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写在三中全会前,聚焦农村改革。 -- 挑灯看剑

共:💬154 🌺677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几年我还小但发生在我身边,必要我可以打电话回家问问

文中提到的东北大豆故事我是有感触的 当时我还小94年左右吧 家里在沈阳城郊承包了百十来亩旱田地 城市周边农村的地租是很便宜的 每亩地只要60元 承包的三年 为什么这样呢 1是市郊打工的地方多 2人也比较懒惰一些 绝对没有歧视 懒惰有两个结果 1是不原意大面积种植觉得累2是种植不用心 所以在当地人手上根本不赚钱 爸妈刚去的2年当地人就都红眼了 悉数爸妈当年务工都是找的当地年龄比较大一点的 用妈妈的话说给点钱就干 而且认真 因为年龄大的一是当锻炼了二是还有柴米钱, 第三年村里单方毁约 准备重新按新地租承包 当时签的合同也没什么法律效力爸妈也不想为这一年争论什么又种一年 转手又回老家承包几十亩水田 悉数当年爸妈第一次赚得像样的钱主要有低地租低成本 成本主要控制在人工 很多工活都是找的亲戚还有当地亲戚的邻居 邻居稍微给点工钱都高高兴兴的 亲戚么 ,换工或者买些实物都是不错的了,我老家距离市区比较远乡亲很朴实的,不过当时也算是农村经济不错的地方了,当时全国很有名气的皮装交易市场就在我们镇。 95-96记得比较清晰了 不知道是不是和河里所说的当时的刺激内需有关还是和家乡发水有关,那一年大米2元一斤。 我记忆中的最高价,老家也算是水稻的主产区,辽河平原。

那三年过后我家就不在沈阳种植大豆了,一是大豆降价 二包括地租等成本上升 还有一个意外的原因,就是黑心种商卖给我家的假豆种 ,那个年代钱到兜里就不认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