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石油与中国 -- 晨枫

共:💬156 🌺16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石油与中国

这篇帖子东拉西扯,我也不知道放在哪个栏目里好,版主大人要是看在这里不合适,就请帮忙挪个地方吧。

==============================

上周五,每桶原油价格暴涨11美元,世界为之哗然。石油价格的涨跌乃是常事,但石油价格看涨不看跌,而且涨势凶猛,这乃是不争的事实。反映到汽油价格,从去年到今年,涨幅已经超过40%,对北美的汽车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90年代后,SUV和pickup truck的销售猛增,人们不仅把SUV和pickup truck作为实用性更好的车辆使用,还把SUV和pickup truck当作时尚,不少对SUV的越野能力和pickup truck的装载能力毫无需求的人也纷纷购买,促使美国大三纷纷扩大SUV和pickup truck的生产。尽管有识之士早就指出这种浪费的生活方式难以为继,只要有市场存在,汽车公司对市场需求是不可能说不的。这本来没有什么,汽车公司就是为了利润而存在的。问题在于,从一开始,SUV和pickup truck存在严重的油耗和占地问题汽车公司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市场会消失只是一个早晚的事,用市场的“无知”换取时间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但要求汽车公司及早做好技术和生产上的准备,风向一转,立刻可以用节油、省地的小型车辆接上去。然而,在典型的北美式管理体制下,管理决策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过去N个月中业绩好的要继续扩展,业绩不好的要关停并转,一切围绕着近期的股市。这种短视的管理体制在SUV和pickup truck生意火爆的时候没有能够未雨绸缪,现在天塌下来了,只能面对一片哀鸿而慨叹时运不济。通用汽车公司刚宣布关闭4座汽车厂,都是因为SUV和pickup truck的销售暴跌,几千工人即将失业,工会还在争斗,但看来希望渺茫。

中国正在迈入汽车社会的门槛,很多人为中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而雀跃,私人汽车也正在迅速成为很多人上下班和日常代步的主要交通工具。诚然,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拉动力,汽车工业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中国经济的所有特色都不能取代两个简单的事实:石油是期间稀缺的珍贵物资,中国依然是一个地少人多地国家。中国人对拥有私人汽车的沉湎可能很快会被打破,石油价格的暴涨会加速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切都指向一个巨大的可能性:在没有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如电动汽车、超小型汽车)的情况下,中国的汽车可能不能作为一个可持续的带头产业。如果这个可能性不幸成真,中国的汽车工业做好了准备吗?

中国汽车至今沉湎在模仿欧美大中型汽车的梦幻里,对小车不屑一顾,或者三心二意。这或许有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在里面,但市场不是总是理性的,非理性的市场在强力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在一夜之间转换风向,北美火爆的SUV和pickup truck的市场在一夜之间挥发就是一个例子,同样的事情在中国也会发生,而不仅仅是可能发生。石油价格到底会涨成什么样,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谁都不知道。中国石油市场如果真正和国际接轨,取消一切补贴,甚至为了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而增加一些税收,那汽油价格暴涨是指日可待的事。那时,尚不算十分富裕的中国人的目光将转向哪里,这是不难预计的。今天的中国汽车工业还沉湎于D级(如大众帕萨特)以上汽车,但A(如Renault Twingo、Toyota Yaris)、B(如大众波罗、迷你)、C级(如大众高尔夫、福特Foxus)才是中国汽车工业应该狠下功夫的,否则通用汽车公司的悲剧在中国重演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汽车工业至今沉湎于价格牌,似乎只要价格足够低廉,就能保证畅销。人们总是喜大厌小,这在过去或许是正确的,在石油价格看涨的将来,将不再成立。北美的二手汽车市场近来火爆,原因无它,正是很多人忍受不了耗油厉害的SUV和pickup truck,纷纷换耗油较低的小车。在加拿大,汽油价格每上涨5分/升,同样的大油耗二手汽车以旧换新价就跌1000加元。换句话说,在过去一年里,大油耗二手汽车的以旧换新价平均已经跌了8000加元。去年在Alberta销售的新汽车有2/3是pickup truck、SUV和minivan,今天的数字将十分有趣。在这样的大气候下,中国汽车如果不改弦易张,将走进死路。发展越快,死得越快。

这还只是汽车工业的问题。从国家整体发展来看,中国的城市发展也正在进入关键的转型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一谈起现代化,实际上就是欧美化,在城市发展上,更具体到美国化,一切为汽车交通而设计。汽车是现代北美社会的福音,也是祸水。汽车不光使购物、出游更加方便,也使远途通勤成为可能,极大地扩展了人们的就业机会。换句话说,居所不变的前提下,可以考虑的工作地点的选择大大增加。但汽车不光耗油、产生污染,也极大地占用土地资源,道路、隔离带、停车场都是很占地的。美国人口只有中国的1/4,但国土面积相差不多,可耕地的比例要高很多。如果把美国的人均道路面积搬到中国来,中国至少得有4个现在的国土那么大才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即使在西方,城市发展方向也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的课题。城市是社会发展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发展。在历史上,城市化意味着人口和资源的高度集中,还有产品和公用设施的高度分享,这是生活高效化的象征。但随着城市的无节制地扩大,为了维持城市运作的overhead(怎么翻译?公用设施?基础设施?)越来越大,最终损害了城市的高效。当城市中心的生活质量越来越糟时,人们向郊外迁移,造成城市的进一步扩张,和中心城市的“潮汐”化,白天的沸腾和晚上的死寂交替。同样的故事在无数北美城市反复上演。

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趋势是蜂窝化,将一个连片的大城市划分为众多的蜂窝,每一个蜂窝都是自我完备的小城市,具有居民区、商业区、办公区、工业区甚至农田、水电,极大地减少出行和货运的需要,而是用现代通信实现虚拟交通。

旧金山的金银岛(Treasure Island)是海湾中的一个原军事基地,和有名的海湾大桥(Bay Bridge)相连。这里原来是海军基地,军方撤走后,交还给市政当局开发成为全新的居民区。作为生态城市的试点,新城将建4座40层高楼,1座60层高楼,由曾设计芝加哥西尔斯大厦、上海金茂大厦等著名建筑的SOM建筑事务所设计。这些高楼将采用最新的环保技术,有绿地环绕,包括自己的办公、居住和商业、服务功能,自不在话下。有意思的是,岛上将包括一个有机农场,一个风力发电场。风力发电场将提供大部分所需电力,有机农场不光提供就地消费的菜蔬水果,还是有机废水处理和水循环的场所。岛上设立公共停车体系,渡口离所有居民和商业设施都在步行距离内,以鼓励居民少用汽车。

旧金山的例子中国不见得可以照抄,但这种新的城市规划思路是值得借鉴的。实事求是地说,这样的花园城市的概念在19世纪的英国就有了,没有获得成功,很大的原因在于19世纪花园城市的出发点是社会结构,而不是经济、环境的必然,在廉价的汽油的尚且充裕的土地资源面前一攻即溃。时代不同了,能源、土地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通信、网络和现代物流体系使很多职业亲临其境的工作方式不再必须,自给自足的蜂窝式的花园城市或许应该成为主流,至少中国在城市规划时应该加以认真考虑。否则环路越造越多、交通越来越挤的死循环只会继续,死结越打越死。

说得远一点,工业化从小而全的农业社会里脱出来,形成现在的专业化、规模化的特点,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物流流程越来越长。到了蜂窝化的后工业时代,或许趋势会逆转:人们不再依赖佛罗里达的桔子、厄瓜多尔的香蕉、新西兰的羊肉、加拿大PEI的土豆,而是转向就地有机农场生产的果蔬。一年四季供应同样来自远方的东西的超级市场被四季分明的就近新鲜果蔬所取代。如果这个趋势延伸到工业领域,规模化的但依赖远程运输的工业模式也会改观,那时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就将面临挑战。这一天很遥远,但不是没有可能。

石油价格暴涨是能源、原材料紧缺的先兆,这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个信号,信号揭示的是什么我们并不清楚,但我们必须开始思考,不要等到像通用汽车公司那样,死到临头了只好两手一摊。中华民族的复兴机会来之不易,决不能糊里糊涂丢掉了。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班门弄斧元宝推荐:爱莲,范适安,老马丁,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