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素质问题,制度问题,还是天气问题? -- 同人于野

共:💬78 🌺1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赞同与不赞同:case by case

你讲到的几个例子,实际上涉及到一个怎么看历史的问题。具体地说,如何看待偶然性因素(比如天灾,传染病)在历史上的作用。这方面我和你有同感,偶然性(外因)是不能排除的因素,所以我对“历史决定论”有保留,波普尔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有些地方我是赞成的。

但是具体到各个例子,case by case的说,有的同意有的不同意。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王朝更替,过去的历史书或许更多强调了内部(制度,君主本人的特质)因素,对外部的压力,天灾和运气重视不够。拿夏商周的更替来说,就颇有人认为实际上还是带有不同部落(部落联盟)之间冲突的影子。而后来明清之际的变化,天灾或者是运气的因素都有,俺觉得这也是不容回避的。

但是,强调外部因素,并不一定要排斥内部(比如说制度,领袖特质)因素这个factor,你说的涉及现代史的例子,资料的齐全程度和古代史不可同日而语,还是先多看看资料为好。

譬如你对三年困难时期的解读就很有“意思”。“因为缺石油,机器没法干活”这个命题在99年前后就有人(陈必红,据说后来叫“数学”)在网上提出来。问题是:当年农业机械化普及到什么程度?早在50年代末(注意,直到70年代,农机在很多地方还是奢侈品),全国有多少普及了农业机械的地方,需要多少柴油/汽油,缺口有多大,国产多少,西方在封锁,苏联是否也在刻意封锁石油进口?如果真的存在影响农机的燃料短缺,中央的文件有没有反映?这些都是问题,当年一辩论起来,提出这一说法的网友对这些关键性问题顾左右而言他,给人的印象,倒像是先有了......再去找......

回过头来说,即便在网上,关于制度和政策因素的资料也够多的了:虚报产量,强制征购,那三年的灾害指数......所有这些,上有中央文件,下有地区的统计数字,还有个人(包括长辈)的回忆,和“缺石油”比起来,哪个“更有说服力”呢?(其实这个问题在西西河都辩论过不止一次)

如果真的“那么”不把制度因素和统治集团的“素质”当回事的话,某些问题就尴尬了-------怎么认识20世纪中国历史上的那么多次革命?包括中共的建国?即便是我国现政府,也不敢这样讲吧。

我注意到你多次用“中国文人”这个词,并且断言他们“不知道去定量计算”“除了骂人之外就没有别的本事”。

1,俺不太清楚你怎么定义“文人”:忝居高位,每次运动划出打倒百分比的算吗?已经了解大跃进造成的困难,但坚持反右倾的算吗?过去几十年出现的种种问题,到底是和手无寸铁,经常在大山里变相劳改的人关系大还是和手握整个国家机器的人关系大呢?

2,不清楚你是基于什么调查说他们“不知道去定量计算”?社会科学期刊里面,定量的东东多了去了。至于“骂人”,还是要看骂得对不对吧?20-30年代的左联和鲁迅你又怎么看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