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18/6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60/28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15/2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19/4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4/2不打算要孩子13/5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33/10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28/9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46/13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3/2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8/1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12/4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2/0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1/0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4/1
“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对《财经》解释:“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和生育率调查结果是1.22;但是由于人口漏报的比例是1.81%,把这部分填回去进行误差校正,总和生育率就成了1.75,社会上一般讲1.8左右。” ”
我觉得1.81%的漏报率是比较靠谱的,如何回填校正我就不知道,但觉得既然是有名有姓的报道,那个田雪原好歹也是专业搞这个的,应该不至于完全睁着眼睛说瞎话。
你的那个计算说实话我也无法判断对错,河里这段对计生的问题讨论的很多了,我一直没有参与,觉得这个问题自己不熟悉,还是少说的好。我这次也不是想参与这个问题本身,而是觉得你一向挺冷静的,这次表现的如此愤怒,觉得奇怪就多问了几句。
我的意见是这个问题最好不要上升到道德高度去讨论,观点不同争论一下是有益的,但一上升到道德高度事情就扭曲了。我反对的就是你所说的“计生委极其无耻地掩盖和篡改数据”这一点,这样上纲上线的话我觉得不应该是你说出来的。先给计生委扣上一个部门利益的帽子,这样就没法讨论问题了。
从我的了解来看,是否坚持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计生部门的利益来说影响没那么大,实际上计生委的全称叫“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从这个名称就可以看出,计生不等于“一胎化”,目的也不是单纯的减少人口,现在很多地方计生委做的主要工作是生育关怀和控制人为选择胎儿性比。“一胎化”政策在80年代初比较严格,84年开始就允许农村头胎生育女孩的家庭生育第二胎了,计生委也说现在实行的是1.5胎的政策。
实际上,谁都知道现行的计生政策一定会调整,生育政策必然会放宽,而且就在5-10年之内。计生委也只是说2010年以前还会坚持现行政策,并没有说2010年以后不会变。大家争论的只是调整时间和方式的问题,有些人主张快放、大放,计生委主张慢放、小放,理由是担心速度太快、幅度太大会造成生育率的大幅反弹,到时又没办法往回收。行政部门要考虑政策的连续性,这种谨慎也是可以理解的。
如果放开生育政策,生育率会不会大幅反弹?我的观点是大幅反弹的可能性很大。从你在这里所做的调查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目前共有90人投票,从生育意愿上说,想生一个的16人,想生两个的54人,想生两个以上的15人,不想要孩子的5人;所占比率分别是18%、60%、17%、5%。很多反对现行生育政策的人都提到生育率下降到多少以下就很难再上升,依据就是一些外国的情况。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外国和中国的情况差别很大,外国生育率下降是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而中国主要是行政压制的结果,外国很难回升不等于中国也很难回升。
前面调查的数据也显示,中国人的生育意愿还是很强烈的,想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占了77%。西西河的河友大多属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这一群体在社会中往往属于生育意愿较低的,中国还有8亿农民,那么恐怕社会总体生育意愿还要更高一点儿。中国和西方国家还有一个不同点,就是中国人传宗接代的观念特别强,在国家不允许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情况下,中国人为了满足要男孩的愿望自然会多生几个。所以,可以说计生部门的意见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我看过计生部门对这一问题的解释 1 常识主义者 字518 2009-03-12 00:00:09
🙂1.8和1.4的差距非常非常非常大!! 豫章花开 字20 2009-03-12 02:12:02
🙂漏报的会有这么多吗? 2 科大胡不归 字662 2009-03-12 01:58:14
🙂我看到的是这段
🙂计生部门已经归罪于生肖了(笑) 杨微粒 字65 2016-01-29 12:41:27
🙂我看田雪原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2 东海龙王 字867 2009-03-21 17:22:47
🙂哈哈,我填的是想生二胎又能生。 1 企鹅号 字402 2009-03-16 07:55:40
🙂是什么原因呢?环境污染造成的生不出来? 脑袋 字0 2009-03-17 17: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