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闲话地雷(一) -- 王小海

共:💬118 🌺6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闲话地雷(四)

日俄战争最终以日本大获全胜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世界范围内的短暂和平,就是在一战前这短暂和平的年代里,人类与军事有关的各种尝试也并未停止:日俄战争一年后,一艘被称作无畏号(Dreadnought)的战舰在英国朴茨茅斯下水,新一轮的战舰军备竞赛此展开;1911年,莱特兄弟将第一架飞机送上天后仅仅过了八年,飞机就开始在战争中发挥作用;一年之后,一个名叫莫尔(Lance De Mole)的澳大利亚工程师开始向英军推荐他发明的“能走的履带机器”......一场更大范围和规模的战争即将开始,各军事强国对此深信不移。而我们故事的主角也因为它自十九世纪以来在战争中优秀的表现开始引起大家的注意,到一战前夕,地雷已在世界范围内为各军事强国所接受并陆续装备。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一战中地雷的使用一改以前战役中往往是单方使用的情形,成为了作战双方的标准装备,配合战壕、机枪以及整个阵地防御体系,使得一次世界大战的陆战成为不折不扣的“绞肉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发生在1917年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Third Battle of Ypres),也称巴雪戴尔战役(Battle of Passchendaele.)。西线战场上最负盛名的“绞肉机”战役之一,照片中央远处是一辆陷在泥泞中的英军坦克,从战争角度讲,佛兰德斯伊普尔地区的低洼湿地实在是适合布雷......

三次伊普尔战役中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非第三次莫属,而其中地雷的使用,也以第三次最为典型。地雷配合坑道爆破的作战方式,使得英法联军与德军都组建了以一些有过矿工经历的士兵为主体的坑道挖掘爆破队伍,他们的任务即是将坑道挖掘到敌人战壕附近,然后引爆炸药或是埋设地雷。截至1917年11月,长达五个月的第三次伊普尔战役结束,留下的是德军二十七万联军三十万的伤亡人数以及很多爆破后产生存在至今的大型坑道。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也正是在伊普尔战役中,德军首先使用了氯气,这除了意味着人类军事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毒气以外,也带来了联军的变本加厉:联军的路易氏毒气的杀伤力和危害比氯气更大。同时,在一战结束时,英军已经开始在地雷里灌装毒气。于是,最早的化学地雷就此诞生。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战中两名正在布设地雷的英军士兵,在前期发展历史中,排雷的技术远远落后于地雷的使用技术,因此两位大可不必如此认真。

1916年德军索姆河前线阵地上突然冒出的十多辆履带铁甲怪物再次改变了人类的作战方式:阵地战随着坦克的出现即将成为历史,而步兵也将不再是战争中的炮灰。与坦克出现的历史意义相比,当时的德军更多的想的是如何应对这突然出现钢铁怪物的威胁,除了用拖拉机地盘造出A7V这样的大怪物应急外,还有胆大点的在英军铁甲怪物缓缓驶来的同时对其还击,发现这铁皮东西也并不是完全不可摧毁。更有聪明点的试着把炮弹埋在土里等坦克驶来触发来攻击其底盘(好像又回到了Rains兄弟改良地雷前的手法,因为当时地雷的威力不足以攻击坦克,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结果发现效果还真的不错。就这样,在德军的聪明创意下,地雷家族又多了一位重要成员:反坦克地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典型反坦克地雷的剖面结构。因为技术条件所限,早期的反坦克地雷跟人员杀伤雷一样均是压发起爆的,因此为了避免人员引爆,反坦克地雷将起爆压力调设的比较高,一般在7兆帕以上(1平方厘米70千克压力)。

在延续至今的坦克与反坦克这盾与茅的竞赛中,反坦克地雷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对于地雷家族而言,反坦克地雷与人员杀伤雷基本构成了这个家族的主要成员。然而,对于当时发明了反坦克地雷的德国军队而言,需要迫切解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反坦克雷由于起爆压力较高,对人员基本不起作用,因此一旦对方工兵部队伴随坦克作战,反坦克地雷自然就成了无用的摆设。当然,问题是难不倒为利益而发动战争的人类的。反坦克地雷与人员杀伤雷在阵地上开始以混合布置的形式出现,而这,也基本确立了以后地雷布设方式的基础。地雷这朵邪恶之花在人类聪明才智的帮助下,终于怒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出意外的话,右边那位应该是迄今为止没被地雷炸死的最有名的筒子:墨索里尼。其时是1917年春天,墨索里尼同学好好的报纸不办投笔从戎,结果在一次训练事故中触雷,后来经过27次手术,从身上取出了44块弹片(不知能否因此推断墨同学踩的是枚破甲 雷......),而他的“亲密战友”未来的帝国元首小胡子,这时候也在西线的伊普尔埋地雷呐!

关键词(Tags): #兵器#历史#地雷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