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温州皮鞋的故事(1) -- 第一把火 -- 蜡笔小新
(二) 第二把火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世纪末。
1999年12月15日下午3点多,在杭州市郊中村的一片空地上,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时任温州市副市长冒康夫又点燃了一把大火,2000多双假冒奥康鞋和数万枚商标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新华社、《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齐刷刷对准了这第二把火。
引用《经济日报》第二天的报道:"12年前一把火,烧温州人的劣质鞋;12年后的一把火,温州人烧仿冒温州鞋的伪劣鞋。"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997年至1998年,武汉、安庆、公安、高密、临沂、泰安等地相继发现假冒奥康鞋。奥康在山东“打假”两个多月,发现山东高密碾头村生产“奥康鞋”已成相当规模:10家涉案企业中,1家做商标,3家做产品包装,6家做鞋。
就和全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全庸,古龙著 一样,这些鞋的商标都是“X奥康”、“奥X康”、“奥康X”。
客观地讲,在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形成的90年代末,放一把火也许是温州老板们的唯一发泄方式。
不是可以打官司吗?问题是能执行吗?
------
诸位可能奇怪,十年前还过街老鼠似的温州皮鞋,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被仿冒的对象了???
这里有一组数据:
到了1994年,鹿城区皮鞋的剥离强度合格率达98%,全性能合格率已达到81%
这里比较令人佩服的一点就是:温州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他们认识到人造革冒充牛羊皮,马粪纸作衬,锯末作垫底这些投机取巧的东西在市场经济中,肯定会最先被市场所淘汰的。
所以温州老板们自己先搞了个行业规矩,出台了一个鞋业管理实施办法。其中有一条规定:搞假冒伪劣屡教不改的,不但要被注销营业执照,而且还不准其再在温州做老板。凡是因为质量问题吊销营业执照 的,要将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证号码连同照片通报全市有关部门,存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库,在五年之内不准在温州市申办企业,不准当法人代表。
不知道这个‘土’办法是不是中国第一个书面的产品质量信用制度。其直接结果就是全国六家鞋业“中国驰名商标”中,温州占了四家。
其实在浙江,破坏区域经济的整体形象还不止是皮鞋,低压电器又是一例。90年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还单独发了《关于温州乐清县生产和销售无证伪劣产品的调查情况及处理建议的通知》,彻底整顿了乐清的低压电器市场。不过当时“幸存”下来的两位,正泰和德立西最后都做大了;听说最近好像真的要上市了,福布斯排名估计又要提高不少了。
现在温州鞋年产大概超过10亿双,您今天穿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