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胡乱邦的出处及其他 -- 子罕
我注意到了大寨孩子手里捧着的那碗稀饭
既然大寨是个波将金村,那么粮食这一块更不能是短板。作为全国人民都来参观的农业典型,粮食这一块如果不够,那当地官员就是不折不扣的打自己的脸了。
而大寨的所有故事都发生在大跃进之后,县里的官员既然在大跃进的时候能上报亩产若干斤,并成功的应付了上级的检查,那么其后的十几年里,当然知道应该以什么力度支持自己县里的全国典型。如果这个波将金村的粮食不够每人天天吃白面,那么作为县官会怎么办,不言而喻。
这即使在当时也算不上一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毕竟大寨需要接待全国的访问者,自己也有被华国锋称为“如烂漫的山花”的“社队企业”,反正也需要往里面运粮,多运一点的话谁知道呢。
还有一个情况,那就是大寨农民的收入是全国农民里最高的,因为全国农民的工分都不能超过大寨。当然这一现象确实非常可笑,非常波将金。不过话说回来,文革期间没有大饥荒,全国收入最高的农民,是不会惨到让孩子喝稀饭的程度的。
另外说一下对大寨的看法。当年大寨出名以后,山西动员省里的力量帮助大寨进行建设是有的,(但建成的所有项目都是真实的,绝对没有任何一个项目是假的、不存在的,也没有哪个是故意骗人的),我无法以今天大寨的面貌来证明1964年以前这里的人的勤奋。但是证明这些人的勤奋的途径是存在的,请看1964年之前的一些情况:
1 距离大寨不算太远的河南省林县,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自筹资金物力修建了红旗渠。由十万林县人修建的红旗渠,其总长度和隋大运河相等,而修建时间差不多相同。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树的典型——云南哈尼族梯田,也是差不多同时开垦成现在的规模的。
3 同一时期(当然时间上稍微延长点),几亿中国农民被充分组织起来,根治了海河、淮河,开垦了东北的大平原,改造了华北的盐碱地,围填了洞庭湖和鄱阳湖(好吧,这件事做错了),永远告别了因耐盐耐涝而在许多地方独当一面的高粱,将全国的“水浇地”从两亿四千万亩增加到七亿亩以上
4 四川人重建都江堰灌区,使其灌溉面积扩大八倍这件事,在当时竟然不被当成一件大事来宣传,因为报纸上与水利有关的版面是有限的
5 在这个时代的1964年,经过周恩来多次考察后,大寨被定为全国农业的典型。
证毕
《愚公移山》的结局是YY的,“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而大寨人则幸运的赶上了天帝行走在人间的那段日子,他们的已经被历史证明了的勤奋,至少换来了山西省给的一些支援。
您的长辈看不上大寨,我庆幸自己拥有与他们不一样的视角
(这是我的西西河第一帖,请予接纳,谢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女王已经转战到西西河了 =.= 1 popfish 字0 2009-07-22 10:02:58
🙂打个酱油路过 引用一句话 5 马前卒 字695 2009-07-21 02:20:43
🙂看来您也未必明白 43 燕人 字823 2009-07-20 14:55:02
🙂孩子手里的那碗稀饭
🙂看来铁手也比较同意你的帖子 1 NetCobra 字90 2009-09-03 02:17:22
🙂花你。回复表示支持 1 小黑爱小白 字0 2009-09-03 02:17:18
🙂这么值得讨论的帖子,单独发出来吧 1 洗心 字18 2009-08-29 01:44:35
🙂默默送花 2 天涯无 字131 2009-07-21 17: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