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气候原因导致明朝灭亡”观点的误区 -- 秋原

共:💬46 🌺12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650~1700最寒冷时期

您的资料非常好。

一、首先要说明一点:我在原文中,从来没一口否定明朝末年气候变化对农业的打击,在原文结尾我说的很清楚:

明末北方农业基础的破坏,自然灾害的出现,受天气气候变化不假,但气候问题显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明朝的灭亡,还是从政治和军事体制两方面去寻找真正的原因吧。

二、明朝末年北方普遍出现旱灾,但寒冷气候在1644年之后并没有停止、缓和和回暖,而是继续走低。比如我原文中说到的:极端寒冷天气记录分别出现在公元1654年和1676年,这年的强烈寒冷气候导致在中国江西、自唐朝时期建立的柑桔园完全毁坏,果株死亡;四川、福建的竹林和荔枝出现大面积死亡,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湖泊普遍出现封冻结冰的现象。

公元1650~1700年,作为中国南北分界的淮河、汉水出现四次封冻;甚至在长江以南,也出现太湖四次封冻,洞庭湖三次封冻的记录。在1600~1650年,没有出现过这种记录

植物生长,既要求足够的积温和日照;生长中的吐芽和开花,对温度更敏感。

所以说,

“小冰河期,自1580年起长达七十余年”,这是错误的。

“1650年以后灾害就逐渐消失了,”还是错误的。

“自1580年起长达七十余年,这是全球性的灾害,是因为太阳黑子突然消失了70多年”这话我已经专门回复过了,已经不是错误,纯属瞎说八道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