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和炸药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工作都是在中国作出的) -- 黄河故人

共:💬38 🌺2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和炸药奖擦肩而过的中国人(工作都是在中国作出的)

又是一年秋来到,炸药奖天上飘^-^

简单谈谈中国化学人里面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几次不成缘分的缘分。这个本来是现在这个化学家系列的结束篇,但是因为炸药奖的关系,被提到前面来了。

提到这个话题,估计第一个被想到的是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红字部分一个都不能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这个是最不靠谱的。用一位老先生的话说,就算被推荐上去也得不了奖。原因很简单,没有原始创新的地方。而且我们也不是第一个得到牛胰岛素的,我们是第三个。不过前两个是依靠检测生物活性得到的,我们得到的是晶体。最大的创新是两条肽链之间双硫键的连接,和结晶的方法。连接这一步我们的收率高,结晶这一步做得好。但是仅仅靠这一部份工作,离炸药奖还有一段距离。炸药奖里的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虽然有时候不怎么靠谱,但是绝大多数还是比较权威的(废话),至于另外三个:文学、和平、经济也就那么回事。

中国人第一次被提名炸药奖,就是化学家的事情。得到这个荣誉的人是周厚复。估计我提这个名字除了浙江大学出来的,没几个人知道。就算是浙江大学出来的,估计知道的还是周厚复大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周厚复大楼奠基仪式

要是算移居台湾的大师的话,个人觉得梁实秋、钱穆、胡适都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可能作者没有考虑理工类大师。否则梅贻琦、吴大猷、周厚复应该是被列上去的。梅贻琦吴大猷是物理学家,咱们这里就不说了。周厚复我们详细谈谈。

周厚复的研究生涯,用一句漂亮的话说“如流星般灿烂”。从1929年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到1944年在伦敦患精神病,满打满算不过15年。扣去担任行政工作等,实际工作时间不过十年,但是在这短短的十年里,科研方面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提名炸药奖,育人方面带出了钱人元、王葆仁、冯新德三个后辈(中国学高分子的应该知道这三位祖师爷的地位);教书方面带出了一个浙江大学化学系。

周厚复的有机化学反应电子理论也就是他最重要的工作。是从反应物通过基团之间反应得到一种产物而得不到另一种可能的产物(化学反应的选择性)的实验事实归纳出来的规律,从而通过科学的思维,创立该理论,用反应物的电子结构机制来合理地理解化学反应。从当时的科学水平看,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尝试,那时物理化学角度还没有酸碱平衡常数、反应动力学和量子化学出发更定量地来研究有机化学反应,还没有或刚刚开始。而当这些方面的研究深入之后,他的工作渐渐的被人淡忘了

1943年他的前妻去世,和江女士结婚。同年去英国伦敦继续研究工作。在德国人的大轰炸中,他受到了刺激,得了精神病,丧失了工作能力。虽然后来他一直担任某研究室主任一职(名称没有详细考证)但实际上已经不能工作。好在老天对他很公平。到1970年因肝病去世,他活了70多岁,作为一个精神病人算是高寿了;他和两位妻子一共有十个孩子,其中7个是和后妻生的,称得上儿孙满堂;后代们事业有成(捐了一千万),可以含笑九泉了。

再一位是萨本铁。想到这件事情的人也很少。萨本铁在抗战期间留在了北平,在辅仁大学进行了维生素K的研究。他的这项工作完成的很好,可惜是由于日本人的原因,当时的研究工作有几个困难:1.和国外交流困难,没有最新文献;2研究经费短缺,在日本人的折腾下,辅仁大学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3仪器设备等的短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没这些东西确实不行。如果萨本铁进行这些工作时候是在抗战前的清华或者在国外,那么以当时清华的财力还是可以早几年更系统的进行这项工作的。

1943年,一个丹麦人和一个美国人因对维生素K的研究共同获得诺贝尔奖。

最可惜的人应该是吴宪,虽然他连提名都没有被提名过。但是如果介绍一下他的蛋白质变性理论,公道自在人心。

吴宪认为变性作用具有如下特征:

1)可由不同因素所引起;

2)易于发生;

3)分子量不变;

4)不发生化学变化;

5)一般为单分子反应;

6)变性速度受氢离子浓 度影响;

7)变性后有酸碱结合能力的变化;

8)变性后较易被胰蛋白酶水解;

9)抗原行为发生变化;

10)黏度发生变化。

随后吴宪又讨论了天然蛋白的结 构特征,指出天然蛋白分子的可结晶性,生物学行为的特异性和生命物质的有组织性;并根据蛋白质溶液的特征,包括在水溶液表面的分散、表面张力、超离心沉降 时的摩擦系数、流动双折射等物理性质,指出天然的可溶性蛋白质分子具有由次级健所维系的紧密的晶态分子结构, 但易为各种物理或化学的力量所破坏。变性是天然蛋白的无序化,由有序的紧密结构转变为无序的、散漫的、可运动的开放性的链状分子。

对于我们现在的人,看起这几条来就像常识一样。可是如果你回到1931年,那么这时候:

1蛋白质中的肽键结构尚未被普遍接受

2最早的蛋白质结晶刚刚完成

3高分子的概念还不是很明晰。

你就会发现:吴宪的研究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可惜的是后来大家几乎都把他的发现当成了很自然的事情,而吴宪去世的又太早。这一点上今年那个可能得炸药奖的80岁的日本鬼子就挺幸运的,至少他还活着,虽然早期他的开创性工作一样被别人直接拿来用,这两年才被想起来。

再有一个人就和化学没什么关系了。汤飞凡(1897~1958)湖南醴陵人,病毒学家,国际公认的“衣原体之父”。

关于汤飞凡在发现衣原体方面的工作重要性,尽可以上网去搜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的是:当时(1954年)世界沙眼疫情非常严重,中国大陆更是重灾区,而当时沙眼致盲率很高。大概是20个人里面有一个。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为了验证工作,他坚持把沙眼病毒(现在称衣原体)注入到自己的眼睛里,并且坚持40天不治疗,直到实验结束。

1981年,他被国际沙眼防治组织授予了金质奖章,并被推荐炸药奖,这时候国外才知道他已经去世20多年了

除此之外,他还有好几项研究工作可以说挽救了上百万中国人的生命。

抗战中:他在一只旧皮鞋上发现了青霉素菌株,进而生产出了中国自己的青霉素;生产了中国自己的狂犬疫苗、斑疹伤寒疫苗、白喉疫苗、牛痘疫苗(这几项或是世界首创、或效果世界最佳)。

抗战结束后;在北京生产了卡介苗和丙种球蛋白。

解放后:在他的工作基础上中国于1961年消灭了天花,比全球消灭天花早16年;1950年遏制了华北鼠疫大流行;研制了中国的黄热病疫苗。

就凭他在死神手里抢下来的生命,个人认为,给个和平事业奖也不算为过。

他还有一件值得我们骄傲的事情,就是在衣原体这项工作上,把日本人野口英世灭了个满地找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野口英世,那个男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也是他。

汤飞凡出身不错,家境贫寒,可惜他老婆出身不是太好,他的老丈人兼他的引路人是何键。50年代中国的反动派何键称第二,大概只有老蒋敢称第一。此人和太祖有刨祖坟、杀老婆、打孩子的大仇,也难怪汤飞凡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受辱自尽。他自杀的方式很惨,据说是用枕头把自己吊死的。

关键词(Tags): #诺贝尔奖#中国#吴宪#汤飞凡#胰岛素元宝推荐:GWA,海天, 通宝推:千岭,

本帖一共被 10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