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四川卢比 -- 王树
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康藏地区流通最广的货币是什么?是印有维多利亚女王头像的印度卢比。
印度卢比从十九世纪中期起,逐渐风靡全藏,到了光绪初年,打箭炉(康定)和云南的一些地方,市面上也出现了印度卢比。这时,康区的土司向农奴摊派税赋,常有“洋钱若干”的字样,这个洋钱指的就是印度卢比。更有甚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我国西藏亚东的税关将结算货币由银两改为印度卢比。
清末在西藏流通的印度卢比样式有好几种外链出处,正面分别为英王威廉四世,维多利亚和爱德华七世的头像,以维多利亚头像的流通最广。印度卢比是用机器铸造的银元,质地较好,含银量在80%以上,每一印度卢比重一托拉(tola,外链出处)。托拉是印度重量单位,约为11.66克,折合藏两三钱七分三厘五,折合内地库平银三钱二分[1]。
注[1]:清朝时一斤约597克,一两约37.3克,一钱约3.7克。印度卢比本应折银三钱一分多,三钱二分为11.94克。
印度卢比一开始流通,兑白银的比价很高:
如此则每一卢比的铸币利润就有八分,而当时流通于康藏之地的印度卢比,时人估算至少有四千万元,仅铸币一项,英人的盈利就有40,000,000*0.08=3,200,000两。
印度卢比在西藏取得垄断地位后,清廷每年运到西藏的白银(军饷,官俸等),必须得换成印度卢比才能流通,而英人借此抬高汇兑费用,抬高卢比的价格。抬得有多厉害呢?看一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例子,此年清政府从印度汇丰银行汇款四万两白银至拉萨,结果是:
按“正常”比价(1卢比 = 4钱),四万两白银应兑三万二千两,就算扣除5%的汇费,也还有三万两,但清朝官员(有泰)只收到了二万四千多两,相当于一卢比折白银五钱二分五(1卢比 = 5.25钱)。实际上,从光绪二十七年(1901)起,两卢比就可兑得一两白银(1卢比 = 5钱),比卢比本身的价值(3.2钱),高出了56%!中国官商军都因此蒙受了巨大损失,有识之士莫不感慨“丧失权利,莫此为甚”,呼吁政府自造银币,对抗印度卢比。
因民众已习惯印度卢比,为了争夺市场,中国政府决定仿造印度卢比造银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川督锡良奏请用机器大量生产仿卢比藏元(这种钱规定只能在康藏地区流通,故叫藏元)。藏元的正面是光绪皇帝的头像,背面中间有四个字“四川省造”,周围是花纹。藏元的大小、重量和质量均和印度卢比相仿,所以有了四川卢比这个怪怪的名字。锡良这次共生产了一百万元四川卢比,运往打箭炉关外使用。真正大量铸造四川卢比的,是赵尔丰。他在川边的六七年,总共造了七百多万元四川卢比,还为其发行了辅币“当十铜元”:
由于赵尔丰任职时间较长,又不遗余力地推行四川卢比(当时边军、驻藏川军领的饷都是藏元,也就是四川卢比),所以百姓误认为四川卢比是赵尔丰所创,呼之为“赵尔丰钱”。
四川卢比按三钱二分的本价通行,很快就占领了康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市场,印度卢比在康区基本绝迹,四川卢比在康区使用了几十年。在西藏,四川卢比在宣统年间也一度作为主要货币流通,但终未能将印度卢比驱除出境。
印度卢比
四川卢比,光绪皇帝和维多利亚女王穿的衣服是不是很像?
------------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四川卢比
🙂一段货币屈辱史 1 大黑狼 字0 2009-04-19 02:40:08
🙂我觉得这不算货币屈辱史 锋芒 字111 2009-04-19 05:56:31
🙂主要问题在于铸币权 1 任爱杰 字344 2009-08-04 06:53:02
🙂铸币权这个事我有点看法 锋芒 字706 2010-03-28 12:08:20
🙂明朝末年广州等海港 1 电子赵括 字188 2009-04-18 17:25:27
🙂哈哈,有意思,现在看什么时候尼泊尔甚至印度通行人民币了 1 晨枫 字0 2009-04-18 14:06:58
🙂另外晨大 你替我给他们说说 把我全解开了吧 锋芒 字134 2010-03-28 12:1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