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讨论】【原创】中国当前民族问题 -- apm43

共:💬736 🌺1306 🌵24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民族问题的根源在现代中国作为一个近代民族国家的合法性基础

中国作为一个近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这与具体统治中国的政权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是两个概念),是一个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上从来没有被认真讨论过,更没有被真正理清过的问题。但是,在我看来,中国作为一个近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是讨论和解决中国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基础。网络上长期争执的那些热门话题,包括“民主”问题、“民族”问题等等,其实都可以归结到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汉网的最大价值,就在于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将现代中国作为一个近代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问题,鲜明的提了出来。现代中国作为一个近代国家,其政治合法性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对中国的国家性质的认定,只有中国的国家性质确定了,其它问题才能获得一个讨论的基础。

我认为,以来源分类,世界上与我们现在谈的问题有关的国家认同可划分为两类,一类是“价值文化认同”,典型者如美国;另一类是“历史文化认同”,典型者如二战前的日本。它们的国家认同感的建构方式是不一样的。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只具有形式上的统一,其实际统治权由200多个藩所掌握,即使是幕府,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比较大的藩而已。但是,无论是哪个藩的日本人,都认同作为天照大神的后裔、“万世一系”的天皇是他们的最高统治者,即使这个最高统治者只是名义上的。这个历史上形成的对天皇的认同构成了明治维新中日本人构建国家认同的基础。在这种认同形式下,每个日本人都是由共同的历史所凝聚起来的命运共同体的一员,这个命运共同体就是国家。这种国家认同的构建,是建立在一个主体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的,以这种形式构建起认同的国家,我称之为“原住民”型国家。

美国的情况与日本不同。因为是移民国家,因此美国在开始的时候既无“原住民”概念(印第安人一开始并不被包括在“美国人”的范围内),也无“传统文化”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用“共同价值观”的手段来塑造“美国人”这个来源复杂的人群的认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民主自由”的理想,走到一起来了。这种认同形式下,每个美国人都是由共同的价值所凝聚起来的价值共同体的一员,这个价值共同体就是国家。这种国家认同的构建,是建立在对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及其所支撑的社会制度的认同的基础上的,这种形式构建起认同的国家,我称之为“移民”型国家。

那么,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是历史认同,还是价值认同?

因为近代中国(汉)传统文化没有任何吸引力可言,因此近代中国的政治理论界基本是引进思想的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上,“中国文化”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参赛者存在的。也就是说,在近代中国的政治理论论争中,“传统文化”及其所承载的中国历史是缺席的。由此导致了近代中国的定位错位——民国是中国作为一个近代国家的起点,而这个“起点”恰恰不是建立在历史认同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建国大纲》的基本和核心思想都与汉文化没有什么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说,民国是一个“移民型”的国家——虽然中国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在构建近代国家认同的时候,采用的却是移民型国家的价值认同,而非历史认同。共和国继承了民国的这个认同模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民国和共和国所代表的现代中国,是“移民型”国家,而非“原住民”型国家。作为一个有数千年历史的古国,却采用了“价值认同”这种移民国家的认同方式。

我认为这种通过引进价值,从而在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建构近代中国的做法,有其历史合理性。其合理性来自近代中国传统文化失灵的历史事实。因此,我对近代中国选择这种构建方式,表示认可。

但是,我认可的是这种做法的“历史合理性”,而非“现实合理性”。实际上,正是由于近代中国采用了移民国家式的“价值认同”,导致了今天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民国还是共和国,其实都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认同基础上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是不可能将文化和历史意义上的某个民族的特性作为国家性质的本质属性的,而且对于用任何族群特征作为国家认同的行为,是必定会坚决排斥的——因为这就是对立国根本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政府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了“多元一体”的基本方针。实践证明,这个方针的效果是失败的——现在越来越严重的民族间冲突就是这一失败的具体体现。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