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想起一个青年人--毛岸英ZT -- 发泡剂

共:💬14 🌺8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想起一个青年人--毛岸英ZT

仲夏之夜,天气有点闷热,我忽然想起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毛岸英。

  想起他是因为今年是朝鲜停战协定签字50周年。但毛岸英已经牺牲53年了,

现在早已墓木已拱。在举目无亲、天寒地冻的异国他乡,他和他的133位战友长眠

在朝鲜平安南道桧仓郡的陵园,那里有一座普普通通的坟墓。

  那一年,毛岸英28岁,刚结婚一年。非常凑巧的是,他的父亲到上海出席中

共一大的时候,也是28岁,同样是刚结婚一年。父子两代同样在这种状况下身临险境,令人掩卷长叹。

  毛岸英阵亡的时候,距毛泽东57岁的生日只有一个月。这个年龄,对一个国

家的领袖来说,还是壮盛之年;但对一个父亲来说,应该是希望能够含饴弄孙的年龄吧?老年丧子的巨大痛苦,在毛泽东心中留下了怎样无法弥补的空白,我们

是不难想见的。

  从照片上看,毛岸英非常英俊,但不像他父亲那样器宇轩昂,眉宇间流露出的,更多是他母亲遗传给他的清秀。毛岸英幼年丧母,父亲戎马倥偬,无力照顾

他,短暂的一生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二次大战期间,他作为苏军坦克兵中尉,

在朱可夫元帅麾下参加了大反攻,横越半个欧洲,直抵柏林。以当时苏德战场战

况之惨烈,苏军伤亡比例之高,毛岸英能够生还,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没想

到他最终还是死于战争。

  站在1950年的门槛上向前看,穿过55年的时空,能够看到发生在朝鲜半岛上

的另一场战争,甲午战争。在战争初期的平壤保卫战中,日军死伤惨重,所带的弹药、口粮都已用尽,于城外冒雨露宿,处境极为艰难。但清军统帅叶志超却丧

失了抵抗信心,传令放弃辎重,趁夜而退。其时大雨倾盆,清兵蜂拥出城,混乱中死伤人数达二千多人,远远超过了战斗中的损失。此后装备精良的北洋陆军锐

气顿失,畏敌如虎,一直退过鸭绿江,再也无所作为,直至《马关条约》签定,割地赔款而后已。其实与日本相比,当时中国堪称国力强大,单是建造旅顺要塞

的费用,就可以装备叁支北洋舰队。而且即便是在陆海战均告失利的情况下,如

果清廷和李鸿章有迁都再战的勇气,以中国的广土众民,区区几万日军,又何至

于被逼签定城下之盟?

  站在2003年的门槛上向前看,穿过53年的时空,再看朝鲜战争,则是一副完

全不同的景象。当时美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其GDP占全球一半,相当于美国之外所

有其他国家的总和。挟二战胜利之余威,乘原子弹冲击波,傲视全球。麦克阿瑟声称“鸭绿江并不是把两国截然分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但美军最后竟不能越

叁八线一步。两场战争的结局,证明GDP的比别人低,并不必然挨打,也不必然不挨打!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有没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才是决定战争

结局的关键因素。

  1950年的时候,毛泽东有太多的理由不让毛岸英入朝,或者至少可以待战局稍微稳定后再让他入朝。他的妻子,两个弟弟以及其他几位最亲近的亲人,都在

战乱的年代死于非命。毛岸英带给他的安慰,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毛泽

东后来对老朋友周世钊说出了心里话:“作为一个领导人,自己有儿子,不派他

去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人心都是肉长的,不管是谁,疼爱

儿子的心都是一样。如果我不派我的儿子去,而别人又都像我一样,自己有儿子

也不派他去上战场,先派别人的儿子去上前线打仗,这还算是什么领导人呢?”

正因为如此,毛岸英成了彭德怀招收的第一个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一个多月后

就死于美军的轰炸,属于第一批阵亡的志愿军军人。也许这是毛岸英的宿命吧,“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50多年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毛岸英如果活着,今年也应该是81岁的老人

了,但他却永远定格在28岁了。想起那些在朝鲜戛然而止的年轻的生命,我的心中就充满了感恩和感动。现在有人开始质疑那场战争的意义,甚至说毛岸英到朝

鲜是为了镀金,对于这一切,我只有无言!我只记得,有一个青年,燕尔新婚,但他的国家需要他去打仗,他就穿上军装上了前线,然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 [/ALIGN]

通宝推:不如安静,多数,左手拈花,独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