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建立能源农业园区的设想 -- caudag

共:💬25 🌺6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关于建立能源农业园区的设想

业余研究用,写了好几年,为混分计,重新发出来,拍砖轻点哈。

一、对中国当前发展形势的判断

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二0一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的目标,而这需要有能源和矿产资源作为物质支撑。而国家“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和2020年远景目标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我国资源约束将可能伴随工业化过程,而且与西方国家工业化阶段相比,我国已没有廉价利用全球资源的外部环境。其中能源的供给形势尤其严峻。

国际市场油价的日高一日,日前超出每桶70美元,给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据美国能源部和世界能源理事会预测,全球石化类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石油39年、天然气60年、煤211年,而其分布主要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和中东地区。中国是石油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专家测算石油稳定供给不会超过20年,很可能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2020年就是石油供给丧失平衡的“拐点年”。

石油除了作为能源,而且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石能源,有“现代社会血液”之称。它是纺织、电子、化工、材料等现代工业产品的基础原材料。油价高涨、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和高速增长的需要,形成无法调和的矛盾,直接制约我国加速建设“全面小康”和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之下,发展能源农业和生物质产业是时代的需要。专家认为,我国有条件进行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规模工业化和产业化,可以在2020年形成产值规模达万亿元,在“石油枯竭拐点”形成部分替代能力。

发展能源农业和相关的生物质产业,将使人类进入全新的发展模式。在这种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一定要抓住机会。对于中国而言,发展发展能源农业和相关的生物质产业,将有效形成庞大的相关产业,扩大内需,解决环境污染、三农问题、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在人类能源利用方式发生变革的前夜,有必要对历史做一个回顾。本文对能源农业从字面上从能源和农业两个方面进行阐述,总结能源在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作用,以及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和现实困难,并试图建立新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二、能源农业之能源篇

1、 从历史、生态学的角度看能源与工业化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资源,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和地球整个生态系统都必须能源才能维持运转。因此,能源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能源利用的格局直接关系着政治格局的变化,能源利用的格局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的效率和开发的程度密切相关。

人类目前利用的能源有生物质能源、风能、太阳能、核能和化石能源等,但是以生物质能源利用的历史最为悠久。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把畜力也作为能源形式的一种延伸,因为人力和畜力的使用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中有很长的历史。我们可以以化石能源的利用作为历史划分的标志,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利用代表着人类工业化的开端,而同样,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人类将采用包括生物质能源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作为社会发展的能源,人类社会将进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为什么化石能源能够将人类社会带入工业化社会?这是它的自身特点决定的。人类社会要进入工业化社会,所需要的能源必须有能量密度高,便于储藏和运输,采集和利用简单,它必须能使人类大规模、廉价、方便地使用。这只有化石能够才能满足条件,生物质能源密度太低,分布分散,采集和运输成本高,无法大规模、廉价、方便地使用。水力作为能源使用在人类社会中也有很悠久的历史,如英国工业化前夕,在纺织业上就大量使用水力,但是水力资源有地理局限性,只分布在特定地理位置,不能运输和储存,并不具备大规模廉价使用的特点。而风能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能量密度低,而且不能储藏和运输。人力和畜力都有生物极限性,尽管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有着自己的历史地位,但是不足以满足工业化的要求。而化石能源所需要的技术以煤炭的利用最为简单。因此,经验性的认识是人类工业化的路径只能从利用煤炭开始。煤炭的大规模使用促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对采集、利用技术比较复杂的石油的利用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之一。

中国也拥有庞大的煤炭储量,但是为什么中国无法先于欧洲实现工业化,这是一个历史公案,本文在此从能源的利用上对此进行阐述。

从生态学上来讲,农业生态系统种植业的单位面积可以供人类食用的物质产出高于畜牧业,也更稳定,而游牧社会则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单位面积生产力低下、不稳定,为了获得农业地区的粮食,因此不得不一再入侵农耕地区。

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内,中国的农业技术一直是世界领先的。中国农业以精耕细作著称于世,中国的农业技术与耕作制度,以及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至今其中不少思想仍然有时代意义。而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世界上仍有八亿人口处于饥饿状态的环境中,中国以有效的生产组织、科技进步、国家投入,成功地以世界上百分之七的耕地解决了百分之二十二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

中国古代农业可圈可点之处甚多,这里只说两点,对肥料的利用和畜力的利用。中国古代从秦代就开始用粪肥浇灌农田,中国农民一直有意识地通过收集人畜粪便、种植绿肥等积肥手段以涵养地力,直到西方化肥传入中国之时,中国一直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对于肥料的重视延缓了土壤养分消耗的速度,初步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生态循环。而其他国家如古老的巴比伦王国和曾经是罗马帝国粮仓的西西里岛、北非地带,因为耕作技术不如中国,变得十分贫瘠。此外,畜力的使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使用牛作为主要的畜力,并且在世界历史上最早采用轭,轭的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畜力,对土地进行深耕。而欧洲国家则长期利用马来耕地,也没有使用轭,无法充分利用马的力量。采用轭之后,马能够拉动的重量是没有轭时马所拉动的重量的3倍,这样,土地无法深耕。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中国古代能够供养起庞大的人口,抵御外族侵略和自然灾害,能够将自己的种族和文明延续至今。而学者也指出,美洲的土著没有发展出高级的文明,也与美洲没有马等大型家畜有关。虽然美洲拥有玉米、土豆、红薯等宝贵的自然作物资源,但是在欧洲人开始大规模踏上美洲之前,土著人最先进的印加帝国仍然停留在石器时代,而玛雅和阿兹特克帝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就更为落后,没有马,就缺少战争工具和生产工具。而美洲特产的羊驼无法负担大量物质的运输,美洲土著已经发明了轮子。但是由于没有大型家畜可供役使,因此美洲社会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而蒙古人能够几乎将欧亚大陆全部征服是充分利用了马的力量,而西班牙和葡萄牙能够完成大航海时代,掩有庞大的殖民地,是很好地在航海上利用了风力的结果。

但是,在化石能源被利用之前,这些能源利用形式都无法将人类社会带入工业社会。

但是为什么欧洲能够进入工业社会,而中国不能,这个问题很难解答。这可能与欧洲的农业结构有关。由于气候的原因,欧洲更适合畜牧业。欧洲尤其是北欧的畜牧业比重很高,而中国的畜牧业在古代一直是依附于种植业的,除了役用的马和牛等草食家畜之外,所养的都是能够利用农业和生活废弃物的杂食动物-猪。在今天看来,这种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但是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欧洲畜牧业比重很大的农业在化石能源被欧洲利用之前,欧洲社会的经济发展即便在罗马帝国时期也是无法跟中国相比的,在黑暗的中世纪,跟中国的社会发展差距更大。欧洲的农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很高,这使得欧洲无法供养庞大的人口,而且农业生产不稳定,畜牧业的产品肉需要香料保存才能保持食用的可口,本来在阿拉伯人、土耳其人、蒙古人征服狂潮中欧洲很有可能被全部征服,但是最后还是留下了西欧这一小块地方,西欧人为了得到生活必需的香料,在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将通往香料的目的地的通道都堵住的情况下,不得不开辟新航线,在哥伦布的错误航海意识下“发现”了美洲。而美洲土著在漫长的岁月中由于缺乏跟亚欧大陆的交流,无法得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和物质,另外美洲对欧洲人带来的疾病没有免疫力,这使得欧洲人的征服代价极为微小。美洲的玉米、土豆等新作物品种传入欧洲,使得欧洲乃至全世界人口都急剧增长,美洲的贵金属和西北欧-非洲-美洲的三角航线奴隶贸易使欧洲尤其是西北欧财富、人口急剧增长,超过了以前人类历史时期财富和人口的增长速度。世界上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由于没有象美洲这样人口稀少、土地肥沃、面积广大的土地来消解人口急剧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所以即便是中国这样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也无法利用充裕的煤炭资源。换言之,欧洲人在农业生产远落后于中国的情况下,通过对美洲代价低微的征服,经济和社会发展获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正是在海外需求急剧增长,纺织业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不得不向能源反求,最终抛弃水力在纺织业上的使用,采取使用煤炭作为能源。1785年蒸汽机首先被应用在英国政府保护最强的行业——棉纺织业上,并极大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炼钢技术、航运、铁路运输业和机械制造业随之迅猛发展。

煤炭的使用帮助英国成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而德国对电力和石油的使用则使得德国最终打破由英国和法国的优势地位,将英国和法国几百年苦心经营所建立的殖民体系彻底撕裂。而众所周知,最终核能的使用——原子弹的使用最终成就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美国今天在中东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宝贵的化石能源—石油。而今天世界目前所消耗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

农业的发达对于人类实现工业化的作用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按照道理来说,在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进入工业化之前,中国的农业技术和欧洲国家相比要远远超出,尤其是对于肥料的使用上,使得农业生产得以维持原始的闭环生态循环,土壤肥力得以休养,中国似乎应该先于欧洲实现工业化。而现代农业上化肥的使用,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才由德国开始大规模使用,而农业机械化的标志拖拉机更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在美国采用。而法国在二战之后,才完成农业现代化,而法国的工业化早就已经完成。因此,农业生产的发达并不一定先实现工业化,相反,农业的现代化需要工业发达之后,对农业进行技术和装备、物质上的支持,如化肥、农业机械等。而对于今天中国农业现代化来说也是如此,只有在发达的工业化前提下,才能促进农业现代化。

欧洲国家的兴起,对美洲和非洲的掠夺是其兴起的开端,终以化石能源的使用为契机,开启工业化之门,我们在今天看来,也无法想出另外的工业化途径,但是掠夺的轻易,使得欧洲和后来兴起的美国等国家轻视、忽略自身发展模式的局限性。化石能源虽然可以大规模、廉价、方便地使用,但是终究储量有限,因而只是权益之计。而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更有化肥、农药等许多工业产品应用在农业上,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然而由于欧洲国家缺少中国发达的农业传统,欧美国家并没有如何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物质、能量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闭合循环的实际经验,这使得中国古老农业的合理因素也被现代农业所抛弃,事实上,工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成了问题。

相反,欧洲人在这样不稳固的能源基础上,并未觉察到其潜在的危险。对美洲、非洲掠夺起家却代价轻微的历史始终使欧洲人陶醉,使得欧洲人和后继者美国和日本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然资源采取野蛮掠夺式地使用,对弱小民族的人力资源进行野蛮廉价利用,最终使得西方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摧残越大,对弱小民族和国家的伤害越深。欧洲所开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个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对外掠夺、对内压榨、社会分配不公、动荡不安的模式,因为,欧洲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公平分配自然资源并无历史经验,只有在惨重的环境和社会代价面前,欧美等国家才能最终醒悟。显然,在欧洲所开创的发展模式下,强国之间势必要争夺能源和矿产资源,争夺市场,两次世界大战都因此而起。而美国在和苏联的冷战中,不得不扶植日本和德国这两个发动世界战争的国家,并且为了围堵中国,将东南亚国家也纳入到其扶植范围之内,在有限的地球资源状况下,为了在意识形态之争中显示其发展模式的先进,美国不得不出让、分享原来由欧美所垄断的自然资源获取渠道。在资源消费者群体扩大的背景下,欧洲所开创的对自然资源浪费无度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对地球的环境压力也越大。显然,这样的发展模式是无法持久的,因此,在冷战之后,美国不得不减小扶植的范围,因此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是不奇怪的。

但是即便只有欧洲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分享地球资源,按照目前西方的高消费方式,地球也是无法支撑的。因此,明智的办法是,在矿产资源枯竭之前,尽快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使人类社会仍然能够延续下去。这是历史的大趋势。违背这个历史趋势,无论它曾经多么强大,都会衰败、灭亡。

关键词(Tags): #能源#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通宝推:本嘉明,szbd,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