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致西西河的新兵们(上) -- 厚积薄发

共:💬131 🌺794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不得不说的话 (二)。

这个帖子谈谈萨苏和冰冷雨天。

老冰曾是河里的几个大佬之一。他写的《军国幕僚》和《冰眼看日本》对了解日本提供了很翔实的材料。他据说是河里几个最著名的右派之一。他的离开曾经是河里非常大的一个风波,起因是老冰说了毛主席一句很重很重的话。有兴趣的河友可以去看看他的博客家园,当然现在已经人去楼空了,也不知道当年的吵架贴留下来没有。

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我不赞成他说的话,我个人也认为他回帖的态度不是很好。我曾经揣摩过他何以说出那么重的话。我不是老冰,不知道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在《屋场记事》里描写他的知青生活时,给我的印象还是乐观向上的,没有流露出什么怨毒之情。但是我将心比心地问过自己,“如果我最美好的青少年时代如他们那一代人那样荒废掉,我会做何感想?”思索之后,我的答案是我没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当年的知青们才知道。我甚至也不知道老冰是否是因为文革的个人经历而对老毛有怨恨,但是我还记得我自己小时候有强烈的求知欲,却不得不面对糟糕的成长环境。那种精神上的苦闷和痛苦,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我反对“诛心之论”,但是我推崇“反诛心之论”,也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对于十九年前的天安门事件,从我推荐陈郢客的帖子来看,大家不难揣测我的态度。但是在回完网友的帖子之后,我扪心自问,如果当年上街的是我,怀着一腔爱国之情流血牺牲,甚至连自己最爱的人都失去了,到头来却有人告诉我说当年我们做错了,而且好像真的有可能我们做错了,我心里会作何感想?

那一刻,我潸然泪下。

××××××××××××××××××××

回头再说说老萨。老萨曾经有一篇文章讲述他的家人在文革中的遭遇。他尤其惋惜自己的母亲学非所用。在使用论据时,他犯了一个错误:他说滴灌的喷头是北京农机所发明的。事实上这是以色列发明的。当时就有网友回了一句:“又在信口开河”。其实这位网友完全可以说,“有个问题”或者“捉个虫子”。撇开这个,老实说我也感到很奇怪,萨苏考据一向是比较严谨的,何以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我已经忘了萨苏是如何这么认为的了,好像是他的长辈告诉他的(对不起,实在没找到这篇文章--他的文章也太多了一点)。但是我自己曾经揣测过。从萨苏的文章里,我能感觉到他是一个比较感性细腻的人,例如他自述读八路军总部突围的文章曾几次掉泪。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惋惜于几代人的青春荒废、学非所用,感情冲动之下可能写文章的时候就没有多想了。

拿我自己做例子,我的帖子但凡自己删掉的,都是说了不合适的话。我自认为在河里不出名的小ID里,我的文章还算是比较四平八稳的了。但是我把自己说过又删掉的一句话列出来,大家看偏激不偏激,当时看到的网友可以作证:(大意)

在国外的中国人如果不会争取政治影响,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大难临头,也不过是往焚尸炉里添点纸而已。

说这句话的背景是我在翻译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几封电子邮件的时候,感慨于国人对此事的不关心。

总结起来,在网上讨论时,不要忘了人都是有感情的。有过切肤之痛的人,他的观点必然受到感情的影响。经历越痛苦,受感情影响的可能性越大。九霄环佩河友曾写过一个很好的帖子(历史照进现实,情感照进理性)来表述这个观点。作为补充,我建立了一个粗陋的数学模型来解释感情因素在评价毛泽东的争论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这个帖子讲的是“宽容”。毕竟,我们都是有感情的人,不是精密的机器。网上讨论,不但要自己不冲动,还要理解别人的冲动。

×××××××××××××

附记:作为感情影响判断的例子,我发完第一个帖子没多久,就有Doob河友指出我的错误:老兄太悲观了。很好,充分说明了“关心则乱”和“没经过考证,外行就不要装内行”的道理,立此存照。

待续

通宝推:上古神兵,逐水而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