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旧贴新发】辽宁没落的原因 -- 凉菜热了
改革开放前,甚至是文革中,产品也不是无偿调拨的,相互间还是要用人民币结算,产品都是要花钱买的。
所谓调拨是国家指定产品卖到哪个地区、企业,国家规定价格,比如解放牌卡车给一万多一辆,当时如果没有调拨计划大部分产品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退一步说,即使是无偿调拨,那么东北厂矿所用的原材料、发给工人的工资也同样是无偿调拨,并没有太大的不公平。
关于食油,开放前是全国一盘棋,每人每月半斤,南京、内蒙都一样,东北不可能克扣到每年三两,如果说因为某种原因被克扣了每月三两还差不多,要知道三年困难时期还有每月二两的供应。每年三两还不够沾油瓶的。
按你的说法:
关于供应的粮食种类,南北方不同。南方大米为主,北方是小麦、杂粮为主。因为当时是粮食短缺,所以要求(指令)各地都要种高产种类。北方的大米虽好但产量大大低于玉米,小麦也大大低于玉米(这也是指北方),所以那时北方包括东北粮食作物主要是玉米,细粮种的少当然供应就少。比如我那时在内蒙,内蒙同样可以种小麦,东部也可以种水稻。但市民供应的粮食定量中,每月给两斤大米,定量的百分之二十是面粉(标粉),剩下的定量只能买玉米(粉、碴)、高梁等,还可以买“黑”面粉。(小麦的出面粉率是百分之七十,“黑”面粉是出粉率百分之八十甚至九十,俗称八零粉、九零粉)。
南方的大米产量高,但也被指令主要种植产量较高的秈米。南京人不爱吃面食,定量中指定要买百分之十左右的面粉,有一段时间还要指定买一定比例的玉米等杂粮。
至于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调出粮食(也不是无偿),全国任何时候都是从产粮区调出粮食,否则产那么多粮干什么?那时全国人都在饿肚子,产粮区一般稍好一些,但也因为国家要应付全国性的粮食短缺,产粮区的老百姓也要少吃一些。如果产粮区的人可以先吃饱自己的肚子,剩下的再调出(注意,我说的调出、调拨都不是无偿的),那么缺粮区饿死的人将会更多。
关于上交税利,具体哪个省份交的多我不清楚,但我接触过的一些经济较发达省、市的人都说自己地区上交的多。
如果说中央对东北的政策是“非工业化”,那么为什么一汽、汽飞等一些大型企业要设在东北?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但鞍钢不是五十年代就有这么高的产量,这些都需要中央的大笔投资。
在我接触过的各地的人中,感觉是从南到北,思想开放的程度越来越低。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没用,根子不在这,客观问题应该先考虑 4 Redbee 字1086 2007-11-12 01:11:01
🙂是原创吗?N年前在新浪的地域论战上无数次见过此文了 1 住在乡下 字207 2007-11-11 18:20:43
🙂楼主偏激,但是很多还是实情! 噤若寒蝉 字86 2007-11-11 17:22:56
🙂楼主偏激了,有部分不是事实。
🙂送宝! 鸡肋教父 字160 2010-12-21 20:05:00
🙂不开放不是原罪 10 蛰居 字836 2009-11-26 06:34:48
🙂老大开个新帖子,给咱们讲讲那些往事好了, 老瑞 字214 2007-11-13 03:41:57
🙂楼主是标准的大锅饭造成的惰性思想, 2 zhanp 字74 2007-11-11 06: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