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是否可以建立关于某些专题的合集或者列表呢? -- 荷子

共:💬30 🌺1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谢谢
家园 参与

受到菏兄的鼓励,我也来搀和馋和,贴上我原先写的一个东西,似乎与菏兄讨论的事有关。其实不是原来的,因为原来的找不着了,我重写的。

百科全书、大字典、辞海等这些大型工具书应该办到网上

百科全书、大字典、辞海等这些大型工具书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是现代科学精神的载体,当年法国的启蒙派的一支就曾叫做大百科全书派。

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些大型工具书面临着新的机遇,如果将这些大型工具书办到网上,就能发挥过去无法起到的作用。

把这些大型工具书办到网上与原来的纸质书相比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普及性与方便性。

过去这些纸质书只能放在图书馆内供人们查阅,因为工具书的特性,虽然是厚厚一本,有时甚至是几十本,用的时候却只查几条,不可能让每个人搬回家一本,何况还不止一本。

由于这些纸质书只能放在图书馆内工人们查阅,对大多数人来说,要查阅这些工具书都是很麻烦的事,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很多人都付不起。

因此如果把这些大型工具书办到了网上,随着网络的普及,科学奖前所未有地走到广大的民众中间,尤其是广大的青少年中间去。

另外由于网上编排的灵活性,可以容纳多种多样的索引检索方式,能够大大方便我们的检索。

其次是内容的充实,包括更新迅速,容量扩大,以及可以引入全新的表现形式。

过去大型工具书要再版修订时难免要兴师动众,旷日持久,还难免挂一漏万,有些条目等出来就过时了。在网络上却可以随时对个别条目进行修订,只要选对负责各个领域(条目)的人,就可以保证各个领域(条目)的可靠性,用不着兴师动众,集中修订。

网络的容量也是纸质书无法相比的,可以扩张条目,增加内容,尤其是可以用纸质书无法实现的视频方式演示,随着技术进步,还会有更多的全新表现形式。从普及的角度考虑,还可以把类似《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包括进来,但这需要有各领域的专家时不时地上网看看并抽空作些回应。

这也就是网络的第三个优势,交互性。科学不是一个人的事,是积累的过程,有交流才能发展。其实很多科学家,很多科研院所已经在办开放的网站,作为交流的平台,请这些科学家,这些科研院所负责大型工具书相应领域的撰写与更新,并与他们的交流网站链接起来,是为他们与广大科学爱好者,潜在的服务对象,尤其是广大大的对这些领域感兴趣的青少年,他们的潜在的后备军疏通了交流的渠道,我想他们也应该乐此不疲吧。

这也应该是科普工作的新的,非常重要的领域。为此,也可链接上基本的教科书,基本的专著,重要的相关网站网页。建立网民(可以只限学校)与专家交流的平台。

现在要在网络上查点正经的资料其实是很费劲的,所以才有维基百科,百度百科,但是由于其松散性质,不能保证所有领域都是由专家负责,内容也不够充实,因此有必要由大型机构挑头,请专家(学会)分兵把口。经费上国家应该投入经费:一方面这是从修纸质书转向修网络版书,本来国家就要投入的。一方面这是科学普及的重要方面,国家本来就应该大力投入。还有一方面就是这是网络上的内容建设,对青少年教育大有好处,国家当然应该投入。另外还可从广告补充经费。

大型工具书的内容是人类科学知识积累的结晶,让这些知识广泛传播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完)

因此在我看来雄心太大会给老铁带来过重的负担,还吃力不讨好,专业的问题还只能由专业的网站解决,此地只能是我辈普通人了解普通问题的场所。不过我好奇老铁维持(在我看来)这么大规模的网站每年得多少钱,肯花这么多时间更是使人敬佩。

说了这么多泼冷水的话,实在对不起,但我还是赞成整理的想法的,只是害怕计划过于庞大,反为不美。谢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