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上) -- 蝴蝶

共:💬7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上)

指间沙 之 科学的极光 (上)

蝴蝶

2004-8-17

(声明:指间沙系列记述的全部是野叟村言,无出处可考,无责任可负;人物或有不

符,数字或有误差,其功能等同于北京胡同里侃爷的神聊。克格勃也懒得抓的,红

卫兵也不屑批的。信或不信,全凭看官各自的喜好,千万别找区区在下打官司或者

笔仗,我胆儿小,怕吵架。谁跟我较真儿,我……我只好重新投胎做人了。)

打小儿,我对科学和科学家就有种仰之弥高的崇敬之情。这倒不光是受学校教育的

影响。

家父的多数同学都是一辈子在西北沙漠的基地度过,献身给了中国的核事业。可能

单位的牌子挂在西安或者宝鸡,但是,人却在千里之外的沙漠里。他们的生活几十

年如一日的清贫,连他们孩子的成长教育也耽误了。考出来的也有,不过跟我们家

在北京住的那种知识分子成堆的大院比,子弟出息的就不多了,很多不比新疆兵团

的普通子弟过得好多少,可能只是没有务农罢了。这使我对科学家的献身精神极其

敬佩。

也许有人会指出,他们那代人,没有选择。的确,当时当地,他们没有过自己的选

择。虽然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他们还是有一点选择机会的,只是,他们那代

人的工业救国的理想,促使他们争相报考理工科,实际上还是没有选择。

于是,上过私塾,极富旧式书生气的父亲,竟考取了物理专业。他是以南方一所人

才辈出的著名男校的第一名毕业,他们年级当年平常考试不及格的同学,都上了南

大历史系,后来成为社科院的研究员。母亲出身于教会女校,她说当年报学校的时

候,跟父亲一样,根本没考虑过清华北大以外的地方,就是报专业有点犯难。她喜

爱文学艺术,写一笔好隶书。但是,他们那时候,好学生都学理工,学文简直是给

自己脸上贴张‘我是差生’的标签。母亲小小的虚荣心促使她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

意,违逆了一位很器重她的语文老师的愿望,也永远放弃了自己对新闻专业梦想。

当然,多亏如此,父亲和母亲才得以相遇在大学的图书馆,父亲才会在惊艳之下对母

亲一见钟情,然后,才有了同样聪明的哥哥们和我这个不明原因基因突变的黑羊(造

孽啊)。据前几年父亲得意地向我透露,他当时看到母亲趴在图书馆的桌子上给校刊

抄稿子,正好抬起头来,面孔雪白,眼睛黑亮,他就能想到一个词:秀色可餐。又

想,他们两个不就是旧小说里的才子佳人吗……我说老窦你不学中文太可惜了,好

肉酸噢。可能这就是父亲身上书生情结的最后一次发作吧。

言归正传。那时,中国的核研究刚起步不久,开始组建核物理专业,于是,从其它

相关专业抽调全五分的优秀学生过来。面对这样的荣誉,他们又一次的,没有选择。

父亲的新班上,本来就只有十多名学生;到毕业的时候,淘汰到只剩下不到十人。

与母亲那人多势众,把持了全国建设部门的大系相比,父亲的同学少得可怜。记得

八十年代,每逢他们大学的校庆,我都做他们的小跟屁虫。父亲不是很想去的,基

本上是陪着母亲去她系里的聚会,因为他的同学,几乎都还在各基地当骨干,联系

都不方便。他们当年被分配去基地,固然是学以致用,没有选择;父亲因为是团委

干部,被上面留在北京,也是没有选择。这一去一留之间,是祸是福,其实,谁也

算不清。经历了历次政治运动,又下放了十年,直到改革开放后,父亲无心于仕途,

去做了闲云野鹤,才终于得到选择的自由。

而他的同学们,经历稍微简单一些,但是,简单不等于生活得好。他们虽然有政策

性的照顾,比如隔两年就去杭州疗养一阵等等,有时候他们还趁机去看看老同学,

来我们家的是最多的。但是,早期缺乏适当防护的恶果,却是再也无法弥补了。后

来有那么几年,隔一阵就听说某叔叔去疗养了;再隔一阵,就听说已经走了……

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死于癌症……

到如今,还在世,又有音讯来往的同学,只剩下了一位。

选择,这个词,太沉重,又太轻浮。我只认定一点:我们无法用今天的眼光去评判

上一辈人的选择,否则太浅薄了。而且,不论他们是主动还是被迫去做的选择,都

已经是过去时了。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他们的足印,也铭刻在这个国家向前推

进的轨迹上,直到永远……

**********************

不是后记的后记:

我写指间沙这个系列真的是打算专门胡说八道揭人短儿的,没想到这篇写到一半儿

会变味儿,实在是因为想起那些去世的叔叔们,对比现在的‘科学蛀虫’,我无法

以轻松的语调去调侃。我写<下>的时候一定改,请大家看我的行动吧。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