时政对赖朝的忌惮心知肚明,两人嫌隙顿生。但是时政自认不是赖朝的对手,因此回到伊豆的家中后就开始谋划在赖朝的管制下拓展自己势力的行动。企图建立自己的派系以求自保。时政的自保和跟赖朝之间的嫌隙是日后时政搞执权政治,夺将军权力为己用的原动力。因此时政一方面老实听自己女婿的命令,作为幕府负责建设寺庙的官员到处去修房子。赖朝建政后,出于彰显力量,粉饰太平的目的,对寺庙慷慨捐助。一时多个因战火而毁坏的寺院都得到了复兴。时政抓住机会,利用自己职权借机谋取私利,例如奥州征伐之前,赖朝曾经许愿如能顺利征服奥州藤原氏,则必立大寺庙还愿。奥州征伐之后赖朝要还愿,时政借机说服赖朝在他的老窝伊豆建立了著名的愿成就院。愿成就院建设历经三年,因预算充裕,使得寺院占地庞大,气势恢宏,院内所尊之佛像和珈蓝皆为名工雕琢之上品(愿成就院的运庆五佛像现在是日本国宝)。时政借助督工建造之利,中饱私囊。而且大大扩张了他对于伊豆地区乃至关东地区的影响力,进而使得北条派阀逐步形成。时政在形成派阀后,开始策划阴谋。引发了日本史上著名的 “曾我兄弟复仇事件”。“曾我兄弟复仇事件”是日本史上著名的“三大复仇”之一。因年代久远,材料散迭,导致具体真相至今不明。但当代的流行观点认为北条时政在该事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因为曾我兄弟中的弟弟曾我时致的庇护人是北条时政。而且曾我时致在报仇后不但没有逃亡,反而莫名其妙的向赖朝的居室前进并打倒多人。现代观点多认为是北条时政暗示曾我时致这么做,因为曾我兄弟的仇人工藤祐经是赖朝的宠臣。而赖朝是否猜到了时政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并不明确,但因为赖朝看重其他敌人远甚于时政,需要机会来进行内部肃清,并因此重用梶原景时这种擅长搞政治的御家人。于是赖朝不但没有深究时政的做法,反而利用这个机会来逼杀了自己的兄弟范赖。时政看穿了赖朝的想法,于是他接下来利用镰仓幕府草创,政体不完善使得国内山头林立,而武士的伦理道德体系尚不完整的特点继续策划阴谋,为赖朝打击政敌制造借口,并同时扩大自己派系的实力。时政利用曾我兄弟复仇事件使自己成为伊豆坐二望一的诸侯后(原来伊豆是工藤祐经来制衡时政,他死后时政独霸伊豆国),协助赖朝策划了安田义定冤案,因功受赏为远江守护。随后又受封赏为骏河守护。成为三国守护的时政被公认为幕府大佬,并成为赖朝死后幕府确立十三人合议制度时的十三人之一。

        镰仓幕府是日本当时古来未有的制度,因此很大程度上是要靠赖朝的政治手腕来维系,因此1199年赖朝死去后,政治上并不成熟的源赖家继位为新将军,让镰仓幕府立刻陷入混乱,首先想要打倒幕府,拥立天皇亲政的势力在外掀起骚乱(三左卫门事件),而幕府的御家人内部的各种矛盾都浮出水面并逐步升级。为了保证幕府的延续。赖朝之妻北条政子提议实行十三人合议制,选出幕府的十三位大佬级人物组成内阁代审政事。新将军源赖家只负责最后拍板。随后政子又禁止赖家直接对政事决策。这让赖家极其不满。随后赖家开始利用幕府内部的矛盾,提拔忠于自己的干部来形成自己的派系。赖家的做法让将军从派系的平衡者变成了派系领袖,结果导致赖家成为幕府既有的派系斗争的对象,最终使北条氏篡权成功。首个爆发的派系斗争是幕府的军事派和政治派的斗争。幕府内长期以来存在有一个由梶原景时领导的擅长搞政治的派别,专司为赖朝干脏活搞肃清。因其不打仗却有高位大权,行事又损害了不少御家人的利益,因此遭到那些在前线流血流汗拼命打仗而建立幕府的军头们的嫌恶。因此赖朝死后,御家人就开始弹劾梶原景时。梶原景时为求自保,主动投靠赖家,受到赖家重用。随后因传言梶原景时使出惯用的造谣手段诬告镰仓名将结城朝光,导致朝光聚集起大批军头,签名联署状告梶原景时。随后军头们手持诉状强入政所,迫使将军赖家驱逐梶原景时出镰仓。赖家派遭到重大打击。时政在这次状告中是诉状上签名的66人之一,随后又指示地方土豪袭杀梶原景时,顿收军头之心。北条派越加强大。赖家不得不转而向其岳父比企能员求助。1203年3月,赖家患上重病,一时有死亡之可能。故赖家心急如焚,想要尽可能利用自己权力扩大自己派系。于是赖家打算将大量土地封给自己的儿子一幡和公晓。鉴于这两个孩子年岁尚小,实际受益者是这两个孩子的外公比企能员。然而要封的土地都是已经有主的,赖家这么干就得凭借将军权力强夺土地。赖家的想法被北条政子探知,并迅速通知了时政。时政于是去找大江广元,在其协助下把赖家的做法公之于众。赖家欲夺御家人田地来封赏自己的亲戚的想法大失御家人之心。在御家人看来,他们在前线打仗,流血流汗出力建政,才有了今天的幕府。本来就很瞧不起比企能员这样的靠裙带关系上位的人。而获得一块土地又十分不易。赖家身为将军,不但不思治政,反而要又要夺其地,而且封赏给比企能员这种人。这就让御家人觉得赖家为人只顾私欲,君不像君。于是时政登高一呼,指责赖家不恤政事应该替换后,御家人纷纷投奔时政。时政成为幕府内反对派的头目。获得御家人支持的时政立即策划阴谋。9月2日,赖家向来探病的比企能员抱怨时政,言语间颇有杀意。结果被北条政子探知报告时政。时政立即设立鸿门宴,以做法事为名邀请比企能员来时政家做客。比企能员不知是计,造访时政宅邸,当时就被枭首。赖家派闻之立即抄起武器死守赖家所在的御所。时政联合各御家人的部队,率军强攻御所。经过半天激战彻底歼灭赖家派的抵抗,随后大杀赖家派成员。9月21日,赖家被迫出家,在北条时政的主导下,源实朝继位为幕府将军。大权正式落入北条时政之手。最初时政想要做政所别当。但因为这个位置是自己的盟友大江广元的。所以时政在大江广元的建议下宣布设立执权一职。自领初代执权。从此直到镰仓幕府灭亡,执权一职都是幕府的最高职务,而将军不过是礼仪性的傀儡而已。

        北条时政掌握大权后已经60多岁,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已经算是高寿了,因此他坐上执权大位后开始考虑传承问题。时政为了维护北条氏政权的稳固,打算肃清关东地区所有忠于源氏将军的人,使关东地区完全属于北条氏所有。这样就保证了将军永远是北条氏的傀儡。于是上任后就开始任用私人做关东各战略要地的地头。时政之妻牧之方知道时政的打算,而牧之方本人权力欲极强,她想通过为老公做成这件事来增加她的影响力,进而让自己亲生的平贺朝雅上位,于是开始四处活动。当时幕府中出身关东,却不太听北条家的御家人中最有名的是畠山重忠。重忠是控告梶原景时的66军头之一,而且还率队灭了比企能员家,甚有功劳。但是重忠是源赖朝的忠实部下,是赖朝托付后事的托孤大臣之一。而畠山家是关东武藏土豪出身,在武藏地区势力很大。因此畠山重忠成为时政的眼中钉。心领神会的牧之方指示平贺朝雅给畠山重忠添堵,最后借助北条政范横死案做诬告,让北条时政集结人马攻杀了畠山重忠。牧之方杀死畠山重忠后自以为功高,进而策划要说服时政废源氏将军,而改平贺朝雅为将军。北条时政本人这个时候满足于执权之位,觉得已经天下大定不宜再搞事,所以心里不太愿意这么干。但他拗不过后妻的枕头风,于是以一种半吊子心理来干这件事。并将口风泄露给了女儿政子和儿子北条义时。政子虽然反感赖家作为,但是他对于老公赖朝的事业还是忠诚的,因此对于她后妈来夺自己老公的基业这件事情十分恼火。于是她结连北条义时,并集合了幕府中的军头们向他们通报这件事。幕府御家人虽然反感赖家,但是他们毕竟是武士,他们能合理合法的拥有政权,是源氏出身的源赖朝为他们争取的。因此他们从哪一方面上来说都只应该尊奉源氏的人为将军。因此军头们宣布为政子和义时撑腰。于是义时和政子与时政摊牌,时政无法对抗御家人的意愿,被迫下野出家为僧。此后时政不问政事,一心游玩山水。最后于1215年病逝。

        北条时政精于政道谋略,擅长借力打力之策。早年能跟随女婿夺天下,虽经波折而不易其志。幕府成立后又借助将军昏庸之机夺权成功,将源氏幕府变为北条氏天下并一直延续下去。确为一代豪杰和一位在日本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

        北条义时 北条右京权大夫义时,镰仓幕府第二代执权。他是镰仓幕府历史上几位相当有力的执权之一。青年时就经过多次幕府草创时期的惊涛骇浪,在上位后又凭借能力力挽狂澜,巩固了执权政治,是镰仓幕府史上很重要的一位政治家。

        本为北条时政次子,因为生长于北条领内的江间乡,后来继承了北条家江间分家。所以又称为江间四郎。少年时即从军,和父兄一起追随赖朝起兵反抗平氏。赖朝在石桥山战败后,他随侍在侧,矢志不渝。后来因其父时政为赖朝立下大功。助赖朝在关东建政成功,因此赖朝对自己老丈人家大行恩赏。义时受父萌,成为第一批御家人。随后在1181年,赖朝因为苦于其旗下山头林立,他自己缺乏绝对权威,只能被人当作一种旗号和象征,而实权不足的情况。为了建设自己的班底,选拔了11名和自己很亲近的青年御家人作为自己的近卫。赖朝将这些人亲昵的称为“家子”,比作是自家的亲生儿子。义时是这11家子之一,而且在这些人中极其受赖朝赏识,被时人称作是家子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一位。随后因为伏见广纲私邸破坏事件,时政受惩罚回家反省,不少北条家的家臣也跟着时政回了伊豆。但是义时没有跟着走,而是继续追随赖朝。结果在赖朝心中大大加分。赖朝在时政回家这段期间努力扩张私人班底,大力培育11家子,让这些家将们都进入军队中,并大加提拔。义时也加入到西征军中,随军向西国进攻木曾义仲和平氏。由于其兄宗时在幕府早期战斗中战死,时政有意培养义时作为北条家接班人。于是义时十分受宠。得到将军和豪门双重信赖的义时也不负众望,在苇屋浦之战中表现出色,击败了少貮种直率领的敌军部队。得到赖朝大力提拔。随后又从军进行奥州征伐,表现也很好,因此升迁极速。后来赖朝上京时,他又作为随员追随。赖朝随后为表示宠幸,亲做媒人为义时提亲,让义时迎娶了号称幕府女官中容貌和权威都排第一的姬之前为正室。这样义时身受将军信赖,豪门力挺,又有枕头风助威,地位水涨船高,迅速成为幕府内著名军头之一,赖朝死后,义时名列十三人合议制成员名单。后来又参与到梶原景时之变和比企能员之变中,在两次内乱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后在北条时政废立源赖家时,义时亲自率兵进入御所抓住将军,并将其押送到伊豆国修善寺关押,并在之后将其秘密杀死。义时做法让他的权势进一步增长,迅速成为幕府内部说一不二的人物。

        在这几次内乱中,义时和他姐姐北条政子结为一伙,逐渐在幕府内形成了一个新的派系。这个派系奉源赖朝的路线为正统,目标是通过建设和维护武士的道德伦理,用道德伦理来抑制幕府内的山头思想,进而完善武士的政治统治。这个派系的特点是忠于源氏但不忠于源氏内任何一个将军,忠于武士但不忠于任何一个武士派系。因为日本人自古以来对“家”这个词定义和他国不同,日本人的“家”的基础不是血缘而是封地。因为日本人的“家”是和领地挂钩的(当时平头百姓没有姓,所以有家名的一定是武士,而武士的家名,也就是姓又多来自领地本身的名字),只要继承了家业,并按照传统的道德标准行事,维护家业振兴的话,日本人认为血统并不重要。因此他们只重视“家名”的存在,因为有“家名”就有封地,就有经济来源。而对于谁继承了家名,继承者和先代家主之间有无血缘关系则并不在乎。而政子和义时的派系也是如此。对他们来说,武士们在道德秩序上就是将军的封臣。所以将军之位置必须属于源氏,因为将军则是为了建设相关武士道德伦理体系所必须有的一个角色。但是具体是哪一位源氏家人,甚至是不是源赖朝后裔都不重要。不管是源赖家还是之后的源实朝,如果威胁到他们的权位则都必须消除,但是如果有人质疑源氏的将军位置,他们也会坚决反对。所以在源赖家倒台后,北条时政派系想要更进一步篡夺大位,并要为此诬杀畠山重忠时,政子和义时都表示反对,时政拗不过自己后妻的枕头风,半推半就的默认杀害了畠山重忠后,义时一派就和时政决裂了,幕府新的权争开始。最后于1205年,义时和政子在结连了主要的御家人之后和时政摊牌,时政被迫辞去执权职务,随后时政后妻牧之方被强迫出家,牧之方阴谋中的核心人物平贺朝雅之后被幕府逼迫自杀,时政一派彻底倒台,史称牧氏事件。

        牧氏事件后义时升任御家人首座,开始重组幕府,义时首先尊奉了赖朝一系的源实朝为新将军,随后提拔了安达景盛等人进入幕阁,巩固了执权体制。然后义时为了贯彻他这一派的理念,继续进行打压肃清御家人内部异己山头的政策。义时在这件事上比起采用诬告和冤案来肃清御家人内部异己的时政来要来的聪明的多,义时上位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从此执权颁布的法令末尾署名必须署上各别当的名字,不能单署执权自己的名字,以此表示对其政治盟友的尊重。随后义时宣布禁止没收田地,规定御家人所领田地不是犯了大罪的话,一律予以保障,不得随便没收。然后义时在接到有人状告宇都宫赖纲谋反时,对宇都宫赖纲予以宽待,当赖纲表示他要出家后,义时宣布不对宇都宫家予以进一步追究。义时的举动,让幕府人心渐渐安定。稳定了政局的义时开始提拔所谓年来郎从(原来北条家的家丁),准许郎从为武士。加强了自己的地盘。1209年,义时宣布因为各国守护常出消极怠工之人,因此要把守护一职由终身制改为轮换制,结果惹怒了一批御家人。不满北条家的御家人团结在侍所别当和田义盛身边,阴谋反对北条家。

        和田义盛是幕府著名的御家人,是幕府统一天下期间最优秀的军事指挥官。因为军功赫赫,封赏丰厚,所以成为幕府内比较大的几个独立山头之一。因此长期以来被北条家认为是威胁和削藩对象。1209年,和田义盛提出请求封他为上总国司,并摆出排场说这是一生所望。这种公开向中央要官的行为被政子以巧妙手段化解,但是也加强了义时的危机感,义时决心加快速度收拾和田义盛,于是开始策动阴谋。1213年,和田义盛的亲戚泉亲衡为了博取功名,结连了一批包括和田义盛的儿子和外甥在内的青年武士组成阴谋集团,想要拥立源赖家的遗子千寿丸为新将军以打倒北条家。结果阴谋集团被北条家侦知破获,导致阴谋集团成员悉数被捕。和田义盛闻之后卖出老脸请求幕府赦免自己家人,而义时则抓住这个机会,只同意看在义盛过往功绩的份上赦免和田义盛的儿子,但将其外甥指为主谋,放话要严惩。义盛听说后派出家人90余人前来求情。义时拒绝其请托不说,还下令手下把义盛的外甥绳捆索绑,像牵牲口一样拉到其家人面前判罪。定罪时拉来拉去,横加侮辱。和田家族大怒,义盛也甚为气愤。之后义时下令流放其外甥,并没收其在镰仓的宅邸。这时义盛请求把宅邸划到他的名下,这在当时是符合惯例的。但是义时本是故意里挑外撅以激怒义盛。于是先答应后食言,把宅邸判给了揭发阴谋集团的有功人员,完全不把义盛放在眼里。义盛受不了义时的激将,于是在汇合了自己的郎党和一部分反北条派人士后组成了私兵,于1213年5月23日发动造反,造反军突击将军御所,想要抓住将军作为傀儡。但是义盛做事事机不密,说他要造反的谣言在他起事之前就满城飞舞。随后他在结连造反者时又被人出卖,结果起兵时辰被大江广元侦知,大江广元迅速疏散了御所内重要人物并通知义时,使得义盛袭击御所扑了个空,未能达到目的,随后义时集结起忠于幕府的军力迅速反扑义盛,经过近两天的激战,北条家的军队因人数较多击败了造反军,族灭和田全家。取得和田合战的胜利。彻底歼灭了这个幕府内最大的山头,从此执权政治稳固的在幕府建立了起来。

        稳固建立执权政治,大权在握的义时没有安下心来,因为有人向他密告三代将军源实朝对其不满,意图夺权。而且密告者认为源实朝虽无力反抗,但不甘心当傀儡,意图策划逃亡去中国宋朝,想在宋朝谋取政治支持。义时闻之颇为戒惧,特别是他知道源实朝召见了当时来镰仓访问的中国宋朝僧人陈和卿,召见时三度泣下,还要拜陈和卿为老师到宋朝去修行的情况时,义时大为恼火,心中杀机顿生。于是义时去找政子,两人策划阴谋,决定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彻底灭了赖朝的子孙。1218年,因为源实朝加官进爵当上了右大臣,义时宣布进行庆祝活动,陪将军去鹤冈八幡宫拜贺。义时收买刺客,在拜贺仪式当晚发动刺杀,成功杀死源实朝和其舅父源仲章,随后又派出刺客暗杀了源赖朝异母弟的儿子。源赖朝一族被义时彻底灭亡。源氏从此不再作为一个政治家族,而只是作为一个政治象征而存在

        灭了赖朝遗族的义时决定从京城皇室哪里邀请一位地位较高的人来过继源氏家族,而时任后鸟羽上皇本人一直存心打倒幕府恢复王政,却一直苦于没有力量。见到幕府送来机会,就借机想让幕府进行利益让渡,想扩大自己领地,但是义时根本不鸟京都朝廷,见朝廷和幕府陷入僵局,直接派兵进京要求上皇出人。后鸟羽上皇大怒,拒不妥协。双方一直僵持下去。最后摄关藤原家派出一人入赘源氏,成为新将军才把事情摆平。后鸟羽上皇见幕府不逊,立即组织倒幕运动。首先诈称要进行流镝马敬神式,在各地招纳亡命组织军队。随后清洗亲幕府派公卿,1221年5月15日,后鸟羽上皇指幕府为逆贼,起兵倒幕。幕府因遭到多次内乱,力量衰弱,各地土豪以为有机会取代之,于是不少人蜂起加入到朝廷军队中,弄得声势极大。一时间幕府风雨飘摇,甚至御家人也心智动摇,企图叛离幕府。北条政子于是让义时集结了全部御家人当面训话,政子在训话中全面提出了自己派系的理念,指出赖朝和他们这一派前后相继,都是为了武士阶级的利益而奋斗,而对手则是为了旧时代的贵族政治而战。随后义时颁布恩赏令,宣布击败上皇军队后将会均分他们的领地公平赏赐御家人。于是御家人闻言顿生同仇敌忾之心,战意高昂,决心死保幕府和执权政治。接下来义时采用大江广元的计策,趁上皇军队未能完成集结的机会,组织快速部队向京都进军。结果这一奇袭大获全胜,幕府军仅用一个月时间即击破朝廷军队,结束了被后世所称的“承久之乱”。从此幕府统治和执权政治牢固的在日本扎下了根基。统治日本近600余年的武士政治于斯开始。在击败朝廷之后的第二年,义时因病逝世。其子北条泰时继位为第三代执权。

        义时接管的是一个山头林立的政权,留下的则是一个稳定坚固的幕府,他这一派系的理想被后代贯彻,为日后日本武士政权奠定了思想根基。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剧本一:奔驰于草原上的狼 1

        源赖朝:源正二位征夷大将军赖朝。镰仓幕府的创立者。成4里所谓的“台柱”,意思就是“栋梁”。武士们对他们公认的领导者,尊称为栋梁。赖朝正式建立幕政后,此称呼逐渐不用而改为“镰仓殿”。

        幼名鬼武者,父亲为源义朝,母为由良御前。其父本是源氏家族的重要干部,因为在“保元之乱”中站队正确,出力甚多。因此受到后白河天皇的赏识,成为权臣和源氏家族的新领导,连带着母子受恩萌,因此赖朝10岁就被封为后宫少进,随后又成了右卫门将监。但是因为其父行事风格刚猛,而且对政经问题的理解不如其政敌平清盛。故在朝廷中逐渐被平清盛压制。源义朝对此情况十分不满。在结合了朝廷内部的争斗后,源义朝于1159年发动武装政变,劫持上皇和天皇,史称“平治之乱”。随后独揽朝政,做了大权臣。但是源义朝行事刚猛粗暴的作风,使得他很快变得不受欢迎。而其政敌平清盛不但兵多将广,处事则更为圆滑,因此受朝廷的赏识。获得大义名分的平清盛率军攻入京都,打败源义朝。迫使其逃亡。结果在逃亡途中源义朝被地方土豪杀死。家族顿时离散。源赖朝也受到连累,本来要被杀死,但是平清盛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饶过源赖朝一命,将其流放到伊豆半岛。时年12岁的源赖朝于是就去伊豆半岛做囚犯,一蹲就是十年。十年的流放生活让源赖朝尝到了世态炎凉,人生辛酸。使他从一个公子哥成长为一个冷峻现实的人物。终赖朝一生,都大多依赖谋略和政策击败对手,而不是靠战场搏杀。这和他这十年的流放生活有着很大的关系。十年教训让源赖朝变得十分世故,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来对冲外界的劣势。步入青年期的赖朝长相俊美,气质优雅。而且早年受到的良好教育让他富于男性魅力。这样的人在他流放的伊豆半岛,甚至在所在的整个关东地区都是很罕见的。因为关东地区长期以来缺乏中央政府的管制和文化建设,即便是控制了中央政府的平氏,在关东也仅仅是依赖同族出身和有封臣关系的当地土豪来实现统治。日常的政务平氏并不干涉。因此这个地区呈割据状态,而割据一方的封建领主们以封建统治者固有的习性,经常相互攻杀,因此这个地区民风尚武,连领主也大多粗鄙无文。所以赖朝这样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物很受欢迎。于是赖朝一方面结连他人,另一方面使出他的魅力,顺利诱惑了自己的看管者伊东佑亲的女儿八重姬。因此在伊东家挖出一个墙角,建立起一个小集团。伊东佑亲闻赖朝已经和女儿成亲生子后大为恼怒,下定决心杀掉赖朝。而赖朝小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伊东佑亲的二儿子伊东佑清闻讯赶来报信,并将赖朝推荐了其义父北条家,赖朝闻讯后连夜逃跑,托庇于北条家成功。日后将军家族源氏和幕府第一家族北条氏之间的恩怨纠缠就从此而生了。

        北条家家主北条时政为人虽然也不脱关东武士的乡野气,但确实心计深沉而眼光独到。对来投奔的赖朝很是赏识。而且时政想通过监督赖朝来向平氏卖人情。于是同意庇护他。而赖朝在安顿下来之后发现北条时政也有一位大女儿待字闺中。而且这个女儿和八重姬一样,非常喜欢赖朝这样与众不同的人物。于是赖朝故伎重施,顺利把北条时政的大女儿,日后有“尼将军”之称的一代奇女子北条政子拿下了。北条时政闻之大惊,强令拆散这对鸳鸯,将政子嫁给别人。以为这样就没事了,但是北条政子虽为女儿身,智略一点也不逊于男子。她先以同意婚事为筹码要求老爹继续庇护赖朝,随后在婚礼上周密设谋,结果在洞房中以棍棒打昏新郎,然后连夜逃亡到赖朝处。赖朝见状又惊又喜,随后和政子逃亡到伊豆山神社,被社主收留了。被女儿将了一军的北条时政虽然大怒,但又无法惩治这对鸳鸯(伊豆山神社和政子预定要结婚的山木兼隆之间有纠纷,因此庇护这对夫妇)。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承认了这桩亲事,将赖朝纳为女婿。从此北条家成为源氏最主要的支持者。

        受到北条氏支持而摆脱了囚犯身份,鱼跃龙门的赖朝,马上开始以自己的源氏身份招兵买马。赖朝的父亲义朝在世时,颇为依赖关东出身的武士来谋夺政权。因此在此时的关东地区依然有不少义朝的老部下。闻之赖朝扯旗建政的消息后,其父的老部下纷纷来投。于是赖朝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家臣。逐渐在关东地区小有名气。平氏闻赖朝复起,遂借以仁王造反事件,出兵讨伐赖朝。由于平清盛的横暴,京都内的很多势力开始倾向于源氏,于是赖朝的乳兄三善康信派人赶紧通知源赖朝逃跑。赖朝觉得逃亡是死路,于是联络自己的家臣后组织部队,袭杀伊豆目代山木兼隆成功,正式扯旗造反。平氏闻之,派出大将大庭景亲前来讨伐,在石桥山会战中击败赖朝,几乎擒杀之,只是因为其部下,日后镰仓幕府的第一个权臣梶原景时的叛变,导致赖朝幸运逃得性命。逃亡后的赖朝继续想办法组织力量,而平清盛的专横,使得朝野间对其不满的人很多。特别是平清盛在1179年的治承三年政变时,为了方便拢权,在关东地区大肆册封同族人为国主和目代,削弱当地土豪。使得这些地区的土豪家族极其不满,故赖朝发出反平号召后,这些地区的土豪家族,例如上总广常等,在经过思想斗争后决定投靠赖朝。于是赖朝虽然军事上遭到失败,但是因为抓住了政治问题的关键,力量反而越加强大,从石桥山时的数百人马一气发展成上万兵力。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句话,被赖朝发挥的淋漓尽致。拥有大军的赖朝随后统军迅速击破了关东地区残余的平氏势力,迅速成为关东地区的主宰者。

        随后赖朝开始了关东地区的建政过程,拙于用兵而精于政道的赖朝发现,单凭过去的依赖血统,亲缘、感情联络和个人魅力来维系封建关系的做法,既不足以长期维持住下属的忠诚,又不利于扩大势力。只能作为临时措施而不可长久。例子就是他的部下甚至有平氏出身的关东土豪。所以为了能维持住他的政权。赖朝必须以更高级别的关系,例如地域和阶层关系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的根基。赖朝意识到,平家出身武士,却背弃起家的武士阶层而融入进传统的京都文化,以文人贵族自居的行为赋予了他一个绝妙的机遇。平氏背离武士,拥抱贵族的做法,使得武士们非常不满。因为无论源平,都是依赖武士建政的。但是平氏却坚持传统的贵族政治,视武士为犬马。实际上已经背离武士。而意识到这个事情的赖朝则正好可以借助这个机会,通过抬高武士的地位,提倡武士建政,创造武士国家的办法,将自己变成武士阶层的代言人而受到武士的认同。只要武士,特别是关东这个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偏远地区,民风尚武的地方来的武士能认同源赖朝,那么赖朝就有力量打倒平氏。于是赖朝采纳了大江广元的意见,对内大量招募关东出身的武士,同时设立自己直辖的武士,称之为“御家人”。从御家人中选拔政府干部。设立三所(侍所,问注所和政所),完善了中央政府。对下则更新国司-地头制度,成立所谓“国御家人”,即使用御家人来当国司和地头来从制度上保证御家人,进而乃至整个武士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其次赖朝公开提出武士是国家主人的提法。规定了以御恩-奉公理论为基础的武士伦理。这就打破了过去武士在地位上低于贵族,被贵族当作犬马而呼来喝去的旧制度和旧理论,使得武士地位大为上升。在道德和制度上长久保证了武士阶层的利益。赖朝的做法大收关东武士之心,随后又升格为武士阶层的代言人,这使得赖朝在关东日益巩固。关东武士虽大多源自平氏,可他们只认源氏和源赖朝,其他人一概不认。这为后世幕府政治做出了垂范。然而在赖朝时期,因为幕府诸事草创,而且尊奉武人的做法合理合法化了各地武人的军阀脾气,所以赖朝时期幕府权威十分有限,不但内部山头林立,外部亦存有各式各样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地方武装势力。赖朝只能依赖政治手腕和谋略计策来维持统治,无法使用道德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所以赖朝死后镰仓幕府发生一系列混乱,内外战迭起,政治混乱助推了日后北条氏上位取代源氏。

        由于平氏横暴,凭借自己的力量,肆意谋夺各地土豪的利益。故赖朝号召讨平的声音一出,全日本的反平势力蜂起,平氏的统治逐渐崩溃。逐鹿群雄纷纷出现。很快赖朝的主要竞争者源义仲就登场了。源义仲也是源氏出身,因为流放到了木曾山附近,所以也以山为姓。又称木曾义仲。赖朝举兵后,木曾义仲受到激励,也举兵讨伐平氏。不过此人不但因为父辈的仇恨而憎恨赖朝,他的为人个性,跟他的堂兄弟赖朝几乎就是一块磁铁的两端。赖朝为人精于政道而拙于兵事,而木曾义仲则正相反。因此木曾义仲举兵后连战连捷。最后于俱利伽罗峠之战中一战全歼平军主力,迫使平氏撤离京都逃亡日本西部。木曾义仲在京都各派反平集团的欢迎下顺利入主。

        但是入主京都的木曾义仲因为不善于政事,行事刚猛蛮横,纵兵行掠,导致入京不久就四面树敌。与此同时平军不断反攻,和木曾义仲胜负对半。于是以后白河法皇为首的阴谋集团和赖朝达成共识,将木曾义仲卖给了赖朝。于是赖朝命令以自己的兄弟源义经和源范赖为首的镰仓军从关东出发,进军京都。木曾义仲的军队是联盟军,其很多部下如今井兼平等只是木曾义仲的盟友,而不像镰仓军是有意识形态支撑,有全套政纲和中央政府的军队。结果木曾义仲在宇治川之战中战败后联盟瓦解,导致自己兵力大为缩水。随后在粟津之战中被源范赖彻底击败,木曾义仲战死。所有源氏的力量都归于源赖朝的旗下。在源氏内讧期间,平氏打了几个胜仗,力量有所恢复。而源氏完成统一后,气势如虹。于是势均力敌的两军大战再开。源军指挥有方,将士愿意用命。而平氏指挥无能,将士相对较弱。于是源军屡战屡胜,最终在坛之浦战役中彻底灭亡了平氏。

        在完成了灭亡平氏报仇雪恨的任务后,赖朝宣布“天下草创”,开始建设武士的天下。为建设天下,赖朝使出阴谋和诬告手段来消灭自己的兄弟,因为当年源氏就是因为内讧严重,结果被平氏趁虚而入,几乎被灭的。赖朝有鉴于此,认为只有把源氏全族的权力集于自家,才是避免家族内讧的方法。于是乎赖朝先指使人诬告义经,随后采信诬告大加迫害,使义经逃亡奥州。随后又借题发挥,利用曾我兄弟复仇案件里关于源范赖的话和表现,圈禁了范赖,并最终编排罪名令其自杀。随后赖朝因义经逃亡到奥州藤原氏政权处,就威逼利诱藤原氏杀死了义经。消除了他这一代时幕府可能的内讧危险。随后又借机讨伐藤原氏,在奥州合战里消灭了藤原氏政权,一举实现了日本的统一。与此同时,赖朝继续建设武士政权,设立了守护职务,和传统的地头配合,完善了武士阶层对国家的控制。又指挥做成了全国的《大田文》,使得土地资料归于中央政府。使得中央政府的权威第一次有机会能直达封建庄园的基层。因平定日本全土,建立武士政治。1193年,朝廷授予源赖朝正二位征夷大将军头衔,标志着统治日本近680年的幕府时代正式开启。在统治六年后,1199年赖朝死去。享年53岁。

        源赖朝以一流放犯人身份起家,苦干数十年夺取天下,为后世武士政权树立了模板和榜样。亦为日后日本的统一和兴盛定下了基调。而他又做事深谋远虑,手段冷酷。因此他作为日本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伟大英雄,历代被日本人传颂。与他相关的史迹现在都是日本国内著名的历史名胜,历代香火不断。

        通宝推:翼德,
    • 家园 更新:英国

      因为突发情况,所以写作要暂停。先整重要的活儿。如果事情太多导致太监。那就太监吧

      —————————————————————————————————

      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拉丁语:Regnum Anglorum)自886年建政时起,到1707年联合法案(Acts of Union 1707)通过,改为大英帝国止,总共有十个王朝。整个成4游戏里涵盖的年代,英格兰都由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统治。金雀花王室来自于法国诺曼系贵族,领地横跨海峡,遍及英法。其中现在属于法国的部分,称之为英国大陆领地,或叫金雀花帝国(Empire Plantagenêt,也叫安茹帝国Angevin Empire,但是法国王室也出自安茹领地,所以法属地中海帝国有时候也叫安茹帝国。因此法系历史学者多用金雀花帝国来称呼)。这个家族因为其家祖安茹伯爵戈弗雷(Geoffrey Plantagenet, Count of Anjou)喜欢金雀花,日常出入常佩戴,故以此为名。

      金雀花王朝是英国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它的统治时期是英国中世纪封建制的形成期和高潮期,也是现代英格兰民族开始形成的时代。金雀花王朝的国王普遍都很有个性,要么强的没边,要么怂的一逼。要说唯一有什么共同点就是都不太会治政,出过霸王,出过杀星,出过小丑,出过昏君,但就是没有出过任何仁君,甚至连传统意义上的有政治才能的王者都没几个。不但个个对国费都是取之尽锱铢,用之似泥沙。而且在团结他人,保持制衡这方面也表现平平。这造就了日后英国人的民族性。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们由于太有个性,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务,都很擅长,而且能干的很好。而作为一个地跨英吉利海峡的国家,应承认的是,英国与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国家之间的互动,以教廷为代表的极毒教世界的互动,甚至和更远的文明圈之间的互动,是金雀花王朝的重要的日常国政。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们在这个方面有很多精彩表现,他们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英格兰民族的民族自信。金雀花王朝时期英国大力引进其他地区的文明成果,推动了英格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进步。现代英语就是在这个时期的古英语加上引进的词汇,进而演变出来的。这都为日后英格兰民族的形成夯实了基础。但要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务,就不擅长。因为不擅长,就往往当甩手掌柜或者干脆胡搞。金雀花王室没有出过仁君,所以君王的治政,大多率性而为,日常都是铺张浪费变着法敛财。政事是复杂的,仁政绝对不是政事的全部。但对于仁政,甚至是一些比较可行和现实的,但却与国王个性相违背的政策的需求,由于国王的不擅长和不愿意干,让英国本土的贵族有了一个团结起来的理由。英国本土系贵族通过对现实性政策的需求而团结,然后借助弱势国王造成的王权不振的有利形势而行动,最终促使了限制王权的英国国会和君宪制度的雏形诞生。英国君宪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代英国外宣中鼓吹的对于君权甚至是国权的限制,其实是倒因为果,它本质上更像是对外排外,对内反动的一个有机结合体。对于君权的限制并不是定了条文,要求遵守,不遵就反那么简单。它是一整套政策,法条甚至是文化传统。因为国土横跨两国,所以君可以用外国人,因此限制君权就必须排外。因为君受外部势力的操控,那么限制君权就要反对外部势力。因为老百姓打着君的旗号反抗贵族的压迫,要反贪官不反皇帝,限制君权就要严厉镇压老百姓。这套方法继续发展到后来,就成了因为君在国外有土,不得不为他国、他地的君,而为君需有义。那么为了限制君权,他国土地就应该抛弃。因为君负有外国势力赋予的某种义务,那么为了限制君权,外部势力用以给予义务的理论体系就应该打倒在地,踏上一万只脚。英国的君就只是英国的君,不应该对任何别的地方和别的人负任何责任。对于英国贵族来说,君用了外国人,受了外部势力操控,那就是暴君,所以不排外那就不是限制君权。限制君权和极度排外,实际上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英国的排外思想和搅屎棍外交传统就是从这个过程中形成的。这不但最终导致了英格兰丧失大陆领地,变为纯粹的三岛国家,更为英国后来的宗教改革,改奉新教提供了思想基础。而对于现实性政策的追求和推崇,更直接造就了现实主义的英国人,推动了独立的英格兰民族的形成。

      通宝推:桥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