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毛到江国家工业发展的主线及其他 -- 语迟

共:💬38 🌺4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只能以一个一线工人身份,从感性认识说说我们厂的一些情况

为什么十多年前生产的同种设备,还能继续正常运转比国外的还好,
我们干的属于特种设备,有设计寿命,国内制造的与进口货相比,在设计时采用的安全系数要高一些(形象点说,钢号相同时,进口货用10mm钢板的话国产货用的就是12mm、14mm)。基本上进口货到了设计寿命就报废了,国产货只要能保证制造质量到了寿命往往还可以使用(缝缝补补又三年嘛),两者的价格比起来进口货自然要贵不少。你看,如果国货的质量有保证你会买那个? 我们的产品可是和进口货同台献艺交过手了。
为什么现在的订单就咣当给干砸了
我看到的表现在两方面,

一、质量意识淡漠了,质量控制运转不灵,干出来的东西都一个德性,还能大面积的打成不良品或报废吗?难,你把张瑞敏的冰箱换成我们的产品让他去砸砸看,准保他心跳过速手软的厉害(那得多少台冰箱才能换我们一台设备啊!)。干砸了干丢了也就不稀奇了。

二,战略发展方向没有或不清。90年代初我厂频繁更换厂长(平均下来一年一换、大概是四个),谁也不知道明天如何,直到第二位空降厂长到来才进入一个稳定期(此人不到一年就基本可以说了算了)。这位空降厂长进厂一段时间以后是提出了一个战略方向的,说“我们要放弃低端产品的竞争,集中力量利用我们的技术优势去干高精尖产品”,我们一听太对了:咱这儿开门成本高,干那些不挣钱的东西哪能干过那些乡镇企业啊!干高精尖好啊,有能力和我们竞争的不过单手屈指可数的几家大国企,凭我们的技术底子(我们的主管工程师们都是文革时在车间一干好几年的老家伙,那水平不是吹的在业内多少有些分量;技工嘛,河里大概没几个我就不吹了)、多年积攒下来的业内名声、现有设备,占据上风绝对没问题,干吧! 没多长时间就感觉不对,这不还是和以前一样啥都干嘛!什么玩意都往家揽,都干不过来了那破烂活还是揽,啥意思啊? 据有人说是因为干高精尖吨位不多但是产值和利润太高,不好处理,我一工人这事我也搞不懂,我姑且这么一说你姑且那么一听就得,别当真。我只知道后果是因为订货量大大超过生产能力(常年加班,最多的一个月我加班接近300小时,班组其他人绝大部分超过200小时),结果不论是破烂活还是高精尖,大部分保证不了工期;破烂活质量要求低好糊弄过关罚个拖期倒也罢了,眉毛胡子一把抓连高精尖的质量也保证不了啦,质量问题一大堆,厂内返修、现场修复的成本就不提了(修来修去还挣个啥钱?),那客户直接就干跑了。

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垮了,你认为有哪些内在和外在的原因?
我一个工人,外因我说不清楚,且乱说几句请大家指点拍砖,

1、当年的三角债问题害人不浅。

2、搞三产的时候国有资产有流失(我们能看到很多设备、工装、材料等实物拉出去以后就再没回来,这些东西没过帐;还有技术流失)。

3、那个时候国家对重型装备制造业好像没啥关注、扶持和优惠。

4、企业办社会造成企业负担较重;利润、税缴的也多吧?

5、搞横向联合的时候,咱们没有吸取国外的“龙头、配套”的经验,叫人挖了社会主义墙角了。

6、大概有些企业确实存在因设备老化导致竞争力低下的问题。

内因吗,我看是缺钙、少了点精气神,片面地强调困难完全忽视自己的优势,一切都是“等、靠、要”外加胡造,就没有一点自己杀出一条血路的劲儿头。否则的话,至少有一部分国企可以屹立不倒,倒也倒在对手后面,何至于几乎全面败退?

有一些个例,比如那时的大连冷冻机厂就还可以;抚机那是一面红旗(后来厂长被换掉有点走下坡路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