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 陈经

共:💬127 🌺56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中国产生世界级企业的路径选择(一)

2008年的福布斯世界五百强企业公布了,26家内地企业入选。数量是一年年在增多,2006年13家央企入选,2007年16年,今年就有19家了。另一方面,中国的“世界级”大企业,如中石化、中石油、中移动、中电信,正因为是央企,其实不过是依靠中国庞大的市场,依靠行政优势“窝里横”把总产值做上去,混入500强的。入榜的民企只有联想一家,勉强算得上世界市场跨国公司,总部都搬到了美国,但它的主要利润来源还是靠中国市场。

当然500强企业多了,也不是坏事。如果这些央企连500强都混不上,说明中国实在太落后了。混进去了,说明比从前有进步,中国市场算是做起来了。而且外国的500强,这类也不少,石油公司、电信公司非常多。国资委计划发展出约30家世界500强央企,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目标,目前来看把握很大。这一步,只能说是正常化,最起码的目标。

一个发展方向,是央企要向外发展,搞成跨国公司。由于央企财雄势大,集团化作战,后面还有中国政府的无底线支持,在外面大搞收购自然是应有之义。从财力上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中国央企收购不了的公司。但是,央企的经营与扩张,无论如何会有国家与政府行为的印记,不可能除去。出去收购,会因此遭到对方政治性的抵制。而且,央企的全球化运作,要发展出真正的全球化企业效率,也会有本质的困难。收购来了,玩不下去,也不是好事。

所以,很多经济学家指出,中国的企业竞争力提高,需要出现一批真正的全球化运作的世界级大企业。例如华为公司,2007年实际销售额是125亿美元,离500强榜尾也就是40亿美元的差距,而且72%靠的是海外营收,这就相当说得过去。同样是民营的联想集团,167.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第499名,但从营运水平、员工收入看不如华为有说服力。2008上半年华为的销售增长又很好,据说有120亿美元,全年真正冲入500强希望不小。海尔集团从销售额看也似乎可以,但是众多子公司算不算一个整体,销售额如何统计,就不太清楚。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备选并不是太多,特别是象华为这样技朮与营销上过硬的,很少。韩国的三星公司,2007年销售额超过1000亿美元,靠的是强大的全球市场营销与研发实力。中国出现一批这样的大企业,似乎在十年内希望不大。因为世界级公司的成长需要时间,现在不具备一定规模,象google这样短期内横空出世的希望就不大了。这也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除了资源垄断型公司,产生世界级大企业非常困难。印度的信实(Reliance)集团,靠开办很多实业进入500强,已经是很不容易了。所以,也就是中国印度靠庞大的规模,能在世界500强中另类一下。

要产生真正的世界级大企业,从中国人的素质来说, 显然不是本质问题。小小的台湾、香港,分别有6家、3家企业入选500强。但是中国内地改革开放已经30年,却仍然无法产生一个象样的民营世界级企业集群,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要解释这样的现象并不困难。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开放度与全球眼光很不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作为印证,其它封闭时间较长的国家,即使后来开放了,也产生不了世界级大企业。中国内地企业腹地足够,在内部征战就有不小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长久封闭,对外部世界不了解,在外发展的动力不足。要注意的是,由于产能过剩,内部营销环境也不够好,中国企业搞出口非常积极。但这不能说是在外发展,而是在中国生产,外商来中国采购,渠道与外方市场并没有掌握,只在产业链低端混,很大程度是外商的利用对象。很多内地厂商对外贸的概念就是参加广交会,摆摊设点,或者上阿里巴巴网找客户。外贸生意做成了,其实国外市场要素是如何的,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把握。

虽然说中国进出口额马上就世界第一了,有多少企业真正知道世界市场的?出口,是等人家上门,近一半还是加工贸易,外商连生产组织都管了。进口,一大块是原材料国家统一进口,或者人家上门来销售的。所以,从企业经营角度来说,只有生产这一块是真正做大了。世界级企业需要的全球营销眼光,还差得远。香港企业从生产技朮上来说,真是不怎么样,没有什么科技实力,比内地差远了。但是企业全球经营渠道管理,这个相当厉害。随便一个香港企业就敢全球营销,世界各地招人才,全球到处参展,销售人员抓起电话就几种语言到处打电话全球推销,挣点钱就香港内地全球开几个分公司,根据要素分配资源。内地企业这方面差太远了,虽然也不是特别难,但都没想到这一步,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香港台湾很多公司天然就不得不这样,地方小,想做大甚至生存,都只能搞全球营运。内地企业倾向于想,怎么抓生产管理缩减成本,怎么在内地开拓市场,敢于拉外商来厂参观都算是不错的了。也就是说,港台企业天然容易是世界级企业的架子,机会好的话,自然容易发展做大。内地企业就是国企民企那种本土经营的架势,就没有那种文化,虽然过去也有机会,但就错过了。

所以在东亚,先发展的小地方容易出世界级大公司,中国内地反而没有把这当一个发展方向。改革开放30年来,发展经济成为首要目标,但并没有确立发展世界级大公司的目标,很晚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但是,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很难想象,没有一大批世界级公司在全球发挥中国的良好影响,中国却会是一个发达国家。同样的,如果有一大批中国的跨国公司,在全球各地高薪雇佣很多人,经常出现在当地人民的各种媒体广告中,积极参与当地与全球的各种事务,那么,中国还想自称是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了。

因为这个缺陷,还产生了很多人批评的技朮落后需要产业升级的问题。技朮进步需要真正的推动力,在一个较封闭的环境里,即使国家高层社会精英都明白科学技朮的重要性,发展技朮的努力也会显得无的放矢,钱花得不算少,却没有相应的产出。如果是全球化运营,就会对世界先进技朮与市场导向较为敏感,也容易组织获取技朮资源,生产研发销售容易出效果,走入良性循环。许多人对这个认识是倒过来的,认为世界级公司强就强在研发厉害,而中国精英集团只顾挣钱,没有注意发展技朮,所以没有世界级公司。实际从多年前,因为总量大,中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就不算少了,还有政府组织的各种科研烧钱活动。效果还不明显,是因为,大量科研投入是为了研发而研发,效率不高,没有在世界级大公司全球眼光导向下形成正向循环。

前面因为历史的因素,错过了发展出世界级大公司的机会。那么,以后是不是就没希望了?恰恰相反,机会仍然大得很。

(待续)

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