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对朝鲜战争的一些观点 -- gtssp

共:💬37 🌺1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我对朝鲜战争的一些观点

朝鲜战争是中文论坛永恒的话题,看这里讨论的也不亦乐乎,一时兴起,翻出一篇旧文(其实也就是一个月前写的),给大家助助兴。

我对朝鲜战争的一些观点

关于朝鲜战争,有这样几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战争是谁发动的,苏联、中国、美国在战争爆发问题上所扮演的角色,或者说是应承担的责任,中国是否应该出兵朝鲜,或者是抗美援朝的得失。我会对这几个问题作一个简单的说明,为公正起见,在行文中,将以南朝鲜和北朝鲜的称呼来称呼朝鲜南北双方。

一,从现在已经公开的资料来看,朝鲜战争的发动者是北朝鲜一方,这已经不用讨论了。

1950年6月19日,进攻南朝鲜的作战计划下达到北朝鲜人民军部署在三八线沿线的各个部队。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北朝鲜人民军600余门火炮和1000余门迫击炮开始对南朝鲜军队的阵地进行炮火准备。

4时30分,受命参加进攻的北朝鲜人民军七个师团越过了三八线,向当面的南朝鲜军队大举进攻。

从以上描述中,不难验证这个事实。

二,根据苏联解体后公开的大量资料,可以看出朝鲜战争的策划过程是这样的。

1949年9月,金日成向斯大林正式提出武力进攻南朝鲜的设想。

1950年1月8日,斯大林同意金日成访苏讨论解决南朝鲜问题。此时正值毛泽东访苏,斯大林没有就这个问题向正在莫斯科的毛泽东透露任何消息,但是告诫金日成,在朝鲜统一问题上,应当听毛泽东的意见。

1950年3月30日到4月25日,金日成等人秘密对苏联进行了为时将近一个月的访问,会商以武力进攻南朝鲜的问题。斯大林认为,现在是统一朝鲜的最好时机。但再次强调在作出决定前要听取毛泽东的意见。

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访华,向中国通报与斯大林会谈的结果。事出突然,毛泽东中断会谈,紧急约见苏联大使求证。第二天晚上,斯大林回电说:“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的谈话中,菲利波夫(斯大林的化名)和他的朋友们表示如下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该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决定。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问题的解决就应延迟,直到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中的细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转述。” 在收到电报后,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决定接受既成事实。

1950年5月15日,毛泽东再度与金日成等会谈。对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方案表示同意。毛泽东提醒金日成注意美国可能的干涉,金日成回答,“那几乎不可能”,斯大林已经告诉过他们,帝国主义不会干涉,因而不必加以考虑。但毛泽东还是提出:帝国主义的事,我们做不了主,我们不是他们的参谋长,不能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准备一下总是必要的。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三个军,帝国主义如果不干涉,没有妨碍;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也不管;如果过了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四个结论,朝鲜战争首先是由北朝鲜和苏联策划发动的,中国对此是后来知情的,中国被动接受了一个既成事实,中国对日后事态的发展作出了准确的判断,表现在中国对美国干涉朝鲜战争的可能、过三八线的可能,都作出了预估,而且在这之后组建了东北边防军,在军事上也做好了准备。

而在这个阶段里,美国人在忙什么呢?美军已于1949年6月全部撤出南朝鲜。

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声称美国在远东的防御战略把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划在了美国的防卫线之外。

在北朝鲜军队武器装备大为改善,又有大批富有战斗经验的解放军朝鲜族部队和官兵加入人民军从而实力大大加强的情况下,美军却拒绝向南朝鲜军队提供重武器,比如南朝鲜国防部长申性模要求美国提供193辆M-26坦克,被美国以朝鲜地形不适合使用坦克为理由拒绝。在李奇微将军的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南朝鲜军队,“韩国军官的军事才能从未受到过考核。部队的训练不足,截至一九四九年年底,十六个营中完成营一级训练任务的还不足半数。南朝鲜军队没有重炮,役有坦克,没有反坦克武器,也没有空军。”此外,美国在南朝鲜留下了一支人数为500人的军事顾问团(KMAG)。

以上事实,似乎证明了美国在朝鲜战争前是毫无准备的。然而,那么多刚刚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富有经验的政治家和将军们,对于朝鲜半岛内战一触即发的紧张局势视而不见,却是不可思议的。在李奇微将军的回忆录中以这样的话为美国政府的政策辩解,“到一九四九年,我们完全受到了这样一种理论的支配,即将把美国卷入其中的下一场战争将是一场全球性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朝鲜的地位不太重要,而且,无论怎样朝鲜都无法防守。.....我们对联合国充满了信心。原子弹又为我们筑起了一道心理上的马奇诺防线。这道防线使我国国民有更充分的理由强烈要求孩子们重返家园,军队遣散,刀枪入库和陆海空三军士兵复员。对这种举国一致强烈要求遣散我国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军队的做法,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后来的种种情况轻而易举地加以指责。可是,任何有前途的政治家,如果当时竟极力主张国家继续保持战备状态,继续在距本国八千英里之外的地方驻扎大枇部队,那他无论如何是站不住脚的。”“朝鲜一直处于我们的防御圈之外,在与朝鲜的关系史上,我们曾数次将其“勾销”,南朝鲜军队所以缺乏武器装备,缺少受过训练的指挥人员,主要是因为我们认为朝鲜在战略上几乎没有什么重要意义,我们关心的主要是自己不要在那里陷得过深,免得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作战。”

应该说李奇微将军的说法有相当的可信度,然而根据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反应的迅速程度来看,所谓“朝鲜一直处于我们的防御圈之外”的说法又显得十分可疑,因为一个国家的战略防御圈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根本战略的基础,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是不太可能的。尽管基本没有资料的证实,但还是有不少包括日、韩学者在内的研究朝鲜战争的学者怀疑美国在战争爆发前示之以弱的行为更像是欲取先予的战略欺骗,就像同样在战争爆发前几乎不设防的珍珠港。

我个人的推测是,如果说需要理由投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牺牲珍珠港是为了打破美国民众中广泛存在的孤立主义倾向,那么需要借口投身冷战的美国暂时牺牲南朝鲜是为了打破大战后美国民众中广泛存在的和平、厌战以及享乐倾向。顺便说句题外话,象苏联解体后政治剧变,国家机密"和盘托出"的现象极为罕见,即使在有定期解密制度的美国,也会有一些永不解密的国家机密,如珍珠港遭袭、肯尼迪遇刺等重大历史事件,其内幕至今未被公开。

三,关于中国是否应该出兵朝鲜的问题,历来是网上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朝鲜战争放在冷战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事实是,冷战是美苏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的一场不流血至少少流血的世界大战。如果有人坚持认为冷战是自由与专制的决战,不好意思,我们没有讨论的基础。

冷战的主战场无疑是在欧洲,表现形式为北约与华约的对峙。然而,在这个主战场,却没有发生任何形式的战争,残酷血腥的战争都发生在边缘地带。在朝鲜战争发生前,在欧洲,以柏林墙的建立为标志,两大对立集团的分界线已经确立,即邱吉尔在著名的铁幕演说中所说的“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铁幕。而在冷战的边缘地带,如中东,如非洲,如朝鲜半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这就是朝鲜战争的大背景。中国当时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对于发生在自身边缘地带的朝鲜战争,是很难置身事外的。

其次必须要认识朝鲜半岛的地缘价值,其实早有人说得明白,此人就是丰臣秀吉,是他最先提出“据朝鲜以吞满洲,拥满洲以侵中国”的战略扩张路线,四百年后的田中奏折只不过是其一个拙劣的翻版而已。“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朝鲜半岛的地缘价值也为历代中国统治者所认识,也就不难理解唐高宗灭高丽时还顺便在白江村全歼日本水师(此举让日本人老实了将近一千年);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万历皇帝遣重兵大将李如松协同朝鲜联合舰队司令李舜臣(李舜臣在朝鲜军事史上的地位只有纳尔逊在英国的地位可比)进行了艰苦英勇的反击战,终于在1598年末全面击败了丰臣的舰队和陆军。其间爆发了激烈的玉浦海战、泗川海战、闲山岛海战、露梁海战等海上战争,日本海军遭到朝鲜舰队和中朝联合舰队极其沉重的打击。露梁海战是一场世界级的海战,日舰被击沉或焚毁450艘,损兵数万人。丰臣秀吉因兵败忧郁而死;而即使是腐朽没落的晚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也在朝鲜与日军作战,正是这场战争的失败,决定了大清国的国运已尽。雄才大略、熟读历史的毛泽东自然不会不知道朝鲜半岛若是落入美国之手对中国意味着什么,实际上中国同样不能容忍苏联单独控制朝鲜半岛,这也是后来为什么在苏联顾问和人民军将领的百般催促下,志愿军也坚决不南进的部分原因(另外部分原因是打不过去)。

四,关于抗美援朝的成败得失,很多人将中美敌对二十多年归咎于抗美援朝,这实在是不了解历史所致。早在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美已经交恶,在解放军攻克南京之后,司徒雷登耐人寻味的留在了南京,他甚至有以私人身份访问北京的意愿,而中共则派出了司徒雷登的学生黄华与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傅泾波(也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进行了接触,表示欢迎。但是此举被美国政府否决,艾奇逊召回了司徒雷登,并发表对华白皮书,对此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通过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到,所谓抗美援朝导致中美交恶二十多年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当然,抗美援朝加剧了这种敌对关系是勿庸置疑的。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悖论是在中美关系的接近和交好却是发生在中美另一次间接交战――越南战争中,由此可见中美敌对二十多年缘于抗美援朝说法的荒谬。

另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抗美援朝导致台海分离,这种说法更为荒谬。志愿军入朝在1950年10月25日,而美国第七舰队进占台湾是在6月28日。也许有人说,在朝鲜战争爆发前,斯大林不都让中国发表意见了吗,为什么不反对呢?面对这种说法,我只有苦笑以对。老板和你商量去个什么地方,表面是征求你的意见,实际上就是命令,你要是不开眼,不同意,哈哈,就等着穿小鞋吧。这就是当时中苏关系的实质,表面给了你选择的机会,实际上你没有选择。更何况,我前面在论述美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前“自废武功”时,曾怀疑那是战略欺骗。实际上当时艾奇逊的声明里也包含了台湾,所以我同样怀疑,这是战略欺骗。美国人肯定研究过金门之战,知道解放军的致命弱点――缺乏甚至没有跨海投送兵力的能力,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朝鲜战争,解放军发起台湾战役,当第三野战军的50万精锐部队登上台湾岛之后,第七舰队突然兵出台湾海峡,前有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的负隅顽抗,上有美国空军的绝对空中优势,后路被抄,全军覆没只是时间问题。这支能征善战的部队的覆没,甚至很可能是致命的,至少其损失绝对超过日后在朝鲜伤亡的36万人,与28军、29军在金门岛全军覆没的三个团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更有人将中共日后执政中的诸多错误、失误一并归于朝鲜战争,这种说法就根本不值一驳了。此一时,彼一时也,根本没有直接关系的两码事,怎能扯在一起。

五,关于谁是朝鲜战争的赢家,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来说说我的观点。

美国无疑是大输家。投入重兵,耗银无数,却被迫“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克拉克语。说句题外话,相比前任世界霸主英国,经常赤膊上阵的美国投入战争往往过于轻率,至少其狡猾程度不如英国,基本每一次战争都站在胜利者这一方,而美国却遭受了本不该遭受的失败。

苏联,无疑是大赢家,成功的通过一场它出武器,别人流血的代理人战争,间接挫败了美国人。并且顺便让中国陷于国家分裂的局面(即使这并非他的本意),陷于不利的战略态势。

南北朝鲜,都是大输家。战争使一个统一的民族长期陷于分裂对抗,并在国际事务中不断受制于人。

未直接参战的日本倒是大赢家,战争挽救了日本的军事工业,美国全力扶植日本,奠定了日后崛起的基础。

同样未参战的台湾国民党集团也是赢家,朝鲜战争挽救了他似乎难以避免的彻底败亡的命运。

而中国,可以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徐焰大校――“局部战争,有限胜利”来评价。

最后,我来总结一下我对朝鲜战争意义的观点。没有一个强国不是在对外战争中确立其强国地位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积贫积弱的没落大国,在立国之初就能单挑世界头号强国,并且还打出了不错的成绩,虽然不能说就此成为世界级的强国,但至少成就了成为了强国的基础。如果一个大国连自己的势力范围尚不能保持,那非但成不了强国,连自身的存续都成问题。这方面的例子远有满清帝国,近有苏联。抗美援朝,打出了五十年以来朝鲜半岛的基本格局,时至今日,面对坦然承认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独裁者金正日(这两项罪名与萨达姆一模一样),美国却多方掩饰,不敢轻言动武。为什么?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