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地理和气候对古代文明的决定性影响(一) -- wolfgan
土地单产对古代民族的竞争尤其是农业民族间的竞争是很重要的。土地单产高意味着在相同的面积上能养活更多的人口,能有更多的粮食积累,也就有更强的军事斗争能力,就意味着在战争中更高的获胜概率。纵览历史,除了起始人口过于悬殊的例子外,这一结论屡屡得到验证。在古代中国,与一般人想象的相反,水稻的单产很低,不但低于西亚来的大麦和小麦,也低于中国北方本土的旱作物。所以,在中国古代黄河流域人口一直稠密,是中华文明的主要源流,而长江流域则人烟稀少,处于附属地位。在大麦和小麦传到中国,马在战争中得到广泛运用后,这个现象得到了强化。随着耕作技术的进步和选种的进步,水稻单产逐步接近了北方的旱作物。决定性的转折时刻发生在北宋,那时发生了一件在中学课本上都记载的事件,即北宋引进了被称为“占城稻”的稻种,水稻单产明显提高,超越了北方的大麦和小麦。也就是从这时起,南方的人口超越了北方,南方成为汉族的经济文化中心,取代了北方。由于马在军事斗争中的巨大作用,而北方远比南方适宜养马,(尽管不能与草原上相比),所以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中国南方的汉化成功时间大致如下,四川盆地在秦汉时期,江西和湖南大部分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福建和广东在大唐时期。汉族的南进是缓慢的,逐步前进而坚定有力的。一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二是首先到平原多的地区。四川盆地非常接近汉族的核心区域关中平原和汉中平原,里面适于农业的地方又广阔,所以最先被汉化。然后是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到北宋时,广西仅仅是部分汉化,更不要说是越南。我们再来看看占城稻被送到中国的背景。越南独立后迅速南下,屡次击败占城,夺取占城大片领土,占城面临着全部被灭亡的危险。为了挽救被灭亡的命运,占城竭力讨好北宋,希望北宋能遏制越南,其中就包括送来了被称作“占城稻”的稻种。(当然最后占城还是被越南灭亡了)我们可以预计,当时越南也有类似占城稻的水稻品种,或者本来就是越南人首先培育的,或者可以从占城交流来,或者抢来。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估计,当时红河三角洲的人口迅速膨胀,密度已超过中国,力量也迅速增强。事实上,越南的独立正是在唐末,后来又击败了南汉和北宋的军队确保了独立的地位。水稻单产的提高使得红河三角洲的人口迅速膨胀,当地人的力量迅速增强,中原政权从此不能彻底将其征服,也就没有了汉化的可能。这里说一些题外话。红河三角洲本来是百越民族的地盘,后来当地百越人因为发动起义被东汉政府镇压,遂向红河上游进发,离开了红河三角洲。越南的主体京族属于孟-高棉语系,原来居住在老挝的中部长山山脉的大山中,乘此机会来到了红河三角洲。在这里,分子人类学证明京族经历了一次人口大膨胀。这为以后的越南脱离中国奠定了基础。(从另一方面讲,越南现在的国名名不副实,有欺骗中国之嫌。)虽然张铺在明朝时曾经短暂征服了越南,后来由于他的调离,派去的官僚欺压当地百姓,当地迅速掀起了大起义又把明军赶回了中国。于是就有人感慨说如果明朝仿效沫英世镇云南的例子,让张铺世镇越南,或许越南今天就会留在中国的版图。但个人认为越南和云南的状况是不一样的,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而且每个民族人口都不多且互不认同,汉族只要不糟糕到同时得罪所有的少数民族即可维持统治。而越南则是京族占绝对优势地位,一旦出问题就一呼百应,如果不是张铺那样的军政双优的名将根本无法统治。但张铺的出现显然是一个低概率事件。换句话说,即使明朝派张铺世镇越南,那张铺的子孙能有他那样的才干吗?这种可能性是非常低的。而历史的实践证明,汉族地盘的扩张总是伴随着汉族的大规模迁移,后面是一系列的斗争,然后才稳定下来,而在当时的越南,已经没有了实现这种模式的可能。所以,明朝汉族的扩张只能在越南停留下来,而把方向转移到了现在中国的西南。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好文要花 一足无间 字0 2008-09-27 06:14:53
🙂【原创】土地单产对历史的极其重要的影响(上)
🤔“南方远比北方适宜养马”? 1 加东 字14 2008-09-30 11:13:50
🙂确实写反了,已改正,多谢. 1 wolfgan 字0 2008-09-30 20:29:45
🙂挑个错误 1 一足无间 字267 2008-09-27 06:37:01
🙂您说的实际上仅仅是长江下游那一带地方经济的重要性. 1 wolfgan 字93 2008-09-27 06: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