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南洋先贤可以含笑矣-看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有感 -- wage

共:💬104 🌺29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南洋先贤可以含笑矣-看中新自由贸易协定有感

10月23日,中新两国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URL=]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8-10/23/content_16655196.htm

[/URL]

新闻中引起我兴趣有两条,其一是在货物贸易部分规定,新加坡将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我国将在2012年1月1日前取消97.1%自新进口产品的关税

这是以前难得见到的对方比我们更早取消关税的协定。不过随着中国地位与实力的不断增加,以后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考虑到新加坡作为华人国家的特殊性,更注意关注的其实是下面这条服务贸易方面的规定:

在服务贸易方面,双方在WTO服务贸易承诺表和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市场准入承诺清单的基础上,进一步相互扩大市场准入范围。新方的承诺包括:1、承认我两所中医大学学历;2、允许我在新设立中医大学和中医培训机构;3、允许在新开展中文高等教育、中文成人教育和中文培训

是的,联系到当年新加坡唯一从事中文高等教育的南洋大学被政府强行合并停办,其中别有意味。在河里时间稍长的朋友都应该对南洋大学的历史很熟悉。可惜急切间找不到连接了。再简单回顾一次吧。补充:感谢atene给出来地址了老马丁:【文摘】强烈推荐:转一个好帖子 华人在南洋(一)冷月孤星剑原创

南洋大学是在大陆解放后,华侨回国进行高等教育受影响的背景下,于1953年,著名侨领陈六使先生捐助五百万元,加上带动福建会馆捐献五百二十三英亩土地开办起来的。此外,心怀故国的东南亚华侨上起胡文虎,李光前,陆运涛等著名富豪,下至华人普通大众也多有奉献。南洋大学专栏中的一篇文章就让人感动:

百张南大礼券一段刻骨旧情

链接出处

特别是其中这段话柯长源说: "我父亲因为贫穷而没上过学校,在事业有成后,...他常对我们说,兴办教育人人有责,有多少,出多少,不能只依靠富翁。"

这样一个凝聚了广大东南亚华人存续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的高等学府,政治理念与文化认同都与殖民地上层的所谓海峡华人精英截然相反。也几乎是必然的遭到了李光耀政府的持续打压。开始是延续殖民地政府的不承认学历政策。不见效后改为釜底抽薪的渗透政策。1975年终于让新加坡教育部长李昭铭兼任南洋大学校长,此人第二年就迫不及待的宣布,南大要更广泛采用英文作为教学媒介语。李光耀本人也在新大政治学会主办的演讲会上强调:“政府有责任确保南大的改组事在必成,政府决不再袖手旁观,使南大改组事宜,迁延时日,并强调英语的重要性。”体会其中言外之意,杀机暗藏。不论后来的李光耀如何转向提倡东亚文化,当年的李光耀可是全盘西化与精英教育的强力推动者。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后,李光耀认为这是为他全面学习西方的选择做了背书。敢于对南洋及他代表的传统华人力量做决断了。

1980年3月7日,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致函南大理事会主席黄祖耀发出最后通牒:南大的解决办法,就是新大和南大合并成一间新加坡国立大学。1980年3月10日,南大理事会主席黄祖耀覆函李光耀总理,明确的提出南大应继续存在的两点理由:第一、深信新加坡需要而且拥有资源来维持两间互相兢争,同时又相辅的大学:第二、南大是新加坡及本地区的各阶层人民出钱出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对于南洋大学的创立有贡献的人士,包括了三轮车夫以至百万富翁。
看这段文字,真是感慨万千。可是高等华人的感情认同与大众总是有些不同的。 政府的强大压力在一个月后就迫使南大理事会接受李光耀的建议,把新大与南大合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南大校园设立“南洋理工学院”。最关键的是新的学校采用全英文教育体系,东南亚唯一的华文高等学府就此消失。一代人时间下来,终于让新加坡华人逐渐失去自己的根。2000年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在华族抽样调查中显示,二成多的青少年在来世不愿再成为华人,其中有12% 想做欧美人,有8.2% 想做日本人。有南洋校友认为:在这种实质是英文的所谓双语教育策略下培育出来的新加坡年青一代,尽管是无比先进,也只不过是没有感情的机械人。 凡看过新加坡电影“孩子不笨”的,都应该能从笑声背后看出片面强调精英化与去中国化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伤害。即便我们国内,类似教训也不少。

可是其中多少曲折,在内地是全不知晓的。记得在整个改革开放时期,新加坡与李光耀在国内形象都是极好的,开明高效廉洁,几乎能概括中国人对政治家与政府的全部理想。而他去中国与专制的一面就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直到2003年非典时的落井下石,才让大部分国人看到李光耀团体对母国感情中的阴暗面。

他在接受NBC采访时,很有情感的将自己说成是“大英帝国的产物,是用一对英国人的眼睛看世界的”。这样的说法很可以与另一位姓李的政治人物相参看。有研究他的文章提出,李光耀对东方文化的认同,只重于血缘与历史渊源,颇有黑格尔式的宿命意味。也就是说多少有无奈在其中。这样的心理,在许多殖民地培养的上层精英中多少都有存在。真正扭转,只能靠母国文明的全面复兴。

几年前南洋理工校长詹道存曾经提出,南洋理工改南洋大学可能的外链出处

结果遭到了绝大多数南洋校友的反对,因为在他们心目中,南洋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这和南洋理工大学现在的英文环境风马流不相及。
。南洋校友对南洋精神的维护让人佩服,与其空留外壳,不如信念永留。

如今30年一轮回,新加坡不得不在中国政府压力下重新承认中文高等教育。可以作为东风渐起的又一个确证。为南洋大学与华人文化奋斗过的先贤们,应该可以含笑九泉了。

后补一句:这帖子是随写即发的,补了几次好象意思仍然表达不完全。首先应该说明对李光耀与新加坡乃至东南亚华人应该区分开来。对海外华人的奋斗与苦难不应该是轻蔑。另外其实我对李光耀的操守与能力也是了解的,对当年时空环境下他的一些做法也可以理解-当然并不赞同。可是他最脑残的是认为割断民族渊源的全英文教育是提高华人素质的唯一选择。 这看法的不正确从08年获得炸药奖的日本科学家英文很差就能证明了。澳大利亚与加拿大都已经承认上世纪强迫土著孩子接受英文教育的不人道。但那至少是外来民族优越感的产物。而在新加坡,这是本民族上层精英自觉自愿的目标,为此甚至不惜用软硬两手扼杀华人中相当一部分的自主选择。此时他们能力与操守越好,悲剧意味越大。我倒真希望他们只是被殖民者收买的纯利益派,而不是真心相信全盘西化。这是又一个自以为掌握真理的上智替别人做选择的坏榜样。回过头来,将来如果中华文明强势了,同样不应该忘记弱势时的感受。以上。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