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府兵制的感想 -- johny

共:💬46 🌺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难说

节度使时期唐军战绩比不上府兵时期是明摆着的

有两个原因:

1 唐玄宗时期的兵将能和唐太宗手下那批猛人比吗?

2 唐玄宗时期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和奚的总体力量比唐太宗时期的突厥还是要强。唐朝军事力量不得不两线作战,穷于应付。很多时候都必须打一个,拉一个。

东北也只是守土

做到这点就不容易了,看看武后时期对东北用兵可是屡战屡败。

失去了对朝鲜半岛的控制

朝鲜半岛是高宗时期平定的,但新罗逐步蚕食原百济和高句丽的领土也是在高宗时期进行的。没李隆基什么事情。所谓鞭长莫及,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

整个西域都丢掉了

这是安史之乱的结果(猛将精兵勤王事),并不能说明节度使制度坏到哪里去。只要节度使制度稍微平衡一下,不要出现一人领数个节度使的局面,安史之乱的情况就不易发生。

对吐蕃除了韦皋在剑南的经营也是败多胜少,甚至被人打进长安。

对吐蕃的仗本来就很难打,吐蕃占有地利,对唐是居高临下,类似契丹占有燕云十六州后的形势。唐太宗时期没这种事情是因为那时吐蕃尚未崛起,且当时用和亲的办法把松赞干布笼络住了。

明皇废止府兵是不得已,而不是主动为之

所谓知易行难,看看宋、明两朝的皇帝。外寇迫在眉睫,这边的赵构和崇祯还是我行我素,想杀谁杀谁。

宋,明两朝武功均远不如唐,宋又不如明。

这正是宋、明两朝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尚不能放权于武将,权臣和皇帝在后方掣肘的结果。

明太祖把开国功臣几乎杀得精光,却是戍边的儿子造了反,恰恰说明了割据的问题。

首先,这说明不了明代存在的主要军事问题。你说的这是明初的事情,明末的边患和这个没关系,而恰恰是不能对武将放手导致的。如果有军事主官负责征讨,而不是启用杨镐这样的废物,就不会有萨尔浒之败。没有王化贞的掣肘,不会有广宁师溃,熊廷弼也不致传首九边,不是崇祯不信任袁崇焕,星夜赴援,血战皇城根的袁崇焕也不致被凌迟。

其次,朱棣的问题,恰恰是安禄山的翻版,朱元璋大杀功臣,导致北方边防不得不依靠燕王。有点类似安史之乱前期边防军区失去平衡的局面。但比安史之乱之前的局面还是要好不少的。翻翻史书就知道,朱元璋的军户和卫所制度使得朱棣在开始的阶段为了取得统帅权和指挥权的合二为一,费尽心思,要不是建文所托非人,“靖难”差点就被扑杀在萌芽状态。所以说朱元璋部分吸取了安禄山的教训,做了一些制度上的平衡。可是到最后,任何制度都要在人实行。所托非人,如之奈何?

建文帝的另一个错误恰恰和唐明皇相反,唐明皇是过度信任,建文却是操之过急。所谓失之两端。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