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鬼子姜,荔枝果与血糖 -- 青方
(一)鬼子姜与血糖
前一段时间,老板给一家杂志写一篇关于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治疗糖尿病的综述,他问我中医是怎么用“Jerusalem Artichoke”治疗糖尿病的?我回答是不清楚,但我知道这个东西中文叫“洋姜”或“鬼子姜”,不知道中医的大部分专著完成的时候,中国是否有这个东西。
老板是德国人,今年近80岁,他说他小的时候,什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都没有,自己的母亲有糖尿病,只有吃这个自己家院子里种的洋姜,现在他想通了洋姜能减低血糖的道理,并把其想法写到了综述里。怀着好奇,到百度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样描述的:
“洋姜学名菊芋,又叫菊姜、鬼子姜,是一种可食用的根茎类蔬菜。由于口感较差,多用来腌制咸菜。
近年研究发现:洋姜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
研究显示,洋姜中含有一种与人类胰腺里内生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当尿中出现尿糖时,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说明有降低血糖作用。当人出现低血糖时,食用洋姜后同样能够得到缓解”。
这个和老板的解释是不一致的,老头认为洋姜里含有大量的果糖,吃少量的果糖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和现在各大药厂正在研究的葡萄糖激酶激活剂有相似的作用,所以有轻微的降低血糖的作用。但进食果糖太多了以后,当肝糖原的合成饱和之后,果糖就开始促进甘油三酯在肝内合成,所以很多人认为进食过量果糖是造成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果糖因为甜度高于葡萄糖,甚至也高于我们常吃的蔗糖和蜂蜜,所以成为食品工业的重要添加剂,很多加工食品,饮料里都大量使用果糖,有人认为这个趋势是造成胰岛素拮抗和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老头的母亲在二战之前用洋姜治疗糖尿病,一是没有其他药物可供选择,二是那个时候人们进食的热量低,也没有什么食品工业的产品带给人们过多的果糖,所以对于轻度的血糖增高是有好处的。但现在的情况就很难说了,可能只会给糖尿病人带来负面的影响。
中文流传的关于洋姜的药用价值不是很靠谱,首先对血糖的双向调节作用是一厢情愿的说法,不是能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低血糖的人血糖增高,而是能轻微的减低轻度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如果食用过量则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增加血糖,加重脂肪肝。
关于所谓“洋姜中含有一种与人类胰腺里内生胰岛素结构非常近似的物质”这个说法是很不靠谱的,很可能是把inulin这个“菊粉” 和insulin“胰岛素”混淆了,错误地认为这个和胰岛素类似,但写这篇流行非常广的文字的人没有注意到,胰岛素从目前的科技水平看,是不能从口服用的,要注射才行,因为吃进肚子里的胰岛素会被消化系统降解成氨基酸,失去胰岛素的活性。
所以即使洋姜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但糖尿病患者还是要特别注意,这是把双刃剑,本身功效并不神奇,吃多了还有坏处。
(二)荔枝果与血糖
昨天老板拿来一篇纽约时报的文章,题目是“危险的水果”,让大家找出文章里的错误之处,于是认真读了文章,并顺利找到了文章中的“无知”。
文章介绍了一位老美到牙买加旅游,在吃过一种叫做“Ackee”的水果后,在几个星期的时间里间断发作低血糖,诊断的过程在文章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最后的诊断是,这位得了牙买加呕吐病。
这种水果,中文叫西非荔枝果,是原产于西部非洲的水果,在非洲,人们把果实,果核和树皮当作药材用,有的时候也用来做洗手的肥皂,钓鱼的时候也可以毒鱼。这种水果传到南美洲的牙买加后,成了当地人非常喜爱的菜肴,人们把煮过的这种荔枝果和咸鱼一起做成牙买加的国菜,叫做“荔枝果咸鱼饭”。但之后,牙买加开始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病症,得病的人大多呕吐,并伴有头晕,不能集中注意力,严重的可以出现晕厥,昏迷直至死亡。197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观察了患牙买加呕吐病人的代谢指标,发现病人尿中含有大量的methylenecyclopropylacetic acid (MPCA),这是一种叫做次甘氨酸(hypoglycin)的代谢中间产物,还伴有大量的脂肪酸代谢中间产物在尿液里的堆积,把次甘氨酸喂给老鼠,老鼠的尿液中出现和患病人尿中相同的变化,因此文章得出的结论是,所谓牙买加呕吐病是西非荔枝果中的次甘氨酸造成的。
没有成熟的荔枝果中含有大量的次甘氨酸,成熟以后次甘氨酸的水平下降上万倍,人们得病的原因是因为食用了没有成熟的荔枝果。次甘氨酸的毒性主要是因为其代谢中间产物MPCA抑制了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能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提供的,当脂肪酸代谢被抑制之后,人体的能量则依赖分解葡萄糖和氨基酸来提供,首先是动员储存的糖原,当糖原耗尽后,就出现了低血糖。及时补充糖分,熬过低血糖,人体就又恢复到正常状态,但如果MPCA的水平依旧比较高,低血糖就会间断发作性地出现,这就是纽约时报描述的病人的症状产生的原因。
纽约时报文章中错误的解释是,荔枝果中的有毒成份阻断了人体动员储存的糖分,实际上是人体耗竭了储存的糖分,正好相反。
从来没有吃过这种危险的水果,不知道味道如何,但水果成熟的过程中生化反应的变化是很神奇的,这种荔枝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