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秦始皇为什么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 和jlanu -- 风雨声

共:💬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秦的统一和周灭商的统一是不同的性质

在夏商周三代,

中国的国家性质是介乎于古希腊的城邦制和古埃及的中央集权制之间的国家形态(各诸侯国间的关系比希腊的诸城邦联盟要紧密,但整个国家没有达到古埃及那样中央集权的程度),天子号称“天下宗主”,各诸侯国由天子封建而来,对于中央保持着半独立性,负责向中央缴纳贡献,有战事时要随从天子出征,因此国家保持着形式上的统一。奴隶制国家这种形式上的统一性实际上是上古时期部落联盟制度的一种残余形式,考察一下中国国家的起源就会明白“天子”实际上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相当于原来部落联盟首领“盟主”的角色,当然更具专制色彩,各诸侯的独立性也没有原来部落的那么大。这是中国独特的国家起源造就的国家形式。但这种统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实际上中央政权能够直接控制的土地也就是京畿附近百余里的范围,各诸侯国自行征税,有自己的武装,日久难免坐大。当中央的势力强大的时候是能够有力地控制各诸侯的,然而一旦中央的力量遭到削弱,国家的统一就要失去控制。商代几乎年年征伐叛乱的方国,确实也够令商王头疼的。周王朝当初分封许多宗亲和功臣作为王室的屏卫,周公还煞费苦心地制订了一整套用于严正君臣关系的森严礼制,但过了几代之后,随着诸侯之间亲缘关系渐渐淡漠,封国之间的实际利益代替了亲情,实际上削弱了国家的团结。到西周后期实际上诸侯的力量已经很强了,幽王烽火戏诸侯实际上是自己毁掉了王室在臣下面前的威信。平王东迁还是靠着诸侯的力量保护的,自然之后就一蹶不振了,甚至出现了周王和郑伯互换质子的“怪事”。周朝至此奄奄一息了。

秦王朝正是有了这个教训所以下决心推行了郡县制,由中央直接控制地方行政。以后汉、明部分地恢复分封制后都吃了大亏,不得不削藩。秦于中国最大的功绩是制定了一整套封建社会的政治体系和官僚制度,这绝对是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后来与它同样短命的隋开创了科举制度,这是封建社会政权的另一支柱,至此封建国家的政治机器算是比较完备了。从这点来看隋和秦还有点相似之处)。

秦的另一功绩是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统一。中华民族文化上的统一进程从最初的华夏族开始绵延了好几千年。其中最重要的时期是在周代。在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的过程中有两个人贡献绝对是别人没法比的:一个是周公,一个是孔丘。周公制定了周礼,把中国人关于家族崇拜的宗法制发展到了极完备的制度(西方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极推崇中国的继承制度,认为这是避免国家、家族出现动荡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至迟到商朝就已经出现并发展到了很发达的程度,商朝人把祖先看做能与上帝勾通以保佑自己的神灵加以祭祀。孔丘对于中国人的影响更不必说了。这样一来到了周朝末期,经过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华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中华民族本身也越来越淡化其种族色彩而愈发地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认同(其实中华民族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的种族血统,这里所说的中华民族一般都是指的汉族)。中华民族属性的塑造到周末已经基本完成了。

秦统一中华民族文化选择了一种十分高明的手段:用文字而不是语言。统一文字这件事也深受西方汉学家推崇。一方面文字比口语成熟,而且有继承性,失传的可能性比口语要小得多(甚至于死去的文字通过精心研究找出其规律,也是可以复活的);另一方面推行文字统一比推行口语统一的阻力要小得多(毕竟要人改从小说惯了的乡音要困难得多。士大夫还可以说官话,但普通平民就困难多了)。另外文字还是文明的载体,通过文字的沿袭可以将文明代代相承,这是口语不具备的优点(口语相传常会出现错误),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人确实是够幸运的。

自秦之后中国才真正完成了不但从形式上而且也从实质的政治上和文化上的统一,因此秦在这一点上是居功至伟的。虽然秦在老百姓眼里的形象极其糟糕,但随着秦代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现,相信会有一定的改观。(我一直认为秦的暴政被后代的儒生出于现实的政治需要或者简单地出于政治报复而被无限夸大了)。

最后要补充的一点是:虽然中国实质上是在秦才实现大一统的,但战国的各诸侯国却并不认为攻伐别国是外人的入侵,它们将各诸侯国间的战争看做内战,而这是明显区别于与匈奴、楼烦等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的,因此去年《英雄》上映时新浪上有网友将秦的统一战争与希特勒对欧洲的侵略相比拟是完全不恰当的,是无知的见解。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