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毒舌:部分西媒对震灾的歪曲报道 -- 厚积薄发
走过一个街区,一座白色六层的居民楼被劈成两半,把房子的一边暴露了出来。每所客厅都有一台电视机免于地震的毁灭。但是在楼房脚下堆积如山的废墟里,一个毫无生机的脑袋和胳膊从废墟中伸了出来,而另一具尸体则从小山一样的废墟另一面可以看到。
在街道对面,一个年轻男人和他的姐姐从一座居民楼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旅行袋和满抱的床上用品。他们把这些床上用品堆积在了人行道上。
“房子里的一切都毁了,”27岁的吉永涛边说边对着二楼挥着手。“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地方住下。我们打算到一座最近建好的楼里过夜,或者到其他地方的一楼。我们不会回来了。”
数十人聚集在这条街道一个主要路口的人行道上。他们在建造一个巨大的帐篷,把毡布覆盖到几根直立的木桩上。这将会是他们今天的家,也许还有今晚,也许还有接下来的几个日日夜夜。
[评论:最后一句“这将会是他们今天的家,也许还有今晚,也许还有接下来的几个日日夜夜”无非是进一步地强调灾民的无助,暗示他们还要自生自灭下去,再次紧扣“政府失职”这个主题。]
满载着士兵的公车从街上驶过。可是却没有对这些人民的立即援助。
“我们除了身上穿着的衣服就一无所有了,”38岁的胡或锦边说边怀抱着她六岁的儿子。“我们不敢待在家里。当我们被告知安全时我们才会回来。否则我们不敢住在这里。”
她瞪视着潮湿的街道。
“我甚至不记得地面摇晃了多久,”她说到。“这次地震太大了。”
一对年老的夫妇站立在这个帐篷村边缘的一顶商店遮阳篷下。那人牵着他的狗“臭美”,但是在他们当出租车司机的儿子于地震前几小时离开家之后,他们就一直没有看到他。
“我们还没有他的消息,”58岁的母亲杨丽梅说道。“昨晚,我们一直在给他打电话,但是电话却打不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甚至不能在家等他。”
她的丈夫,63岁的垂显超,说道,“墙还立着,但是其他的东西都掉到地上了。”
救护车沿着通向省会成都的道路呼啸而去。另外一辆满载士兵的公车一路开过。
军队已经把整个地区的公车征用了,穿着绿色迷彩的士兵透过车窗看着街上无家可归的人。
“还没有人来帮助我们,”垂先生说道。“那些士兵去其他地方了。”
[评论:看到没有,人民生活多么的悲惨,政府是多么地对人民不负责任!我们把这些关键句子串联起来看看效果:
“我们除了身上穿着的衣服就一无所有了。”
“我们还没有他的消息,。。。我们甚至不能在家等他。”
另外一辆满载士兵的公车一路开过。
。。。穿着绿色迷彩的士兵透过车窗看着街上无家可归的人。
“还没有人来帮助我们,”垂先生说道。“那些士兵去其他地方了。”
想起了毛主席在中印边境战争之后的一段话:“日本报纸说我们打了一个大败仗。那么谁打了胜仗呢?总得有人打胜仗吧。”
根据质量守恒,救援部队总得有地方去吧。彭博社可是说有五万军人包括五千特种部队哟, 这些公车里的士兵不会就在街上转悠吧?
我的推断是这些救援人员去更紧急的地方了,国内的网友可以告诉我在救灾开始阶段(这篇文章发表于地震后第二天)是否有人手不够的现象。
最可恨的是这一句:“。。。穿着绿色迷彩的士兵透过车窗看着街上无家可归的人。”英文原文是:
peer可以解释为“窥视”,但是无论如何是没有什么好的感情色彩。士兵们的同情?没有。士兵们的悲伤?没有。又是留白。是作者文笔不够吗?前面的细节描写这么详细,怎么可能?我只能恶毒地揣测他是故意省略以给读者造成中共军队冷漠无情的印象。看看“无家可归”用得是多么可怜,“穿着绿色迷彩”又是多么暴力。“。。。穿着绿色迷彩的士兵透过车窗看着街上无家可归的人。”对比太鲜明了。]
此地往南几英里处,在那所坍塌的校舍前,六个士兵手牵着手在废墟前形成一道人体路障。两个女人试图挤进去。士兵们不为所动。
“还有孩子在里面,如果你试图进入的话我们没法帮助他们,”一个士兵说道。
[评论:注意,这里又提到前面的学校,又提到士兵们阻止其他人进入。如果文章就到这里打住,大家会有什么感受?一定是万恶的中共军队在阻止孩子们的父母们救援了。太不凑巧了,这样的太监版真被我给找着了,大家请看《国际先驱导报》的精彩转载,链接在这里。啥时候主流媒体也和起点的网络作家一样,流行太监了?]
唯一被允许进入的是几队救援人员和医生。一群穿着白色实验服的医生坐在一辆公车上,等着轮到他们帮忙。有些人在打着瞌睡。他们说几个小时以来没有人被活着救了出来。
[评论:谜底揭晓。在学校的废墟上的那“几十个人”是救援人员和医生。他们就是当地政府的代表。有可能因为人手不够的原因,救援人员集中到这里来了。那作者为什么不早说?你问我,我问谁?
注意看“有些人在打着瞌睡”,再联系前面的“没有人来帮助我们”,是不是医务人员也渎职了?你说太累了需要休息,怎么可能?一定是渎职了。用鲁迅的话说,“这几乎可以确定是一定的了”。
看看作者名字,Edward Wong应该是个华裔。如果你周围善良的中国人知道你是这么写文章的,你还敢继续在中国待下去吗?]
【补充资料1】刚刚在网上看到网友定远麾下的帖子:《与都江堰幸存者的对话》。下面摘录几段,补上《纽约时报》有意无意留下的空白。
电视上又一次看到温相,老人家声音带着哽咽,很可能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我又一次忍不住哭了。
他说,只要人在,我们一定还能重新把家建起来。
【补充资料2】朗润:志愿者从前方发回的消息-5月15日续
急需手套!当地救援士兵基本都徒手操作。大量的伤员,大量的找不到亲人的孩子,随时都有人死亡!
我们现在在北川县中学,一座四层楼已经挖到底。上午救出来7个孩子,都活着。刚才又挖出来两个孩子,却已经……那些年轻的士兵们都累得摇摇晃晃,但是他们挖得非常仔细,每一个孩子都保护得非常好,包括那些明知道已经没有生命迹象的孩子,对遗体也保护得很好,呵护得很仔细……
现场比电视上看到的惨一百倍、不止一百倍,我们都傻了,哭不出来。我们身处的这个小县城里,有至少两万军人们拼了全力24小时地挖,但是人力不及天力,这个城已死。
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可能没什么机会了。人力挖不开,落下的石头比房子还大。路被山的塌方冲没了,要清理是不可能的任务,这就意味着大型机械进不来。大型机械进不来,那孩子们……我跟赶来救援的一队天津特警们谈了谈,他们200人的特警队伍,光从县城边缘进入中心就连走带爬地花了好几个小时,接着又36小时不吃不睡才挖出了几个孩子,他们可算是精兵啊。
【后记】想必国内媒体正在铺天盖地地报道救灾进展,在描述普通人的牺牲与忍耐,军队的勇敢和无畏,政府的全力以赴。大家不妨回忆一下看过的好莱坞大片,我们的救灾场面是不是比好莱坞大片更加悲壮和震撼?
细节描写一向是美国媒体的长处,他们尤其擅长通过细节刻画来表达一个宏大的主题。这一向是中宣部缺乏的。但这一次,我不得不遗憾地说,《纽约时报》的细节描写用错了地方。献血的长队到哪里去了?无畏的空降兵到哪里去了?双手刨出鲜血的救援人员到哪里去了?大家看,我说“歪嘴和尚在念经”有没有冤枉他们?
既然萨苏写出了地震灾后人性的光辉,那就让我来记录人性的丑陋吧。
【附录】文章作者简介:Edward Wong,黄安伟,美籍华人,1972年出生于华盛顿特区。他的更详细情况可以在维基百科和纽约时报的网上找到。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有个想法。 1 隔路山贼 字824 2008-05-14 21:44:07
🙂谢谢。 厚积薄发 字170 2008-05-15 13:36:04
🙂【原创】歪嘴和尚在念经:地震中被埋的孩子“没希望”了(上) 16 厚积薄发 字7838 2008-05-14 21:10:07
🙂【原创】歪嘴和尚在念经:地震中被埋的孩子“没希望”了(下)
🙂花送厚积薄发 漠北以北 字18 2008-05-15 13:50:37
🙂这是应该的。其实我是相信人性的。下一篇我会讲讲普通西方人对 1 厚积薄发 字32 2008-05-15 13:54:27
🙂花送厚积薄发 要你命3k 字0 2008-05-15 13:53:24
🙂能否人肉搜索这个 edward wong? rtf0 字103 2008-05-15 08:2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