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上海博物馆青铜馆馆藏浅介 -- 故园湾里

共:💬192 🌺4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9,德鼎

【上个星期正式成为无业人员,本周不得不为了工作的事情奔忙。幸好这两天天气不是很热,可是路上还是漫天沙尘……那啥,上海也有沙尘暴了么?

但是再累……被三妞MM惦记了于是拼命上来更新一节!】

【我是本次照片很囧拱拱爬走打人表打脸的分界线】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本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拍摄者!)

说到德鼎,它的来历却又比刚刚说到的8号鄂叔簋还要来得曲折离奇了。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和德鼎有关的文件,感谢上海博物馆志愿者论坛的Jasmine Wu提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传说,事情是这样子滴——

在上海茂名南路上的老锦江饭店,一只古朴典雅的圆形铜香炉安分守己地做着它摆设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多年……

突然有一天,有一个中年人偶尔路过。被这只“香炉”吸引得迈不开步。他盯着这只香炉左看右看上看下看,里里外外反反复复地看,终于找到了饭店领导,要求就这只香炉,谈一谈。

这个中年人的名字,叫做马承源,时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他认为,这只香炉不是只普通的香炉,很可能是一件文物。经过同饭店领导的协商,将这只鼎暂存于锦江饭店的主人汪敬之、陈翔九两位先生浮出了水面。上海博物馆当即同两位先生取得了联系,最终两位同意将这只鼎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当时上海市副市长、著名报人金仲华先生代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为他们颁发奖状。

这只“香炉”,就是德鼎。上博馆藏第二大鼎。

德鼎是西周早期遗存的少数青铜大鼎之一。这一时期的鼎发现很少,在重视食器的当时,都是重器。德鼎的造型较商代晚期已发生变化,口部呈桃形,器腹微微下垂,平添沉稳的气质。鼎的花纹仍采用带地纹的兽面纹,但构图趋于简略(和从头到尾都是纹饰和浮雕的父已觥相比),层次也不甚丰富(和三层花的亚夫方罍相比),表现出周人独特的简约风尚。德鼎内有铭文若干,图片如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个个分别解读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王”字。注意看“王”的下面一横,和上横、中横都不太一样,明显带有弧度和粗细变化,看上去像是什么?有学者认为,这是钺的刃口。钺在当时,就是王权的象征,所以“王”字本身也带有“钺”的印记。这种说法是不是有道理,大家可以见仁见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易”字。通假字,通“赏赐”的“赐”字。这个字的样子,是物体(液体?)落入杯子的形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字。双人旁以及中间的横“目”,在金文的“德”字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溯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贝”字。“貝”,象形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其实是两个字,“廿”“朋”。

对比小臣单觯的铭文,那个“十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红色虚线框起来的地方,是两篇铭文里相同的那一个字,“朋”,形象上说,就是两串穿起来的物体的样子。

上面黑色虚线框起来的地方,是两篇铭文中不同的字。金色的德鼎铭文,好象是比出“V”字/数数时表示“二”的手势,也就是“二(十)”;而黑白的小臣单觯铭文,就是数数时表示“一”的那一根手指,表示“一(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用”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乍”字,通假通“作”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宝”字。繁体字做“寶”,金文中上半部分是个宝盖而下半部分同样有一个“贝”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尊”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彝”字。

上海博物馆除了德鼎之外,还有一件德方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德方鼎的铭文,比德鼎要多很多,一共是二十四个字。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据郭沫若先生的解释,这是说

周室在镐京对武王进行春祭,成王因事在成周,未能亲临,故恭侯其祭后之致福;侯到,王赏德贝二十朋,德因以做器,德当即致福的使者,故受王赏赐。

目前所知,一共有四件铭文带“德”的青铜器。在上博的文件中,对另外两件的下落也有所说明。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