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论日语韩文的汉字化 -- 唵啊吽

共:💬152 🌺22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个对翻译和中文文化圈的意见

唵兄对计算机翻译的看法,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估计对百度、金山、GOOGLE都会有些帮助,但是我在这里想给这种“文字汉化”加一个定语: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士为对象的网页翻译。但是唵兄下文对韩语日语词的文字汉化的论述看的就有点糊涂,你的举例也很给我大汉族沙文主义的印象。 比如:

如韩国首都就不应该拼音化为“首尔”,而应该汉字化为“汉城”。

这个是政治原因,是韩国要求的。如果照你的逻辑,应该韩国都不叫,应该继续使用“南朝鲜”。

Seoul不汉字化为“汉城”而拼音化为“首尔”就是制造亚洲区域文化的分裂隔阂,破坏亚洲文化的和谐。

Seoul是韩国首都,韩国人想怎么叫,是他们的自由,中国人不高兴也不行,那是韩国人的自由。如果说西方继续叫“北京”“Peking”,中国人坚持叫改成“Beijing”,西方人能不能认为中国人制造世界文化的分裂呢?

你说中文造词主要是表意的方法,其实这只是中文构词的一种主要方法,汉语里从古至今有很多外来词,即有直接收表音词条的,也有表意的。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汉语文字的形和音应该是分开的。日语的外来词我知道一点,比如19世纪引进的“民主”“公民”等等,都是日语中有了,中国从日语中借用的。后来日语中更多的是完全表音的外来词,都是用片假名标记的。这表明日语引进外来词的方法改变了,从开始的学习汉语表意的习惯改变到直接使用表音的词汇。这种方法在大量引入外来词的时候是很有好处的,速度快,数量大,所谓“习惯了就好”。稍微搜一下,就会有大量日语中的外来词和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词的论述,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资料: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问题 外链出处

那么这里回到翻译的问题,我认为这里要首先区分汉语固有的词汇和新的外来词,其次是对同一事物使用日语汉字还是汉语汉字。比如“写真”“料理”,就完全不用翻译成“照相”“食物”,中国新一代已经完全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我这里如果再写的话就太长了,简单的说,网页翻译之时简单用“用汉语表意原则”来套,不仅是过于简单粗暴,还是对汉语词语发展的阻碍。越是对外接触多,文化交流多,表音词汇的出现频率越高。中国人有用表意词汇的习惯,没法改,但是不是说我们不能接受表音词汇,要看情况定。比如America翻译成“美国”,中文是先翻译成“阿美利坚”,后来省略成“美国”,不是看米国漂亮给个表意的“美国”。

从我对汉语外来词的观察来看,一般越是专业的词汇越是表意的多,应为受众小,可以慢慢研究,找个合适的汉语翻译,比如“熵”,比如“激光”。而越是大众的词汇,表音的越多,比如“克隆”,比如“卡拉OK”。外来词有了表音对应汉语词以后,一种是大规模的媒体轰炸,立刻被大众接受,比如“克隆”;另一种是逐渐向大众推广,找到对应的表意词,比如“德先生”变成“民主”。

现在中国和世界交流多了,逐渐对各国的文化更加尊重,更加包容。 想当年翻译的小说,连人名都翻译成中文的姓名。如果照《乱世佳人》里郝思嘉和白瑞德的例子,现在《哈里波特》里应该是哈伯特(表明是长子)和葛荷敏(性别女)。这些都改回二、三十年代的做法你觉得很好么?

唵兄下文讲到汉文字在东南亚汉文化圈整合的观点,立刻让我联想到“大东亚共荣圈”。再讨论下去伤感情,我就不说了。你可以想一下,为什么国际上没有以美国英语为标准整合英国英语、澳洲英语、新西兰英语、印度英语、加拿大英语呢?你叫少数民族用汉字,其他文字都先抛弃,是说藏文字、维文字都抛弃?要到那个地步,真的,我就很能理解许多藏民想独立的愿望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