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馆藏浅介 -- 故园湾里
感谢Geraint伸出援手,给出了濒鬲的图片。
不过我的PS水平显然太差,……于是浪费了Geraint同学的一番好意,甚为罪过……
在说到甗(演,第三声)之前,我们先来说一下鬲。
据沈括的《梦溪笔谈》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
鬲(音力,第四声)并不是某一种青铜器的专称(事实上鼎也不是),在考古发掘中很多地方都发现了陶鬲。陶制的鬲是炊具,被先民们用来烹饪粥饭。(陶制鼎则是用来烹煮肉食的)。为了更好地利用热能,鬲的三足一般中空,这就是沈括所谓“中可容物者”的由来。
而且鬲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上博青铜馆的展品中,鬲,是唯二的器物外形和器名字形极端相像的青铜器。
鬲字最上面的一横,长且宽,如鬲器的侈口;其下一个略窄的“口”,如鬲器的束颈;再下面部分,不但将鬲器的三足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连足上方由器腹收缩下来的线条都丝毫不差。
所谓汉字造字有六法可循,曰指事,曰会意,曰象形,曰形声,曰假借,曰转注。其中的“象形”,一般在举例的时候都会拿甲骨文的日、月等文字同日、月的图片放在一起,除此之外再要找点“象形”的例证就不太容易了。谁能想到,在青铜器里还残留着这样一个绝妙的范例呢?
为什么要在说母癸甗之前要先提到鬲呢?因为“甗”字的左边下半部分正是一个“鬲”字。这说明“甗”的下半部分,同鬲的构造是非常相似的。至于右半边的“瓦”,则是明指甗在实际生活中的常用质地:同样是陶器。
甗,它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
可以看到下半部分的鬲形和上半部分的敞口广腹(事实上是甑【音赠,第四声】形)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界限。但光是这样看一张图片,还不能说明它的用途,于是我们找一个高一点的角度,从上往下.、从外向里看看,又会发现什么呢?
可以看到,虽然按道理说鬲形部分应该是三个中空的足,但我们看不到;在界限处有一块透了好几个(事实上一共是七个)十字花纹的隔断,阻碍了我们的视线。这块隔断铜片学名为“箅(音毕,第四声)”,指有空隙而能起到分隔作用的片状物,倒并不是青铜器的专称。那么,甗里为什么要有一块箅来起到上下分隔的作用呢?
那是因为,甗,是蒸食器。
如果用现代的炊具来类比,它就是古代的一体化蒸笼。使用的时候,火可以点在三足之间,在鬲形部灌满水,火加热水至沸腾后,蒸汽从箅上的七个十字形孔中逸出,对食物起到加热作用。在商代早期,甗还是一体式的,鬲形部和甑形部不能分离;到了后来随着工艺发展,开始出现了分体式的甗,也就是鬲形部和甑形部互相分开而独立。早期的鬲,是立耳,也就是两耳是直接立在甑形的口沿上的;后来也逐渐出现了附耳(耳朵从口沿侧边伸出上举)、甚至是多个附耳的造型。
这只母癸甗,是为了纪念一位名为“癸”的女性长辈而铸造的,铭文在器壁内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您的声望都高达6666了,几朵花就不要介意了。 不打不相识 字52 2009-05-14 18:20:32
🙂>_<我介意的介意的介意的 4 故园湾里 字18 2009-05-14 22:38:01
🙂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学习,花 柴门夜归 字0 2009-05-13 13:57:50
🙂5,母癸甗
🙂哈哈,甗的用处,陆游回答你: 2 南方有嘉木 字168 2009-05-14 21:23:39
🙂嗯,甗是蒸食器 故园湾里 字117 2009-05-14 23:06:55
🙂今天在这边的宜家 南方有嘉木 字112 2009-05-15 20:28:01
🙂恩,也许道院的用具比较古朴 南方有嘉木 字74 2009-05-15 06: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