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京北追匪记 一 -- 萨苏

共:💬91 🌺2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京北追匪记 一

过年,准备去看看局里一老爷子。有一次老尹这样告诉我。

怎样的一位老爷子呢?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老底子,神枪手,我还跟他学过一手甩枪呢。

甩枪?

对,老爷子从部队下来的,他们的年代都讲甩枪。有一回公安局打靶,遇上六级大风,所有人都脱靶,大家起哄让老爷子来。老爷子定下神来,用甩枪,结果枪抢中靶。老爷子说:没丢面子。

听来很神奇。后来老尹给我解释过其中的奥妙,大体是手枪射击经验很重要,瞄准是次要的。用手枪讲究允许枪动,不要过于控制枪的正常摆动。要无意识击发,不要有意识击发,因为越试图控制,在有意识击发的瞬间实际枪口倒脱离目标了。无意识击发反而因为自然摆动击发时正好在目标上,这是因为有经验的射手有目标意识,自然会在摆动到目标位置上的一瞬完成击发动作。

不知道我说明白不?老尹问我。

这个。。。我想还是换一个理论性不那么强的话题吧,我问他:那您在抓逃的时候实际试验过甩枪的打法么?

俺们现在的警察哪里还轻易遇到枪对枪的战斗阿。老尹感叹道,不象老爷子,当年一杆马牌撸子打得整个北京的土匪闻风丧胆。

公安局还管打土匪?老萨有些发愣,毕竟,“土匪”这两个字,离我们好像比较遥远,这个词总是和山寨,喽罗,压寨夫人什么的挂在一起的,要搁今天说黑社会,马仔,包二奶这类字样大家更熟悉些。土匪,还是北京的土匪,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如果和我说话的不是在北京公安系统抓逃犯抓出了名的老尹,我就得摸摸他是不是发烧了。

老尹翻翻眼睛,没理我。自己想想问得也是没道理 -- 真有土匪,公安局不管,谁管呢?保安?

老爷子确实打过土匪,其中还不乏在历史上写下名字的凶悍匪帮。

老爷子在刑侦大队期间主持侦破的“二韩杀人匪帮”案件,是北京市公安局成立早期的一起经典案例。由侦破一起持枪抢劫案件开始,先后毙伤,抓捕在北京城近郊区长期活动的惯匪数十人,缴枪数十支。曾经纵横京津保的韩玉华,韩树华匪帮在三天内被彻底瓦解。老爷子因为打掉这个匪帮,获得公安英模称号,受到当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接见。只是由于这起案件的审理和案犯的处理都在河北进行,因此其侦破过程在北京反而成了一个空白。

这个匪帮,是原国民党河北第十行署专员王凤岗的残部。头目韩玉华,韩树华两兄弟,河北固安人,是王凤岗部下的左膀右臂,从日本侵华战争时代起就横行河北乡里。1949年以后,二人率领王部残军数十人在京津保三角地带潜伏下来,长期为匪。由于这个匪帮成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当地人,人熟地熟,是真正的“土匪”,而且经验丰富,狡诈凶狠,尽管各地公安部门对它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反复追击搜剿,手段用尽,始终不能伤其要害,其巢穴究竟在何处,更是一个谜。

这股土匪生存力如此强,和他们的首领王凤岗颇有关系。

说到王凤岗,可能上了年纪的朋友会觉得有点儿耳熟,

没错,就是那个《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中提到的王凤岗。熟悉军事的朋友还会记得有个特殊的名词叫做“王凤岗工事”,也正是此人发明。

王凤岗,河北省新城县(今高碑店)西双堡头人,原为当地土豪纨绔,七七事变后拉起一支武装,1938年曾接受八路军改编,1940年投靠日军,任新城县保安副队长,所部编为皇协军,自此成为铁杆汉奸。

由于王凤岗是“八路变”,因此他非常熟悉共产党方面发动群众,见缝插针等作战方法。王颇为精明,和八路军较量的时候针锋相对,你不是善于群众工作么?我打不过你的兵,就专杀你的“群众”,你不是善于鱼入大海么?我就化妆八路,到“大海”里面搞暗杀。你不是善于内线统战么?我搞假投降,专门诱使你的内线暴露一网打尽。

王凤岗所部,表面为军,实际为匪,因为习惯在脖子上系一条汗巾,被当时抗日军民称为“白脖儿”。他们对当地非常熟悉,成为日寇的得力帮凶。平西抗日政府在潭柘寺一带原有一片称为“里十三外十三”的根据地,共由26个村庄组成,由于地理位置偏僻险要,日军一直无法进入。“白脖儿”却为日军带路,终于将“外十三”攻克,抗日武装被迫退守“里十三”,根据地缩小了一半。

所谓“王凤岗工事”,则是他针对八路军特点修筑的防御阵地,学名为“三角暗碉”,利用三个相互支撑的炮楼,炮楼周围的壕沟,炮楼下的低矮地堡共同构成防御体系。当时八路军在和王凤岗部交战时,曾遭到这种“王凤岗工事”的大量杀伤。

1945年日本投降,王凤岗率部投国民党,1946年被任命为新城县长。

作为地头蛇的王凤岗,其反共经验和手段远比看上去威风十足的若干国民党大员更为难以对付。加上他的顶头上司,安霸五县联防司令朱玉魁也是一个反共专家,和大多数北方国统区国民党越打越没信心不同,他们这个地区罕见地出现了共产党无法生存的局面。当然,这是以王凤岗无视乡里之情,对当地“通共”百姓进行残酷杀戮为基础的。韩玉华当时就是王凤岗派来清扫地方的“还乡团”首领,这种出手冷酷的作风,也成为王凤岗残部在作土匪时的重要特点。

朱玉魁也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他堪称老牌子的共产党员,曾担任八路军冀中第十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在战斗中被俘,但又从日军手中逃出,此后担任热河纵队独立第一旅副旅长,这个级别的八路解放后都是将级军官。但朱看错形势,1946年投国民党,利用其对共产党的熟悉,成为国民党在冀中的一根钉子。直到1948年11月,眼看国民党情况不妙,朱又掉头率部投回共产党。朱深知共产党对叛徒的处置之严厉,因此不但不敢要官,而且立即找到自己的上级深自忏悔,以求活命。最后他的悔过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原谅,1950年朱入狱,但七十年代被重新划为起义将领,在政协工作。

王凤岗则跟着国民党一条道跑到黑了。他尽管资历上只是一个土豪,但“王凤岗工事”打出了名,在正规国军一片惨败中就成了典型。1948年,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请来两个反共“土国军”的干才,一个是河北的王凤岗,另一个是河南省邓县保安司令丁叔恒 – 这也是个名人,就是电影《小花》里面逼死赵永生一家,弄得两个小花阴差阳错的“丁大牙”。而“王凤岗工事”,和“陈明仁防线”,也成了国民党军打防御战的两大法宝。

再好的工事也要人来守,平心而论,我觉得王凤岗那套用八路的手段制约八路的心得,远比什么工事好用。但国民党始终不悟,只捡好学的来用,“王凤岗工事”没能挡住国府大军的溃败。1949年,王凤岗的部队终于对上了解放军的主力,这才明白自己也只有在一亩三分地折腾的能耐。王凤岗的主力河北保一旅被歼灭,自己借口开会跑了,一直跑到海南岛临高县当县长。后来又跑到了台湾,据说还在那边海岸上修过王凤岗工事,防御解放军登陆。

实际上,王凤岗工事,无非强调的是平面交叉火力和垂直交叉火力的相互配合而已,对“土八路”有很强的针对性,然而,那是建立在土八路没有炮的基础上。一旦遇到有重武器的对手,这种工事就是活靶子,价值并不高。1966年,王凤岗由于台湾军政内杠死于狱中。

王凤岗虽然跑了,但他的手下残部却依然在北京周围活动。这些他的亲信多半血债累累,于共产党有杀亲之仇,知道自己投降也没有好结果,所以成了当时罕见的铁杆土匪。韩玉华,韩叔华兄弟这一股,就是如此。由于跟着王凤岗反了多年共,他们的确对共产党的作风手段比较熟悉,因此很难对付。

当时国民党也曾给他们一个番号叫做暗杀团,委任韩玉华为大队长,韩树华为副大队长。但是从本质上说这支武装并没有什么政治理念,国民党也没有任何薪饷或者人员装备给他们。他们日常以抢劫为主,先后在平津保地区制造大案数十起,杀人近百,是地地道道的刑事土匪。

这个案件让我十分好奇,既然老爷子就是侦破这起案件的直接当事人,便请老尹帮忙,看看老爷子能否提供些更加详细的侦破经过。

没有几天,老尹略带得意地给我发来了一大串音频文件,道 – 不但请老爷子讲了,而且还录了音,你自己听吧。

赶紧听吧。

听了好久,终于决定给老尹打个电话。

我说,老尹啊,老爷子说话怎么有点儿攮攮的,听不大清楚呢。

哦,老爷子以前在部队的时候负过伤,让日本歪把子机枪把头部击穿了,伤好之后,说话就有点儿不太清楚。因为受伤,他才从部队改作了公安。

什么?我一愣。

想起来了吗?老尹问我,忘了对你讲,老爷子大名王培伦,你在前面的文章里写过他的,那时候你把老爷子和他战友弄混了,老爷子从医院出来没有回乡,是到了北京市公安局,加入了刑侦大队,当时的大队长,叫马永臣。

谁是马永臣?当年国家领导人称他是中国的福尔摩斯啊。

[待续]

[因为需要出差,可能有一个星期上不来,等上来了接着续]

关键词(Tags): #韩树华(大圆)#王培伦(大圆)#王凤岗(大圆)#韩玉华(大圆)#马永臣(大圆)#京北追匪记(Andor)元宝推荐:MacArthur, 通宝推:为中华之崛起,大圆,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