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文摘】话说中国陆军骑兵军刀 -- 梦晓半生

共:💬8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文摘】话说中国陆军骑兵军刀

骑兵军刀,俗称“马刀”。古代骑兵的武器有刀、矛、剑、戟和弓弩,到了近现代,除了火器之外,马刀依然是骑兵的基本武器,并不单是骑兵的珍物,作为具有传统意义的冷兵器也为其他军、兵种的军官所喜爱并收藏。一些优秀将领亲自设计马刀。如1881年俄国的戈尔洛夫中将设计了6种马刀装备俄军骑兵,二战时的美国名将巴顿,还有我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峰都为军队设计过马刀。

  骑兵大规模兴起并独立成军当属汉代。随着骑兵的兴起,百炼钢技术用于造刀,铁制的环首刀被大量使用,基本取代了长剑。

  《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认为马刀出现于东方,7―8世纪盛行于东欧和中亚游牧民族。而笔者认为,中国最早的马刀应该是汉代的环首刀。这从出土的山东沂南汉画像墓中的执刀骑兵便可知。环首刀刀体是细长型,多为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间没有明显的区分,也无护格。刀柄多用木片相夹,外面缠以粗绳.便于持握。同剑相比。环首刀一面有刃,另一面为厚实的刀脊,因而比两面刃的剑更适于骑兵冲击时斩劈。汉代的造刀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三十炼、五十炼甚至百炼钢刀。即以含碳量较高的炒钢为原料,经过三十、五十、乃至上百次的折叠锻打而成。

  南北朝时,马镫的出现和马鞍的改进,使骑兵的战斗力进一步提高,步、骑兵都装备短柄铁刀,其特点是刀身直,刀柄末端没有圆环。山两太原北齐墓壁画中的人物所佩的就是这种刀。

  唐代骑兵是继汉代以后我国古代骑兵发展史上又―兴盛时期。其时,无环首短柄铁刀成为马刀的主要类型。其型制是刀身窄而直,刀尖下斜,刀有椭圆形护格,刀柄末端通常有―小孔,以穿饰纽带,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的唐三彩骑兵俑即是此种。隋唐以后刀的制造,以灌钢法代替百炼法,即先把生铁熔化,浇灌到熟铁,再增加熟铁的含碳量成钢,然后分别用牲畜的尿和脂肪淬火。牲畜尿中含有盐分,淬火时比水冷却快,淬火后的钢质坚硬;用牲畜脂肪淬火时冷却慢,因而钢质柔韧。经过这两种淬火处理后的刀,可“斩甲过三十扎”,刀刃锋利程度和韧性都得以提高。

  北宋丧失了西北产马地区,军队只得以步兵为主,骑兵只作为附属军种。与宋朝对抗的辽、西夏、金都足北方游牧民族,善骑射。其骑兵与宋军对阵,十战而九胜。步、骑兵以弓弩为主,刀枪次之。常用的短柄长刀称“手刀”。从宋《武经总要》图来看,手刀刀身宽,刀尖儿近齐平,江苏丹徒出土的宋刀实物刀长82~87cm,刀身宽4~5cm,有护格。国内革命战争中红军步、骑兵和抗日战争时西北军步、骑兵装备的大刀片与宋代手刀型制颇为相似。

  元代蒙古军队将骑兵机动作战的高效能发挥到极致。骑兵所用之刀已是弯曲形,一改我国自汉唐以来刀身平直的传统、弯刀质心远离刀柄,极大地增加了刀的杀伤力量。马刀的这种特点在弹性大、韧度高的钢刀身上表现尤为显著。

  笔者认为,蒙古军骑兵采用弯刀,同蒙古军三次西征有关。特别足元宪宗八年(1258年)蒙古旭烈元部三路大军攻破巴格达、火黑衣大食。即阿拔断王朝。第二年又攻入叙利亚,占领大马士革。大马士革花纹钢刀世界驰名。伊朗骑士名贵的舍施尔(shanishiy)刀,土耳其马、步两用的基利(kiliei)和帕拉(pala)佩刀,刀身弯曲度大(14cm),刀柄带十字护格,质量轻(无鞘850g),装饰极为豪华。加之伊朗和土耳其骑士善使弯刀,杀敌不用斩劈,策马冲击时将弯刀平持,其锋平划敌人,使其首级治地。伊斯兰骑士兵器和战技上的这些特点,与之殊死拼杀的蒙古骑兵个会不注意,继而影响到蒙古骑兵军刀的制式。蒙古军队西征时杀掠甚酷,动辄屠城,而被俘的工匠能刀下余生,足因为蒙古贵族追祟阿拉伯、波斯,以及中亚各地伊斯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世界征服者史》载,在撒马尔罕“3万有手艺的人被挑选出来,成吉思汗把他们分给他的话子和族人。”蒙古人在两征中掳掠了数以十万计的工匠,他们在军队服役,大大增强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明代自朱元璋起开始重视骑兵的建设。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工部规定广全冈各地每年制造兵器的数量,其中“马步军刀”为21000把,仅次于弓箭。明朝步、骑兵使用的腰刀,汲取了抗倭作战中缴获日本倭刀的优点,弯曲而锋利。

  清末袁世凯编练新军“北洋六镇”中有马队,马队装备西洋式马刀。在《马队操法》中,先讲马刀的徒步和马上的斩劈,然后才有《曼利夏马枪图说》,足见对马刀的重视。操法强调:“马兵器械,以刀辅枪。刀便近刺,枪便远击。”还说:“马兵小枝,忽遇敌军马兵大队,力敌不能,退走不得,唯有下马拔刀冲入敌队,刺马腹、劈马股,逢人伤人,逢马伤马。如伤敌官―可当十。或敌军马炮队多,即刺其马,一马伤而诸马难行,炮亦将踯躅,我军可乘势进击。”清末新军马刀攻防招式简单实用,一改传统刀术套路的虚华。

  民国时期,骑兵教程多译自德、日等国。据作家孙晓引述老骑兵徐春阳中将的话说,国民党军骑兵―般采用马枪、冲锋枪下马徒步作战的战术,不善马刀砍劈。笔者见到的国民党军华北“剿总”编印的骑兵马刀斩劈教材仅寥寥数个动作。国民党军青海马步芳所属的骑兵不善枪炮火力之战,却精于马上山刀格斗,所用的马刀,环柄宽刃,形同西北步兵使用的大刀片。1941年新四军第四师与青海骑八师马彪激战于大小营集,新四军第四师5000多名官兵死于马刀之下,著名的老三十二团几乎被打光,最令人痛惜的是新四军抗日干校的200多名学员,在此战中全部牺牲。白刃格斗,马卜的敌人占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疾驰如风,锋利的马刀或劈或刺,数十米内都是骑兵的控制范围。而我步兵,腾挪不过二五步,出枪不过四五米,一个个铁塔似的战士,与敌骑兵一照面,使被马刀劈倒在地。这是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最大一次失利。

  此战之后,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峰愤而组建骑兵团,称之为”红色哥萨克”。骑兵团战术、技术是在新疆调来的团长周纯麟的教授下,师法苏联红军骑兵。但白幼习武,精通刀术的彭雪峰却没有采用苏军高加索式马刀,而是博采众长亲自设计一种马刀,刀身修长,刀背轻薄。用精钢打造,刀刃十分锋利,战士们爱不释手,称之为“雪峰刀”,连睡觉都压在枕头下面。1942年,为保卫洪泽湖地区夏收,对在沙山集抢粮的日军,彭雪峰指示骑兵团“一定要等敌人出村远点再打,这不仅可以发挥我长马刀的作用,还可以避免误伤人民群众。”结果仅9分钟,300余名日军即被骑兵团马刀所倒大半,80余名当了俘虏。

  1944年10月20日,在河南水城和安徽涡阳交界处,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与敌骑八师展开殊死的白刃拼杀。俗话说“一寸长,一寸强”,我军马刀长于骑八师环柄宽刃马刀一寸,而且刀身细(约一指宽),因而轻捷灵便,常常是敌人马刀还未到,我军的马刀已劈中敌人。此战我骑兵团大胜骑八师,一雪多年旧恨。

  解放战争和解放后,直至60年代中期,我军骑兵大多沿用缴获侵华日军骑兵的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这种军刀长102cm,轻捷、锐利,在部队平叛和剿匪作战中,颇受广大官兵的欢迎。此外,1949年前后,新疆的民族军骑兵则使用苏联制造的1927年式骑兵军刀,其形为高加索式军刀,刀柄无护手,刀鞘上装有1891―30年式7.62mm步枪枪刺。1965年,值我国成建制骑兵师、团将撤裁之际,我国生产并装备了65式骑兵军刀,根据刀长及质量依次分三号、其中2号刀长为96cm。65式骑兵军刀外形除刀柄材质及闭锁装置和刀鞘挂环外,与日本三十二年式骑兵军刀大致相似。尤其是刀柄护拳内有皮指挂革。65式骑兵军刀是我军第一种,也是最后一种制式骑兵军刀,不久,便彻底完成了使命,或封存于仓库中,或为边防民兵所用。

  作为西北人和军事历史爱好者,书卷中往昔骑兵辉煌的战史常使我尚武的心绪激荡不已。触摸着收藏于书斋中的我国最古老的马刀,擦拭着我国最后―种骑兵军刀及马鞍、马镫、马靴、马刺,我依恋地看着这些传奇的兵器、装具终究归于历史!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