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方正:曾经的撕心裂肺与倾情回报 -- 浮云

共:💬108 🌺525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花浮云大大,并和“我不是马甲”补充点抗联故事

日满时期东北“开拓团”对当地农民的土地掠夺(说“掠夺”一点不夸大)造成相当激烈的社会矛盾,这么说吧,龙江抗日斗争在李杜军与马占山军之后的第三波高峰就与打击当地“开拓团”密不可分。抗联史上很有名的“土龙山暴动”,地主农民齐上阵,真真正正的“全民发动”。具体到方正地区,在日满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的活动区域,军长“赫赫有名”:谢文东。此人原本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地主士绅,就是让“开拓团”逼急了,才操枪“入绺子”。

谢文东这样的人在东北有一帮,他们的政治轨迹大多随波逐流,善终者不多。平心而言,作为后人,不能把他们简单按“好人”“坏人”划分。只不过有些错误,即使可以理解,也不能谅解,毕竟大义在前。

有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即使生命终结,也决不犯糊涂、

3O有一支抗联部队 花 1 我不是马甲 2007-06-11 07:14:22

这支部队最后只剩下了十几个到几十个人.却是唯一的一批坚持在东北大地上一直到抗战胜利唯一的一支部队.

他们才是最艰苦的.

http://www.cchere.com/thread/1089007/3

“我不是马甲”所说的这支部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抗联队伍中唯一一支保持番号,没有退出国境且坚持斗争至抗战胜利的部队。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支队伍在1938年就与抗联总部失去联系,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接受改编”,而是与日寇展开了长期的斗争,他们的领头人汪雅臣,响马出身,绰号“双龙”。央视套“探索.发现”栏目2005年81期节目“东北抗日联军 第五集 光复东北”是这样描写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

1940年早春的一个深夜,中苏边境的饶河地区突然响起一阵枪声。枪响过后,几个人影已经掠过边境中心线,进入了苏联境内,开枪的日本关东军只能望着他们的背影无计可施。那么,这些越境的究竟是些什么人呢?

的城市哈巴罗夫斯克,从这里乘车往东北行驶75公里,有一个名叫“威·雅斯克”的小村子。在村庄后面的山坳里,当年就居住着那些越境来到苏联的中国人,他们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生活营区。今天,这里已经很难找到有人居住过的痕迹了。而六十多年前,这块苏联的土地上却生活着1000多名中国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5年的时光。这些人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经过艰苦鏖战幸存下来的将士们。

……

  1939年冬季,东北抗日战场面临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在近十万日本关东军的军事讨伐和“困死饿死”的经济封锁双重围剿下,东北抗日联军绝大多数的根据地已经丧失,部队也从原来的三万多锐减到两千人。这两千人马是东北抗联历经十年苦战幸存下来的最后一支力量,也是继续点燃东北抗日烽火的宝贵火种,而如何保存这些部队,继续坚持战斗,并等待时机东山再起,已经成为当时抗联三路大军领导人考虑的首要问题。在无法打通与关内八路军的联系,也难以继续在高山密林中生存的情况下,他们不约而同想的到了一江之隔的苏联。

  自从1937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苏联政府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抗战形势。在东北战场,东北抗日联军始终有一条经苏联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与中共中央保持联系的秘密通道,同时,抗联一批军、师指挥员也陆续被派往苏联学习过军事。

  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冯仲云受省委委托与苏方取得了联系。1940年3月19日,东北抗日联军领导人与苏联有关方面负责人召开了一次极其重要的联席会议。

  就在这次会议上,苏方接受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要求:一是提供粮食、武器、服装等后勤方面的支援;二是建立野营地,供抗联部队越境休整、集训;三是建立抗联医院。

  抗联领导人返回东北后,立即着手落实东北抗日联军整编计划,将三路抗联部队改编为9个支队。至此,长期被分割于南满、北满和吉东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实现了统一编制、统一领导。新编成的抗联九个支队采取“避实就虚、奔袭潜行”的战术,一边与讨伐日军战斗,一边通过逊克、饶河、密山向中苏边境转移。

  可是,在这片黑土地上,有抗联战士的家园,掩埋着他们牺牲的战友,现在让他们离开苦战了十年的故土,抗联将士又是怎么想的呢?

  李敏 抗联战士

  “有,有不少,都不理解,(为什么不理解?)总觉得我们到那儿去也不能打杀日本啊。”

……

  为了继续坚持战斗,并等待时机东山再起,经过两年的艰苦转移,到1942年7月,从东北抗联三路大军改编的九个支队共1000多人分数十批先后进入苏联境内,分别建立了两个野营地进行休整和集训,一个是北野营,另一个是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双城子附近的南野营,两个野营地之间相距500多公里。与此同时,部队番号改称为东北抗联教导旅。

  ……

  转移是为了更有效的坚持战斗,抗联各支队在转移时都为日后的反攻做了周密的部署,从部队中挑选出一批斗争经验丰富的得力骨干,执行潜伏任务,以配合未来的大反攻。

  和许多秘密潜伏下来的抗联战士不同,东北抗联第十军是惟一一支在东北坚持到抗战胜利的建制部队。当时,坚守在黑龙江省五常县九十五顶子山深处进行斗争的第十军,原是一支号称“双龙队”的抗日义勇军,军长汪雅臣别名双龙,骁勇善战。1934年2月他主动找到赵尚志,要求把自己的队伍编入抗联第三军,赵尚志接受了他的请求,并命令他到五常县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

  1938年,东北抗联第三路军西征离开北满地区,汪雅臣的第十军与第三路军总部失去了联系,一直孤悬敌后。由于第十军的游击区域距离长春和哈尔滨最近,日本关东军对这支部队的讨伐也最为频繁。

  在这种情况下,汪雅臣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的抗日信念,率领第十军坚决执行党组织要求,坚持抗战到底。

  1941年初,就在东北抗日联军一些支队向苏联境内转移的时候,汪雅臣带领军部的二十多人在亮马河边被日伪军团团包围。由于多年征战,缺少医药,此时汪雅臣身上的伤口严重感染,已不能行走。他命令身边的战士突围,自己担任掩护。激战中,不愿离开他的几个战士相继阵亡,他只身抱着机枪向日军扫射,直至中弹牺牲,年仅30岁。

  汪雅臣虽然倒下了,但东北抗联第十军却没有溃散,幸存下来的战士们继承汪雅臣的抗日遗志,一直战斗到1945年东北光复。

这里多说两句,东北抗联第十军在获此番号前还有一个番号“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有此番号者都是TG在东北地区最早的武装力量,第十军能坚持到最后决非侥幸。此外,当日寇将汪雅臣遗体置于牛车上示众时,沿途民众均自发让其小辈戴孝,向汪雅臣行长辈祭奠之礼,押车之日军及伪满警察不敢阻拦。足见双龙人望。

最后说句不怕浮云大大生气的话。东北多豪杰,亦多混蛋

关键词(Tags): #抗联 汪雅臣通宝推:回旋镖,苏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