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讨论】伊朗又一男子因鸡奸被处死 -- AllenKid

共:💬137 🌺1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洋镜这部电影本来就是冲着得外国奖去的,不足为史证

就象你不能把《红高梁》中的有关情节真当成中国制酒业的秘方吧^^

“中国民间出现大规模留学生是什么时候,都是您说的庚子事变之后。如果真的多国外更害怕憎恶了,怎么会这么多人出去?在那之前,老百姓没怎么见过外国人的时候,都拿外国当化外之地,不毛之地,谁送孩子去阿?”

——大规模留学(其实是相对于以前而言的“大规模”)代表了国人(甚至包括留学生群体本身)对列强(当时列强与在华外国人是可以划等号的)不再害怕和仇恨了吗?这二者根本不可混为一谈。如果您想否认二十世纪中前叶,大多数中国人对外国列强的恶感,我不得不说,您的工作量将会很大,而且基本没有可能成功^^

“我姥姥家解放前住在农村,那时候都有传教士去那里传教,我姥姥也没把他们当怪物,跟着还胡乱受洗了,当然也没怎么真信。”

——正是庚子国变后,在华的基督教会吸取了教训,大幅改变了原有传教策略,清理不良神职人员,不再无原则的坦护教民而引诱信众,而改更多的采由施药、办学等柔软手段拉拢新教徒。这是基督教在华进入黄金期的关键。

“所以说您说的害怕和甚至憎恶,恐怕跟闭关锁国有关而不是相反。另一方面,tg教育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您不会不知道吧,还是不说了”

——这种把一切都推给中国、推给T G的作风很不好,真的很不好,因为这其实才完全是八十年代以后,由部分柿油派媒体和学界合力制造的一个神话。

闭关锁国当然会影响到国人对于外界的认识,但其本身并不会必然产生对外国的害怕和憎恶(实际上,距离的遥远至少有同样的机率会产生美化的效果,例如十七、八世纪时欧洲对中国的想象)。且不说鸦片战争前,即使满清也不是完全与外国没有任何交往,并没有把洋人看成妖魔鬼怪,也没有传出什么洋人膝盖不会打弯之类的奇谈,这些怪论为什么在鸦片战争后产生、并得到大范围的快速传播,其本身就是“无风不起浪”的最好例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