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李陵碑:也来说一说李家祖孙 -- 土生

共:💬185 🌺28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嗬嗬,不必客气,大家在保护水土,防止荒漠化上是一致的。

你,土生兄弟,还有我,都赞同现在环境破坏得厉害。具体问题嘛,要具体研究。这段文字是从《百年内蒙古》里摘来:

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近代,内蒙古的人口变化是蒙古族人口下降,汉族人口急剧增长。19世纪初,内蒙古的蒙古族人口约有 103万,到1912年民国开始时,蒙古族人口下降为约82.9万,其下降率为19.52%,可谓急剧下降。究其原因,一是蒙古族男子当喇嘛的人越来越多,喇嘛不娶妻,自然影响蒙古族人口的增长;二是19世纪下半期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它与蒙古族封建王公贵族对蒙古族人民的压迫剥削日益加重,无疑限制了人口的增长;三是西方列强的侵略,国内农民起义频繁,清政府从蒙古族中大量征兵,无论在反侵略的前线还是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场上,都有蒙古族兵丁上阵,阵亡者不计其数;四是20世纪初清朝在内蒙古大兴“蒙垦”时,激起了蒙古族各阶层的全面反抗,清政府又以武力镇压,蒙古人死于曾是联盟者屠刀下的人难以数计。从1912年到1949年,蒙古族人口从82.9万人增长到83.5万人,仅增长6 000人,实际是负增长,民国时期蒙古人民遭受的灾难可想而知。

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在19世纪初约为百余万,到1912年民国建立时汉族人口发展到155万多人,这50多万汉族人口当然不都是自然增长的结果,主要是清末蒙古王公私垦招民,特别是20世纪初清朝大兴“蒙垦”时大批涌入的内地汉族农民。在民国时期,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增长速度有增无减,至1937年的25年间又增长到317.9万余人,到1949年的12年中猛增到515.4万余人。这种增长势头,显然也不都是自然增长的结果,它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向内蒙古移民“垦殖”不无关系。内蒙古的汉族人口在不到50年时间增长了360万余人,除了自然增长之外,主要是陆续来自山东、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的移民。

在往后,到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时

内蒙古的总人口是608.1万人,其中汉族515.4万人,蒙古族83.5万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9.2万人。1998年全区人口发展到2 344.9万人,在不到50年时间,纯增1 736.8万人,增长了2.8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9%,远远高于全国年平均0.5%的增长速度。其中汉族发展到1 850.9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80.1%,增长速度为2.64%;蒙古族人口增长到371.7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6.4%,其增长速度为 3.09%;满、回、朝鲜、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其他少数民族人口80.6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4%,增长速度为4.53%。

其中,解放后移民的来源和取向

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为促进内蒙古的经济建设,曾有计划地分两批从全国各地调入大量干部、科技人员和工人,他们为建设祖国的北疆扎根内蒙古,繁衍生息于这片热土上。同时在60年代的3年经济困难时期,内地不少省区的人口无序盲目的向内蒙古流动,形成了建国后第一次移民浪潮;接着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时期又形成了第二次无序移民高潮,绝大部分移入边境牧区和人口密集的东部4盟市,给自治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牧区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

由此可以看出,对牧区的移民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其实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牧区的土地恢复能力和支撑人口能力都不如农业区。

呼包二市的历史渊源都很久,战国以前似乎已不可考,但赵武灵王击败林胡和娄烦时,设立的九原就是包头,云中就是呼市已经是确切的证明。

包头,蒙语是有鹿的地方,呼和浩特,是青色的城。包头现在要是不去养鹿场,只怕见不到鹿,呼市嘛,到处仍然郁郁葱葱,因为这里工业不是象包头那么多。

具体到地理问题,我看我还是另起一篇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