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西班牙游记:阿罕布拉宫的回忆 -- 扔石头的

共:💬25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好文!好图!聊两句泰雷加的吉他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风雨声兄说这是他大学时代最为醉心的曲目。确实,凡是听到过这首曲目的朋友,少有不被其打动的。我也是在大一时第一次听到这首曲目,就被深深打动了。

这首曲目是西班牙著名吉他作曲家、演奏家佛朗西斯科-泰雷加(Francisco Tarrega)创作的。泰雷加1852年11月29日出生于西班牙的比利亚雷尔。由于他确立了现代吉

他演奏法,因而被誉为“近代古典吉他之父”、“吉他界的萨拉萨蒂”。这首曲目将轮指(或曰“颤音”)技巧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许多人听起来以为是由两把吉他演奏而成的。而且这首曲目相对于其他完全由轮指演奏的名曲(如“最后的颤音”、“梦”),旋律更明快动人,因而也就拥有了更多的流行因素。所以我所见过的人中,只要听过她的,鲜有不被打动者。这首曲目堪称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体。

扔石头兄贴中的吉他曲可惜我听不了,不知这首曲目是谁演奏的、什么风格的。因为我太喜爱这首曲目了,所以我曾搜集保留过不下10位世界著名吉他大师的演绎版本,其中包括日本天使吉他乐队(十几位女吉他手)、三霞和仁和福田(吉他神童)、西班牙当代大师佩佩-罗梅罗、埃及吉他泰斗人物拉勾亚、美国(原籍澳洲)吉他王子约翰-威廉姆斯(法国影片“猎鹿人”创作了经典曲目“卡伐蒂纳”)、西班牙现代学院派代表耶佩斯(为法国影片“禁忌的游戏”创作改变了流传最广的“爱的罗曼斯”,90年代末逝世),甚至西班牙激情派代表巨星级人物塞戈维亚的演绎作品。还有一位不知名的演奏家的版本,这是我大学时代得到的第一个版本,因为多次翻录其播放效果已经非常糟糕了,但这仍无法淹没那位演奏家高超的技艺和音乐本身的魅力。

这首曲目的演奏技法大致分两种,一类重颗粒性,追求轮指(或曰“颤音”)音色饱满洪亮富于力度;另一类重轮指的连贯性,并不追求音色饱满洪亮。

我练的是前一种,而且也很喜欢前一种。美国吉他王子John Walliams、西班牙的耶佩斯还有日本那个天才少年福田(现在也有45以上了),还有那位不知名的演奏家,都是这种风格。

西班牙的塞戈维亚、佩佩-罗梅罗、埃及拉勾亚以及日本三霞和仁等一大批是第二种风格 (我认为投机取巧的风格 )。

前一种风格更易令人有心灵激荡的感受。但由于要求手指动作幅度较大(否则无法保证强颗粒性),容易在轮目标弦时不小心蹭到非目标弦,失误率较高。在这一点,

学院技术派的代表人物们往往表现出极高的技法造诣,其演奏技法可谓无懈可击,令人叹为观止。而非学院派的大师们,甚至如巨匠塞戈维亚,都无法做到绝对一点点失误都没有。

上面说的是演奏技法。再说说演奏风格(或者是处理风格)。大致也分三种:纯古典派,激情派,还有中间派。纯古典派以耶佩斯等严肃学院派为代表,演奏速度极快(大约三分钟出头可以演奏完,而多数人要三分40秒),渐强渐弱、快慢节奏等等都很不明显,整首曲子弹下来有如温吞水,初听感觉太平淡了。激情派的代表人物自然是巨匠塞戈维亚,风格完全是反古典派而行之,渐强渐弱快慢节奏感十分清晰强烈,音量大小起伏颇大,具有很强的流行因素。日本的吉他神童福田,则将这种流行风格推向极致,音量小时几乎难以听清而音量大时几乎要堵起耳朵来。我觉得他将好好的一首名曲处理成了“半疯儿”曲(虽然福田的音色非常甜美)。日本人玩儿古典,跟欧洲人比起来,多少有点“暴发户”的感觉,技法有余而底蕴不足(金钱有余而文化不足)。

这首曲目一共分三部分,每一部分中是重复的两段,所以等于全曲一共有六段。但第三部分中的两段并非简单的重复。

第一次听时,往往会对第二段的高潮部分(从一个低把位快速滑向高把位,然后再滑回来)留有最深刻的印象。但听得多了,渐渐地我更喜欢第三部分。第三部分中有主旋与和弦水乳交融难解难分之势,相当一部分是靠第四弦表现出来的。(个人最喜欢四弦和二弦,因为它们的表现力最为深刻丰富也最美丽!) 那种既清晰又模糊、忽高忽低如泣如诉的乐声,令人仿佛看到阿尔罕布拉宫在落日的余晖中渐渐模糊的情景。。。

据说,由于阿拉伯人和摩尔人祖居之地干旱少水,因此他们在建造宫殿时,务求建在临近山间溪水泉水之处,这样可以将溪水引入宫殿,制造大量水池和人造喷泉。另有一首古典吉他名曲“格拉纳达”(由西班牙著名民族(国民?)作曲家阿尔贝尼兹作曲),正是描写格拉纳达这座泉水名城的,全曲多处宛然是泉水潺潺。。。

西班牙、格拉纳达、阿尔罕布拉宫,是我和妻子梦寐以求的地方,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圆了这个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