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备战经济学兼为毛泽东时代辩护(一) -- 达雅

共:💬784 🌺1738 🌵10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外篇一:备战,理解前30年的钥匙

我写“备战经济学”这个系列,是因为我确信,“备战”是理解新中国前30周年的钥匙。

对于新中国的前30年,理解的困难在于,发生了太多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甚至荒谬的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果这些事情是戈尔巴乔夫干的,那我们可以说,领导人水平太差。但问题在于,这些事情是在雄才大略的领导下,是在全党全军的支持下,全国人民热火朝天干的。这就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毛泽东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例如权力欲,故意胡搞。这是最不用动脑子的,也最被反毛分子所钟爱。这种解释的问题在于,第一,相比其他政治领导人,毛泽东是最不谋私利的。第二,“胡搞”说无法解释,为什么广大群众会热情高涨地跟着他胡搞,这得假设广大群众都不是“理性人”,这个假设太强了。

第二种解释,毛泽东不懂经济,或者“不懂具体经济”。我以前也是这么看的。但是随着掌握资料的增多,我发现,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经济的理解,要比他的战友们深刻得多。例如《论十大关系》,例如《党内通信》。面对这些材料,我不能接受“毛泽东不懂”。

最后,我发现,真正的问题在于毛泽东的时代,毛泽东的问题。毛泽东的问题不是在“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搞经济,而是在强敌全面战争的危险下备战。理解了“备战”,也就找到了理解毛泽东时代的钥匙。许多在我们今天看起来“胡搞”的经济行为,在“备战”意义下,恰恰是“经济”的。

我把经济学看作研究如何合理配置稀缺资源的学问。因此,小老板经营夫妻店和斯大林指挥卫国战争,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本质上是一样的。区别只在于,“配置”的主体不同,所能配置的资源不同,“合理”的标准不同。千姿百态的经济行为,本质上就在于这三个条件的不同,而不在于大家使用的经济学不同。“备战经济学”,就是国家作为配置资源的主体,配置战争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以迅速具有赢得战争能力为“合理”的标准。这样一看,毛泽东的很多行为就很“经济”了。例如,院系调整。如果不进行院系调整,不仅工科人才不能满足日后的需要,而且按照旧线路培养的文法人才,在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根本无法学以致用,是稀缺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对浪费的预期,很可能直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教授们的发难:“你教这些资产阶级的东西有什么用?”那“文革”是不是要在高等教育领域提前上演呢?至少是有可能吧。

我相信,把“备战”作为理解新中国前30年的钥匙,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不过是明确把它写了出来。其他的人,例如葡萄,也有相同的看法,并必然有更精当的论述。但是,既然写了,TJ了总不好,还是硬着头皮写下去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