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革后到底是不是“经济濒于崩溃”? -- flyingcatgm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是这样说的:“1977年6月,党中央派我到安徽当第一书记。安徽是个农业大省,又是‘左’倾错误的重灾区。‘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推行学大寨的那一套‘左’的东西特别积极,农村问题特别严重,农民生活特别困难……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样子,门窗都是泥土坯的,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的,找不到一件木器家具,真是家徒四壁呀!我真没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我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人民公社到底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农民的积极性没有了?”“我刚到安徽那一年,全省28万多个生产队,只有10%的生产队能维持温饱,67%的生产队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40元以下的约占25%,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能不犯愁啊?”“人民公社化后发生的三年困难时期,到处浮肿病,饿死人。据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谓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过去‘左’了那么多年,几乎把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完了。”(见1998年4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对农村实际情况的了解,可能是万里之所以成为农村改革闯将的基本原因吧!
——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田纪云
陈云说:
3月21日至23日,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陈云在会议的第一天发言,着重批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阐述了为什么要进行调整的理由,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勒紧裤带搞建设的路子走不下去了,必须下决心解决长期以来的生活欠账,才能调动人们搞现代化的积极性。
首先是农业严重落后和农民普遍贫困的问题。1978年国内人均粮食占有量大体停留在1957年的水平,人均棉、油占有量则低于1957年的水平。1978 年,进口粮、棉、油、糖花了21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5。农民1965年从集体分得收入52.3元,1976年为62.8元。全国至少有两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得温饱。其次是城市职工生活欠账累积的问题。城市职工平均工资有所下降,住房紧张、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等等。
××××××××××××××××××
作者:金春明
文章来源:《文化大革命简史》
党史专家金春明在他的《文化大革命简史》的349页中介绍说:
“十年之间一共损失高达5000亿元,而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79年,我国全部国营企业(包括工农业、运输业、邮电业、商业、城市公用事业、建筑业)的固定资产原值为4892.5亿元,文化大革命十年相当于败掉了全国亿万人民三十年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一份家当。”
该书350页中介绍:
“从吃的方面看,粮食人均消费量1966年为381斤,1976年为383斤,比最高的1956年409斤分别低28斤和26斤,食用植物油人均1966年为3.5斤,1976年为人均3.2斤,1956年则为5.1斤。从穿的方面看,1966年棉布人均消费量为20尺,1976年为23.7尺,而1956年则为29.2尺,1968年每人平均只发9尺布票。从住的方面看,一五期间住宅建设投资占非生产性投资的百分之9.1,而文革中只占百分之4。”
1979年12月20日,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说:“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经济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三十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百分之八十,超过了全国三十年固定资产的总和。”
《大动乱的年代》,王年一著,该书625页
引自温相专栏:【纪事】文革败光了建国以来的全部家当
http://www.fyjs.cn/bbs/read.php?tid=56154&fpage=0&toread=&page=1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6 层
🙂几个数据 4 FlyGeneral 字307 2007-11-05 18:55:50
🙂比较有趣 橡树村 字455 2007-11-05 21:18:51
🙂里面大概有计算方法问题吧 FlyGeneral 字121 2007-11-06 18:45:57
🙂那本《汇编》是否可靠很成问题,田纪云说
🙂检讨一下 大熊甲 字377 2007-11-14 21:28:13
🙂补充点相关的数据 正版松鼠妖 字2883 2007-11-08 19:50:20
🙂陈云批“洋跃进”的讲话也转到文革上? FlyGeneral 字250 2007-11-08 12:54:24
🙂明明是说欠账太多,人民没有积极性 正版松鼠妖 字158 2007-11-08 17: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