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五部分:漫漫归来路(一) -- 风中的羌笛
(一) 苦战密支那(上)
从孟拱城向东,沿着铁路或公路行走大约65公里,就是炮火连天的密支那,从5月中旬以来,经过艰苦的山岳丛林地行军和机降作战,中美军队在这里包围了日军第18师团114联队长丸山房安率领的密支那守备队,任何人都没想到,开局如此振奋的突袭,在后面的两个多月里,竟然演变成了一场漫长而惨烈的攻防战。
5月18日一早,为切断密支那市区与其北部主力部队之间联系而组建的第三迂回纵队(由加拉哈德部队第2营和英军克钦族游击队约600人混合组成),在向密支那北郊高地进攻时,遇到了难以克服的积水地带,轻易被日军为数不多的守军打退,这一事件后来造成了很大麻烦,丸山大佐在后来一个月内,从这里将自己原先散布在城市以北几十平方公里密林内警戒的部队源源撤回,使自己的防守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加强。
19日早晨,亨特上校命令中国第150团以主力从南郊向市区进攻,这个团以第1营沿江岸丛林向东朝伊洛瓦底江河曲挺进,向北进攻的第2、3两营很快就将实力薄弱的日军宪兵队击溃,攻占了几乎没有人防守的火车站。但部队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没有从火车站继续向前发展。150团在一个多月前才加入驻印军的行列,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在现代条件下作战的习惯,那些刚刚从国内的苦难生活里解脱出来的士兵,依旧带着那种浓厚的小农意识,他们在车站里堆积的日本军用物资前看花了眼,忘记了打仗,只是忙着到处去搜寻发财的机会,大群士兵在仓库和房舍中进进出出,兴高采烈地抱着各种财物跑来跑去,如同在家里赶集的时光,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支部队连警戒都形同虚设。从早上8点30分到9点,他们没有前进一步。
这给了日军极好的反击机会。
丸山房安大佐当时直接掌握着的兵力只有300多人,用来进攻显然远远不足,他在得知火车站失守后,只能派出114联队的情报主任八江正吉中尉带着6名侦察兵前去查明情况。这一小股日军本来预计要应付严重局面,谁知在战场上看到的却是一支军队的自我瓦解。如此良机岂能白白放过,八江中尉不顾兵力悬殊,立即率领部下发起袭击。
50师下属的三个团中,149团已经与新22师一起,在胡康河谷接受了激烈战火的洗礼,并取得了突出的战绩,但150团则一直在后方掩护修筑中印公路的工兵,进攻密支那是其在缅甸的第一次战斗,也就是说,跟其他驻印军部队比起来,在兵员质量和军官素质上,此时他们还有很大差距。在遭到八江小分队的冷枪突袭之后,150团上千人马乱做一团,扔下多具尸体到处藏匿,不少单位整班整排的枪都好好架着,人却都不见了,只剩下满地狼藉的物品。在八江发动攻击后大约一刻钟,丸山派来的援军——18师团留置人员30名和同等数量的一队步兵也加入了到处袭击中国人的战斗,150团的损失剧增。
指挥部一听到火车站枪声大作,立即命令山炮兵开火轰击,炮弹纷纷落到中国军队的队形里,又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关键时刻该团却找不到自己的美国联络官,没有办法让炮火停下,只好冒着自己的炮击开始反击日军。悲哀的是他们找不到敌人,只是任由分散蜷缩在车站角落里的各个单位对可疑目标自行开火。由于两个月前刚刚装备了为数众多的单兵自动火器,这个团火力大为加强,整个中午弹雨纷飞,任何敢于露面的人都成了射击目标。直到炮兵终于弄清这是一场误会停止了炮击,那些心有余悸的步兵还是寸步不敢移动,只是不停向四周盲目开火。
实际上,日军小分队早在炮击开始时就退出了战斗,只是冷眼看着中国人各个部队自己对射。到了晚上,几乎耗光弹药的150团才渐渐停止了这台独角戏,但这场乌龙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真正的战斗还没有开始,150团已经死伤枕藉,500多名士兵血肉飞溅,2营营长郭文干不幸殉职。幸存士兵退出车站,在附近捱了两天,打光了弹药以后,才不得不勇敢地尝试突围,监视车站的少数日军抵挡不住大部队的白刃冲锋,中国人轻而易举就冲出了这个由薄弱的散兵线构成的包围圈。
这次战斗成了中美矛盾集中爆发的导火索,轻取密支那空城的机会失之交臂,反而死伤严重,盟军内部几乎闹崩,中美军官之间吵得一塌糊涂。在寻找失败原因时,指挥官梅利尔认为中国军队战斗力低下,军官素质差,坚持要将150团团长黄春城撤职;中国人认为美国人做事草率,行为武断。双方各执一辞,一直吵到史迪威的总部。梅里尔准将在5月初的迂回里由于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被迫离队住院,稍微好转后于5月18日就乘飞机来到密支那担任指挥。现在一气之下,心脏病20天内再次爆发,被紧急送往后方。缅甸丛林的战斗生活极大损害了这位斗士的健康,十一年后,年仅55岁的退役中将梅里尔因心脏原因过早辞世。
密支那围攻战一时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丸山房安大佐急令驻防北部丛林瓦扎要道的第2大队火速回援。由于盟军没有拿下城北高地,山畑实盛少佐的援军顺利到来。原本留在丁克路高牵制该大队的中国88团第3营,被扔在丛林里过了8天苦日子。因为中美双方忙于争吵,这支部队被人遗忘了,没有移动命令,也没有空中补给,在吃完所有能找到的食物后,该营处境才重新被新的指挥官发现。
火车站的战斗也造成了日军的误判,丸山以为当面敌军战斗力不堪一击,在得到第2大队增援后,趁着盟军裹足不前,守军进行了轻率的反冲击,试图将盟军赶回丛林。21日这天数百名日军挺着刺刀向机场前进,却遭遇到弹雨般的猛烈自动火器,重新被压回城里。
日军第18师团为了保住这个战略基地,命令114联队的第3大队前往密支那归建,盟军的包围圈到处是漏洞,中西德太郎少佐率部在密林里穿行,成功钻进包围圈进入城里,使丸山大佐的兵力达到近3000人。守军得到鼓舞,气焰更加嚣张。
盟军也调来了新的部队。14师42团团长许颖上校率所部空运密支那,包围圈西部进一步得到充实,但在伊洛瓦底江东岸和南岸,由力量空虚的加拉哈德支队第2营和600名英国训练的那加山区土著克钦族游击队员组成的第3纵队阻击不力,日军增援部队时时借助森林的掩护从南北两个方向渡江渗透进城。在机场得到新部队的巩固后,盟军动用中国新30师88团从城南跑马堤阵地向西郊反击。这个团到达印度的时间比150团早半年,训练比较良好,他们于23日出击,果然一鼓作气再次夺回了火车站。
梅里尔病倒后,麦凯恩准将负责指挥,由于历次进攻各兵种协调性太差,中美军士兵缺乏炮火支援和有效的班组协同,在城外繁茂的丛林、遍布的稻田和翻涌的泥浆里艰难前进,在几乎成为活靶子的情况下,和日军一个又一个加固的散兵坑搏斗,很多人倒在那些散兵坑四周,永远没有起来。
此时盟军在密支那战场已拥有5个多团兵力,但矛盾重重,无法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了平衡矛盾,5月23日总指挥史迪威、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30师师长胡素、50师师长潘裕昆、总指挥部参谋长柏特诺飞赴密支那战场进行调整,在听取中美双方指挥官的陈述后,史迪威取消了混合编组,具体战斗由中美各部队自行负责,史迪威还解除了麦凯恩的指挥权,留柏特诺指挥全盘。
柏特诺这个人,很有才干,不怕吃苦而且口才十分好,曾经代表史迪威在白宫侃侃而谈,将史迪威的战略意图以非常适合的言语与罗斯福总统进行了良好的沟通,此前总统一向不喜欢史迪威,但这次却将缅甸丛林发生的故事听了个津津有味,即使延长了不少宝贵的时间也毫不在意。柏特诺年纪轻轻就获得了准将军衔,并不是偶然的。
但这是柏特诺第一次亲自指挥战斗,而且一开始他所获得的就是战役级别的指挥权,这无疑让本已伤痕累累的部队雪上加霜。他接管任务以后,命令部队全方位发起攻击,不顾天气和伤亡情况。后果可想而知。
24日,减员十分严重的加拉哈德支队第3营在城西木材厂被日军击溃,包围圈再次出现缺口。25日,日军力图扩大这个突破口,而被后勤压力压得透不过气的盟军也在此地大举反击,新30师88团、89团和50师150团、14师42团全部用上,结果发现攻击面上敌据点密布,苦战之后,以数百人伤亡的代价换来了几十米的进展,双方在这里付出了严重伤亡。刚刚带队增援进城4天的山畑实盛少佐也阵亡了,日军的努力没有成效,可是盟军封闭突破口的努力也没有完全成功。
雨季越来越恶劣,被雨水浸泡的土质跑道这些天被沉重的飞机机轮反复碾压,变得稀烂,大大小小的泥坑在稀泥下根本看不见,每天的跑道保养修复工作如同隔靴搔痒。有些飞机在空中遭遇雷击,被狂野的高空气流撕扯,或着陆时颠簸太厉害,在完成运输任务后就因机械损伤无法复飞,机场跑道一角已经累积了故障或报废的C-47多达9架。日军山炮和迫击炮弹时时落在泥泞的跑道上,泥浆冲天而起,留下的弹坑立刻被泥水掩盖,这这加剧了空中补给的艰难,使得每一次降落都充满冒险。
此时的日军库存的野炮炮弹为300多发,山炮炮弹2500多发,盟军炮兵的弹药投射量却被迫削减到每天100到150发,这对于进攻一方是远远不够的,在大量堡垒面前,失去炮火支援的步兵显得十分孱弱,逃脱不了被屠杀的命运。有好几次盟军的野战口粮只剩一天之需,屡次战斗后,仓库都开了天窗,囤积的粮食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潮措施,不断发生霉变,严重影响了战斗力。为了预防疟疾,阿的平吃得太多,人们开始出现各种副作用症状,即使在战斗里人也会莫名其妙睡去,大家面色憔悴,满脸胡须。在这种情况下,活下来都很不容易,军容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盟军军官伤亡率很高,这是日军狙击手造成的。日军历来强调精确射击,其狙击手的要求是能用步枪击中400米外麻雀大小的静止目标,或者100米外的活动目标。这些经过千挑万挑,又经过特殊而艰苦训练的狙击手造成了很大麻烦,他们专门射击那些手持冲锋枪的冲锋者,因为那些人即使不是军官也是士官,是军队基层的灵魂人物,射杀这些人往往能够瓦解一次进攻。为了增加稳定性,获得更好的射击精度,他们不惜将自己用绳子固定在树上。这种做法相当危险,因为这等于是放弃了机动,一旦暴露目标,生还的可能性几近于零。日本民族从不缺乏玉碎精神,这样一个小小的战术行为亦可看到其影子。当中国人发觉日军这个癖好以后,每次进攻必然专门组织火力对位置可疑的大树进行射击,新38师首先使用这一战术,后来交流到了整个驻印军中,日军狙击手从此风光不再,纷纷从树上凋落下来。狙击手培养不易,鉴于狙击手损失巨大,得不偿失,缅甸作战后期,日军也只能放弃这一战术。中国人当时的报道是,日军惨无人道地将自己的狙击手用铁链锁在树上迫使其拼命,可知我国军民根本无法理解日本民族性中的某些特质。对对手缺乏了解只能使自己付出更多的代价,抗战整个过程,从某中意义来说,其实就是我国军民以惨烈的牺牲重新获得外部感知的历程。也正因为如此,抗战之后的又一场外战---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能看到抗战后我国在重塑民族精神方面的伟大成就。
密支那日军还在陆续获得援军,除从孟拱河谷方向紧急驰援的56师团第148联队水渊嘉手第1大队外,丸山大佐的部下中西德太郎少佐第3大队也顺利归建,另外,从5月18日起,第56师团的步兵团长水上源藏少将也正率领数百人赶来,目前已经击溃英军克钦族游击队的阻拦接近了密支那;接着丸山又得到了友军第53师团先头部队抵达60多公里外的孟拱,正在向自己方向继续前进的通报,他的雄心被大大激发起来,准备以自己已经拥有的3000多名士兵对外围的近万盟军来一次总攻击,挑选一个盟军力量薄弱的地段,在孟拱方向援军的呼应下击破密支那的包围,甚至粉碎当面敌军主力。他一边命令部队养精蓄锐,一边利用坚固的工事消耗盟军,等待着奋勇一击的时刻。
盟军各部队被拖得筋疲力尽,而市区还是跟原来一样仅仅是遥遥在望。此时的日军兵力已很充裕,所以到27日,进攻中的150团第3营反而在南毕塔工厂区被士气高涨的敌人围困,在横飞的掷弹筒火力面前,欧阳营长率众竭力抗击,不幸中弹牺牲。这一天,这个营表现得异乎顽强,即使指挥官阵亡,也没有像火车站战斗一样崩溃,他们以惨重的牺牲洗刷了耻辱。
顽强不屈的战斗作风获得了回报,支持到28日,该营被友军救出。
丸山房安大佐以利用地形和工事进行防守反击的策略暂时占据了上风,雨季使盟军不能正常运用机场,只能通过空投,但此时美军在印度东部的那些空军基地多数浸泡在水里,只有乔哈特和马鲁两个基地筑有混凝土跑道,却要担任若开、因帕尔、孟拱河谷、密支那几个战场的空运和空投,还要兼顾一刻也不能停的驼峰航运,即使无数的飞行员以极大勇气,冒着巨大危险向大自然和敌人发出挑战,成功完成任务因而诞生了许多传奇故事,前线的物资供应还是十分紧张,而且密支那战役中地面双方的形势犬牙交错,战线不明显,空降物资到处飘落,很多落到了日军阵地上,因此丸山预计盟军的力量消耗已很大,计划在5月30日再发动一次不遗余力的袭击,将盟军赶回库芒山。
可是形势的变化使丸山的计划泡了汤。5月27日,缅北的主战场孟拱河谷出现重大变化,新1军副军长兼新38师师长孙立人下属的第112团在西通截住了日军第18师团的后勤线路,将18师团主力装进了口袋,这使得缅北战局急剧偏向了盟军,日军在缅北的整个防御体系面临分崩离析。日军第33军被迫将53师团的增援方向修改为盟拱河谷,暂时放弃了对丸山的援助,并且给了丸山一个电报,通知他马上取消攻击行动,转入长期坚持的准备。无奈之下,丸山不情愿地接受了命令。
雨季越来越猛烈地拥抱着小城,雨水将腐烂的尸体埋没在阴暗的角落,散发出难以忍受的恶臭;千疮百孔的大地上,一根根焦黑的树桩漫山遍野,沉默地对着满天阴霾。
前一部分:
http://www.ccthere.com/thread/2038071#C2038071
本帖一共被 3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五部分:漫漫归来路(一)
🙂【原创】中国驻印军缅甸战记第五部分:漫漫归来路(五) 49 风中的羌笛 字8910 2009-08-31 13:43:12
🙂最后回国有意思 西里西 字90 2009-09-03 07:12:07
☹️每篇都砸花怎么就不出一个宝呢? 沙海 字0 2009-09-01 08:31:14
🙂跟我一样,我也很久没有砸出宝来了. 风中的羌笛 字0 2009-09-03 03:56:01
🙂这就是轮回吧 MacArthur 字287 2009-08-31 18:35:32
🙂可惜规模还是小了点 风中的羌笛 字0 2009-09-03 03:55:24
🙂沙发 白马 字0 2009-08-31 14: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