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雁过留声:中国化学家轶事(十五)黄子卿 -- 黄河故人

共:💬24 🌺2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雁过留声:中国化学家轶事(十七)梁树权

黄蓉噗哧一笑,说道:“七公,我最拿手的菜你还没吃到呢。”洪七公又惊又喜,忙问:“什么菜?什么菜?”黄蓉道:“一时也说不尽,比如说炒白菜哪,蒸豆腐哪,炖鸡蛋哪,白切肉哪。”

化学元素100多个,一多半是金属。那个金属用得最多呢?铁。毕竟咱们还生活在铁器时代。

把铁的原子量测准,和大厨炒白菜也差不了太多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梁树权

梁树权出生在烟台,但他是广东中山人。上了年纪之后也有较多时间住在香港孩子家里。老头记忆力非常惊人。80多岁的时候,曾经在香港打电话给徒子徒孙说要看一篇文献,是60年代的,放在他的某个箱子里的某一批文件里,大概是什么位置。学生大惊,老头怎么记得这么清楚。这学生还不知道,老头连三十年代刚回国的时候教的学生都能记得起来。他81岁那年写了一篇类似回忆录的小文,一条一里,非常清楚。

前边说爱因斯坦是论文博士,好像梁先生也是,提交论文,口试合格就给了。当然没那么容易,主持他答辩的人曾在1927年举过炸药包。他的论文内容也是相当的过硬,就是为他带来一生最大的荣誉和同时也被认为30年代较大的成果之一的铁的原子量测定。

原子量谁都会测,现在拿着试验手册去订些药品你也能测。但是测得准不准,就是另外一回事儿。能做到经得起推敲,那就要原料提纯再提纯,器械要重新设计。最重要的是有纯熟的实验技术和精湛的化学知识。

他的测试结果

Fe=55.847±3(O=16.0000)

梁树权的博士论文发表后的次年,国际原子量委员会根据这个数值,制订了铁原子量。后来原子量改为由质谱确定,标准物换成了C12,这个数据还是经受住了考验。到1993年,由Taylor经质谱测定修改为55.845±2,到此为止一共用了53年。

觉得不服的人可以看看第二常用金属--的原子量。在大约三十年的时间里,原子量变了三次,真是一直在改

这项工作并不是仅仅带给我们一个铁的原子量,而是带给了化学界一套实验体系和标准。对超净实验室、超纯材料等都有相当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指导科大第一批学生做实验

梁先生颇有轶事,比如要求实验室里手需在外面,时刻准备应付异常情况;办公桌和试验台只能放马上就用的东西,多了要被批评;写字必须清楚(汗一个);给学生修改文字,把“数天才能完成”改成“数日才能完成”,省的被看成“天才”二字。1994年还提过《分析化学》一片文章的错误,指出牛肝应该用bovine liver而不是ox liver,除非作者知道他用的牛肝的确是公牛的。

梁先生重研究成果,不重人。他曾经帮手下的高中学历的退伍军人修改文章并联名发表(化学所老一代里面高中学历搞科研的并不少,这个估计少有人知)

该经历的运动他也都经历了。当年曾昭抡被批斗的“声泪俱下”,作为当年曾昭抡点名认为前途无量的三个年轻人之一,他受到的震惊非常大。从那以后,专心于科研和《化学学报》,再不出头。

在曾昭抡之后,他负责了化学名词审定工作,后来这件事成了他的爱好。1994年他还专门写了一篇豆腐块文章,说明尿素不是有机物,虽然大家都把维勒先生的这项工作作为有机化学的开端。(这是因为有机物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维勒的时代认为人体产生的就叫有机物)

他和蒋明谦院士(就是润树兄提到的chang君)是相当不错的好朋友。润树:【原创】蔡晓霞的传奇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蒋明谦

运动期间,遇到投《化学学报》上面差劲但不得不给正面意见的文章,他有时利用自己主编的身份把稿子分给蒋明谦,估计蒋明谦一看稿子心里在说“又是你阴我”文革后期有一个挖苦知识分子的剧本,让他审阅,他不想说话,就在上面写“老眼昏花,不能卒读,谨璧还”,结果一开会,蒋明谦坐在他对面,正好工作人员把剧本递给他,两人只有相视一笑,要知道这时候这老两位可是好久没见面交流过了。他们两位还是不谋而合差不多时间辞去室主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