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窃明》中“袁崇焕是汉奸”情节的看法 -- 萨苏

共:💬214 🌺18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对《窃明》中“袁崇焕是汉奸”情节的看法

前两天写了一部对于《窃明》的评论。原本不知道对这本书存在如此争论,纯粹因为自己看这本书觉得有趣。写了这篇文章以后才知道这本书在热烈的争议中,于是去起点的书评区看了一下。

看完以后十分叹息。

我自认是对明史不了解多少的人。但是。。。

您知道,在政治上,邓小平和周恩来谁更出色么?

我曾经为这个问题琢磨过好久。

后来我有了一点心得。原来,很多时候优秀与否,不能按照成败来计算的。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我说优秀的政治家,是说并非小泽一郎这样的权谋投机专家,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天时非常重要。

卧龙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

不得其时的人才,要么站在时代边上等着,要么最终投入时代的怀抱。

灰熊猫,似乎属于我认为投入时代怀抱的某种情况。

灰熊猫的明史功底明显在我之上,而且他有严谨的历史学者风范。这使得他在前面的写作中铺垫也很清晰 -- 是思路的清晰,而这种思路来源于他的历史积淀。同时,他写人的时候,很注意分寸,几乎没有脸谱化的人物,把人物在历史上的背景清晰地再现,重读他们的优点缺点是看《窃明》的一大看点。但是,不得不说,现在他的写作出现了一些前后不太一致的地方。他最终结论袁崇焕明白是汉奸无误,则关于袁崇焕忠奸的伏笔,本来根本不需要打,而他预先打了不止一次,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个人物的犹豫。

这说明,对于袁崇焕的处理,灰熊猫本来是矛盾的。

每个人都有观点,从他的观点来说,我认为灰熊猫对袁的看法比较消极。这种观点正误不表,人都是有观点的,很正常,比如作者还有一个观点认为步兵练好了比骑兵机动性更好,也是他个人的观点。然而,灰熊猫在写作的时候,看得出很想尊重史实,而不想根据个人好恶来写一个人。即便对于努尔哈赤,他也没有放过这个被称作老野猪皮而不屑的人物在辽南战役之后灵敏的战略嗅觉。所以,他笔下的袁崇焕,一直正如他自己所写过的 -- “看不透”。如在迷雾之中,是作者对袁崇焕的看法,也或许是作者对于史料中的袁的看法。

那么,他怎么忽然又看透了呢?

以作者目前所写的袁崇焕,从史料角度可以逻辑地得出他的结论。然而,这个逻辑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比如,作者提到质疑袁崇焕是因为明史属于满清修成,满清习惯于修改史实,所以不可信。但是,同时又指出对于“反间计”不可信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满文老档中没有纪录。但满文老档也是满清的资料留存,如果明史不可信,满清老档也一样不可信。如果说乾隆编造袁崇焕反间计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形势宣传袁的冤屈有利于其统治稳固,毫无疑问这之前顺治康熙年间如果有这样的宣传只会鼓励汉人的反抗(我们有可以打得过满人的人物阿),所以,如果因此把这件事的纪录撤除档案,是很合理的事情。那么,这史料的运用上就有取舍的问题了。

同样,明朝审查袁崇焕案的纪录,件件指向袁为汉奸,证据确凿。单看此部分文档内容铁案难反。但明末案件审理中的纪录,由于特务政治的盛行和党争的需要,恰恰是历代史料中最不可靠的内容之一,一如武则天时代的审讯记录一样。你就是想审出孙元化宣传进化论或者徐光启修炼房中术一样可以得到口供的。

这些情况,作者心中一定非常明白,所以他的犹豫,反映了他对于翻袁崇焕案的顾虑 -- 我的理解决不仅仅是对于舆论的顾虑,而且也包含一个历史爱好者的天性。

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可以感到随着黄袁摊牌时间的临近,作者不断增加的焦虑。

在我看到的最后一节里面,作者已经把袁直接作为汉奸来处理了,而且主观上以旁白的方式表达,已经很难找到转寰的余地。这个写法有点儿让我发晕,因为这不符合作者前面的人物处理特点,也确实有点儿偏颇 -- 袁崇焕的忠奸之争从明末一直到现代,绝大多数时间是袁的忠诚得分更高。这里面有宣传和心理的影响,但要说所有这样认为的人都是FQ,那就是对历代历史学者的侮辱了。这样认为自然有这样认为的道理。这个理儿作者不会不明白。

遗憾的是作者还是写了很坚决的定论,这在历史研究上堪称冒险。按说这不过是一本架空小说,并不要紧。不过他这本小说恰好比较奇怪,其很大程度上魅力来自对历史的真实解读,这下冒险太大了,有失去两部分读者的可能。第一部分当然是所谓的袁粉,另一部分则是享受作者客观谈史乐趣的历史爱好者。

有人说,是不是人家说的历史和你的观念不一致,就让大家不能享受呢?

这样说法,我觉得不够公允。因为问题在于历史上真正的汉奸 -- 孔有德,耿仲明等人,作者都能够理解到问题的两面性,为什么唯独袁崇焕这个“民族英雄”要翻个底朝天呢?无论从历史研究的方法,逻辑,或者数学的概率角度,这都破坏了作者作品的一致风格。这不是和我个人观点一致不一致的问题。比如作者的观点认为我们一直是压着游牧民族打的,我个人也不持这个观点 -- 看看作者自述关宁军为何不敌满清牛录的原因就可以理解 -- 他们是要种田的农民,满清士兵不是。但是,这种观点之争,不会影响到对作品的欣赏。这回不一样。

以我的看法,作者完全可以把情节不变,但不加对袁的定论。于是,骂袁“汉奸”就成了很合理的事情 -- 那是黄石解套的方法,做出和袁决裂的态度,在朝野植入文武不合的概念,此后黄做出任何对袁防范的态度都成为合理的选择。而且,也抓住了袁的小辫子,使袁在“大义”上吃个哑巴亏,即便对武人轻视也不敢轻易动黄,因为这有被指控奸臣陷害忠臣的危险。历史上毛文龙对袁崇焕,恰恰是这一点上不占上风。至于袁是不是真的汉奸,那本不是此处的问题,完全可以不摊牌。因此袁或留或走都是合理的。

这样,作品的完整性得到保证,黄石一贯的利用历史的欺诈和故作姿态的特点得到发挥,未来情节的发展可以有多种可能,似乎一切都要好进行得多。

为何作者放弃了这样的写法而选择了强硬的做法呢?以他的聪明,不会想不到的。

看了书评区,我终于明白。

假如我处在这样两派如此相互攻击的火力网中,我也会昏头的 -- 也许灰熊猫没有昏头而另有他意,但是我现在的看法是这位老兄有点儿昏头。

泛泛而言,周恩来不能有邓小平在社会发展上的成就,因为他坚持的理念没有等到完全适合的社会环境,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面,邓小平一样无能为力。然而,邓等到了适合他的社会环境,于是让他的理念转化为了成功。

灰熊猫的社会环境就是那个样子,又不能要求他和老邓一样去装聋子,他能够坚持到这个时候才适应社会环境已经不容易了。

或许我的理解错误,但是现在的感觉是,灰熊猫下了楼梯,融入群众了。融入了,也离开了比他人高一层楼的位置,有些遗憾。

林彪最后是成了叛徒 -- 无论怎样想翻案,他都是一个飞跑了的民族主义者,但能认为他一生都是叛徒么?《窃明》以后的章节也许好也许不好,而我依然认为,他前面已经有写得非常精彩的部分,这一点,总是不会变的。

[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