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闲话几代核心的代表歌曲 -- 陈经

共:💬50 🌺153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闲话几代核心的代表歌曲

前三代核心,都有一首艺术性与政治性完美结合的绝佳代表歌曲。四代主政时间已经不短,却仍然没有代表性曲目,这是官方文艺组织紧迫的政治任务。

国庆群众游行方队伴奏乐曲中,这一点表现得特别明显。歌曲次序依次为:

1.《红旗颂》2.《东方红》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春天的故事》5.《青春啊,青春》6.《走进新时代》7.《长江之歌》8.《江山》9.《今天是你的生日,祖国》(下略)

按顺序,胡四代肖像方阵对应的主题歌是《江山》,明显不合适,艺术与政治地位以及群众认知远远不如前面三首代表作《东方红》、《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这应该是应景选一个,实在没有合适的。

《东方红》历史最长,艺术感染力最好,群众接受度极高。《东方红》直接歌颂主席为“大救星”,也只有主席有这样的历史地位,放到歌曲中很合适。曲调是原陕北民歌《骑白马》,编曲李涣之,作词李有源。它是在战斗年代陕北群众民间自发传唱的,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本身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歌曲本身不是后来政治性创作的,这非常难得。因此,这首歌曲的政治地位与历史背景都是不可超越的。

《春天的故事》创作于1994年,其官方地位确立,是作为1996年邓小平生平纪录片的主题曲。歌词歌颂“一位老人”,不加“总设计师、伟人”等称号在艺术上是很聪明的,“画下一个圈”生动而不失气魄。这也是一首上乘佳作,一推出便无可争议地成为二代核心的代表曲目。

《春天的故事》的推出、流行,到获得崇高政治性地位,也树立了一个传统,就是领导人要有代表曲目。此类曲目的要求是:1.旋律必须优美动听,易于传唱,同时也要庄重正统,艺术要求很高。2.歌词要贴切,对领导人与时代的歌颂不能肉麻,也不能死板,政治要求很高,也要有艺术性。但不为人知的是,其实《春天的故事》的歌词歌曲原型,却完全达不到这个要求。

歌词原作者蒋开儒,作曲王佑贵。老蒋1935年生,部队出身,经历复杂,本是黑龙江某县政协副主席。1992年看南巡报导一激动,跑到深圳混。1979年也来过深圳,两次对比很感慨,创作激情来了,当年底就把歌词原型写出来了。1994年歌曲创作出来,参加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但在深圳分赛区就落选了。这是因为歌词整体不行,只写深圳,立意太低。老蒋找到作词高手叶旭全,叶确实是高手,作出了许多关键性的改动。以下是抄的介绍:

为了挽救这首立意新、题材好却不无“硬伤”的歌曲,叶旭全立即着手在结构、立意和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他的原则是:精简结构、提升境界、去芜存真。

精简结构:把原歌词的三段改成两段,将7分多钟长的原歌曲缩短为4分半钟左右,消除了歌词的拖沓,利于传唱,更将两个历史性的时刻凸显出来。

提升境界:针对原歌词中只是就深圳说深圳写深圳的立意偏低之弊,把歌曲放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和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去修改,让歌曲跳出唱深圳而唱全国。比如,将原歌词第一段“1980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划出特区一片”,改为“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把时间往前推一年,把背景放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紧扣改革开放的历史转折背景;将原歌词“啊,深圳深圳,你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改为“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将原歌词“神话般崛起一座城”改为“神话般崛起座座城”……整首歌曲的立意从深圳一地提升至全中国的高度,从特区一事提升至改革开放的大业,内涵加深,境界升华。

去芜存真:将原歌词中一些政治上不准确,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进行重大修改,用拟人、比喻的手法使之更加贴切,更深刻。比如,将原歌词中“有一位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写下宣言”改为“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因为用“南中国”来标示“南方”是不准确的,而用“宣言”来表述一位已交班的老领导人的言论,更是不恰当,改为“中国的南海边”和“诗篇”则更加妥帖。原歌词中用“你挣脱一穷二白的铁锁链,走进了乍暖还寒的春天”描述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的环境,“铁锁链”、“乍暖还寒”等词,很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致引出错误的联想,改为“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之后,则导向正确,气势磅礴,意境优美。

经过反复的推敲斟酌,叶旭全终于把《春天的故事》润色完毕,二度创作后的歌词结构完美、立意鲜明、用词精准、大气磅礴,赋予了新的内涵。

拿着新歌词,作曲家王佑贵又重下一番功夫。这首词在一些人的眼里有点“滑稽”。比如“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句话17个字,大白话似的。但王佑贵没有被这些说法所动摇。他用心去体味歌词,感到这样写真好,把一个很重大的政治题材生活化了,群众化了。17个字在作曲家的心中是一个段落,而不是一句,如果作为乐句来写就会很难。王佑贵每天都对着《春天的故事》歌词反复读,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他找到了适合老百姓平和心态的音高--它不是唱歌,它是说话,平和、亲切、感人。这就是《春天的故事》叙事的音乐主题。

王佑贵用音乐将不规则的词变成完整的乐段,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增强平和朴素、亲切感人的风格。谱曲时还将南方的秀美与北方的粗犷糅合起来,抹掉单独南方或北方的音乐风格。这看起来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

经过词曲的关键改造,歌曲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艺术创新了。再次提交后,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大部分评委一开始认为不够严肃,对这种艺术创新无法接受。经两位评委坚持说服,终于一举评为金奖第一名。

叶旭全高明的是,他认识到这个曲目成就远不止此,因此拉人拉钱将之拍成MTV。许多人都为此出力,深圳市委也敏锐地感觉到了潜力。一直拉到中央台的孟欣(创意、策划),张国立(导演摄像),董文华(演唱),跑到深圳来拍成音乐电视。在中央台一推出,获奖无数。这时大势已成,获得官方地位就是自然的了。

三代核心的代表曲目很快也跟着出来了,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张也唱出《走进新时代》,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回是深圳市委主动推的,《春天的故事》大获成功,搞上瘾了。深圳市委的思路是,先把词整出来,向十五大献礼。作词仍然是充满创作激情的蒋开儒,正值1997年香港回归,又听了江泽民十五大报告,写了个《中国有幸》。市委加工修改后改名为《走进新时代》,接着就上交到中央电视台,找作曲高手。中央电视台找的是印青。

印青是部队作曲名家,确实是顶级高手。最近的名作是为青藏铁路写的《天路》,《当兵的历史》、《西部放歌》等作品也很有水平,前面提到的《江山》也是印青所作,可以说是中国最高水平的作曲家之一。《春天的故事》作曲张佑贵也有相当水平,但印青的好作品要多得多。印青一晚上把曲子写出来,歌词与曲调的要求都达到了,下面就是包装的事了。《走进新时代》的歌词也稍有新意,但相比《春天的故事》的歌词,可以看出有主动达到颂歌标准的创作意图。印青的作曲整体性比王佑贵要强,整首曲调要流畅一些,传唱相对容易。

一代的《东方红》是民间传唱的。二代的《春天的故事》是自发创作的,无心插柳却妙手得之,再政治性推动的。三代的《走进新时代》就可以说是工业化标准生产的了。老蒋的政治性文学激情,再加上王佑贵与印青的作曲灵感,结合深圳市委的政治推动,解决了二三两代核心的代表性曲目问题。

只不过代表性曲目的艺术要求非常高,需要各种灵感因素完美结合,并不是工业化生产能解决问题的。出来就出来了,领导与群众都认可。如果出不来,并不是给钱给时间给任务就一定弄得出来。强要推,群众不认可,与前面三代的艺术水平相差太远,就可能是政治问题了。四代的代表曲目也许需要一些运气了。

天安门广场国庆晚会,彭丽媛压轴曲目《阳光路上》有一定潜力,勉强可以算上。曲调还算动听,但与前三首相比,稍有不如。“科学发展,为和谐的中国”这样的歌词也算切题,“阳光路上,无限风光,不可阻挡”也能算是四代在国际上混得越来越好的感觉。如果作为庆典歌曲,是一首上乘作品,肯定会流传开来,得到相当的认可。但作为四代的标志性曲目,感觉还稍差点。如果再等一段时间,还是出不来,就推这首算了。

外链出处

《阳光路上》的视频

(完)

通宝推:天涯浪子,landlord,米宝,小乌龙,xytjm,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