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北朝志-第五章:帝国的建立-其五十八 身世与皇位 -- 南北朝大蟑螂
从遥远的鲜卑的起源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然走过了太多的时光。或者在现在的生活里面回味着历史的厚重是一件美事,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竭力的不让某些事情再度的上演。哪怕之后会出现那些被冠以英雄或者是伟人之类的名字。应该看到的是,在这些炫目的名义的背后,流淌着的,依旧是自己同类的血,哪怕仅仅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
《北朝志》从发布到现在已经是第五章了,总计已经有二十二万字,但这一章却将是更为风云动荡的一章。在这章里,我们将了解到仅仅只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割据政权的拓跋魏国是如何壮大,并统一中国的北方的;在这章里,我们将了解到中国宗教史上,特别是佛教史上最为黑暗的“三武灭佛”的肇始;在这章里,我们将了解到汉族和拓跋族的融合给这个已经不算是新生的国家带来的全新的气象;在这章里,我们将了解到曾经是游牧民族的拓跋鲜卑是如何和另外一个纵横草原的民族进行生与死的较量的;而就是在在这章里面,我们将接触到一个新的名字,本章的主人公,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
仅仅从浮与字面上的堂皇记载来看,似乎可以说拓跋焘是一个典型的皇子,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在他的传记《魏书.帝纪第四》中便有这样的感慨,“天赐五年(公元408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泰常七年(公园422年)四月,封泰平王。”。出生有祖父的垂青,少年而封王,怎么看都是一个王朝接班人的轨迹。
但是实际上,拓跋焘却是一个苦孩子,在他出生不久,他的母亲杜贵妃就撒手人寰了,“明元密皇后杜氏,魏郡鄴人,阳平王超之妹也。初以良家子选入太子宫,有宠,生世祖。及太宗即位,拜贵嫔。泰常五年薨,谥曰密贵嫔,葬云中金陵。”《魏书.列传第一》。考虑到拓跋焘本人是在十四岁才被封为王,鲜卑拓跋所谓的祖训“杀母封子”显然并不是杜贵嫔的死因,这里稍微八卦下,考虑到拓跋焘出生时候的“体貌瑰异”,他的母亲很可能是死于他自己所带来的产后血崩之类的妇科病。
这个在出生的第一年就相继的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和祖父的孩子是被一个保姆所带大的。“世祖保母窦氏,初以夫家坐事诛,与二女俱入宫。操行纯备,进退以礼。太宗命为世祖保母。”《魏书.列传第一》,而应该感到庆幸的是,这个姓窦的保姆明显比一个千余年之后的姓客的同行要高明的太多,“性仁慈,勤抚导...太后训厘内外,甚有声称。性恬素寡欲,喜怒不形于色,好扬人之善,隐人之过。”《魏书.列传第一》,而拓跋焘便是被一个这样的人养育大的。
从现在的资料来看,很难推断出拓跋焘是如何最后获得太子的地位的。他的父亲,拓跋魏国的第二任皇帝拓跋嗣有七个儿子,“杜密皇后生世祖太武皇帝。大慕容夫人生乐平戾王丕。安定殇王弥阙母氏。慕容夫人生乐安宣王范。尹夫人生永昌庄王健。建宁王崇、新兴王俊二王,并阙母氏。”《魏书.列传第五》,而拓跋焘并不是这七人之中最为拓跋嗣所喜爱的。实际上,拓跋嗣所垂青的是他的弟弟,拓跋丕。
拓跋丕,“少有才干,为世所称。太宗以丕长,爱其器度,特优异之。”,而他在拓跋嗣对其进行的若干的考核中也表现中规中距,兼收民心。这里有一个例子,虽然是公元429年的事情了,但是拓跋丕的能力,也可见一斑。“督河西、高平诸军讨南秦王杨难当,军至略阳,禁令齐肃,所过无私,百姓争致牛酒。难当惧,还仇池。而诸将议曰:‘若不诛豪帅,军还之后,必聚而为寇;又以大众远出,不有所掠,则无以充军实,赏将士。’将从之。时中书侍郎高允参丕军事,谏曰:‘今若诛之,是伤其向化之心,恐大军一还,为乱必速。’丕以为然,于是绥怀初附,秋毫无犯。”《魏书.列传第五》。
由此来看,皇位之战,似乎怎么样都应该是拓跋丕更胜一筹。但最后却是拓跋焘登上了皇位,若仅仅只有拓跋珪生前的青眼有佳这一点优势而言,拓跋焘的胜利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有点奇怪和勉强。
但是,如果我们考虑到拓跋焘的家世的话,或者一切就迎刃而解了。首先的关键字应该是他的舅舅,也就是后来被封为平阳王的杜超。杜超,“字祖仁,魏郡鄴人,密皇后之兄也。少有节操。泰常中,为相州别驾。”《魏书.列传第第十一》,这里又引出了一个关键字,“相州”。相州在拓跋嗣之世,主政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拓跋魏国之中具有相当大的权柄的长孙一系的家主长孙嵩。
长孙嵩,是的鲜卑拓跋自代国时代起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便是来自拓跋珪的赐名。“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刘显之谋难也,嵩率旧人及乡邑七百余家叛显走,将至五原。时寔君之子,亦聚众自立,嵩欲归之。见于乌渥,称逆父之子,劝嵩归太祖。嵩未决,乌渥回其牛首,嵩僶俛从之。见太祖于三汉亭。太祖承大统,复以为南部大人。累著军功。后从征中山,除冀州刺史,赐爵钜鹿公。历侍中、司徒、相州刺史,封南平公,所在著称。太宗即位,与山阳侯奚斤、北新侯安同、白马侯崔宏等八人,坐止车门右,听理万几,故世号八公。”《魏书.列传第十三》。
杜超其人虽然无名,但是长孙嵩此时却能量极大,建国元老,南部大人,治世八公,无论哪个一个头衔都足以控制朝野,更何况有兵权在握,如何是拓跋丕阵营中诸如高允等文章之士可比。正是由于他的进言,拓跋焘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大获全胜。“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魏书.列传第十三》。
在被推上了皇太子的位置之后,拓跋焘迎来了一个培植自己势力的很好的机会。他的父亲拓跋嗣一心要针对南方的刘宋政权作战,甚至不惜亲征而令拓跋焘监国,“(公元422年)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魏书.帝纪第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长孙嵩的地位超然,为拓跋焘上下打点,“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魏书.列传第十三》。而正是这段时间,让魏国朝野知道了原来在深宫之中除了拓跋丕,还有拓跋焘这么一个人物。如上,拓跋焘能登上魏国的第三任的皇帝之位,长孙嵩和杜超出力应该不在少数。而这一点也正是保证了这两家在拓跋焘一朝,基本上都能保持在一个比较巩固的位置。
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在拓跋嗣死后,拓跋焘登上了王位,也就是后来的魏国之太武帝。年号为始光。
但是,当前的形势却不足以让拓跋焘歌舞升平的将魏国治理下去。事实上,和他父亲,他的祖父相比,他接手的摊子之糟糕,有过之而无不及。拓跋嗣经年的治国之蓄,正如上章我们所提及过的,都在滑台一战中消耗殆尽。而外患内忧却此起彼伏,尤以外患为甚。
不妨来看看公元422年前后的形势。这段功课对于我们揣测事情以后的发展大有助力。除去塞外草原,是时天下七分。除了我们的主角拓跋魏国,以及上章出现的配角刘宋,在魏国的东北有尚有慕容燕国的遗脉也就是上章也提及过了的北燕---辽宁,河北,定都和龙。而在关陕方面,则有胡夏---陕西,部分内蒙古,定统万城,西秦---甘肃东部,定都金城,北凉---甘肃西部,部分宁夏,部分新疆,部分青海,定都张掖,及后仇池---陇西,汉中,天水一带,定都仇池,这四国。即便是仅仅从地图上来看,魏国已经是四面北围,而最为严重的是,魏国和这几个国家的关系都不太好,甚至可以说是糟糕。
首先是魏国和胡夏以及北燕的关系,胡夏的赫连一族和拓跋可以说是世仇,这是化解不了的,所幸两国尚未接壤,尚有时间让拓跋焘得以从容部署。但直接和魏国接壤的北燕方面却没有这么简单,北燕是因慕容一族的后燕国而立,而曾经是最有统一中国气象的后燕正是灭亡在了魏国的拓跋珪的手上,这一点疙瘩依然是无法调和,更不要说仅拓跋嗣一朝,双方就爆发过两次战争---最近的一次是在神瑞四年,由长孙道生(就是上文的长孙嵩的长子)为主帅,虽然寸土未进,但是北魏从北燕劫掠了人口万余。“遣征东将军长孙道生、给事黄门侍郎奚观率精骑二袭冯跋。”《魏书.帝纪第三》。
再下来是西秦,北凉。北凉这个时候的君主是蒙逊,而西秦则是乞伏炽磐。西秦和燕国,魏国一样,是由鲜卑人所建立的国家,这部鲜卑又称陇西鲜卑,广义上包括鲜卑部的乞伏、斯引、出连等部以及高车十二姓中的吐卢氏所建立的叱卢等部。原居于漠北,东汉中后期南迁至大阴山(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大约从公元三世纪中期开始,他们逐渐由北方经今宁夏地区迁到甘肃靖远、陇西一带。十六国时曾臣属于前秦的苻坚。苻坚淝水之战失败后,乞伏鲜卑以其首领乞伏国仁为首,于385年在陇西建立了西秦。到乞伏炽磐时期,西秦达到鼎盛。414年炽磐灭南凉,后又从北凉手中夺得河湟地区。屡次击败吐谷浑,控制了沙洲地区。
周围强敌林立,魏国又刚刚经过了滑台之战的大出血,摆在拓跋焘面前的棋局是如此的纷乱,对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来说,尽管这也是他的父辈,祖辈所走过的路,但是这样的一条路,委实也太难了一点。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