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投票生育救国(生育数量、意愿和可能性调查) -- 科大胡不归

共:💬496 🌺406 🌵35
  • 投票信息

    多选,参与 266 / 87

    现无孩子,想生1个
    18/6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60/28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5/2
    现无孩子,想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或无配偶
    19/4
    现无孩子,想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2
    不打算要孩子
    13/5
    现有1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33/10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8/9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1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46/13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3/2
    现有1个孩子,还想再生>2个,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8/1
    现有2个孩子,不打算再生
    12/4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政策允许或决心超生、配偶同意
    2/0
    现有2个孩子,还想再生,但政策不允许或配偶不同意
    1/0
    现有3个或更多孩子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李寻欢、欧阳修、蔼理士、老子、孔子论抚养问题

感谢故园湾里、豫章花开、levelworm、五陵年少等的热烈讨论。我在这里再探讨一下养孩子的问题。

故园湾里认为如果不能保证孩子们每一个都有足够资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任。这话在原则上是完全正确的,简直是义正词严。不过我想问一句:如果你的孩子从小就想开飞机呢?沙特国王访问英国的时候,有个小王子觉得英国的仪仗队很有意思,就想让老爸把这些兵买回沙特去。许多人论证共产主义不可能实现的理由就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所以按需分配永远都做不到。我觉得这个道理对孩子也是成立的。当然孩子可能很懂事地说这个那个都不要,不过懂事正是教育的成果。教育的意义就是告诉你有些事是一定要做的,有些事是一定不能做的。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考虑,你就会发现这个问题不是多么重要。故园湾里为没有机会学钢琴而遗憾,不过这个遗憾有多强烈呢?是不是少了一个傅聪、朗朗、李云迪那么遗憾?如果学了钢琴,会不会影响其它方面的学习呢?你会在多大程度上抱怨你的父母呢?古龙的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里,林诗音没有把《怜花宝鉴》给李寻欢练,后来李寻欢觉得没练也是好事,因为如果分心说不定就练不成小李飞刀了。这就叫做“机会成本”。

历史上有很多出身贫寒的伟大人物,例如在沙滩上学写字的欧阳修、在荷叶上练画画的王冕。我觉得只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成才的机会和投入的成本相关度是不高的。太高的条件说不定还会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所以比尔·盖茨要把大部分财产都捐出去。

玩战略游戏(例如光荣公司的三国志)的人,大都喜欢选择弱小的势力(如刘虞、严白虎、张鲁之流),从兵微将寡一步步发展到兵强马壮,而不是选择强大的势力,一下子就统一了。我想这反映了一种普遍的人性,就是人最看重的是自己创造了多少,而不是继承了多少。近年来许多海外华人回国创业,不是因为中国的生活水平超过了外国,而是因为他们认为国内更有机会干一番事业。

故园湾里考虑到了日本男性收入足以养活全家、荷兰英国的人口密度未必比中国大等等。这些当然都是现实问题,不过人家本来就是发达国家啊!如果不在人均物质财富方面超过中国,还叫发达国家吗?如果你非要等到一切条件都超过人家才愿意生育,且不说能不能等得到,就算等到你也不一定有生育能力了。最好是好的敌人,求全责备的结果可能是最差的。其实,人的价值怎么能用物质财富来衡量?现代人的财富比古人多了不知多少倍,可是我们仍然羡慕苏格拉底、孔子、斯宾诺沙等人。从人类历史整体的角度看,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人就是幸福的。

关于家庭妇女的地位问题,我早在读蔼理士的《性心理学》的时候就学到了,媒人、家庭主妇都是可敬的工作。我很怀疑中国的妇女解放已经达到了矫枉过正的程度。很多发达国家妇女工作的比例还没有中国高,家庭主妇是很常见的,人家认为这很正常。

关于许多人在美国找不到工作到中国来找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市场经济下社会竞争的强度几乎是个常数,通过减少人口来缓解就业困难纯属错觉。哪怕每家平均只生0.1个孩子,找工作的时候还是会有强烈的竞争的,--说不定还会加上和从外国引进的劳动力的竞争。所以,就不要因为担心孩子找不到工作而少生育了。

关于这一点还可以引申一下。假如说就业形势真的很恶劣,而你只有一个孩子,那他没工作你家就歇菜了;而如果你有两个孩子,那么其中有人有工作的机会就大得多了。你当然可以想,如果两个都没工作你的负担就更重。不过,如果事事都只考虑最坏的情况,而不考虑最好的情况,不考虑平均的期望值,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你的父母生你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么多?你靠你的父母生活了吗?

关于耕地的18亿亩红线,我的看法是一定要坚持,粮食安全是不可动摇的。取消红线的危险在于一哄而上搞开发,刹不住车。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多进口农业品以便用休耕、轮耕、退耕还林等方法恢复地力,我觉得是很好的。我相信中央也正在这么做。城市化有利于耕地增加而不是减少,因为城市的人口密度可以非常大,同样多的人口放在城市里比放在农村占用的土地少得多。随着科技的进步、城市化的进展和人口的缓慢下降,生态压力会逐渐减轻。当然这是长期的趋势,在短期仍然有沉重的上升的压力,需要认真面对。

最后讲一点哲学。这世界上总是会有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如果悲观主义者觉得养不起孩子的话,谁都没法说服他们。悲观主义者少生育,乐观主义者多生育。如果双方在同一个社会里,其它条件相同,从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角度看,结果就是悲观主义者的后代越来越少,乐观主义者的后代其实是在挤占悲观主义者后代的地盘、资源和生存空间。

孔子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关键词(Tags): #人口#抚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