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林彪在塔山的排兵布阵,事先已决定了此战有胜无败 -- 忘情

共:💬78 🌺39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永备工事也沿用至今,在俄乌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能给点具体说明吗,别信口开河——

“莱芜战役前,9纵接受韩先楚从朝鲜发来的日军的武器后,已经是鸟枪换炮了,几个月前还在胶济线上被赶得抱头鼠窜的9纵,只出动了2个师,因为这两个师换装了日式武器”

2、共军不到47年就有炮,而且山东军火产量很高,尤其自产大量迫击炮弹,胶东军工成绩最好

你从哪里看到那时九纵有高射机枪并在莱芜战役发挥了巨大作用?

3、

“为啥6纵打吐丝口那么费事呢?6纵的武器装备不行是首要因素,6纵就没有高射机枪能打吐丝口的机枪口,另外6纵打鲁南战役伤亡大,新补充的这些人训练不行。吐丝口那里守军的子弹充足”

吐丝口守军是日械,重机枪迫击炮山野炮极少,人员数量和重装备比六纵差远了,六纵消耗炮弹、子弹比人家多多了。鲁南战役缴获那么多怎么没用上?另鲁南战役六纵伤亡和战果到底多少

莱芜战役六纵战斗表现差劲反而宣传的威风八面,星粟派涂脂抹粉至今

4、

“至于散兵坑阵地的好处,都一直沿用到现代战争”

永备工事也沿用至今,在俄乌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5、

“虽然你很喜欢举一些例子,但是都是人家写的结论”

如果是拾人牙慧,欢迎具体揭批

家园 忘情兄写文章怎么也开始说“考量”,我们这代人从小说"考虑"的
家园 你这话说得好像你把莱芜战争史的材料都掌握了一样

别看在山东,9纵原来叫(属于)东北人民自治军,军火物资之类的都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运输,1946年12月改编成9纵。到莱芜还给北上的新四军带了1万斤大米呢。和庄击落了国民党飞机,说是50多岁民兵用步枪打的一枪凌空打爆炸了。

原来共产党不愿说的事情,通过人的回忆都出来了。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自己慢慢查吧。

具体怎么看这些材料,是不是真的,需要自己的思辨,而不是你没看的材料就没发生,也不是你看到过的材料就是真的,需要相互印证。

家园 最善意的指责!

那时,其它战场都在拼命。林总悠悠哉哉8个月,要打十拿十稳的仗。十拿九稳都不干。锦州战役让第一主力坐山观虎斗。

好在打仗不是打桥牌。赢者为王!

家园 这个事不能这么看,要看全国解放对于中国人民的意义所在,我们

这些老人当年看历史的想法,就是知道自己本身也有问题和错误,这是官僚文化带来的。

但是仍然希望新中国早点建立,这对于中国人民还是福音。这些官僚的失误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当年有一个坏说法,文革最坏,带来了三年大饥荒被夸大,所以让人感到似乎新中国比民国还要坏,这是十分错误的感觉。

在这里,林彪早动手,哪怕付出较大的牺牲,也是对全国人民的巨大的贡献,印证了解放战争拖不得的神预言。

毛主席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还有全国的士气的问题,刘邓在大别山或者除了大别山也始终带不来士气的提高。

林彪出于谨慎和爱惜战士生命的思想,确实有道理,但是也还是不够的。在那个关键时刻,你要求十拿十稳,显然是夸张了。

因为欧洲问题始终会平衡,得到解决的。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充分,抗美援朝,美国就动手了。虽然在解放战争不会影响大势,但是势必会给解放军和中国人民带来更大的危害。

甚至有可能再次使用原子弹。

1958年宋美龄访美期间,接受电视台访问时,有记者问宋美龄:“如果美国用原子弹轰炸中国,中国人民将有何反应?”宋回答道:“欢迎美国使用原子弹…”后来宋美龄又在一次和美国作家富留尔考尔斯的谈话中,表示了对美国的不满。宋不满的说:“你们美国人是傻了吗?你们有原子弹,为什么不往中国扔。”(这两件事在唐德刚和富留尔考尔斯书中均有提到。)

点看全图

家园 不能用林总爱惜士兵的生命来解释。因为,这不公平!

对其他解放区的战士不公平!忘了,二代当时甚至说出:就是二野打光的很话。

家园 林彪在辽沈战役3个月前,刚刚在长春碰了个钉子

伪满军的高光时刻:长春大房身机场之战改变了林彪攻击长春的信心

家园 没太明白你的逻辑啊,邓的这话基本是扯淡,畏战,丧气话的意思

就他在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磨蹭的表现,和这句话完全对不上。

豫东战役他们就没打好,一开始北上太慢,对上胡琏也没认真打,否则可以给粟裕更多的时间。

淮海战役也是一样,一直不打宿县隔断徐蚌联系,等孙元良离开宿县才打了宿县,导致淮海战役都开打(黄百韬)了,总前委才成立,真是难看。

他哪有破釜沉舟的信心,行为和口号完全对不上。

并不是其他地方要打,所以才逼着林彪打的,而是东北的时机到了,其他军区才可以动手,比如粟裕就盯着东北进度。

关键是如何盯住,如何快速衔接上,布置好,尤其是后勤布置好。

其实各方面(无论敌我)准备是不那么充分的,但是时间必须更快一些,甚至休整少一些,连续作战,才能压垮国民党军。

我们的快速确实击垮了敌军的意志,这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辽沈战役也不是不需要稳妥啊。

家园 关键是数量太少

个位数的炮。。。舰载炮弹有限。。。

还有距离大,矫正射击的问题。。。

家园 不同的战事,不同的能力

大家都认为地方军阀是杂牌军,没有多大战力。

其实是:地方军阀不对配给中央军的时候,因为中央军总是借刀杀人,他们就是杂牌,没有战斗力。

但是,你如果再他们的地盘上要他们的命,那也是和你拼命的。

家园 华野九纵啥时候是东北民主联军前身“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部分??

“原来共产党不愿说的事情,通过人的回忆都出来了。现在网络那么发达,自己慢慢查吧。”

不好意思,真没搜索到华野九纵是源自东北的日械,麻烦给个出处

另华野九纵啥时候是东北民主联军前身“东北人民自治军”一部分???

东北人民自治军 免费编辑 添加义项名

添加义项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前身。它成立于1945年10月31日,1946年1月4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发展为东北野战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东北人民自治军

领导组织

中国共产党

成立时间

1945年10月31日

批准机构

中共中央军委

别名

东北民主联军

正规编制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目录

1军队介绍

2发展过程

折叠

编辑本段

军队介绍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领导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前身。

折叠

编辑本段

发展过程

折叠

挺进东北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中国东北, 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收复东北沦陷领土,朱德总司令于8月11日命令晋绥吕正操部、东北义勇军张学思部、山东滨海军区万毅部和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就近迅速向东北挺进。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率先进入东北,会同中共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

折叠

再调东北

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援助下,向东北大量运兵,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抗日武装力量。中国共产党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于9月19日决定再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同时委派20名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去东北工作,成立中共中央东北局。至12月底,由关内各解放区先后调运抵达东北的部队计有:八路军山东军区机关一部及直属队,山东解放军第1、第2、第3、第6师,第7师3个团,第5师一部,鲁中军区独立第3旅、山东军区滨海支队、山东军区田松支队,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3万余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八路军南下第2支队(后复称第359旅),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教导第2旅各一部以及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炮兵学校等万余人;晋绥军区第32团、冀中军区第31团、冀鲁豫军区第24团。以上连同先期进入的冀热辽部队一部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晋察冀、太行、晋绥、华中等各解放区的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中共中央于10月9日批准组织东北临时性军事机关--东北军区司令部,暂以程子华任司令员,彭真任政治委员,伍修权任参谋长。1945年10月31日,将原在东北境内的和将要进入东北的部队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罗荣桓分别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任第一、第二副总司令,肖劲光任第三副总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11月2日,任命周保中为第三副总司令,肖劲光改任第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机关设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东北军区总司令部取消)。

同年11月进入东北的部队有山东军区直属队一部,第一、第二师、第三师、第六师、第七师、第五师一部、鲁中军区、滨海军区、胶东军区和渤海军区 的主力,共6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3万余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359旅等部万余人。

折叠

部队建立

东北人民自治军组成后,对调抵东北的部队迅速进行了整编,冀热辽军区所属部队在山海关、本汐、锦州、辽南、清原、抚顺等地先后扩编组成第19、第21、第22、第23、第24、第25旅及1个支队(其中第22旅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第1旅第1、第2团和教导第2旅第1团,冀中军区第31团,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等部队,合编成新的22旅和第27、第30旅及炮兵混成旅,并于12月上旬调归晋察冀军区建制)。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和胶东军区各一部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炮兵旅。冀热辽军区第15团、晋绥军区第32团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1旅第2团等部队,在辽宁地区扩编组成4个保安旅(保安第4旅于1945年11月撤销)。山东军区滨海支队改称东北挺进纵队,山东解放军第6、第5师及其他部队分别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山东军区机关一部到达凤城后,组成东满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南满中长铁路以东的部队;山东军区机关另一部到达沈阳,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冀鲁豫军区第24团在吉林地区扩编为第25旅。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返回东北后,东北抗日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自卫军,部队扩大到7万余人。其他部队到达东北后,保持原番号不变,并有扩编和人员补充。各部队到达东北后,一面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一面着手发动群众,清剿土匪,组织和发展武装。到年底陆续成立了10个军区。其中在锦州地区成立锦热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辖第27、第30、第32旅和炮兵旅;在本汐地区成立辽宁军区,张学思任司令员,白坚任政治委员,辖3个军分区和保安第3旅;在安东(今丹东)地区成立辽东军区,肖华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2、第3纵队,通化支队,第3支队,直属支队和宽甸司令部;在辽源、通辽地区成立辽西军区,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5军分区和保安第1旅;在梨树地区成立辽北军区,倪志亮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辖第146团;在长春地区成立吉林军区,周保中任司令员,林枫任政治委员,辖永吉、延边军分区和长春卫戍司令部;在哈尔滨地区成立松江军区,卢东生(后聂鹤亭)任司令员,张秀山任政治委员,辖哈东、哈南、哈西、哈北军分区;在佳木斯地区成立三江军区,孙景宇任司令员,李范五任政治委员,辖特务团和依兰、勃利县大队;在齐齐哈尔地区成立嫩江军区,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五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第4军分区和2个警备旅;在北安地区成立北安军区,叶长庚任代司令员,王鹤寿任政治委员,辖3个支队。

截止1945年12月,东北人民自治军共辖山东解放军第1、第2 、第3、第7师和警备第3旅,东北挺进纵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第3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359旅及新扩编的12个步兵旅、1个炮兵旅、1个炮兵混成旅,10个军区,2所军事学校,总兵力发展到27.49万人。

1946年 1月4日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后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

家园 应该是海军副师职驻厂总军代表卜凤刚

蒙古族,他在第四纵队十二师三十四团(后来的塔山英雄团)当战士、副班长。在塔山阻击战中,他3次负伤不下火线,奉命瓦解阵地前的敌“赵子龙”师敢死队,他腰别8颗手榴弹,只身扑向敌群,冲进敌指挥所,一举俘虏敌营长以下124人为此荣立特等功,被授予“孤胆英雄”称号,并获得最高荣誉“毛泽东奖章”。

苏联作家西蒙诺大在所著的《战斗着的中国》一书中对卜凤刚的事迹作了专章描述。

通宝推:empire2007,桥上,翼德,
家园 不是说了你找的都是别人有结论的东西了

人家想告诉你什么结论,就给你看什么材料。你举这些主流材料无法得出新的结论很自然。你要想有新结论,就要找新史料,比如某些人的回忆录中去找。还有民工讲述当时的情景。

给你点儿思路,9纵参加了莱芜战役,一共2个师,1个师是聂凤智,现在讲莱芜都是讲聂凤智的,另外1个师回家睡觉了吗?找找有没有回忆录。

吐丝口久攻不下的6纵虽然在涟水吃了败仗伤了元气,但是鲁南也没闲着。但是吐丝口战役前为啥师长被撤职了?找找有没有回忆录

家园 记不清了

多谢学长。我当时印象较深的是他对重庆舰大炮的反响。

家园 天下第一师是被陈赓全歼了

胡宗南为了保住面子,从陕北部队里抽调人员重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