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转贴】吴仲华和他的三元流理论 -- 晨枫

共:💬27 🌺7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转贴】国际航空发动机的三维设计理论鼻祖在我们中国

外链出处

吴仲华是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斯贝发动机的重要理论创始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回国,57年被打成右派,以后再无建树。70年代中国搞斯贝发动机派员去英国罗.罗公司学习,该公司的人说你们为什么要向我们学习呢?我们的师傅的师傅的师傅就是你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吴仲华呀…………

作者:并双国发布日期:2007-12-02

很早以前就想写这篇文章,苦于资料的贫乏,始终无从下笔。既然这里已经涉及,无妨“丢个石头试水深”吧!

1978年夏天,因政审原因,又一次被拒绝于高考之门外,也就死心了,到青岛打家具混饭吃。某日,到北海舰队水上飞机工厂去走亲戚,无意间知道他们正忙着把水上飞机的发动机卸下来,装箱运往北京。缘由在于这些发动机是苏联提供的伊尔客机部件,每年苏联人都要来查验,合同规定这些发动机不得用于军用飞机上。运到北京是因为苏联人就要来查验了,验过后再运回来装上。全中国就那么几台陈旧的水上飞机,在画报上还是够神气的,谁知那发动机还得偷偷使用。我好奇地问道:我们自己就造不出来?担任技术厂长的二舅没表情地说:“我们自己能修理就已经不错了!”

所谓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高中时我就是《航空知识》的热心读者,每月把裤腰带扣紧一格抠钱出来订阅这份杂志,从它创刊(或复刊,记不清了)直到文革停刊。中国唯一的水上飞机部队竟然如此落魄,这与我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豪气截然不同,震动可想而知。

大约在1980年,到铁路局出差,机关里的朋友给我看一份据说是“传达到地师级”的文件,那是时任中科院院长方毅的报告,说了一大堆国际、特别是美国科技先进的故事,明言说中国落后了许多年。这些方面的见闻其实很多,自打尼克松来中国,许多杂志都介绍了国际科技动态,我很认真地记过笔记,至今还能找着一本《国外科技动态》抄摘,知道俺们落后。但方毅的“内部报告”当然有杂志上看不见的东西。记得那时铁路上有个笑话,说的是湛江港有个“调车仔”,从外轮上捡了管牙膏,回来刷牙后肿成“猪头”;给医生查验过那牙膏上的外国字,才知道拿人家女人用的“丰乳霜”刷牙了。

方毅的报告果然内容丰富,然而刻骨铭心的是吴仲华先生的故事。国际航空发动机的三维设计理论鼻祖竟然在我们中国!而这位“叶轮机械三元流动通用理论”连同它的实用方程式系列,原创者在文革中一直在中科院被罚扫地洗玻璃瓶!什么叫“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当年,雅各宾派把51岁的近代化学奠基人拉瓦锡送上了断头台,著名的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痛心地说:“他们可以一瞬间把他的头割下,而他那样的头脑一百年也许长不出一个来。”所幸雅各宾的传人至少还懂“人头不是韭菜”的道理,但老实内向的吴先生,其才华与学识是否跟上断头台无异?方毅在报告里是痛心不已的,据说“吴氏理论”应用在扫地和洗玻璃瓶上也格外干净。方毅说,有关部门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为其所生产的发动机质量问题发生了索赔纠纷,对方坚持无质量问题而僵持,谈不下去时有人想起了吴先生。而吴先生出现在谈判桌旁,罗尔斯公司的高级专家们立即向他们“老师的老师”致敬!并放弃坚持已久的立场,完全满足中方的要求。若不是这个偶然的事件,至少这位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动力大师还得多干许久清洁工的活计。唯一的安慰便是,他回国后创立的清华大学动力研究室,迄今已经走出来六位院士和一位云南省省长。

如果说,中国人对这位国际知名的航空动力学泰斗陌生不已,那么,另一位航天动力学大师就一点也不陌生。我还是孩子阶段,大约有“同姓一家亲”的缘故吧,就知道伟大的“三钱”,几乎可以同现在的孩子们崇拜那些“天皇巨星”攀比。而这“三钱”里,钱学森则又属“超级巨星”。如今时兴一个词叫做“包装”,大约过去也“包装”的,另一种类型罢了。

按理说,吴仲华夫妇也是很重要的角色,有一位外国学者评价说,如果没有“吴氏理论”,人类的喷气航空时代要推迟许多年。最令国外同行钦佩的是,吴仲华在设定他的理论及设计公式时,具有超人前瞻地预见到计算机在未来科学中的作用,其设计理论与公式都充分设定了与计算机接轨的可行性,这使“吴氏理论”与“吴氏公式”至今还在先进的叶轮机械设计里不可或缺。而吴夫人李敏华女士也是航空动力专家、院士,她还是麻省理工第一位女博士。但吴氏夫妇回国时可不如钱学森那么风光,为了回避麦卡锡制造的麻烦,他俩辞去美国航空顾问委员会(NACA)中心研究所研究员的职位,1952年另寻不起眼的勃洛克林理工学院做研究教授。这样,1954年8月1日,借暑假旅游机会到欧洲,有报导说是周恩来安排他们从瑞士绕道苏联回国的。

这样名气上远不如钱学森的吴仲华进清华动力系开办动力研究室,李敏华留任中科院。以后,吴仲华被归入钱学森的力学研究所。鉴于钱和吴在美国都是做理论的,而钱氏的归国又闹出很大动静。假如吴先生也闹出许多波澜,使得回国成为某党的胜利象征,情况肯定不同。不过宣传总归是宣传,在美国移民部里,至今还查得到钱学森填写的美国国籍申请表,只是由于麦卡锡先动手,受不得委屈的钱学森才闹腾出归国风波来。而吴氏的成就在于突破了刚诞生不久的燃气轮机二维设计理论,首创三维设计理论,从学术意义上说,吴氏的成就更具有奠基作用。直至1967年,英国召开的“叶轮机械内部气体动力学”会议上,详细介绍了他们采用吴仲华提出的三元流动理论的工作情况;1970年,在美国宇航局举办的国际会议上,宣读了“吴氏方程的计算机解”;同年,在挪威和比利时相继召开的先进压气机国际会议上,与会科学家把“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更明确地定名为“吴氏通用理论”,理论中的基本方程则称为“吴氏方程”;1976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顾问团召开学术会议,专门评论世界各国有关叶轮机械的计算方法,大会主席在总结报告中说:在过去的两年里,使用了各种形式的吴仲华的三元流动理论,设计出了非常成功的叶轮机械,吴仲华的理论在将来仍然是非常有用的工具。那时,吴先生在洗玻璃瓶。

如此看来,钱氏领导的是别人做得到我们也跟得上的工作,重复着人家早已成功甚至过气的试验;而吴氏领衔的则是别人不得不跟着走的路。钱氏之伟大在于闭门造车也能满街乱跑;吴氏的不够伟大在于别人用他的首创的理论与方程式设计制造先进的发动机,我们自己却需要从别人那里买回这些发动机。据悉,最牛B的“歼十”战机,发动机就是俄罗斯的,而且,俄罗斯发动机工厂的头儿最近说,中国人正企图用引进合资的办法,廉价获取俄罗斯技术。但他接着说不怕,怎么着3-5年内,中国人未必跟得上这项技术,而且,那时他们又有更新的技术了。

这也许叫做“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吴氏回国,没人瞧得上他的成就,因为他在美国就很低调;而钱氏则满足了“当掉裤子也要搞原子弹”的豪情壮志。偏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个效应,就是“此处不留爷,没有留爷处”,领导不重视,干啥都没门。比不得资本主义,东方不亮西方亮,NACA涉及机密之麻烦就可以投奔勃洛克林。吴氏只有耐心等待,即使白了少年头也不要紧,“伟光正”总能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改,比如方毅发现错误便立即下令,科学院里于是设了个“热动力研究所”,吴仲华领衔终于在级别上找平了钱学森。但这已经是1982年的事了,离“吴氏理论”成立,已经三十年出头了;当年三十多岁的吴仲华已经年近古稀。而且这三十年可不是其他三十年可以比的,它叫做“知识爆炸”的年代,其间科技发明的数量超过此前人类发明总量的若干倍!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吴仲华的被荒废,与钱学森的受重用,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按照“一分为二”的哲学理论,什么事情都可以解释得溜溜光滑,比马屎还亮堂圆滑。饭总得一口一口地吃,堡垒只能一个一个地攻克,三百六十行,每天解决一行还可以剩下五天过年,毛主席领导中国赶上了好时候,我们终于不必跟在别人後面爬行了,干自己的革命,不受西方影响。落后就落后,等“社会主义的草”长起来,那“资本主义的苗”都是俺们的肥料。事情都得这么想,要不然,“其乐无穷”是做不到的。

通宝推:daharr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