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我来说说我在西藏工作的经历吧(2)谢绝转载 -- 潘俊卿
谢绝转载,因为本人的ID是用真名注册的(一时头昏的结果),不过明人是不用做暗事的,坦荡就坦荡一点吧。不过文章里面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一些人(包括领导),所以,请大家不要转载。我不想给我自己、包括其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河友自己看看就行了。
再说说拉萨的风土人情吧
一、总述
现在的小资,包括部分老资(包括吴良镛老爷子),似乎都有一种倾向,总是把西藏想象成为香格里拉,好像是个天堂,好像西藏高原上的一坨屎都是香的。唉,想到一个笑话中的一段:大家都说天堂好,可都不去。这些小资顶多就是偶尔来西藏逛逛,如果让他们在西藏定居呢?呵呵,有几个人愿意在西藏定居呢?所以说啊,有点扯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很有道理的。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有基本需求的,吃喝拉撒一样少不了。你以为喇嘛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nuts!!现在的喇嘛还招小姐呢。为什么宗教势力闹来闹去?还不是为了利益吗?这个利益可以是权力、可以是物质。
这些小资、老资站在中土、西土,指点西藏,其实你们这些人又知道多少当地的事情呢?反分裂第一线工作的微妙、辛苦有几个人知道呢?分裂、反分裂是要死人的。
二、先说说自然环境吧
拉萨这个地方原本是一块湿地(就是沼泽)。
先引用一段网上的材料: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廓街(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廓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廓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上文所说的荒草沙滩其实就是湿地。经过上千年的建设,拉萨市现存的湿地已经很小了(与过去比),只剩下当热路北面的一小块湿地(名字叫拉鲁湿地)。呵呵,文成公主算是破坏拉萨湿地环境的始作俑者啊。这块拉鲁湿地现在成了重点保护区了。可是由于城市的不断扩张,湿地周边的自然水系已经受到破坏,我个人觉得这块湿地的消亡已经是早晚的事情了。
与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拉萨的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地下水位特别高。拉萨市政府在自己的政府大院里面修个地下停车库,结果防水设施没做好,地下室一直渗水。没办法,只能用水泵向拉萨河排水。就这样不停的排水,排了大半年还是不行。呵呵,换在内地,早就出现水漏斗了。
轻轻地再爆个料啊。拉萨这个城市是没有污水处理系统的,至于拉萨市区31万人的生活污水排到哪里去了,诸位自己想吧。也就是说,我们下游的筒子喝的水里面都含有拉萨人民的洗脚水的,如果他们洗脚的话,呵呵。
拉萨海拔是3500米左右,周边的山都是石头山,除了夏天会长点毛,其他季节都是毛都不长的。向东过了米拉山口(4700米)就是林芝的地界了。一过米拉山口,自然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林芝地区的植被覆盖非常好,一派高原江南的风光。
一般进藏有两条通道,一条是通过青藏线,从格尔木经过可可西里、唐古拉山至拉萨,这条线也就是青藏铁路所经过的线路。这条线路的风光完全是荒漠风光了(鸟不生蛋的风光)。另一条就是川藏线。这条线所经过的地形非常复杂,由四川经昌都地区、林芝地区,至拉萨。这条线风景非常美丽,美丽到用语言难以形容了。但这条线因为地形复杂,每年中有些时间是不通的。18世纪,乾隆派兵平定廓尔喀入侵,福康安的部队就是从川藏线进藏的。
从拉萨往西走就是日喀则的地界了。当地人管日喀则的发音是ri ke ze。从日喀则再往西就奔喜马拉雅山去了。过了日喀则往珠峰的路可是异常难走啊。不过据说最近新修路了。
三、再简单说说人吧
拉萨市区户籍31万人,外来人口13.1万人。拉萨市域总人口约为5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5.3万人,外来人口13.7万人。2006年,拉萨市共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7%。
这个统计数字只是个大概。户籍人口数应该是比较靠谱的。但外来人口就很难说了。因为暂住证这些制度现在实行得很宽松,所以谁都说不好有多少外地人在拉萨的。
那么就不谈数据了吧(中国的数据,唉,很难统计,很难说的)。拉萨街头上直观看起来汉人已经和藏人差不多了。做生意的、打工的、援藏的、移民二代的,等等,太多了。总的来说四川的居多,开出租的全是汉人。娱乐场所的小姐也多是四川的。移民这事其实一直在行进的,市场规律,谁让西藏的工资高呢。西藏的就业机会确实多,藏族同胞许多工作不愿意做。例如开出租车,拉萨交通局就很希望由当地人开出租,无奈当地人不愿意。呵呵,这就没办法了。西藏当地做技术工作的以汉族人居多,业务上面藏族人貌似不灵光的。普通的藏族人比较闲散,经常在甜茶馆一泡就是大半天的。
日喀则、林芝这些地方汉人相对少一点。牧区就更少了。总的感觉,闹事的多是些混混。牧区的藏民还是很淳朴的。
其实在历史上,回民移民得更多。大昭寺旁边的八廓街上就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清真寺(在3.14的时候也被暴民冲击了,所幸那天清真寺里面的举行什么仪式,回民很多,故暴民未遂。后来听说回民要报复,被当局劝阻)
例如现任拉萨的市长多吉次珠就是藏回团结族(酒桌上他自己说的,西藏管这种民族通婚的后代叫团结族)。西藏的回族老移民称为土回,土回是没有姓的。拉萨的土回主要聚居于城东。
历史上,藏回矛盾远大于现在的汉藏矛盾。这个我在青海、西藏都遇到过。用藏民的话说就是,回族人比较会做生意,藏族人就知道拜佛。会做生意的回族经常坑蒙拐骗,在西藏贩枪支、假虫草、贩人口的多是这些回族人干的。
对汉族比较有意见的主要是喇嘛。这个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土共限制宗教势力呢?拉萨附近的三大寺的喇嘛都是限编的。例如色拉寺的喇嘛就限编400人(历史上,色拉寺鼎盛时期有上万人)。就算现在规模小了,煮酥油茶的锅和我家的浴缸容量也差不多大的。
历史上的哲蚌寺、色拉萨、甘丹寺,每个寺庙基本上就是个城堡,依山而建。历史上寺庙里面有医院、学校等设施。哲蚌寺和色拉寺都在市区边上,甘丹寺比较偏,在达孜县,距离拉萨市区50多公里。甘丹寺据说比较独的。没办法,距离远,不好控制。
总的来说,与内地、西方世界相比,西藏的宗教势力还是很强的。这也就是土共屡屡限制它的原因,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呢?所以,要宗教势力拥护土共,这和与虎谋皮有什么区别呢?
四、再说说历史上的死人吧
文成公主的故事大家都多少知道一些。其实文成公主只是个小老婆哦。当然历史上的藏文化里面可能对大小老婆的区别没有中土区分得那么明显。但按照“先进门三日就算大”的说法,尼泊尔来的尺尊公主应该算是大老婆的。而且这个大老婆明显的地位要高一些的。松赞干布先后迎娶了尼泊尔尺尊公主、唐文成公主,为两位公主修建了大、小昭寺,分别供奉了释迦牟尼八岁和十二岁等身佛像。为尺尊公主建的寺庙就是大昭寺,她带来的佛像是供奉在大昭寺里面滴。只是后来金城公主进藏以后,才把文成公主带来的佛像移到了大昭寺。
历史上,西藏与尼泊尔的关系其实比和中土的关系还要近一点的。
其实文成公主固然把一些中土的东西带到了西藏。文成公主身后,吐蕃照样攻打大唐的。所以文化交流是一方面,武力以及综合实力又是另一方面了。不打服了,和平发展从何谈起呢?畏威而不怀德,这是人类的通性的。
于是再来说说拉萨烈士陵园里面的人吧。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在西西河上传图片。有些照片等我搞明白了再传。拉萨烈士陵园是人迹罕至的。那些小资、老资是不会到这里来的。
烈士陵园里面的墓碑大部分都是无名烈士墓碑。也就是说,阵亡以后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过去的烈士陵园是很破落的,墓是很简陋的小土包,碑是简陋的土胚。时间长了以后,小土包上面的草已经比较长了,简陋的碑也断的断、倒的倒。
现在的拉萨烈士陵园做了一些修建工作。但由于经费有限(我猜的),只有一半的有名或无名烈士墓换成了石料砌成的墓和墓碑。新修的墓看起来还是不错的。只是还有一半的无名烈士墓还是老样子。
当然孔繁森同志,和一些没听说的达官贵人(包括藏族、回族)的墓还是很气派的。
说实话,去了以后,我比较寒心,现在想起来鼻子还是有些酸的。
唉,身前人是有级别、尊贵的,死后的墓也是一样。希望天堂里面,他们的灵魂平等起来吧。
希望看过这个帖子的网友以后到拉萨旅游,最好也抽个半天(半天足矣),打个车(大部分司机都知道),花个10元车费,去看看我们死去的烈士吧,给他们的坟头拔拔草吧,小弟在这里谢了。
这里是凝固的历史,这里是微缩的社会。
喝水喝水。下面我打算再讲讲我所接触的活人、饮食,已经其他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来说说我在西藏工作的经历吧(2)谢绝转载
🙂当年我差一点儿也去那了。 大志弱鱼 字119 2009-12-18 14:59:13
🙂切,50步笑100步 潘俊卿 字0 2009-12-18 19:04:45
🙂拉萨河通雅鲁藏布江,雅鲁藏布江通印度、孟加拉 右手抓饭 字74 2009-12-18 14:41:39
🙂那我下次去青海三江源去嘘嘘,嘿嘿 潘俊卿 字0 2009-12-18 19:04:04
🙂大兄名字不错嘛,很文雅。 雪之駅 字0 2009-12-17 06:12:13
🙂这名字,老让我觉得是戏文男主角,王俊卿啊潘必正,呵呵。 1 月色溶溶 字73 2009-12-17 06:25:30
🙂好文字,必须花! 老乐 字0 2009-12-10 20:3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