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与科大胡不归河友谈经济(一)范畴 -- 鼎革

共:💬81 🌺17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来请教几个具体问题

谢谢鼎革女士的讲解,如果能形成平和问答的交流氛围,善莫大焉。

杨小凯在他的《民国经济史》中提到了所谓1928-1938的黄金时期,但是史学家们基本同意,1912-1949年间,中国的总产出增加得非常缓慢,人均收入几乎没有增长。而且,在193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国民党登台的1927年,全国钢产量是3万吨,到1935年才达到5万吨。你指出这一段历史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提到黄金十年的原因是,有人认为在蒋介石统治下中国发展得也挺好,中国不应该搞什么共产革命,让老蒋干下去的话早就像台湾一样的发达了。你对此怎么看?

3)如何评价毛泽东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战略? 这到是个经济学的问题。这次林毅夫到剑桥大学做马歇尔讲座开始就介绍这个优先发展重工业业战略。他也写了好几篇关于这方面的论文。

我看了林毅夫的《中国经济的奇迹》,他说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为此制订了相应的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等。不知此书是否能代表他的学术观点?你认为他的观点怎么样?

9)关于**帝国主义 这是你先指出鼎革是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我才拉出老马丁来作挡箭牌。你也知道这样不好,受不得这些刺激语言,为何要先说我是经济学帝国主义呢?

奇怪,你干吗这么喜欢对人不对事。我是说用经济学研究尽可能多的社会现象的这种思维方式叫做“经济学帝国主义”,而且对此表示尊敬。我既没有说这是个贬义词,也没有说你搞经济学帝国主义所以不好,你怎么会理解为对你的“刺激语言”呢?

2)如何评价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策?你应该去问温相,他是党史军史的专家。

你似乎认为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党史军史的事情就交给相应的专家好了。我觉得世界是一张大网,要理解其一部分,就难免需要先对整体有个把握。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争,卷入了数十亿人,直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对于当代的中国人,如何看待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最大的一个理论问题;拥共还是反共,是最大的一个立场问题。如果相信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是最好的,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罪大恶极,他做的事情越多,只是越把中国拖离了世界文明的主流方向。如果相信可以存在比资本主义加多党制民主更好的社会形态,那么就可能认为毛泽东的所有错误都不过是局部的弯路,主流是完全正确的。这样截然对立而影响重大的判断,基础却是许多道德人士(如萨哈罗夫、新儒家)所不屑谈或不了解的经济学:在这一点上,我是非常佩服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与其在历史人物的“人品问题”上打转,不如直接寻找历史大潮底下的经济潜流。我很希望经济学专业人士能够在这些重大的基本问题上帮助我们。

最后再请教一个技术问题:宏观经济学书里讲,增加投资或政府购买可以拉动GDP,而且由于乘数效应会产出会比投入更多。这里讲的是不是从外部投入的投资或政府购买,如“招商引资”或借外债?在实践中,办法是增加政府开支或者减税,号称这就能够拉动GDP。这一点让我有些糊涂:如果没有来自其它经济体的投入,在本经济体内再怎么搞,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吗?增加的政府开支不是收税收上来的吗,这些税如果让国民自己不花也同样也有乘数效应?同样,减税有什么好处,这钱让国民自己花和让政府花,有什么区别?谢谢解答!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