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价值组实盘报告】第77周:信贷扩张没有回头路 -- 陈经
基本面中长线实盘投资组合
投资理念:以老拙的“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础
选股:相对的低市盈率,持续的高成长性,确定的价值提升,良好的政策支持。
选时:被市场忽视或错杀,近期回调整理。
以上与格子组一期理念相同。
持股:熊市低估状态坚定持股,高抛低吸降成本。大牛市或者小牛市价格高估后,用趋势理论决定卖出。注意风险,控制仓位。
操盘人员:起始资金40万,目前由陈经与nettman进行摸索式的投资,额度各为20万。
本周操作:
陈经
无
nettman
无
持股:
名称 股数 持仓成本 现价(涨幅) 盈亏 现值
中信证券 5000 22.043 27.45(24.53%) 27035 137250
招商银行 2140 10.414 15.82(51.91%) 11568.84 33854.8
中国南车 100 3.741 4.72(26.17%) 97.9 472
中国铁建 13800 9.834 9.24(-6.65%) -8197.2 127512
潍柴动力 1 10323.11 48.39 (-99.53%) -10274.72 48.39
莱钢股份 1 77119.64 12.28(-99.98%) -77107.35 12.28
资产情况:
起始日期:2008年3月10日
起始金额:人民币400000元
持有现金:人民币14098,其中陈经可用13661元,nettman可用437元
股票市值:299150
组合现值:313248
浮动盈亏:-86752或者-21.69%,比上周少亏1.71%。其中陈经浮亏14762元,-7.38%,nettman浮亏71990元,-36%。期间上证指数涨幅-30.48%(4300.52-2989.79),沪深300指数涨幅-29.94%(4621.69-3238.13)。
对大势的观察
本周美股与恒指创了反弹新高,全球都是涨。A股还在折腾,涨得不猛,但也慢慢从2639的低点上行到3000点。应该说一段时间以来,A股的运行逻辑很奇怪,长线投资几乎没有人提了,大家都在看“大势”,看“题材”。看大势就成了看“紧缩”与“放松”。如果中央说一百遍“是宽松”,还得去猜是不是“实质紧缩”。许多人奋勇成为经济数据专家,象“月度新增贷款”这样以前从来没人关心的数据,居然成了敏感指标。8月有4100亿,高过预期,给了上涨的理由。
我认为这不叫看大势,这等于是把大盘也投机性地当成了的题材股。题材股的题材,其实离产生利润还差得远。猪流感了,到底几家医药股能挣到?但全都涨。市场其实是有一伙人相信这种逻辑,有题材了就会有资金炒,信的人多了,于是就真有资金炒了。反正是能涨,这就够了,至于以后如何,就参赌一样,看各人的“赌技”了。现在大盘也成了这样,可能有一伙基金经理认同“新增贷款”就是做多做空的题材。6月发1万多亿,7月就涨得最大。7月忽然只发3700亿,8月就16年跌得最狠。至于这新增贷款到底会有什么影响,也管不着了,反正你不跟着行动就吃亏。
目前市场可观的单向上下运动,暴涨暴跌,它是一种市场心理现象,并不是某个大主力直接砸盘。股市涨跌靠资金,资金是分散的,但会受到同样的“心理影响”。中央调控股市,有直接拿钱硬上的,汇金国资委都干过,但主要还是玩心理。银监会一纸通告,可以影响数千亿资金同时行动,汇金折腾一年也不到百亿规模。
心理现象,误会的可能性就很高了。我认为,整个社会对“天量信贷”有误解,好象信贷是随便能紧能松的。另一个误解是,信贷放得多,就会有企业拿贷款炒股,再一缩要还贷股市就跌光。这等于把信贷扩张直接当成了泡沫经济,这是错误的理解。2009年10万亿天量新增信贷真正压倒性的经济意义是,中国进入了信贷扩张支撑实体经济的时代,没有回头路了,紧缩已经事实上不可能了。
社会上理财与搞经济有两种观念,一种是保守的,把银行当存钱的钱庄,挣钱获得现金流是为了存钱。另一种是积极的,向银行借贷是常规行为,把银行当资金来源,挣钱获得现金流还上贷款利息就行了,贷来的资金用来置产、消费、扩大业务、干新项目,有了新资产、新业务、新项目就能贷到更多资金。前一种有多少钱很清楚,算存款就行了。后一种就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就是“资产价格”。现在趋势很明显,社会上慢慢往积极转。对个人来说就是买房买股,人越来越大胆,把房子股票看成可以变现的资产,一个房子等于首付加月供,而不是总价。8月居民存款减少400亿,M1增速高于M2,就是这个趋势。对企业与政府来说,就是天量新增信贷干项目。
现在社会上议论很大,怪话很多,这是因为没见过。一个怪东西习惯了就不怪了。有了实体经济项目,给配套的贷款,这是完全正常的,不是泡沫经济。项目建成了,优质资产一点也不用担心。许多人想不通的是,天量信贷要还钱时怎么办?银行其实并不需要人真还贷,还希望再多贷。比如人买了一个房,贷了40万,还个10年还完了,银行就是挣这些利息的钱。但银行更希望这人把房卖了,新人又贷个20年,利息收得更多。我知道香港一个40平米28年的房,换了7个主人,各人永远是在还贷,房价总体涨高很多,还得越来越多。这还是虚的房价,搞实体经济更是这样。
政府与社会上的公司,就是应该以现有产业为基础,贷款来做项目,做成的项目越多,就越能贷款。还款是无聊的事,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一笔到期了,更大的一笔应该贷出去,不然经济就崩溃了。公司存在的社会意义就是做项目,而不是为了挣钱,总体上就是应该欠大钱。一个牛公司应该是项目越干越大,贷款越贷越多,而不是手头净现金越来越多。大公司应该是资产越来越多,如果算现金,减去发的债券与银行借款,欠的钱是越来越大的天量。大公司的现金流不需要按“彻底还款”来规划,只要付得上利息就行了,还本主要靠再借,再借靠资产抵押就行了。只要是真有资产不断出来,这都算是健康的。如果真的要大公司还款,不再贷了,就全完了。而且银行都会着急,越是牛公司越是想给它大钱,希望牛公司多做项目,好挣利息。这就是信贷扩张的意义,走上这条路了,就只有继续扩下去了。
如果不靠信贷扩张,民营企业弄不到贷款,会如何?靠挣来的钱做项目,只能做小项目,简单扩大再生产,需要市场非常好,美国人猛消费,这还有指望。所以,现在是国进民退。国企资产多,弄得到贷款,把民企并掉,就能弄到更多贷款。信贷扩张,不是看公司挣钱业务多健康,而是看折腾的能力。折腾大了,弄到更多贷款了,就能绑上政府与银行了,这是压倒性的基本面。
这对资本市场有什么意义?并不是说天量信贷不去做项目跑来炒股了,我并不认为今年股市大涨是这种钱弄出来的,股市并不缺这种钱。它的意义是,天量信贷中相当的部分会通过项目变成社会资金,而且无法回收了。一个公司贷来10亿做成一个项目,这个钱就花出去了,其中不小一部分是人员工资、其它企业利润,跑到社会上去了。银行没什么办法将这些工资与利润收回的,只能通过给公司更多贷款的形式,实现报表上的安全。
从这个意义上说,股市里公司的利润、市净率都是虚的,是技术处理出来的。上市公司如果清算,天知道净资产是多少,利润更是胡扯的,稳定性可能是假象。银行的利润与净资产我就觉得不可能算得出来,只能看资产规模。所谓经济上升期,无非是技术上可以把利润、净资产做得比较高。如果一紧缩清算,立刻就能巨亏、资不抵债。在信贷扩张的模式下,我不认为目前流行的估值模型是有逻辑的。但是信贷扩张会让社会上“银行系统不可回收”的钱变多,而这些钱按照积极的理财与经济观念,会成为资产价格的支撑。
具体来说,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在信贷扩张模式下会进入互相促进的正循环。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让社会上“不可回收”的钱变多,再引导这些钱进入资本市场,支撑资产价格。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这包括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高资产价格可以融更多,用于抵押可以贷更多。出于宣传的需要,在信贷扩张的前提下,是有办法把利润与净资产做高的。银行给一笔新贷款,两个公司互相做一笔生意,并假设这个生意是可以持续的,利润就出来了。人与公司都应该看重资产,社会才有发展动力。都挣现金,挣谁的钱?全世界的钱都不够中国人挣了,中国只能搞信贷扩张。
如何在信贷扩张的模式下,把利润与净资产做上去,这对政府来说也是个新技术。一种传说是,境外股市市盈率低,中国股市高估。但事实真相是,境外公司的利润与净资产是做出来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前伪造利润,手法很低劣,查报表就查得出来。但社会机制上整体造利润的方法,查报表是查不出来的。其中,高高的服务费是一个重要技术。例如,ABC三个公司各从银行贷100万元建立咨询业务部门,转圈付咨询费,各获得业务收入100万元,慢慢还给银行。现在,100万借款算“一次性投入”,100万业务收入却可以假设成“业务成功”以后也能持续收钱。这三个公司的业务都可以包装成一本万利,初始一次性投入100万,建立起了一个“每年”收回100万的“现金牛”。其实根本没有挣钱,但利润却可以做得高高的。甚至连“可持续性”都可以造出来,再多贷些款就行了,每年能挣100万的业务,贷个300万总行吧?
中国公司这种业务包装还不成熟,特别是政府还不知道怎么搞。但时代在发展,信贷扩张以后必然就是利润包装。持有大把国有股的中国政府,搞起了信贷扩张,有大把钱需要分配,一定会想出办法来包装利润。现在从数据上来看,上市公司利润要转入上升周期了。美国金融公司股价猛涨。我们可以把这说成“实体经济好转”,也可以看成是世界各国在搞财技。也许以后会出事,洪水滔天什么的,但谁说得清楚?就算说得清楚,又能如何?现在就是这么回事,想紧缩是不可能的。最多就是小调调,10万亿新增贷款本来是要11万亿的,缩到9.5万亿。总不能把9.5万亿新增贷款叫“紧缩”吧?2010年也缩不下去,出乱子谁也受不了。
对个股的分析
中信招行都是金融股,但利润却是两个类别的。中信的利润比较透明,和资本市场是正相关的,从“做利润”的角度看,不太容易。招行这样的银行股,利润能通过国家政策直接做出来。坏账,可以通过持续放贷变成优质资产。利息差,可以通过加息做大。中央把银行利润往坏里做,实在没意义。有可能的话,应该主动做高。
种种迹象说明,中信以前是有“做利润”的。华夏基金哪那么容易低价买到?众多营业部也是收购来的。但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折腾了,收购也好,新业务也好,一直没怎么展开。也可能是因为中信利润已经不小了,“做利润”需要的资源多,收益相对少。对某些利益集团来说,不如拿个小券商来“做”。
所以,大盘股“做利润”,需要国家级的政策。中小盘股,相对就容易了,来个小“题材”就能做。但也不是说大盘股就不能做了,光做小盘股是没意义的,容纳不下太多资金。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价值组实盘报告】第77周:信贷扩张没有回头路
🙂感觉今年中信的合理估值在20-26之间 碧云黄叶 字0 2009-09-16 23:51:40
🙂把信贷扩张放到更广的层面考虑会提供不同的思路 风丛 字282 2009-09-15 09:02:29
🙂【讨论】价值组的收益咋老也上不去呀 凡特斯 字83 2009-09-15 02:17:44
🙂主要是我操作的这部分损失比较大! nettman 字618 2009-09-15 06:46:18
🙂现在来说,价值是账本上的数字,价格是市场的数字 千二 字0 2009-09-15 07:56:58
🙂A股也有价值投资 凡特斯 字97 2009-09-16 00:18:09
🙂中国证券报:珠三角“用工荒”实地调查 21 SkyWalkerJ 字1582 2009-09-14 2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